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利用Cre/lox重组系统具有的重组删除特性建立番茄工程恢复系,特异删除F1中的雄性不育基因恢复其育性。【方法】将TA29-Barnase雄性不育基因表达盒置于两个同向lox位点之间并与NPTⅡ基因、Bar基因融合后获得植物表达载体pBinBarloxTABn,转化番茄获得雄性不育转基因植株。Cre基因在 CaMV35S启动子的驱动下转入番茄获得工程恢复系。两者在开花时进行杂交,利用Cre重组酶删除F1中的TA29-Barnase不育基因表达盒使育性恢复。【结果】利用NPTⅡ作为转化筛选标记基因获得了番茄雄性不育转基因植株。转基因植株中的Bar基因能正常表达,真叶叶盘在含PPT 3 mg?L-1(phosphinothricin)分化培养基上能分化愈伤组织及芽;真叶具有抗PPT 20 mg?L-1浓度以上的能力。获得的TA29-Barnase转基因植株表现雄蕊退化、无花粉产生或产生少量形状畸形且无生活力的花粉。雄性不育植株自花授粉不能坐果,用非转基因保持系花粉授粉后,果实正常膨大结籽,杂交后代对除草剂Basta的抗性按1﹕1分离。不育植株与Cre转基因工程恢复系杂交后,果实也正常膨大结籽。对不育植株与Cre转基因工程恢复系杂交后代进行分子检测,结果发现同时含Bar 基因和Cre基因F1植株中的TA29-Barnase雄性不育基因被精确删除。TA29-Barnase基因删除植株育性被恢复,能正常开花结果。【结论】利用Cre/lox重组系统建立的Cre工程恢复系成功将番茄F1代中的不育基因删除,恢复了 F1的育性。该研究结果为植物基因工程雄性不育系的育性恢复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2.
农杆菌介导的水稻转化及bar基因稳定遗传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秀水11、072和ZH9905的胚性愈伤组织为受体,通过农杆菌介导法将抗除草剂基因bar导入水稻基因组,经PCR、Southern杂交分析获得大量转基因植株。除草剂喷洒试验表明,转基因水稻对除草剂Basta具有高度的抗性。对R1代植株分析表明外源基因已遗传给后代,部分株系的分离比率符合3:1。对部分转基因水稻植株考察结果表明,部分转基因植株的农艺性状与亲本相似,但育性下降。  相似文献   

3.
籼型杂交水稻恢复系“752”抗除草剂转基因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基因枪法对籼型杂交水稻恢复系“75 2”进行了bar基因的遗传转化 ,共获得可育的抗除草剂Basta的转基因株系 6个。PCR检测结果表明 ,抗性转基因植株表现为阳性 ,而非转化的对照表现为阴性 ,证明T0 代转基因水稻基因组中整合有bar基因。转基因植株的抗性能遗传至后代 ,在T1 代中观察到了抗、感分离现象  相似文献   

4.
利用基因枪法获得可遗传的抗除草剂转基因水稻植株   总被引:63,自引:2,他引:63  
 利用基因枪转化系统,将含有由CaMV35S启动子启动的bar基因的转化质粒pCB1导入水稻幼胚,经筛选、再生得到3株抗除草剂Basta的转基因植株。经PCR及Southern分析,在转基因植株基因组中均检测到了bar基因的整合;经RNA点杂交分析,检测到了bar基因在转基因植株中RNA水平的表达。在转基因植株JY119-2的总计321株T#-1代自交后代中,有274株表现出除草剂抗性,47株敏感。从该274株抗性植株中随机选取8株进行Southern分析,结果均检测到了bar基因的整合,表明bar基因已遗传到了T#-1代植株中。  相似文献   

5.
用花粉管通道法将bar基因导入水稻获得可遗传的转基因植株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8  
利用花粉管通道法将抗Basta除草剂的bar基因导入水稻品系“E32” ,获得转基因植株。抗性鉴定表明 ,转基因植株能充分表达对Basta除草剂的抗性 ;通过对转基因植株后代进行PCR分析 ,证实bar基因已整合到受体植株的基因组中。遗传分析表明 ,bar基因能在有性生殖过程中传递给后代 ,并在T3 代开始分离出抗性一致的稳定株系  相似文献   

