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趣话扇子     
杲罡 《新农村》2012,(7):47
扇子,最早称"翣",在我国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最初的扇子不是用来取凉,而是一种装饰品。据晋崔豹的《古今注》记载,最早的扇子是殷代用雉尾制作的长柄扇,但并不是用来拂凉的,而是仪仗饰物,由持者高擎为帝王障尘蔽日,以显示皇家威严。到了汉代以后,湖南的竹扇和山东的绢扇普遍用来取凉,形式也日渐多样。《西京杂记》一书中对此有较详细记载:当时的纨扇,大都用绢等丝织品制成。相传那时长安有个技艺高超的工匠名叫丁缓,曾制出一种很大的"七  相似文献   

2.
《农村百事通》2010,(10):55-58
4月5日 牛奶做成扇子卖 "云南十八怪,牛奶当成片片卖."这句话里说的就是乳扇.白族人家多数都养着奶牛,除了出售鲜奶,一部分就用采制作成乳扇.乳扇就是先在锅内加入酸浆用火加温,然后倒入牛奶不停地搅拌,待牛奶变成丝状凝块时捞出,用筷子将抻成像扇子一样的薄片绕在架子上晾干.  相似文献   

3.
白居易《长恨歌》中有两处细节值得讨论:一是"珠箔银屏迤逦开"句中的"银屏"指多扇联屏,"迤逦开"指"折叠";二是"钿合金钗寄将去"中"钿合金钗"反映了唐代上层社会流行的习俗:赠送情人以表达爱意.  相似文献   

4.
扇文化集趣     
古往今来,扇子与人们的生活结下了不解之缘,由此派生出许多与扇有关的文化,令人耳目一新,意趣无穷。扇书扇面书法历史悠久,历代不少书法大家都有扇面书法佳作。最早见于《晋书》说书圣王羲之曾为一老媪题扇,老媪每字售价百钱。几年前江苏常熟造纸厂陈嘉良利用10个...  相似文献   

5.
最近,2万把款式各异、图案不同、大小不一的工艺扇从浙江安吉县金玉扇厂正式装车启运到北京奥运会组委会。金玉扇厂厂长袁飞勇激动地说:“能够从全国数以千计扇厂的竞争中独家获得生产奥运工艺扇,真是不易呀!”安吉是中国著名的竹乡,也是著名的扇子之乡。截至目前,全县有各种扇  相似文献   

6.
杭州“王星记”扇子浙江省土特产副食品总公司徐金木杭州“王星记”扇子早已闻名海内外,因其历史悠久,选料考究、制作精致、美观实用、而与西湖龙井、杭州丝绸一同被誉为”杭州三绝”。目前,杭州三里记扇厂已成为全国最大的扇子综合加工厂,年产扇子620万把,共有1...  相似文献   

7.
"茶"自古以来就是人们生活中必需的饮品之一,南宋吴自牧《梦粱录》提到"八件事",分别指柴、米、油、盐、酒、酱、醋、茶,茶是其中之一[1];元人多称"七件事",即柴、米、油、盐、酱、醋、茶,茶仍是其中必不可少之一,如贾仲明《玉壶春》第一折:"早晨起来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杨景贤  相似文献   

8.
西汉桓宽的《盐铁论·散不足》一篇中提到"冬葵温韮",指的是冬天种植在温室里的葵菜和韭菜,这是我国在西汉时期已经开始温室种植蔬菜的重要史证。中国古代有着强烈的"不时不食"观念,到了汉代依旧如此,而反季节种植的葵菜韭菜违反时令,因此在当时遭到严厉批判。  相似文献   

9.
正武侠小说中时常提到某某大侠"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那这"十八般武艺"是指什么呢?明人谢肇淛(zhè)《五杂俎》中对"十八般武艺"的具体内容做了记述:"一弓、二弩、三枪、四刀、五剑、六矛、七盾、八斧、九钺、十戟、十一鞭、十二简、十三挝、十四殳、十五叉、十六耙头、十七绵绳套索、十八白打。"前十七种都是兵器的名称,第十八般名曰"白打",就是  相似文献   

10.
《狂人日记》是高二语文教材下册中的经典文章。在学习这篇文章过程中,它其中所提到的"吃人"意象生成令人记忆深刻。在对这篇文章进行总结过程中,也深入探究了其"吃人"意象的生成与相关的礼教批判与国民性反思问题。  相似文献   

11.
泰山女儿茶,是中国古代北方茶区的特色。笔者在对泰山女儿茶的古籍文献进行梳理的基础上,探究了泰山女儿茶的植物种类,并为"《红楼梦》中提到的女儿茶是泰山女儿茶"这一观点提供了论据。  相似文献   

12.
浅谈中小学语文课的素质教育王金华《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国家教委副主任柳斌同志《实施素质教育中的几个问题》的讲话中提到:“施行素质教育,其中最主要的有三个问题:第一解决基础教育是面...  相似文献   

