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青蚕豆是我们生活中大家都比较喜欢的一种蔬菜。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江苏南通沿海地区的四青作物(青蚕豆、青豌豆、青玉米、青毛豆)产业发展迅速,已成为该地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致富的主导产业。青蚕豆田病虫害主要有蚕豆赤斑病、霜霉病、枯萎病、病毒病、黑斑病、轮纹斑病、蚕豆蚜虫等。近年来,蚕豆病虫害发生较为严重,特别是蚕豆赤斑病、霜霉病和蚜虫都是偏重至大发生,严重影响蚕豆的正常生长发育、开花结荚,导致产量和品质大幅度下降。为此,我们对青蚕豆病虫害  相似文献   

2.
<正>蚕豆是我区主要的春花作物之一,在"四青"作物中占据重要地位。今年入冬以来,气温偏高、雨水较少,蚜虫种群数量迅速上升。蚜虫繁殖力极强,多群集蚕豆顶端嫩叶危害,使蚕豆生长迟缓,并可传播病毒,使叶片皱缩、褪色,植株变矮,影响蚕豆生长发育,致使产量下降,严重的甚至会导致绝收。一、发生情况1月6日,南通市场动态通州区植保站在金沙、西亭、十总、骑岸等地普查,平均有蚜株率10.3%(0~38.2%),平均百株蚜量1206.1头(0~6145.8头)。  相似文献   

3.
郭兴莲 《中国种业》2022,(1):102-103
解决加工转化问题和机械化问题是青海蚕豆产业转型的重要途径,青蚕19号是青海大学农林科学院选育的适宜机械化生产的首个绿子叶加工型高产蚕豆品种,2019年通过农业农村部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品种登记编号为GPD蚕豆(2019)630007,同年由农业农村部授予植物新品种权,品种权证号:CNA201800809.9。对青蚕19号的选育过程、品种特性和产量性状以及栽培技术要点进行介绍,为品种种业开发、生产推广、加工利用提供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4.
大棚蚕豆关键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戴彩英  陈云浩 《种子科技》2012,30(12):40-41
蚕豆种植在海门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鲜食蚕豆是我地及大中城市市民的上等佳肴。近年来,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蚕豆栽培已由露地栽培转化为设施栽培。露地种植10月下旬播种,翌年5月中旬青荚上市,供应时间10天左右。为延长青荚供应期,我站2009年开始,探索大棚蚕豆栽培技术,提早青荚市场供应。通过试验,大棚设施栽培青荚上市早,经济效益较好,且  相似文献   

5.
<正>每当春季回暖之后,蚕豆生长发育速度明显加快,但当进入开花结荚之时,常见大田的蚕豆发生赤斑病,同时,兼有部分锈病、根腐病发生。发病较轻的田块感病率5%左右,重的达30%以上。这几种病害都会导致蚕豆减产,轻者减产10%左右,重者减产20%~30%,严重的减产达50%以上,是蚕豆生产上常见危害较大的病害,必须及早地引起重视,加以防范。赤斑病主要为害叶片和主茎,开始在叶的正面发生赤色小斑点,逐渐扩大成椭圆形,茎上病斑开始与叶上相似,  相似文献   

6.
<正>现在正是蚕豆的播种时节,要使蚕豆稳产高产,抓好病虫害的防治是关键一环,笔者现就蚕豆生长过程中几种主要病虫害的发生与防治介绍如下。蚕豆象这是为害蚕豆的主要害虫。据调查,如不采取任何防治措施,蚕豆象在贮藏期可造成50%~90%的豆粒穿孔。蚕豆被害后,食味变苦,重量减轻,且易发霉变质,发芽率降低20%以上。蚕豆象一年发生一代。在蚕豆结荚时,幼虫即蛀入豆粒内取食,以后幼虫随豆粒收获而带进仓内继续为害,并在豆粒内化蛹、羽化,以成虫越冬。对蚕豆象应抓好田间防治和豆粒处理两项工作。田间防治即在蚕豆结荚  相似文献   