6.
抗虫、抗除草剂转基因玉米的获得及遗传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利用PIG基因枪,将cryLA(b)基因和bar基因,采用共转化法导入玉米自交系的幼胚中,经PPT筛选,获得抗性愈伤组织并再生植株。除草剂抗性检测、点杂交和Southern杂交分析表明,在多数转基因植株中cryLA(b)基因和bar基因共整合,且呈孟德尔单位点显性基因连锁遗传。Northern杂交及ELISA检测表明,cryIA(b)基因在转录和翻译水平进行也有效的表达。部分转基因植株表现出明显的抗虫活性。  相似文献   

7.
在以基因枪转化获得的抗除草剂转bar基因材料HR为供体亲本,9311为受体亲本的回交转育过程中,发现回交转育后代9311HR抗性单株自交后代中bar基因始终表现1∶1的异常分离。以9311HR抗性单株作母本,与常规非转化品种杂交获得的F1,除草剂抗性植株和非抗性植株比例为1∶1;以9311HR抗性单株作父本,与常规非转化不育系的杂交后代均不抗除草剂。PCR分析结果显示,F1抗性植株PCR扩增呈阳性,非抗性单株PCR扩增呈阴性。上述结果表明,9311HR中外源基因bar仅能通过雌配子传递给后代,而不能通过雄配子即花粉传递给后代。推测HR中bar基因的插入位点可能与某一育性相关基因紧密连锁。  相似文献   

8.
抗除草剂基因基因枪法转化粳稻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优化了粳稻的组织培养体系;通过Gus基因的瞬间表达研究,明确了以DNA金弹到靶细胞距离为9cm,轰击2次时,PDS1000/He基因枪法转化水稻胚性愈伤组织的效率最高。应用基因枪法将抗除草剂基因(bar)转入吉林省主栽的水稻品种长白8号中,获得了可育的转基因水稻植株。经过Gus基因的组织化学分析,PCR和Southern杂交检测,证明抗除草剂基因已整合到水稻基因组中得以表达,使水稻产生对除草剂的抗性。转基因水稻中发现一例基因沉默现象。  相似文献   

9.
文中介绍了雄性不育基因工程育种技术,它的原理是将特异性时空表达的TA29启动子与细菌的核糖核酸酶基因融合形成嵌合基因,当TA29启动子在花粉发育时特异性表达核酸酶基因,其产物可特异性地破坏绒毡层的发育,从而导致植物花粉异常而雄性不育。为保持杂种后代的均一不育性,又将此嵌合基因与抗除草剂基因紧密连锁,便于后代检测。  相似文献   

10.
转bar基因水稻杂交后代的除草剂抗性遗传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通过回交将抗Basta除草剂的bar基因转育到其它品种 ,是获得新的抗除草剂转基因材料的一种简便有效的方法。通过对转bar基因水稻人工杂交与回交后代除草剂抗性的连续跟踪鉴定 ,研究了bar基因在水稻杂种后代的遗传表现。结果表明 ,bar基因在杂种的早期世代基本符合 1对显性基因的遗传规律 ,但在杂种的自交世代中普遍观察到bar基因的异常分离现象 ,即已经纯化稳定的抗性植株的后代重复出现抗性分离 ,其分离比例多为 1∶1,极少数为 2∶1,其原因有待进一步探明  相似文献   

11.
利用基因枪转化法将抗除草剂的bar基因和抗二化螟的SCK(修饰后的CpTI)基因导入到优质粳稻恢复系超优一号中。经对转基因植株进行分子检测,表明外源基因已整合到水稻基因组中;经田间除草剂抗性检测和二化螟接种鉴定,表明转基因稳定株系直到T6仍表现高抗除草剂且没有分离,说明bar基因能稳定遗传并高效表达;转基因恢复系与非转基因恢复系相比,抗虫性有所提高,但提高程度在株系间有差异。经对转基因恢复系所配杂交组合进行除草剂检测和优势测定,表明转基因杂交稻也高抗除草剂,且F1全部正常结实,结实率达80%以上,并具很强的杂种优势,说明亲本抗性基因通过制种已转移到F1中并得到高效表达,同时说明外源基因的导入没有改变原受体的优良性状;经对部分转基因杂交稻进行纯度鉴定,表明秧田喷施除草剂后,本田的不育株率和杂株率明显降低,特别是两系杂交稻效果更明显。  相似文献   