13.
正中国自古以来以农立国,粮食的生产和储备是关乎国计民生的重要因素,历代统治者对于农时安排和农业生产都十分重视,希望通过充实粮食储备保障人民安居乐业、国家繁荣稳固。《管子·牧民》中提到:"凡有地牧民者,务在四时,守在仓廪。……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讲的是拥有国土治理百姓的君主,务必要重视四时农事,确保粮食储备。百姓的粮仓充足、丰衣足食,才能顾及礼仪,重视荣誉和耻辱。这里的"仓廪"指的就是储备粮食的仓房。在已发现的汉代随葬明器  相似文献   

14.
莴苣长成“孔明扇”  近日,浙江省金华市金东区大项村村民项爱丽的菜地里发现了一棵奇特的莴苣笋——茎扁扁的,和顶上叶子组成了一把“扇子”。经测量,该莴苣笋宽58厘米,高40厘米,重1500克。  浙江大学蔬菜研究所曹家树教授接到了记者传去的照片,认为莴苣笋确实样子奇特,比较少见,可能是低温造成种子发育异常引起的。莴苣长成“孔明扇”  相似文献   

15.
丹丘、丹丘山、丹丘子、丹丘生、丹丘羽人……是古诗文、道家文献和茶圣陆羽(733-804)《茶经》多次提到的. 笔者曾写过一篇《丹丘子与丹丘山》,认为陆羽在《茶经》中三次提到的丹丘子,因为在史籍中找不到出处,而三国道家、誉称葛仙翁的葛玄,曾在天台山之丹丘山炼丹,在华顶山植茗,不妨将他视为丹丘子,这样《神异记》记载的余姚人虞洪在四明瀑布山遇丹丘子获大茗之事,也可顺理成章,因为四明山乃天台山分支,晋代之前则统称天台山.此后笔者在战国《楚辞·远游》中看到"仍羽人于丹丘兮,留不死之旧乡"的辞句,说明早在战国就有羽人、丹丘之说,因此不可能是葛玄,此说明显有误.  相似文献   

16.
猫猫,属哺乳纲,食肉目,猫科。经驯化后的猫称家猫(Feliscatusdomesticus)。“猫一名蒙贵,又名家狸,捕鼠小兽也。”《花镜》猫)世界上最早关于猫的文献记载,是中国在三千年前西周时代的《诗经·大雅·韩奕》:“有熊有黑,有猫有虎。”在这首诗里,把熊、猫、虎并列,是否系指家猫还有疑问,有人认为这里指的是一种豹猫。我国至迟在战国时代已驯养家猫,《庄子·秋水》篇中提到“骐骥骅骝,一日而驰千里,捕鼠不如狸”,此处的狸.当时即为家猫的称谓。《韩非子·扬权》:“使鸡司夜,令狸执鼠,皆用其能”,也…  相似文献   

17.
<正>2014年,我国粮食生产再获丰收,农民增收实现"十一连快",农村重大改革试点方案破茧而出,"三农"发展延续好势头。3月5日上午,李克强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再次对今年的"三农"工作进行了全面的部署,《报告》通过贯彻"四个全面"的思想来解决"三农"问题,对今年农业发展工作的目标定位清晰,绘就了"三农"问题解决的新"路径图",闪现出新的一年中央政府推动"三农"发展的坚定决心。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亮出了2014年中国"三农"成绩单。《报告》中提到,粮食  相似文献   

18.
正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工匠精神"首现政腐工作报告,让人耳目一新。何谓工匠精神?工匠精神是指对自己的产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的精神理念。而工匠精神对农业同样适用,它要求农业从业人员对自己生产的农产品精耕细作,追求卓越,从源头到餐桌,从原料、化肥、土地等细节着手保证农产品的品质。  相似文献   

19.
"茶滋于水,水藉乎器,汤成于火,四者相须,缺一则废"(明·许次纾《茶疏》),没有茶具,茶事活动就无法进行,茶艺也就因它而"缺一则废".可见茶具在品茶艺术中的重要地位. 文献中最早提到茶具的是西汉王褒《僮约》中的"烹荼尽具",其次是西晋杜育《赋》中的"器择陶简",但都语焉不详.真正对茶具给以足够重视的是陆羽,他在《茶经》中专辟一章"四之器"来详细论述煮茶的器具,可以说,是陆羽首次明确肯定茶具在茶艺中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20.
茶,钟山川之灵禀,集天地之风露,含华咀华,吐香韫玉.宋徽宗《大观茶论》"夫建茶擅瓯闽之秀气,臻山川之灵禀."为草木之灵芽,本是大自然之杰作,天赋予人类的最佳饮料.古代史料中,茶的名称很多.中国茶学史上,一般认为在唐代中期(约公元8世纪)以前,"茶"写成"荼"读作"tu".据查荼字最早见于《诗经》,在《诗·邶风·谷风》中记载着:"谁谓荼苦,其甘如荠."但对《诗经》中荼,有人认为指的是茶,有人认为指的是苦菜,至今看法不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