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试试看     
蔬菜合理轮作不同的蔬菜所需要的肥料是不同的,比如青菜、菠菜等叶菜类蔬菜需要氮肥比较多;瓜类、番茄、辣椒等果菜类蔬菜需要磷肥比较多;马铃薯、山药等根茎类蔬菜需要钾肥比较多,把它们轮作栽培,可以充分地利用土壤中的各种养分。不同的蔬菜,根的深浅性也不同,深根性的茄、豆  相似文献   

2.
基于豆科作物养分减投的轮作模式有助于在保障高产的基础上实现农业面源污染防控,为了探讨引入豆科蔬菜的轮作模式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影响,采集定位试验3种轮作模式:西红柿-甜瓜、豆角-甜瓜、西红柿-豆角土壤样品,利用MiSeq高通量测序分析不同轮作模式下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群落组成和结构差异,并结合土壤性质等环境因子探讨影响设施...  相似文献   

3.
日光温室不同蔬菜轮作体系对土壤环境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有机栽培条件下,研究了以番茄为后茬作物的不同蔬菜轮作体系对土壤化学指标,土壤微生物和土壤线虫的影响。结果表明:经过一年的轮作后,各处理土壤的pH值均有所下降,EC值变化不大。除了对照的有效磷含量降低以外,其他轮作体系土壤有机质和速效养分含量与基础土样相比都有一定提高,其中葱-萝卜与番茄轮作处理积累的有机质和全氮最多,花椰菜与番茄轮作处理的速效养分含量最高。对照的土壤细菌数、固氮菌数、放线菌数量与基础土壤相比显著降低,而真菌数量明显增加。每个处理的土壤线虫总数均比基础土样增加,其中菊花处理的土壤线虫总数最多,根结线虫最少。  相似文献   

4.
菜稻轮作防治大棚蔬菜地次生盐渍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长期连作,大棚蔬菜地次生盐渍化不断加重。简要阐述了大棚蔬菜地次生盐渍化的成因及危害,提出了蔬菜一水稻轮作是解决该区域次生盐渍化,保持土地可持续利用的有效措施。同时,针对大棚蔬菜地轮作水稻出现的问题,提出了6条主要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5.
蔬菜种植模式对涂地土壤性状及蔬菜连作障碍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蔬菜种植模式和种植年限对蔬菜地土壤性状及蔬菜生长障碍发生的影响,在浙东滨海涂地区按蔬菜种植年限(5~10年和10~20年)和种植模式(水稻 蔬菜年内连作、露天蔬菜-水稻轮作、露天蔬菜、冬季大棚蔬菜 夏季露天蔬菜和常年大棚蔬菜)分组鉴定土壤质量与蔬菜地连作障碍,并与长期种植水稻等粮食作物的农田进行比较。