12.
 利用基因枪转化法将抗除草剂的bar基因和抗二化螟的SCK(修饰后的CpTI)基因导入到优质粳稻恢复系超优一号中。经对转基因植株进行分子检测,表明外源基因已整合到水稻基因组中;经田间除草剂抗性检测和二化螟接种鉴定,表明转基因稳定株系直到T6仍表现高抗除草剂且没有分离,说明bar基因能稳定遗传并高效表达;转基因恢复系与非转基因恢复系相比,抗虫性有所提高,但提高程度在株系间有差异。经对转基因恢复系所配杂交组合进行除草剂检测和优势测定,表明转基因杂交稻也高抗除草剂,且F1全部正常结实,结实率达80%以上,并具很强的杂种优势,说明亲本抗性基因通过制种已转移到F1中并得到高效表达,同时说明外源基因的导入没有改变原受体的优良性状;经对部分转基因杂交稻进行纯度鉴定,表明秧田喷施除草剂后,本田的不育株率和杂株率明显降低,特别是两系杂交稻效果更明显。  相似文献   

13.
Male sterile NEA plants were identified in progenies of the radiated 92P×Aggregate-silique in Brassica napus L. In 1993. Their progeny plants from test crossing and open pollination were 100% male sterile. The double-low male sterile lines JL-4 and JL-18 were bred through successive backcrossing of the double -low variety No. 4 and No. 18 in Brassica napus L. To NEA. Restorer lines 6720 and 6722 with significant heterosis in F1 were developed. The results from investigating the restoring-maintaining relationship and inheritance of the restorer gene indicated that JL-4 and JL-18 were different from both PolCMS and Shan 2A type,and their restorer gene was controlled by a pair of dominant genic genes.  相似文献   