7.
青蚕14号蚕豆适于春季种植,青荚保鲜,是粮菜兼用型品种,表现出产量高、品质佳、抗性强等特点。该品种原原种、原种繁育技术是将春蚕豆原种生产技术操作规程与株行圃生产相结合,在空间隔离和网室隔离的条件下进行生产,生产技术成熟可靠。  相似文献   

8.
郭兴莲 《中国种业》2018,(12):84-85
蚕豆是我国重要的食用豆类之一,也是青海省区域种植业结构调整和农牧民增收的优势作物,选育适于产业发展需求的专用蚕豆品种,对于区域农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青蚕15号是青海省首次杂交选育并获植物新品种保护授权的高蛋白蚕豆品种,蛋白质含量31.19%,是青海11号的121.55%。该品种的推广应用对于促进青海蚕豆产业结构调整,构建多元化产业模式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  相似文献   

9.
刘洋  李洁  熊国富  闫殿海 《种子》2015,34(1):87-89
蚕豆是青海的地方优势作物之一,也是青海唯一的出口农产品。蚕豆新品种选育的主要途径仍是有性杂交育种,但蚕豆有性杂交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杂交结荚率偏低,增大了杂交工作量,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育种成效。本文旨在揭示各种生态因子对蚕豆有性杂交结荚的具体影响,总结其规律,并探讨更有效的杂交技术。  相似文献   

10.
<正>蚕豆根腐病属土传病害,一些地区重茬种植的低洼土质黏重的蚕豆,发病比较严重,造成一片一片枯死。主要为害根部和地表以下的茎基部。被害后,初呈水渍状,后变深褐色或黑色腐烂,到了发病后期,根部大部分干缩,地上部蚕豆植株下部的叶片边缘出现黄色斑点,以后叶片变黑枯死,最后植株一般萎蔫死亡。在病部腐烂处的维管束变黑  相似文献   

11.
大豆症青发生的原因及防止策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症青是大豆生产上的突出问题.河南省每年各地大豆都有不同程度的症青,症青严重的可以造成大豆绝收.据研究,大豆每株开花一般在 100朵以上,但通常只能结荚 20~ 30个,其花荚脱落率多达 50%~ 70%,如果花荚落完了,就会造成大豆症青.如何防止大豆花荚脱落,采取可行措施、保花保果、增加粒数,是防止大豆症青的有效途径 [1].目前,对大豆症青的报导较少,症青现在又是制约大豆高产的关键因素,因此本文通过对大豆症青的研究,提出了相应的防止措施,为大豆的高产栽培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小麦纹枯病的发生及其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年来,小麦纹枯病在我地已逐步上升为主要病害,对小麦高产稳产构成了威胁.据调查,发病重的年份,平均病株率30%~35%,侵茎率30%左右,白穗率1%~2.5%,产量损失在10%以上.  相似文献   

13.
<正>蚕豆病害防治,除了选用抗病品种、合理密植和整枝、改善通风透光条件、搞好防旱排渍、降低田间湿度、增施磷钾肥、增强蚕豆抗病能力外,进行药剂防治是很必要  相似文献   

14.
豇豆煤霉病,又称叶斑病,是由半知菌亚门尾(霉)属引起的一种真菌性病害,病菌除侵染豇豆外,还危害菜豆、毛豆(大豆)、蚕豆、扁豆、绿豆、红小豆、豌豆及刀豆等多种豆科作物,常常造成较大的损失. 1 发病规律 1.1 传染途径 病菌以分生孢子梗下的子座在病株残体上越冬,次年产生大量分生孢子,成为初次侵染源.豇豆植株感病后,在病斑上下不断产生分生孢子,在田间进行重复感染.  相似文献   

