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与东南亚国家农业合作有良好的基础。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为促进彼此间农业合作带来新的契机,同时也面临巨大的挑战。只有采取正确的措施,解决潜在的问题,才能使双方的农业合作迈向更高的水平。分析了双方农业合作的潜力以及风险,并提出了未来双方农业发展的前景方向。 相似文献
2.
东盟地处"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节点,农业合作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领域,中国—东盟农业合作优势互补、基础良好、成效显著,农业投资合作发展尤为迅速。东盟在中国农业对外投资中地位显著,中国在东盟农业投资企业数量多、投资金额大、合作领域和产业链广泛,带动当地农业和经济发展成效明显。政府间合作正在由援助、技术合作向战略顶层对接全面拓展,企业投资合作正在从独立经营模式向园区集聚模式转型。下一步,建议从战略对接、产业合作、模式创新、平台搭建、政策支持等方面加强中国—东盟农业合作,推动合作层次不断提升。 相似文献
3.
4.
5.
6.
7.
8.
“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广西与东盟农产品贸易的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世界农业》2017,(11)
"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和实施为中国广西壮族自治区(以下简称广西)带来了难得的历史机遇,也给广西对东盟农产品出口带来了最直接的影响。广西位于亚热带气候带,拥有"土特产仓库""水果之乡""蔗糖之乡"等美誉,与东盟农业交流合作中,具有明显的区位优势和贸易优势。东盟是广西农产品贸易的主要区域,近年来农产品贸易取得较大成绩,贸易结构不断优化,但农业生产集约化程度低、国际竞争能力弱等问题依然存在,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升级版及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背景下,正确把握广西农产品贸易的优劣势和发展现状,对提升广西农产品出口竞争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采用2007—2016年中国和东盟10国关于林产品贸易额的面板数据,构建了拟合程度较高的扩展引力模型,进而定量分析双边林产品贸易的情况。得出显著影响双边林产品贸易流量的因素有相对距离、经济水平、人口、劳动力资源禀赋差异、人均森林资源差异等。并根据回归结果对中国与东盟双边林产品贸易潜力进行研究,最后得出结论并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0.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2016,(1)
中国与中亚五国农产品贸易呈现不断扩大的态势,中国处于农产品贸易逆差局面,政治友好、地缘优势与资源禀赋的互补性是其合作的基础。通过剖析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区域农业合作的机遇与挑战,表明了中国与中亚五国的农业合作的重点聚集在扩大农产品贸易、搭建农业投资平台、创新农业技术合作等领域;同时,提出推动企业联盟、打造农业国际产业链、便利化贸易环境、建立政府层面的中亚农业合作信息系统等建议。 相似文献
11.
12.
“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东盟农业技术合作调研报告——基于东盟国家需求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与东盟国家的农业技术合作潜力被激发,推动农业技术合作是国际农业合作深度发展的重要方式。通过对东盟国家进行调研,发现目前东盟国家使用农业技术的来源以祖传技术为主,当地农业相关部门推广技术为辅;在与中国农业技术合作方面,技术种类集中于农业机械、种子,合作模式以东盟国家企业主导为主。当前东盟国家对农业机械、种子、农产品加工技术有着巨大的需求,中国依然是东盟国家最理想的合作伙伴。 相似文献
13.
农业生态效率作为衡量农业经济与资源环境协调程度的重要指标,已成为学术界研究的热点领域。本文基于非期望产出的SBM模型对中国以及一带一路沿线的东盟10国农业生态效率进行了测算,并对各国农业生态效率进行了敏感性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2006—2015年,农业生态效率整体呈上升趋势,但除了中国等国家发展水平相对乐观外,其他国家农业生态效率水平较低。(2)中国农业生态效率对农业节水灌溉、化肥及农药施用量仍较为敏感,其余国家主要受农业从业人数、役畜数量和农业用水量等因素的影响,在不同地区的敏感程度存在一定差异。因此,因地制宜地转变农业发展方式,采取相应的政策措施规范人们的生产行为,普及推广农业生态效率技术研究,提升农业生态效率,追求经济—资源—环境复合系统的协调发展才是未来各国农业良性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4.