14.
利用bar基因导入恢复系提高杂交稻纯度的尝试   总被引:26,自引:2,他引:24  
 利用基因枪轰击水稻京引119未成熟胚获得转基因水稻植株B-119,经连续自交至T#-5代仍可稳定保持对Basta的抗性。采用人工杂交、回交转育等途径也可将转基因植株的bar基因导入杂交水稻恢复系。使用bar基因的恢复系所配制的杂交稻组合,秧苗期喷施0.25%Basta药剂,可以有效清除混杂在杂交稻中的假杂交种,从而保证大田生产的纯度。研究结果对于拓宽杂交稻特别是两系杂交稻不育系的应用范围,展现出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杂交水稻育性基因型初探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本试验通过对两组不完全双列杂交(6×5和4×3)组合的F_2、F_3及B_1等群体的育性分离情况的观察和分析,初步认为杂交水稻育性茎因型因组合不同而不尽一致。有些组合只具有隐性不育基因,另一些组合则既具有隐性不育基因,也具有显性不育基因,显性可育基因对显性不育基因表现出遮盖作用。隐性不育基因数在组合问的变异主要决定于不育系,而显性不育基因数的变异则主要决定于恢复系。作用育性基因数和显性不育基因数与F_1结实率呈显著负相关。本文还提出了根据已知育性基因型求F_2、B_1和F_3等群体的理论不育株率的公式,以及根据各群体的不育株数和样本容量估算其育性基因型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玉米作为我国重要的粮、饲两用作物在保障粮食安全,推动社会经济发展和提供工业能源等方面扮演着关键的角色。细胞质雄性不育是高等植物中普遍存在的生物学现象,玉米细胞质雄性不育可以分为T型、C型与S型3种类型。不育基因来源于线粒体基因重排形成嵌合基因,新形成的嵌合基因对花药中小孢子的发育产生危害导致败育的发生。恢复基因的存在可以消除不育基因的危害,使小孢子正常生长。由于不育基因为线粒体基因,恢复基因为细胞核基因,对细胞质不育与恢复机理的研究同样是探究质-核互作关系的桥梁。同时对雄性不育系的利用是玉米利用杂种优势的一个重要技术手段,玉米生产上利用细胞质雄性不育对于作物杂种优势的利用、杂交种的制种都有重要意义,不但能够解放劳动力降低制种成本,而且提高了制种纯度增加产量。对玉米细胞质雄性不育的分类、特征及近年来发现的玉米细胞质雄性不育基因与育性恢复基因进行概述,并探讨了玉米细胞质雄性不育应用过程中的问题与发展前景,以其为细胞质雄性不育在生产上的推广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以芝麻隐性核不育系0176A为材料,采用超薄层聚丙烯酰胺等电聚焦电泳法研究分析0176A酯酶同工酶(EST)谱带数量和活性强弱与其育性的关系。结果表明:在蕾期的叶片和花药中,0176A不育株与可育株EST的谱带数量和活性强弱均有一定的差异,即不育株叶片、幼蕾和开放花花药中EST条带数多于相应的可育株,在PI 5.18时可育株比不育株酶活性强。利用EST这种表达上的差异性,可为快速鉴别出芝麻不育株和伪杂种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玉米雄性不育系晋玉1A的选育及其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利用分子生物学和细胞学方法确定晋玉1A的雄性不育类型,鉴定玉米种质资源对该不育系的恢保关系,并测定其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为应用晋玉1A雄性不育系开展杂交育种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在海南乐东、山西晋中、忻州和运城,调查晋玉1A连续3年田间的育性;对晋玉1A与郑58的雄花、花药、花粉进行观察比较;对晋玉1A与昌7-2杂交F1代的花粉进行I2-KI染色观察;用专性PCR方法对晋玉1A的不育类型进行鉴定;以晋玉1A作母本,与158个自交系进行测配,对F1代进行田间育性调查,以筛查与之适配的恢复系与保持系;对以晋玉1A配制的可育杂交种F2代群体和BC1群体,进行育性调查;对晋玉1A及郑58与10个玉米自交系杂交F1代的籽粒产量性状进行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分析。【结果】晋玉1A在以上4个地点,连续3年的田间不育性状保持稳定。晋玉1A与郑58的雄花外形相似,但其颖壳不开裂,花药不外露,无花粉散出。I2-KI染色表明,晋玉1A的花粉完全败育。对晋玉1A与昌7-2杂交F1代植株花粉的显微观察表明,64.4%的花粉粒能够被I2-KI正常染色,35.6%花粉粒败育,说明该不育系属于配子体不育类...  相似文献   

19.
BNS(Bai-Nong sterility)是一个对温度敏感的小麦雄性不育系,有完全的不育性和高自身转换性,在小麦杂交育种中有重要利用价值。为探讨该不育系的遗传方式,用该不育系与455个正常可育小麦品种杂交,结果发现F_1代套袋自交结实率从0到91%非正态连续分布,平均值24.52%,其中与BNS自交结实率相同的高不育组合占总组合数的15.42%,达到父本育性水平的高恢复组合占0.88%,其余是由低到高的部分不育组合。用F_1典型不育组合正反交,结果发现反交组合自交结实率虽提高显著,但远不达可育水平,仍是不育类型,表明BNS是核不育,不是质核互作不育。在核不育模式下,由于F_1有大量不育组合,表明BNS的不育性在F_1具有显性特征,由于F_1也有完全恢复组合,表明这些组合的父本中有恢复基因,且是非等位的。因此,BNS的不育性应是显性不育和非等位显性恢复的遗传模式。用F_1典型不育组合的F_2估计不育主效基因是2对,典型恢复组合F_2估计恢复主效基因也是2对。在2对显性不育基因和2对显性恢复基因的核遗传方式下,推断BNS、不育保持父本、不育恢复父本的基因型,然后用自交法和测交法检测后代分离,其中测交法用BNS测交可育组合的F_1基因分离,用无恢复基因的"郑麦366"测交不育组合F_1基因分离,4年共观察了16个F_2自交组合,20个Ft测交组合,结果表明,F_2和Ft的自交结实率不育与可育分离比与理论期望分离比均吻合,说明BNS的"显性不育和非等位显性恢复"遗传模式成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