结果表明:种植蔬菜后,土壤容重呈增加的趋势;与长期种植水稻的用地相比,露天蔬菜、露天蔬菜-水稻轮作和水稻 蔬菜年内连作有利于土壤结构的改善,但长期种植大棚蔬菜则可导致土壤结构的恶化。种植蔬菜后,土壤酸度增加,有机碳下降,磷素、氮素、有效钾和盐分明显增加,对大棚蔬菜地的影响比露天蔬菜地更为明显。土壤中磷素、氮素、有效钾的积累和土壤酸化随着蔬菜种植年限的增加而呈现增加的趋势;种植蔬菜也显著增加了土壤过氧化氢酶、磷酸酶、脲酶和脱氢酶活性。研究区内蔬菜地连作障碍类型主要有病害、地下虫害、土壤理化性质恶化和缺素等,其发生比例随蔬菜种植年限明显增加,由低至高依次为:水稻 蔬菜年内连作地<露天蔬菜-水稻轮作地<露天蔬菜地<冬季大棚蔬菜 夏季露天蔬菜地<常年大棚蔬菜地。研究认为,蔬菜与水稻轮作可减少蔬菜连作障碍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为了探明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养分状况的影响,实现区域土地资源合理管理利用和可持续发展。笔者以太原市为例,系统分析了玉米地、麦地、马铃薯地、果园地、退耕还林地5种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的土壤养分状况。结果表明,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有机质、全氮、有效磷、速效钾和有效铁、锰、铜和锌等微量元素有极显著影响;土壤养分中有效磷和速效钾的变异系数最大,全氮和有机质的变异系数最小;有机质、全氮、和微量元素的平均含量依次为:玉米地>麦地>果园>退耕还林>马铃薯地,有效磷和速效钾的平均含量高低依次为:玉米地>麦地>果园地>马铃薯地>退耕还林地。太原市土壤肥力总体偏低,由于受经济效益和农事活动的影响,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养分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7.
为提高六合稻麦轮作土壤质量,2018—2020年采用绿肥还田方式,设计开展紫云英-水稻轮作田间定位试验。设计紫云英-水稻轮作、小麦-水稻轮作2个耕作模式处理,研究紫云英还田对稻田耕层土壤养分含量、重金属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小麦-水稻轮作相比,紫云英-水稻轮作可有效增加土壤养分,包括土壤全氮、有机质、速效钾、交换性钙、有效硫、有效锰、有效锌、有效钼;同时可改善土壤结构,土壤容重从1.32 g/cm3降低到1.21 g/cm3;还可减缓土壤酸化,土壤从pH 6.36升高到pH 6.51;可降低土壤重金属总铬、总铅、总砷、总汞的污染。综合考虑,紫云英还田可以有效减少冬季麦田肥料用量,并提高土壤质量,是六合水稻种植区较好的施肥模式。  相似文献   

