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泰和鸡生长发育,屠宰性能及肉品质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以泰和鸡为实验材料,以本地地方黄鸡为对照,研究了泰和鸡生产发育、屠宰性能及肉品质,结果表明,泰和鸡生长速度显著慢于地方黄鸡,屠宰率偏低,而在肉品质(肉色、嫩度等)方面却明显的优于地方黄鸡。  相似文献   

2.
正江西是家禽养殖大省,地方鸡资源丰富、品质优良、特色鲜明、优势独特,有乌鸡、麻鸡、黄鸡、灰鸡等系列8个品种并列入《中国畜禽遗传资源志》。泰和乌鸡、崇仁麻鸡、宁都黄鸡等有上千年的饲养历史,特别是品质也很好,如泰和乌鸡集观赏、药用、滋补于一身,崇仁麻鸡、宁都黄鸡、万载康乐鸡肉嫩味美,广丰耳黄鸡、东乡黑羽绿壳蛋鸡鸡蛋营养丰富,余干乌骨鸡、安义瓦灰鸡药膳两用,等等。据统计,2016年全省地方  相似文献   

3.
北京油鸡生长发育,屠宰性能及肉品质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北京油鸡为实验材料,以本地地方黄鸡为对照,研究结果表明,北京油鸡4、8周龄生长速度与地方黄鸡无显著差异,12周龄生长速度显著慢于地方黄鸡,但屠宰率与地方黄鸡一致,而在肉品质方面都优于地方黄鸡,尤其是嫩度指标具有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4.
肉鸡肌纤维与肉质关系研究   总被引:42,自引:0,他引:42  
选用地方鸡种白耳鸡、泰和鸡、黄羽肉鸡康达尔 12 8cs、石岐杂鸡、快长肉鸡AA鸡cs、蛋用鸡罗曼褐cs和矮脚黄鸡 7个鸡种 (系 ) ,在同样条件下饲养到 13周龄进行品味、肌纤维等性状测定。结果表明 ,地方鸡种白耳鸡、矮脚黄鸡肉质最好 ,石岐杂鸡、康达尔黄鸡 12 8cs次之 ;罗曼褐cs、AA鸡cs、泰和鸡肉质较差。白肌纤维直径大于红肌纤维和中间型纤维直径 ,其所占比例与肉质呈负相关 ,白肌纤维比例愈高 ,肉质愈差。肌纤维直径与鸡的体重大小没有关系。肌纤维密度和直径共同影响肌肉的蛋白质含量 ,且与肉质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5.
一 江西省地方优质鸡品种资源丰富江西具有十分丰富的地方优质鸡品种资源。中国农业部2001年公示的国家级保护品种中,鸡的品种有11个,其中江西省就占了两个:泰和的丝羽乌骨鸡和广丰的白耳黄鸡,占了国家级保护鸡品种的1/5左右。此外,江西省还有许多优良的地方鸡品种,如近年来发展数量比较大的崇仁麻鸡和宁都黄鸡、  相似文献   

6.
<正> 泰和鸡又名武山鸡,是我省县有良好药用价值的地方鸡种。前不久我省泰和县泰和鸡发生马立克氏病(MD),为探讨地方鸡种发生本病的特点,特赴现场诊断并进行实验研究,观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江西省各级畜牧行政部门,一直都非常关心和支持优质地方鸡种的繁育及改良,始终把本省地方优质鸡的保种提纯、选育作为基础工程来抓,依托江西农大、江西省农科院畜牧所等大专院校和科研机构,对广丰白耳黄鸡、泰和武山乌骨鸡、宁都三黄鸡及崇仁麻鸡等鸡种进行了保种和开发,先后对这些优质鸡种进行了配套系选育,以适应潜在的消费市场。  相似文献   

8.
<正> 泰和鸡(Taihe chicken)又名乌骨鸡、武山鸡,在我国已有400多年的饲养历史,是我国家鸡(Gallus domestieus)的优良地方品种之一,在医药上有很大价值,为研究泰和鸡的种质提供依据,1981年开始在泰和鸡原种场我们对泰和鸡的繁殖性能进行了观察。  相似文献   

