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随着刺参在北方沿海池塘人工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养殖病害随之增加,时有死亡现象发生,归根结底是对刺参养殖池塘的理化因子认识不够。刺参对外界环境有其特定要求,如稳定的温度、盐度、水质及合适的天气等条件。实验表明,刺参在理想生长条件下,10天可以增加1倍的体重;而在环境因素不适宜时,会有几年几乎不生长现象。  相似文献   

2.
在刺参池塘养殖中,水质是影响刺参生长发育的关键因素,良好的水质与底质条件能为剌参提供优质的天然饵料与适宜的生活环境,直接决定了养殖生产的成败。据资料统计,目前85%以上的水产养殖病害是因水质不良引起。对池塘水质进行科学管理,是减少刺参病害、提高刺参产量与质量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我国北方沿海刺参池塘养殖已成为渔业生产的支柱产业之一.刺参对底质环境的要求严格.研究表明,在硬泥沙或硬沙泥底质的池塘中养殖刺参的效果较好.底质组成中含粗砂及礁石多的区域,刺参分布密度大,生长快;而含细沙及泥量多的海域,刺参分布密度稀、生长慢.笔者在辽宁葫芦岛海滨附近养殖场进行了试验,结果发现沙底池塘刺参养殖效果较好,现将养参技术简述如下: 一、池塘条件 试验海区池塘为潮上带砂质底质.水源为近海直接纳潮.经过检测,海水的各项指标符合渔业生产用水标准.  相似文献   

4.
在海水养殖中,水质是养殖者最为关心的问题之一,良好的水质、底质可为养殖生物提供适宜的生存生活环境,是使养殖生物得以良好生长的基础,也是减少病害发生、保证养殖成功率的主要条件。要提高池塘养殖刺参的产量和效益,同样必须对池塘的水质环境加强管理和调节。一、影响养殖池塘水质的主要条件  相似文献   

5.
赵广苗 《齐鲁渔业》2006,23(5):29-30
目前刺参是我国海参中唯一的养殖对象,通常说的海参养殖即是指刺参养殖。近几年,各地纷纷改造池塘进行海参养殖,但是,由于海参生长对环境的要求和对养殖技术的要求不是很高,所以,一些养殖户在养殖过程中,对水质的调控、投喂饵料的质量、日常管理等缺乏科学方法,导致海参养殖成活率低,生长速度慢,甚至出现病害,既影响了海参的质量又降低了养殖效益。针对这一情况,从2003~2005年我们在青岛市城阳区红岛街道进行了刺参池塘健康养殖技术试验,旨在探讨刺参池塘健康养殖的技术措施,规范刺参养殖业,为社会提供健康、无污染的海参产品。  相似文献   

6.
黄河三角洲沿海池塘健康养殖刺参,池塘水环境的控制技术非常重要。池塘水环境的控制包括水层环境和底栖环境,控制的主要内容为盐度、溶氧和底栖硅藻等饵料生物的生长。如果池水清新,参礁能够得到阳光,底栖硅藻可以光合作用,在生长自身的同时放出氧气,这在春、秋季节很有利于海参生长。但有时池塘浮游植物多,透明度只有50cm左右,参礁几乎不见光线,这时氧气主要靠浮游植物制造,浮游植物制造的氧气主要在水的中上层,海参需要爬到石头堆的上面才能呼吸到氧气或者爬向岸边,这样容易造成损失,所以要定时做好水质监测,控制好水温、盐度、溶解氧、酸碱度等指标,调控好水色、透明度及水中浮游生物的种类、数量。同时养殖人员每天定时巡池,观察刺参的成活、生长、摄食、排便等状况,发现漏水、刺参异常现象,要及时在水质调控、饵料等方面采取必要措施,做到安全生产,防患于未然。  相似文献   