8.
粮棉轮作对土壤中养分及真菌多样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改善冀中南地区多年连作棉田的土壤环境,分析棉花-小麦-玉米两年三熟轮作种植制度对土壤速效养分和真菌多样性的影响。依托河北省南宫市棉花原种场试验点,采用定期采集土壤样品,测定土壤中的有效磷、速效钾、全氮含量及提取各样品中的总DNA,借助Illumina Hi Seq 2500高通量测序平台,研究不同种植模式对土壤真菌的群落结构、丰度等的影响,分析养分变化和群落变化的相关性。结果表明:轮作模式土壤速效磷、全氮残留含量比连作棉田显著增加,而土壤速效钾则差异不明显。轮作模式和连作模式土壤中的分类单元(Operational taxonomic units,OTU)个数分别为783,750个,真菌多样性表现为轮作模式土壤﹥连作模式土壤。通过聚类分析,发现不同种植模式下的土壤样品被完全区分且菌群的差异性显著,轮作模式土壤较连作模式土壤中的散囊菌目(Eurotiales)、伞菌科(Agaricaceae)显著减少,而粪壳菌目(Sordariales)显著增加。此外通过综合比较发现,不同作物对土壤中营养元素的吸收和利用存在偏好性,可以利用轮作方式改变连作棉田的化肥使用方式,减少化肥的使用量,提高使用效率,为茬口衔接节肥技术的实施提供了依据;同时轮作能够减少土壤中包含许多腐生和寄生有害真菌的散囊菌目菌群种类和数量,增加了大多腐生于富含有机质的土壤和植物残体上的粪壳菌群。由此可以初步认为,对冀中南连作棉田进行轮作,能够提高肥效,优化土壤的菌群结构,从而改善棉田土壤结构,为提高棉田的产量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9.
程宏  李居兰  倪栋 《种子科技》2024,(6):158-160
秋延迟蔬菜育苗技术是一种以节水、节能为主旨的农业种植技术。通过精准灌溉、土壤改良和使用有机肥料,能够有效保护土壤和水资源,实现可持续利用。在土壤方面,该技术中的有机物覆盖和土壤改良措施改善了土壤保水能力、养分情况,减少了土壤侵蚀和养分流失,促进了土壤生态系统健康发展。在水资源方面,精准灌溉和节水灌溉技术减少了水分浪费、污染,使用有机肥料降低了化学肥料对水体的污染风险。综合来看,秋延迟蔬菜育苗技术的应用可以有效保护土壤和水资源,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分析了秋延迟蔬菜育苗技术的概念和原理、应用研究进展,探讨了秋延迟蔬菜育苗技术对土壤、水资源、可持续发展的影响,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为了探究出适合山东地区苜蓿的最优生态种植模式,合理利用土地,在苜蓿轮作小麦地、苜蓿复种冬牧70黑麦地与苜蓿连作地3种种植模式下,采用定期采集土壤样品,测定土壤的水分、容重、总孔隙度、p H值、有机质含量、碱解氮及全氮含量的方法,研究了3种模式下土壤表层结构的变化及养分的消耗和利用情况。研究结果表明,苜蓿轮作模式与苜蓿连作和复种相比:可以明显降低土壤容重,0~30 cm土壤平均总孔隙度增加7.716%;可以降低土壤酸碱度,除5月份20~30 cm土层高于AA处理0.805,6月份10~20,20~30,0~30 cm土层高于AR处理1.413,0.673,0.569外,其余时间整体略低于其他处理;可以提高有机质和碱解氮的含量、有效性及活化率。复种与苜蓿连作相比,整个生长期中容重、总孔隙度、p H值差异不显著,但是其土壤水分、全氮含量显著高于其他2种种植模式,有机质的积累也高于苜蓿连作。综合比较,在改善土壤结构、改良土壤酸碱度方面,轮作复种≈连作;在养分方面,恢复土壤含水量、提高固氮能力上,复种轮作连作;在提高氮活化率方面,轮作复种连作;在提高有机质含量方面轮作、复种改良效果无显著差异,表现为轮作≈复种连作。因此,建议对多年连作的苜蓿田进行适时的轮作或复种,以改善土壤质量、提高作物的产量与品质。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不同轮作模式对蔗田土壤养分、微生物和酶活性以及甘蔗主要农艺性状的影响,设甘蔗连作(A)、青饲玉米–青饲玉米–甘蔗轮作(B)和花生–花生–甘蔗轮作(C)3个种植模式,分别测定了连作和轮作前后蔗田耕作层土壤养分含量、微生物数量和相关酶活性,调查了甘蔗产量主要农艺性状,并分析了不同模式下作物的经济效益。结果表明,与A处理相比,B处理显著提高了土壤全氮和有效磷含量、过氧化氢酶和脲酶活性和细菌数,而C处理显著提高了土壤的pH值,水解性氮、有机质和速效钾含量,蔗糖酶、酸性蛋白酶、酸性磷酸酶和纤维素酶活性,明显降低了土壤真菌数量,下降了2.47×104个/g。2种轮作模式甘蔗的农艺性状和品质均优于连作,B处理和C处理的出苗率、分蘖率、产量和糖分比均显著或极显著高于A处理。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土壤养分含量和微生物量与相关酶活性呈显著正相关。因此,轮作使甘蔗生产提质增效,可能由于轮作提高了土壤中微生物数量和相关酶活性,进一步改善了蔗区酸性土壤的pH值,加速土壤有效养分的释放,从而促进甘蔗的生长发育,缓解连作障碍,实现经济效益的增长。  相似文献   