9.
随着人们对肉品质量的关注和超市销售模式的显现,需要对主要肉品质指标和经济性状进行高强度选择的商业育种工作。维扬麻鸡就是江苏省家禽科学研究所以市场为导向、以地方鸡种为主要素材育成的优质鸡,它的育成和推广应用,促进了我国地方鸡种资源的保存、研究和开发利用。本文较详细地从品源、育种方法和选育结果方面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10.
江西地方鸡种血清淀粉酶多态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研究采用垂直板聚丙烯酸胺凝胶电泳法,测定了泰和乌骨鸡、万载康乐黄鸡、广丰白耳黄鸡、南城黑鸡等四个江西地方鸡种共计231羽鸡的血清淀粉酶(Amy-1,Amy-2)多态性,结果发现:江西地方鸡种血清淀粉酶基因组成、基因型频率及基因频率与国内大多数地方鸡种相似,Amg-1基因型分布严重偏离Hardy-Weinbers定律,杂合子显著过量,但性别对其基因型分布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11.
正我们所说的柴鸡,严格来讲并不是一个品种,而是我国地方品种的统称,包括北京油鸡、浦东九斤黄鸡、山东寿光鸡、山东汶上芦花鸡、江苏狼山鸡、江西泰和丝羽乌骨鸡、青藏藏鸡、浙江仙居鸡、浙江萧山鸡、河南固始鸡、庄河大骨鸡、湖北江汉鸡、广东杏花鸡、云南茶花鸡、江西东乡绿壳蛋鸡  相似文献   

12.
我们所说的柴鸡,严格来讲并不是一个品种,而是我国地方品种的统称,包括北京油鸡、浦东九斤黄鸡、山东寿光鸡、山东汶上芦花鸡、江苏狼山鸡、江西泰和丝羽乌骨鸡、青藏藏鸡、浙江仙居鸡、浙江萧山鸡、河南固始鸡、庄河大骨鸡、湖北江汉鸡、广东杏花鸡、云南茶花鸡、江西东乡绿壳蛋鸡等,经农业部认定的品种,大概就有80多个。这些鸡的优点:一是分布广,几乎全国每个地方都曾经有自己的地方品种鸡;二是适应性强,抗病能力强,适合散养,鸡蛋品质优良,肉质很好;缺点是产蛋率低,饲养周期长,生长速度慢。近几年,无污染、无残留、放养时间长的土鸡、土鸡蛋深受消费者的青睐,其市场前景十分广阔。  相似文献   

13.
为探讨萧山鸡、仙居鸡、江山乌骨鸡、丝羽乌骨鸡、龙游麻鸡、灵昆鸡和白耳黄鸡7个地方鸡种的蛋品质差异,本研究选取199~201日龄7个品种鸡的鸡蛋各30个,检测其蛋品质相关指标并对繁殖相关基因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仙居鸡平均蛋重低于其他6种地方鸡的平均蛋重(P<0.05);龙游麻鸡的蛋白高度高于丝羽乌骨鸡(P<0.05);丝羽乌骨鸡蛋黄颜色高于仙居鸡和白耳黄鸡(P<0.05);龙游麻鸡鸡蛋哈氏单位高于白耳黄鸡、江山乌骨鸡和丝羽乌骨鸡(P<0.05);仙居鸡、丝羽乌骨鸡和萧山鸡的蛋黄比例高于灵昆鸡和白耳黄鸡(P<0.05);7个地方鸡品种的蛋品质在蛋壳强度上没有显著差异;仙居鸡平均产蛋量最高。仙居鸡垂体相关基因(如GNRH1、FSHβ和PRL)的表达高于除乌骨鸡外的其他鸡种,这可能与其较高的产蛋能力有关。本实验结果表明蛋品质性状在不同鸡种间差异显著且地方鸡种在蛋品质性状上有优异的潜能。  相似文献   