7.
在海水养殖中,水质是养殖者最为关心的问题之一,良好的水质、底质可为养殖生物提供适宜的生存生活环境,是使养殖生物得以良好生长的基础,也是减少病害发生、保证养殖成功率的主要条件.要提高池塘养殖刺参的产量和效益,同样必须对池塘的水质环境加强管理和调节.  相似文献   

8.
2005年4~11月,我们在好当家刺参养殖基地的刺参养殖池塘进行了几种不同的刺参养殖管理方法的试验。结果发现添加净水复合菌和加大换水量的池塘不仅水质指标优良而且刺参未发生疾病,成活率提高,经济效益明显增加。现将具体情况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9.
大连地区池塘养殖刺参已走过十多个年头,从2002年全市养殖面积不足3万亩发展到现在的40余万亩,以超常规的发展速度形成一个年产值超百亿的新兴产业.目前刺参已成为辽宁沿海水产养殖业的主打养殖品种,近年来随着刺参养殖生产的迅速发展,各地区总结了很多养殖技术和生产管理经验.但我们在深入养殖区指导生产的过程中也发现,很多企业和养殖业户由于对北方地区池塘养殖刺参中投放苗种、水质、底质调控等诸方面的管理技术欠缺或操作不规范,在实际生产中管理粗放,致使养殖产量不稳定、严重影响收益.完善养殖工艺,普及推广刺参健康养殖技术是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根据几年来的养殖实践,我们总结大连地区的池塘养殖刺参技术要点如下:  相似文献   

10.
刺参在我国渤海湾、辽东半岛和山东半岛沿海均有分布。刺参养殖经济效益高,市场发展空间巨大,是北方海水养殖的支柱产业。刺参养殖模式主要有:池塘养殖,工厂化养殖,潮间带养殖,海上筏式养殖和海区增殖等。2005~2008年,在日照市水产研究所的专家指导下,日照市东港区秦楼街道厉志伟、任勇等养殖户进行了潮下带刺参养殖试验,在木断改善养殖环境,改进养殖措施的前提下,投放量和产出效益也不断增加。现将其试养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1.
刘瑜 《齐鲁渔业》2007,24(8):1-2
1剌参养殖池塘条件1.1刺参养殖的水环境本养殖主要用水来源是海水井,井水常年温度在11.8~18.1℃之间,盐度在28~33之间,pH值7.7~8.9之间。刺参养殖用水一部分来自直接井水(溶解氧相对缺乏),另外大部分为流水养殖大菱鲆的排出水经过过滤后进入刺参养殖池。在青岛地区为保证水温和水质,每  相似文献   

12.
无公害刺参养殖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连华 《齐鲁渔业》2004,21(12):22-24
由于刺参营养价值高,抗逆性强,繁养殖技术比较成熟,近年来已成为北方沿海的主要繁殖养殖品种之一。尤其是海参池塘养殖业发展迅猛,据不完全统计,利用改造的对虾池塘和新建的潮间带池塘从事海参养殖的面积已达30万亩。为使养殖刺参达到无公害食品质量安全要求,现将无公害刺参养殖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3.
<正>池塘养殖刺参已成为刺参养殖的主要模式,为沿海养殖户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但池塘养殖刺参投资大、成本高,养殖周期长,投放400头/kg规格的苗种,需要一年半的时间,才能陆续捕捞。在长达1~2年的养殖中,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一旦对这些问题处理不  相似文献   