12.
在甘薯长期定位试验区,研究了重茬种植对甘薯根际土壤微生物的影响及甘薯重茬障碍防治措施。结果表明甘薯重茬种植后土壤微生物总数减少,细菌和放线菌的数量降低,而真菌数量增加,土壤由高肥的"细菌型"向低肥的"真菌型"转化;重茬种植加重甘薯病虫害的发生,造成甘薯减产。施用抗重茬剂木美土里后甘薯重茬地土壤根际细菌数量增加,真菌数量下降,但是与轮作正茬相比总体土壤微生物区系差异仍然较大,抗重茬剂可以增加甘薯的总体产量,但不能有效抑制病虫害的发生,因此不能显著增加甘薯的有效产量。研究结果表明,解决甘薯重茬地减产最经济有效的措施是进行合理的轮作倒茬,若是不能进行轮作倒茬,可以施用抗重茬剂后再配施药剂防控病虫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在甘薯长期定位试验区,研究了重茬种植对甘薯根际土壤微生物的影响及甘薯重茬障碍防治措施。结果表明甘薯重茬种植后土壤微生物总数减少,细菌和放线菌的数量降低,而真菌数量增加,土壤由高肥的“细菌型”向低肥的“真菌型”转化;重茬种植加重甘薯病虫害的发生,造成甘薯减产。施用杭重茬剂木美土里后甘薯重茬地土壤根际细菌数量增加,真菌数量下降,但是与轮作正茬相比总体土壤微生物区系差异仍然较大,抗重茬剂可以增加甘薯的总体产量,但不能有效抑制病虫害的发生,因此不能显著增加甘薯的有效产量。研究结果表明,解决甘薯重茬地减产最经济有效的措施是进行合理的轮作倒茬,若是不能进行轮作倒茬,可以施用抗重茬剂后再配施药剂防控病虫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为缓解甘薯连作障碍,探究甘薯不同轮作方式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影响,设置甘薯连作、甘薯―花生轮作、甘薯―小麦轮作3个处理,利用磷脂脂肪酸(PLFA)和Biology生态板方法,研究甘薯不同轮作方式下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碳源利用能力、多样性指数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与甘薯连作相比,甘薯―花生轮作显著(P<0.05)提高了土壤微生物细菌、放线菌、革兰氏阳性菌(G+)、革兰氏阴性菌(G-)生物量,降低了真菌生物量及真菌与细菌比值,甘薯―小麦轮作降低了土壤细菌、放线菌、真菌、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生物量,提高了真菌与细菌比值;甘薯―花生轮作提高了土壤微生物对羧酸类化合物、碳水化合物、氨基酸和胺类化合物的利用能力,甘薯―小麦轮作提高了土壤微生物对碳水化合物、氨基酸和胺类化合物的利用能力,其中甘薯―花生轮作对羧酸类化合物、芳香化合物和碳水化合物的利用能力显著高于甘薯―小麦轮作;甘薯―花生、甘薯―小麦轮作均提高了土壤微生物丰富度指数(Shannon index)、均匀度指数(Mclntoch index)和优势度指数(Simpson index),其中甘薯―花生轮作的均匀度指数高于甘薯―小麦轮作,而丰富度指数和优势度指数显著降低;冗余分析(RDA)表明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碳源利用能力和多样性指数与不同土壤养分存在相互促进或相互制约的关系。综上所述,甘薯与花生、小麦轮作能够改变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功能多样性。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武汉市东西湖区蔬菜地的精准施肥为研究目标,应用现代信息技术,通过定位采样、测定土壤有效养分、采用GIS软件建立地块级空间数据库,制作村域地块级空间养分变异图,结合现有蔬菜施肥量试验归纳的养分丰缺对照表,得到不同养分水平下、各种蔬菜的施肥量,建立了适合南方农业特点的村域精准施肥模式。研究还围绕现代农业发展,探索了测土配方施肥的长效机制问题。  相似文献   

