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茶树王     
西双版纳南糯山深林里,发现一株二人围抱不住的老茶树,数位苏联專家和我国茶叶專家曾不辞辛劳前往观看。茶树王叢高547.95公分,株辐1090×986公分,主干直径138公分,植株分枝茂密生長势雄伟,叶肉厚叶色深綠叶片大,属大叶型茶,我們估计一年可采干茶150斤—200斤,树龄据向当地群众訪问及观察分析,大約有600  相似文献   

2.
一株茶树王     
贵州省遵义专区赤水县黄金公社和和平管理区原前锋社的茶坪子,海拔约1400公尺左右,系高山地区,云雾多,土壤是红油沙,是一个盛产大树茶的地方,一般茶树树龄均在100年左右,其中有一株特别高大的茶树,树龄约有数百年,株高12m,树杆离地  相似文献   

3.
1996年11月,由云南省思茅地区组织省内外10余名专家,对镇沅县千家寨古茶树进行了现场警察,认为这片野生大茶树群落是目前世并上最大的野生茶树群落。编号为1号树的-株大茶树树龄推算为2700年,2号树推算也有2500年树龄,是迄今为止发现的世界上最年老的野生大茶树。生长在海拔2280米高山密林中这两株古茶树,1号树高25.5米,基部直径1.2米;2号树高19.5米,基部直径1.02米。在两株大茶树附近的海拔2100~2500米的280公顷原始森林中,都是以茶树为建群树种的原始植动群落,林中直径30厘米以上的野生茶树到处可见。云南新茶树王在镇沅…  相似文献   

4.
茶树种内变异有各种分类,一致的是分为高杆或半高杆的阿萨姆大叶种和矮杆的中国小叶种两大类。阿萨姆种和中国种的变种间最大差异是耐寒性、树形大小及制茶品质。利用远离原产地的生态各不相同的两变种间杂交可培育出耐寒、制茶品质良好的新品种。日本自30年代半期开始这种杂交育种、中途因第二次世界大战停顿几年,到现在为  相似文献   

5.
茶树越冬     
新源县茶叶试验站位于巩乃斯谷地东段的阿拉图伯草原。北纬43°,海拔1,480米,年降雨量755.79毫米,其中4—8月的降雨量占全年的70.7%;无霜期80—110天;年平均气温5.9℃,年极端最高气温为34.1℃,极端最低气温为-30.7℃,年积温(≥0℃)达3,400℃左右。土层深厚,结构良好,有机质含量丰富。PH值6.5°。综上所述,新源县的丰富热量,以及微酸性的土壤条件等,基本上可满足茶树生长的要求。但生长季节短,温差大,特别是漫长寒冷的冬天(表1),加上偏西的寒风和开春的旱风,对茶树生长十分不利。因此,在这样条件下研究解决茶树安全越冬,是茶树引种成功的关键。我们围绕茶树安全越冬问题开展了一些试验研究。  相似文献   

6.
陕西省西乡县地处北纬33°度,东径108°度以西,汉水流域上游的秦岭脚下。1982年西乡县茶叶生产办公室杨晓等在进行该县茶树品种资源调查时,在中小叶种灌木型茶园里,发现一株百年以上乔木型大茶树,主干围粗直径为20厘米,从主干基部(地面)向上73厘米处生长出第一个分枝,主干上各分枝直径均在7—15厘米(见图1和图3),主干顶  相似文献   

7.
在东非茶叶杂志上刊登地门波,克尔柯和肯尼亚的一些无性系和实生群体茶树产量,特别是在最近三年气候条件十分顺利的条件下,能看出茶叶产量性状。下述产量纪录是多年来从十月到九月的产量(产量为干茶公斤/公项)  相似文献   

8.
安徽茶树气候区划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安徽茶叶,在国内外久负盛名。茶树生长地区的气候条件,有利发展茶叶生产。作者在原六十年代初期,研究安徽茶区气候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安徽地区茶树气候区划,用以揭示安徽各地种植茶树的有利、不利条件,并对茶叶产量、质量影响的程度等作出评价,  相似文献   

9.
茶树施肥工作是茶园管理体系中极为重要的一环,但是,施肥之后对于茶园产量与茶叶质量的影响究竟如何,是值得研究的问题。我们从1955、1956、1957三年中所进行之肥料试验,现把结果整理出来,以供各地参考。一、试验方法:1.试验设计:本试验处理共分甲、乙、丙、丁,四组。甲组:单施基肥,不施追肥,每年11月中旬施肥;乙组:基肥与追肥配合使用,基肥施用时间同甲组、追肥时间是在5月中旬,丙组系单施追肥不施基肥;丁组系对照组(本试验以无肥区为对照)。其详  相似文献   

10.
茶树命名考     
茶树命名最罕见于我国《尔雅》一书,称“槚”或“苦荼”。在上古时“槚”读古。与“茶”通音,“荼”则为“茶”字的古体,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中发现今的茶陵县在当时的印鉴亦作“荼陵”。茶的广东语读“Cha”,福建语读“Tea”。约在16世纪由德国人从福建把茶带到欧洲,再由瑞典人引进国内种植,当时著名植物分类学家林奈(Linne)于1753年著的《植  相似文献   