“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与东盟国家农业技术合作模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借"一带一路"倡议与东盟国家农业技术合作越来越紧密,新阶段迫切需要对双方合作模式与经验进行总结。本文阐述了中国与东盟国家农业技术合作动机、历程与现状,从双方合作的主导力量视角归纳双边技术合作过程中的合作模式。在此基础上,探讨中国与东盟国家现有农业技术合作模式存在的问题,即技术合作服务平台尚不成熟、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难以平衡、科研单位参与度不够等。由此,提出未来中国与东盟国家农业技术合作应创新和完善农业技术合作服务平台、突出农业企业的主体地位、夯实科研机构的支撑作用。 相似文献
15.
“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农业科技国际合作现状与模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业展望》2017,(8)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拥有丰富的农业资源,农业科技需求强烈,尤其在育种、植保、疫病防控等关键环节,对推动"一带一路"国家战略实施、落实粮食安全、消除饥饿等意义重大。在"一带一路"倡议下,农业科技国际合作不仅有助于加强农业科技国际交流,同时对沿线国家经济发展也具有重要作用。通过梳理中国农业科技国际合作的成效、特点及形势,开展"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农业科技合作,提出基于"项目—人才—基地"的联合实验室及基于技术研发—集成—推广示范为导向的农业科技试验示范中心等模式,促进中国农业科技国际合作,尤其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农业科技的合作与交流,从而提高中国的农业综合竞争力。 相似文献
16.
“一带一路”倡议作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具体实践,是中国参与国际农业合作,实现农业“双循环”发展的重要平台。本文以“一带一路”倡议为准自然实验,选择2010—2021年省级农业面板数据,运用倾向得分匹配双重差分法检验了倡议对沿线省份农业经济增长的政策效应及其作用机理。研究发现,“一带一路”倡议可以显著促进沿线省份的农业经济增长,且效应总体呈波动递增的变化趋势。异质性分析表明,“一带一路”倡议的农业经济增长促进效应存在区位与民族层面的差异,对沿线东部地区的效应最大,西部地区次之,中部地区最小;对西部民族地区的政策效应强于非民族地区,并超过了西部地区总体的增长效应。机制检验显示,“一带一路”倡议的农业经济增长效应能够通过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和农业金融发展来驱动,且农业金融发展的驱动效果相对较大。从长远上看,中国在“一带一路”背景下获得的农业经济增长效应的内在驱动潜力尚未充分释放。 相似文献
17.
18.
19.
《农村经济与科技》2020,(1)
随着"一带一路"重大倡议的提出,中国与东盟十国在政治、经济、社会文化方面的合作及其对"一带一路"建设的影响,愈发得到重视。以中国与东盟十国在"一带一路"倡议前后的双边贸易数据为实证,以贸易引力模型为基础模型,望以小见大,研究"一带一路"下中国与东盟国家之间的双边贸易流量影响因素。研究表明:①国民生产总值(GDP)、国家间距离、人均GDP、是否属于APEC成员国,四个影响因素均对中国与东盟十国间双边贸易流量有着重要影响;②经济体量,即国民生产总值,对中国与东盟十国间双边贸易的规模大小起举足轻重的作用;③国家间距离会影响中国与东盟十国的双边贸易活动,距离越大,贸易流量越小,呈负相关;④APEC作为经济组织对于中国与东盟十国间双边贸易活动影响深重。 相似文献
20.
"一带一路"倡议和自贸区战略均是中国新一轮对外开放的重要内容。农业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重要产业,各国均十分重视。因此,从农业的角度分析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自贸区建设策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在分析中国自贸区建设情况的基础上,从政治环境、关税削减空间、贸易规模和互补性以及投资合作空间4个维度,筛选了31个适合构建自贸区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建议分批逐渐推进自贸区建设,重点考虑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土耳其和欧盟国家。自贸区农业谈判中,在货物贸易领域,重点关注对中国果蔬和水产品的市场开放以及粮棉油等关系国计民生农产品的防守;在投资领域,建议通过构建自贸区,放宽伙伴国对种养殖业、农产品加工、物流和技术研发等方面的市场准入条件。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