14.
<正>池塘养殖刺参已成为刺参养殖的主要模式,为沿海养殖户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但池塘养殖刺参投资大、成本高,养殖周期长,投放400头/kg规格的苗种,需要一年半的时间,才能陆续捕捞上市。在长达1~2年的养殖过程中,需始终抓好以下三个关键环节,才会避免遭受较大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15.
目前,我国刺参人工养殖主要采取近海围港养殖和潮间带池塘养殖的方式进行,由于沿海刺参养殖企业大面积联片开发造成的环境影响,刺参养殖病害逐年增多,养殖风险不断升高。许多养殖业主开始采用降低养殖密度的粗放式养殖模式以规避风险,然而却导致养殖效益下降。因此,寻求高效、安全、环境友好型的刺参集约化养殖新途径成为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刺参养殖在山东、辽宁省沿海广泛开展,目前增养殖面积已经超过20万hm^2(300万亩),已经成为山东、辽宁等省农业支柱性产业之一。随着刺参养殖规模不断扩大,存在的问题也随之显现,刺参产量参差不齐,病害发生日益频繁。研究发现刺参出现死亡和低产不单纯是由于病害原因,而与低(高)温、pH值、化冰前后水质条件的突然改变等养殖环境恶化有直接关系。  相似文献   

17.
作为重要的养殖品种,近年来,刺参养殖在大连地区沿海广泛开展,已经成为农业支柱性产业之一.随着刺参养殖产量和规模不断扩大,存在的问题也随之显现,其中主要的一点是池塘中大型藻的大量繁殖,大批死亡影响了刺参的生长. 在大连地区刺参养殖池塘中大型藻的出现一般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3月~5月化冰后随着水温的升高,一些以浒苔等为主的绿藻门大型藻类开始生长,这些藻类大多为低温种类,当水温在24℃后陆续死亡.第二阶段是6月~9月水温持续在25℃以上的高温期以刚毛藻为主的大型藻类大量繁殖,进入秋季随着水温下降逐渐死亡.  相似文献   

18.
由于虾病的困扰,养虾业不景气导致大量虾池闲置。目前我国北方沿海利用虾池养殖海参或海参与对虾混养已成为新的养殖热点,成为沿海致富奔小康的好途径。现将主要养殖技术介绍如下:一、虾池环境改造底质是刺参生长的重要条件,也要刺参夏眠的重要场所。北方虾池大多数是泥质和烂泥底质,达不到刺参的生活条件,在水质无污染的情况下,虾池底质改造显得尤为重要。1.在底质不太软烂的条件下,可采用以下改造方法。(1)投石法一种是条状投石,即长度不限,宽0.3米,条石间宽1.5米左右;二是采用堆状投石,即每隔0.5~1米投石一堆,每堆0.5米左右;第三是满天…  相似文献   

19.
刺参位居“八珍”之首,富含蛋白质、必需氨基酸和微量元素,可供食用、医用,具有极高的经济价值,素有“海洋瑰宝”之称。随着我国沿海的不断开发和利用,适宜于刺参生长繁殖的生态环境受到了很大的影响。开展刺参池塘养殖经济效益显著,潜力巨大,被人们称为“海洋捞金”工程,已成为沿海地区又一养殖热点。因此,如何扩大刺参养殖规模、减少生产成本、提高刺参品质,是摆在广大刺参养殖企业面前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20.
工厂化养殖仿刺参营养品质分析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更好地了解工厂化养殖仿刺参的营养成分和品质,本研究采用国标等方法,分别对工厂化养殖、池塘养殖、底播自然生长和海捕野生仿刺参的各项营养成分进行了分析和评价。结果显示,工厂化养殖仿刺参出皮率为62.7%~65.8%,煮后出皮率为24.8%~31.1%,显著高于其他来源仿刺参。工厂化养殖仿刺参的必需氨基酸/非必需氨基酸为0.46~0.50,氨基酸营养价值平均得分为87.89~90.42,均高于其他来源仿刺参,说明其氨基酸营养价值水平较高。在其他营养成分方面,工厂化养殖仿刺参与池塘养殖仿刺参较为相近。自然环境生长仿刺参由于摄食来源广泛、生长周期较长,其蛋白质与脂肪水平普遍高于其他来源仿刺参。综合分析认为,工厂化养殖仿刺参的营养价值与池塘养殖仿刺参相近,在出皮率和氨基酸营养水平上优于池塘养殖和自然环境生长仿刺参,说明工厂化养殖仿刺参具有较好的品质和营养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