16.
老参地土壤改良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老参地问题一直多年来困扰人参栽培及产业发展的瓶颈,为给老参地改良提供理论基础和参考,从有机肥料、生物制剂、轮作等方面对老参地改良进行了综述,提出了增施有机肥料,调节土壤养分,调节微生物群落结构是改良老参地的核心技术,此外,采取人参和西洋参短期的轮作也是改良老参地的有效方法之一。当前研究出安全有效的修复老参地的技术是人参产业发展非常重要的任务。  相似文献   

17.
集约化设施蔬菜生产中水肥投入远高于作物的需求,生产上为了实现根层充足的水肥供应,导致氮素过量投入、损失比例高、磷钾在土壤中明显积累,生理性缺素日趋严重。优质高效蔬菜生产的关键是在健康良好生长环境下根层合理的水肥供应,在保证作物生长前提下尽量减少不必要的养分损失。本研究总结了实现优质高产高效蔬菜生产的根层养分调控关键,即必须考虑到土壤溶液养分浓度、形态和养分离子间的平衡;减少水分渗漏并保持水分和养分空间一致的原则。结合土壤环境的增温、增施高碳氮比有机肥或秸秆进行土壤调理等措施,促进蔬菜根系发育、提高作物抗性和养分吸收效率,在设施生产中有机肥和化肥养分需采取"总量控制、分期调控",氮素采取"少量多次、近根施用、水肥耦合"原则;磷钾养分采用"作物需求和土壤肥力维持"相结合的总量控制原则,中微量元素"因缺矫正"原则,通过根层调控实现水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设施菜田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多伦县耕地土壤养分变化趋势分析及配方施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适应现代农业对农作物高产优质的要求,及时了解土壤肥力的变化状况,从而科学地指导农民施肥,以内蒙古多伦县全县耕地表层(0~20 cm)土壤为研究对象,在第二次土壤普查原农化样采样点位的基础上,根据土壤类型、按照土壤图上的采样点位的地理分布、地块大小以及形状特征,分别采用对角线、蛇形和棋盘式等几种方法进行土壤采集,对土壤有机质以及养分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与1984年第二次土壤普查值相比,不同土壤类型有机质以及养分存在较大变化。其中,风沙土有机质含量有所增加,增加幅度为89.40%;沼泽土下降幅度最大为81.24%;风沙土全氮含量增加幅度最大为75%,沼泽土下降幅度最大为72.07%;风沙土有效磷增加幅度最大为750%,而草甸土下降了4.44%;不同土壤类型速效钾除了风沙土增加幅度为23.52%,其他土壤类型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其中灰色森林土下降幅度最大为35%。针对多伦县耕地土壤养分的变化情况,应该采取如下施肥措施:推广测土施肥技术;增施有机肥;用地养地结合,合理轮作、间作、套种;深耕耙耱,蓄水保墒;调整农业结构,合理安排种植业内部比例。  相似文献   

19.
为明确不同轮作模式下耕作层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变化,揭示水旱轮作有益于蔬菜可持续生产的潜在机理。本文设计4种常见的轮作模式,在同一地理区域固定试验田块进行长期轮作试验,并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测定土壤中真菌的ITS1区域序列和细菌的16S rDNA的V3-V4可变区序列,进行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Alpha多样性分析表明,在4种周年轮作模式下,耕作层土壤真菌群落多样性发生了显著变化,水旱轮作模式(SH)的Shannon指数显著高于嫁接模式(JJ)和蔬菜轮作LZ模式(LZ)的,而与蔬菜轮作LD模式(LD)的无显著差异。耕作层土壤细菌群落多样性和丰富度均发生显著变化,SH模式的Shannon指数和ACE指数均显著高于LD模式的,且SH模式的Shannon指数显著高于其他模式的。主坐标分析表明,4种周年轮作模式间,耕作层土壤微生物群落发生显著分化,SH模式和LZ模式均各自成组,JJ模式与LD模式聚为一组。组间物种差异显著性分析表明,SH模式有7个属真菌和26个属细菌的丰富度显著高于其他模式的,LD和LZ模式分别有4个属真菌和7个属细菌的丰富度显著高于其他模式的,JJ模式只有1个属细菌的丰富度显著高于其他模式的。不同轮作模式长期周年轮作下耕作层土壤微生物群落发生了显著变化。长期水旱轮作提高了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增加了有益菌种类和相对丰度,更有利于蔬菜可持续生产。  相似文献   

20.
为弄清三峡重庆库区柑桔园土壤养分的现状及变异特征,为合理施肥和调控柑桔营养提供依据,以三峡重庆库区柑桔园的土壤养分为研究对象,分析地域、土壤类型对土壤养分变异的影响。结果表明,重庆市柑桔园土壤养分含量比较适宜的有:有效磷、速效钾、有效锌;呈亏缺状态的有:土壤碱解氮、有机质、有效硼;含量严重超标的有:土壤有效铁、有效锰和有效铜。各种植区柑桔园土壤养分肥力总体表现较好的为永川、江津和奉节。土壤类型是影响土壤有效锰含量的重要因子,而对土壤碱解氮、有效磷和有效硼含量影响较小。造成不同土壤类型间土壤养分变异的具体原因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