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秋大白菜栽培是大白菜一种主要栽培方式,一般于8月中下旬播种育苗,点播或育苗移栽,纯露地栽培,10月至12月上旬采收,亩产可达4 000千克以上。一、选择品种应选用抗病毒病、耐热、耐寒、适应性强、商品性佳的中晚熟品种,如改良青杂三号、晋菜三号、丰抗80、鲁白六号。二、育苗1.选择播期以8月中下旬播种为宜,早熟品种可适当早播。2.直播或育苗移栽可作苗床或采用营养钵育苗,每亩大白菜需苗畦25~30米2,  相似文献   

2.
正1品种选择日光温室角瓜冬春茬栽培要选择耐低温性、抗病性和连续坐瓜的高产品种,如法国的寒玉、法拉利、冬玉西葫芦等品种。2栽培技术2.1培育优质壮苗日光温室角瓜冬春茬栽培,采用营养钵育苗或营养土块育苗,育苗时间是10月10~20日。2.1.1营养土配置选没有种过瓜类作物的菜园土和充分腐熟的农家肥  相似文献   

3.
一、品种选择选用冬性强、生育期短、商品性好、耐先期抽薹的品种,如新黄、羞月、改良春秋玉、春泉、金峰、春胜、冠春、春金刚、春黄、春强等。春大白菜可采用直播,也可育苗移栽。直播一般穴播,每亩用种量75~100克,育苗移栽每亩用种量50~75克。播前用种子量0.3%的25%瑞毒霉可湿性粉剂或种子量0.4%的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拌种。  相似文献   

4.
南疆冬春茬日光温室小型甜瓜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南疆冬春茬日光温室小型甜瓜的品种选择、育苗移栽、田间管理等丰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5.
生菜种子小,发芽出苗要求良好的条件,因此多采用育苗移栽的种植方法。现将生菜育苗具体注意事项介绍如下。一、选择品种要根据不同的茬口选择不同的生菜品种。棚室栽培一般以结球生菜为主,可选择耐寒性强的中晚熟品种,如爽脆、奥林匹亚、大湖659等。  相似文献   

6.
油菜小窝直播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寅雁 《耕作与栽培》1997,(6):32-32,54
贵州省是我国油菜主产区之一,种植范围从海拔200—1700m,区域生态类型复杂,油菜品种类型繁多,栽培方式多样。目前,油菜栽培主要推广育苗移栽技术,在部份不适于育苗移栽地区,则应推广规范化小窝直播。选择小窝直播或育苗移栽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一是作物茬口衔接较紧张时宜育苗移栽,反之宜适期直播;二是旱地秋收作物生育期较长的,土壤墒情较好情况下宜提前育苗,以利抢时早移栽,反之最好直播;三是生育期较长的甘蓝型杂交油菜宜育苗移栽,生育期短的各种类型常规油菜则可直播;四是秋雨较多时宜直播或免耕栽培;五是土壤疏松…  相似文献   

7.
从产地条件、品种选择、育苗与移栽、种植密度、田间管理等方面介绍了绿色大棚春黄瓜栽培技术,以提高黄瓜的品质.  相似文献   

8.
<正>油菜直播简化栽培与传统育苗移栽技术相比,具有省工、节本、稳产、高效等优势,非常适合在山区农村劳力少、劳力弱、工价高的情况下推广,对提高油菜种植效益,调动农民秋种积极性,减少耕地冬季撂荒具有重要意义。但山区油菜直播简化栽培,受耕地零散、地块偏小,不适合大型机械化作业等因素影响,其栽培技术与平原地区相比又有一定区别。根据湖北省竹山县经验,其技术要点如下:1.选择适宜品种油菜直播栽培与育苗移栽相比,主要依靠群体取胜,应选择  相似文献   

9.
针对小麦收获后尚有近90d时间的土地闲置情况,进行早熟玉米复种尝试.麦收后复种采取育苗移栽与直播两种措施.复种玉米品种均选择早熟型玉米品种冀承单3号、冀植9831、内早9号.结果表明冀承单3号成熟程度最好,达到85%,如追求籽实产量,复种玉米应首选育苗移栽冀承单3号或更早熟的品种.不论育苗移栽还是直播,每推迟4d和3d,产草量、籽实产量均显著下降,产草量平均分别降低509.5 kg/667m2和218 kg/667m2,籽实产量平均分别降低53.4 kg/667m2和58.4 kg/667m2.采用育苗移栽措施可大大提高产值,如种植晚熟小麦品种采取直播措施.利润也可保持在200元以上.  相似文献   

10.
<正>1主栽品种选择一般选择优质、高产、抗病,市场受欢迎的甜瓜品种,当前主要有瑞红、久红瑞、金蜜龙、元首、丰雷、碧龙、久青蜜、花蕾等。2栽培季节选择廊坊地区一般都是冬春茬温室和早春大棚栽培。一般温室栽培较大棚栽培早45d。3育苗温室育苗在12月中旬至翌年1月中旬播种,大棚育苗在2月中旬至3月上旬播种,苗龄30~40d。3.1确定播种期早春大棚甜瓜最适宜的苗龄为30d。我地早春大棚甜瓜  相似文献   