14.
运用微卫星技术检测10个地方鸡种的杂合度、多态信息含量和遗传距离,探讨种群间的亲缘关系和遗传特征。结果表明:各位点的杂合度为0.2675-0.8316、多态信息含量为0.2478—0.8082;各种群的平均杂合度为0.5564-0.7134、平均多态信息含量为0.4999~0.6808。矮小型黄鸡与其它地方鸡种间的亲缘关系较远,仙居鸡、白耳鸡、泰和鸡、北京油鸡、大骨鸡、萧山鸡距离较近;茶花鸡与固始鸡存在一定的关系;尤溪麻鸡与其它鸡种的距离相对较远。  相似文献   

15.
不同类型鸡肌肉肌苷酸含量分析和比较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试验以乌骨鸡(泰和鸡)、白耳鸡、罗曼蛋鸡、石岐杂、康达尔黄鸡、爱拔益加(AA)为对照组,测定其肌肉肌苷酸的含量。试验结果表明,乌骨鸡肌肉肌苷酸含量最高,AA鸡最低,随着鸡种体重的增大,肌肉肌苷酸的含量下降,鸡种的体重与肌肉肌苷酸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16.
泰和丝毛乌骨鸡早期(0~12周龄)蛋氨酸需要量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泰和丝毛乌骨鸡(以下简称泰和鸡)是我国最具特色的、古老的地方鸡品种。2001年已列为农业部首批公布的国家级畜禽保护品种之一。  相似文献   

17.
为探究江西3个地方鸡种鸡蛋蛋品质差异,本试验选取江西3个地方鸡种宁都黄鸡、万载康乐黄鸡与东乡绿壳蛋鸡各30枚10项常规蛋品质指标进行测定并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东乡绿壳蛋鸡与康乐黄鸡蛋质量差异显著(P<0.05);康乐黄鸡与东乡绿壳蛋鸡蛋壳强度和蛋黄重差异显著(P<0.05),康乐黄鸡与宁都黄鸡之间蛋壳厚度和蛋黄高度差异显著(P<0.05);通过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绿壳蛋鸡蛋品质的选育中以蛋质量、蛋黄重、蛋白高度和哈氏单位为主,并兼顾蛋壳重、蛋壳强度和蛋壳厚度可取得较好的选育效果。  相似文献   

18.
中国红原鸡与家鸡血浆蛋白质(酶)多态性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报告了中国红原鸡和我国茶花鸡,泰和鸡,寿光鸡等地方鸡种的血蛋白质多态研究结果。  相似文献   

19.
不同营养水平对地方鸡种部分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采用饲养试验、屠宰测定和肉质分析的方法,比较了三种不同营养水平日粮对地方鸡种(泰和鸡、黑羽乌骨鸡、中型黄鸡)生长性能和肉质的影响。各鸡种随机分成(Ⅰ、Ⅱ、Ⅲ)三组,分别饲喂高、中、低三种能量和蛋白质水平日粮。结果表明,高能和高蛋白日粮可提高乌骨鸡的增重速度,尤其在28日龄前明显。中型黄鸡的增重以饲喂中等营养水平日粮为高,三组受试鸡的饲料转化率都以使用高营养水平日粮最优,同时单位增重花费的饲料成本最低。日粮营养水平对肉质有一定程度的影响,低能低蛋白日粮组鸡的肉质优于高能高蛋白日粮组鸡,各组试验鸡的肉质测定值都在优质鸡肉质标准范围之内。  相似文献   

20.
以乌骨鸡(泰和鸡)为主要研究对象,以白耳鸡、罗曼蛋鸡、石歧杂、康达尔黄鸡、爱拔益加为对照,测定了其肌肉肌苷酸的含量。结果表明,在测定的鸡种中,乌骨鸡肌肉肌苷酸含量最高,爱拔益加最低;随着品种体重的增大,肌肉肌苷酸的含量有下降的趋势;各品种鸡体重与肌肉肌苷酸有一负相关的迹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