11.
茶树嫁接是加快茶园良种化的有效途径之一。为了推广茶树嫁接技术,泰顺县从2001年开始,进行茶树嫁接技术的全面试验和小面积的推广示范,获得了成功。现已研究总结了一套适宜当地推广的茶树嫁接技术,具体技术要点如下:1嫁接茶园的基础条件1.1立地条件嫁接茶园要求选择地势较平坦或缓坡,且是水平带的条栽茶园,要离村庄、水源近,周围最好有供加客土的荒地。总之要便于管理。1.2土地条件酸性土壤pH值在4~5.5之间,土层深厚,土质疏松,保水能力强,有机质含量丰富。1.3树龄最好在25~30a以下树龄,不宜太老,主干粗壮在1cm以上。2嫁接前的茶园、母本…  相似文献   

12.
叶伟森 《分子植物育种》2023,(15):5154-5159
本研究以广东省为例,探讨茶树种质资源的多样性及其在茶园景观中的应用。通过对茶树物种分类和品种特色的介绍,分析茶树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及其在茶园景观中的意义。在茶园景观设计方面,讨论茶树应用的原则和考虑因素,以及茶树在绿化美化和文化传承方面的角色。针对广东省茶树的类型和特色,重点突出品种选择和布局设计。此外,还探讨茶树与其他景观元素的有机结合,如建筑和水景,为茶园景观创造独特的魅力。通过实例分析广东省茶园景观的成功经验,并总结其对茶树景观应用的启示,为其他茶园景观设计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夏良茶  汤维斌 《茶业通报》2003,25(3):116-117
为了适应茶叶市场新形势和人们对名优茶抢早尝鲜的需求,我们于1993年开始在竹溪县茶叶科研所茶园内进行了茶树塑料大棚覆盖栽培试验,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并出现了较猛的发展势头。现将几年来我县茶叶塑料大棚设施栽培技术与经验作如下总结:1大棚覆盖茶园的优点1.1提高抗灾能力竹溪县是地处鄂西北山区,自然灾害较多,特别是春季的“晚霜”及“倒春寒”对名优茶生产威胁较大,极易发生冻害。采用塑料大棚覆盖栽培,可以使棚内温度升高,提高抗冻能力。同时,大棚内蒸腾、蒸发的水分被保留在棚内,土壤湿度及空气湿度明显增加,保证了茶树对水份的需…  相似文献   

14.
泾县白茶树     
皖南泾县,是个老茶区,产茶历史早,据泾县《县志》记载,在唐宋时(公元618—960年)就产有白云茶。近几年,在本县境内主要产茶山区如汀溪、爱民、南容、太元、潘村乡等地均巳陆续发现有白茶树。今年春茶期间,我们几次到汀溪乡查看了两棵白茶树,现将情况介绍如下:(一)大坑村小坑村民组吕长青家屋前茶园地里,有自茶一棵,树高130厘米,树幅80厘米。据当地茶农介绍,前几年这棵自茶的叶色比今年白。今年萌发的新枝叶色浅黄带白,叶脉稍绿。制出的千尖茶样品呈绿黄色,冲泡后绿色逐渐消失,叶底呈黄白色,汤色  相似文献   

15.
为了对茶树进行全面的了解,于1955年起,在十里坪农场茶园进行茶树根系的观察。根是茶树的基本器官,吸收土中水份和无机盐,供给地上部生长之需,因此要学会根的管理必须懂得根系生长的规律和特性,根据根的特性才能科学的制订中耕,施肥…等管理方法,才能达到高额而稳定的产量。因为观察茶树根系是一件复杂细致的工作,所观察的结果,还不能下肯定的结论,因此,本着“百家争鸣”的方针,把我们观察方法和结果叙述于下:  相似文献   

16.
茶树抗寒性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守生  李毅 《茶业通报》1994,16(1):17-19
茶树抗寒性比较王守生,李毅(西南农业大学)1991年末至1992年初,四川普降大雪,低温霜冻持续时间长。新胜茶场五十年代种植的云南大叶茶遭受严重冻害,海拔650m以上,约90%的茶树蓬面丧失发芽能力。当年重剪后,全年不采茶,至1993年春树冠尚末恢复...  相似文献   

17.
18.
汪祖圭 《茶业通报》2004,26(1):24-25
杨树林茶园座落在安徽省祁门县凫峰乡凫溪口一带,所产“凫绿”茶为“屯绿”之冠。七十年代以来,原祁门县农业局(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和安徽省农科院茶叶研究所在茶树品种资源调查基础上,先后选育出国家级茶树良种———杨树林783和凫早2号,以及省级茶树良种———杨树林781。  相似文献   

19.
20.
茶树扦插虽然一年四季均可进行,但生产上主要进行夏插和秋插,而且扦插时间还与各地气候条件和茶树生产轮次有关。无论是夏插还是秋插,要想提高茶树扦插出圃率,必须掌握一定的扦插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