11.
<正>1品种选择品种选择应始终坚持以下原则:一是与砧木亲合力强,嫁接苗成活率高,壮苗率高。二是结瓜早,结瓜能力强,耐低温弱光,植株长势较旺,不易徒长,分枝较少,雌花节位低,结成性好,结瓜时间较长,瓜条大小适中,品质优良,产量高,畸形瓜少。三是植株在低温弱光条件下具有比较强的生长势。四是抗病力强特别是高抗黄瓜霜霉病、白粉病、黑星病、灰霉病等常见病害。育苗冬春茬黄瓜栽培要想获得高产,须采用嫁接育苗。  相似文献   

12.
从产地条件、品种选择、育苗与移栽、种植密度、田间管理等方面介绍了绿色大棚春黄瓜栽培技术,以提高黄瓜的品质。  相似文献   

13.
<正>番茄大棚早春栽培,是一种先于当年11月播种育苗,翌年采用大棚套地膜的栽培方式。通过采用该种栽培方式可提早播种,提早上市,提升经济效益。一、品种选择应选用耐低温、耐弱光,对高湿度适应性强,分枝性弱,抗病性强(对叶霉病、灰霉病及早疫病、晚疫病有较强抗性),早熟丰产,品质佳,符合市场需求的品种。二、播期确定番茄育苗天数不宜过长,南方60~80天可育成带大花蕾适于定植的秧苗。各地应从适宜定植期起,按育  相似文献   

14.
采取规范化高产栽培关键技术,不但提高单产,而且显著改善作物品质,本文旨在探讨选用优质高产抗逆的棉花品种、规范配置模式、建立合理的高产群体结构、营养钵育苗及覆膜移栽技术、平衡施肥技术、全程化控技术、简化整枝及适时打顶技术、病虫草害综合防治技术等8项规范化高产栽培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15.
1品种选择 选择适合大棚栽培的优质早熟小型西瓜品种,如黑美人、金美人、小兰、宝冠、秀玲等. 2播种育苗 根据万安乡下圳村的海拔高度,早春播种,播种期可定在3月上旬播种.育苗一般采用营养钵或穴盘介质育苗,营养土用草木灰、腐殖土,前作未种过瓜类的肥沃田土,制作营养土时要控制营养土的湿度,达到土干不硬遇湿不散的要求.  相似文献   

16.
谢光新  顾昌华  刘哲 《种子》2005,24(8):112-113
为保证甜玉米的种性、品质和食味不受影响,超甜28在无公害高产栽培技术上除选择无污染田块和隔离区种植外,其它栽培方法与普通玉米相似.根据优质甜玉米的品种特性,田间试验和各地成功种植经验,应狠抓选好无污染田块、隔离区、施足基肥、育苗移栽、合理密植、及时追肥、适度控水、除草防治病虫害、重施攻穗和粒肥、适时采收等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17.
寒地玉米高产栽培模式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65cm、97.5cm和130cm的垄宽结合覆膜、育苗移栽以及覆膜+育苗移栽的栽培模式设计,通过各处理下的生育期、农艺性状、产量及效益的对比研究,寻求寒地玉米高产高效的栽培技术模式。结果表明:覆膜和育苗移栽均可延长玉米生长期,发挥晚熟品种增产潜力;育苗移栽130cm大垄通透种植比对照增产51.5%,且利于机械化种植,是寒地玉米高产的最佳种植模式。  相似文献   

18.
1 品种选择 低温期栽培选用低温结果性强的品种,如状元、蜜世界、金香玉、早春晚秋等品种。高温期栽培选用高温品质仍稳定的品种,如金姑娘、蜜橙等。 2 播种育苗 根据厚皮甜瓜耐热不耐寒的特性,武平县应在2月上旬至9月上旬间播种。育苗可用营养钵或穴盘介质育苗,用种量60~70g/667m2。播种前用55℃温水消……  相似文献   

19.
水稻人工直播增产机理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索水稻人工直播比育苗移栽增产的主要原因,以水稻品种Q优6号和冈优188为试验材料,采用人工直播和育苗移栽两种栽培方式,应用裂区设计连续进行了两年试验。结果表明,水稻直播增产机理主要有:1.直播能增加基本苗数,增加有效穗数,增加单位面积总实粒数;2.直播稻的营养生长期缩短,生育进程加快;3.直播稻分蘖发生快,分蘖势强,分蘖位点低,低节位分蘖成穗率高,易获得足够的穗数;4.直播稻单位面积光合速率增加,光合产物累积速度快,干物质累积多,收获指数大幅度提高。应选择分蘖能力强、矮杆、抗倒能力强的品种用于直播。  相似文献   

20.
栽培方式对棉花生长、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营养钵育苗移栽栽培方式作为生产对照(T0),于2004年在江苏省的东台、射阳分别对移栽地膜棉改进栽培方式(T1)和"工厂化育苗 无土移栽 地膜覆盖"栽培方式(T2)2种棉花栽培方式进行大田试验.结果表明:随着生育进程的推移,棉花单位面积干物质累积及氮素吸收量表现为T2>T1>T0,由于苗期受小麦的胁迫作用,射阳试点苗期的干物重和氮累积量均低于东台试点.方差分析表明,栽培方式对棉花衣分、产量、单位面积的铃数及各项纤维品质指标的影响达到显著水平,并以T2生产成本最低、产量最高,且纤维品质较优,其公顷铃数、皮棉产量较对照明显提高,分别为:东台36%和26%,射阳32%和28%;施氮量较对照减少3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