15.
蚕豆是常异花授粉作物,异交率一般为20%~30%,最高可达84%。媒介昆虫、气候条件、地理因素、种植密度、品种基因型、花序的小花数量及小花结构特点、田间环境等都对异交率产生影响,媒介昆虫是异交发生的主要途径。异交会导致种质一致性的丧失,给资源的保存利用、品种繁育和应用基础研究等带来一定阻碍,但同时异交又是群体遗传多样性保障和杂种优势利用的重要条件。本文从异交率、异交媒介、异交影响因素及异交率的应用研究4个方面总结蚕豆异交率研究和应用情况,并对今后研究方向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6.
通过根系分隔的盆栽试验,研究了地下部分隔对小麦//蚕豆间作系统中蚕豆的养分吸收和斑潜蝇发生的影响。结果表明:根系完全分隔处理蚕豆的生物量和N、P、K吸收量均高于其余2种分隔方式,在各个生育期,根系完全分隔处理与不分隔处理间差异均显著。根系分隔方式还影响了蚕豆斑潜蝇的发生,蚕豆斑潜蝇的发生均表现为根系不分隔(I)<尼龙网分隔(M)<完全分隔(P)。说明根系的相互作用,对蚕豆斑潜蝇的发生有一定的减轻作用。  相似文献   

17.
我国是蚕豆种植大国,种植面积和产量均居世界第一.蚕豆是甘肃省高寒阴湿地区的主要粮食和经济作物,也是当地特色农作物之一,常年播种面积在65万hm2左右.临夏州是甘肃省的优质蚕豆主产区,也是全国四大名优蚕豆生产地之一.蚕豆一直是当地出口创汇的主要名、优、特农产品,也是近年来种植业结构调整、增加种植业收入的重要作物.临夏地区位于青藏高原与黄土高原的交汇地带,高寒阴湿的地理环境特别适宜蚕豆种植,生产的蚕豆粒大色白、营养丰富、蛋白质含量高,且富含人体所需的8种氨基酸和丰富的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成分.但是近年来由于气候、品种、病虫害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蚕豆退化严重,产量和品质均有较大的下降.  相似文献   

18.
针对江苏沿江旱作区两熟有余、三熟不足的气候条件,本试验选择以“蚕豆‖经济绿肥/春玉米/杂粮(或鲜青作物)”为骨架模式的6种新型多元多熟种植方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A:蚕豆‖经济绿肥/春玉米/红小豆‖芝麻;B:蚕豆‖经济绿肥/春玉米/红小豆‖高粱;C:蚕豆‖经济绿肥/春玉米/秋玉米;D:蚕豆‖经济绿肥/春玉米/甘薯4种新型种植方式。该方式能增产、增收、节本省工,其中以D模式为最优种植方式。  相似文献   

19.
小麦吸浆虫,又名麦蛆,属昆虫纲双翅目瘿蚊科,有麦红吸浆虫、麦黄吸浆虫两种. 麦红吸浆虫是世界性害虫,国内分布于陕、甘、宁、青、晋、冀、豫、皖等区域.红吸浆虫主要分布于黄河、淮河流域及长江、汉江、嘉陵江沿岸的主产麦区.黄吸浆虫一般主要发生在高山地带和某些特殊生态条件地区,如甘、宁、青、黔、川等省的某些高寒、冷凉区域.吸浆虫主要危害小麦、大麦、燕麦、青稞、黑麦、硬粒麦等.  相似文献   

20.
为进一步了解秋水仙素对农作物根尖细胞染色体畸变的遗传毒害效应,以地方品种敏感型绿皮小粒蚕豆和饲用玉米为材料,研究不同浓度秋水仙素(0、0.01%、0.05%、0.10%、0.15%、0.20%)及不同培养时间(24、48、72h)对2种作物染色体的畸变影响。结果表明:秋水仙素能诱发根尖膨大,当秋水仙素浓度为0.20%处理24h,蚕豆根尖膨大率100%;秋水仙素浓度为0.20%处理72h,玉米根尖膨大率65.8%;适当浓度秋水仙素(0.01%、0.05%)可促进蚕豆和玉米根尖细胞的有丝分裂,当浓度≥0.10%,反而抑制蚕豆和玉米细胞分裂。在染色体畸变类型中,微核最多,其次是染色体断片,最少是染色体桥。秋水仙素浓度0.20%,处理时间72h,蚕豆畸变率和玉米畸变率均最高,分别为11.92%和7.25%;秋水仙素浓度0.10%,处理时间72h,蚕豆染色体加倍指数最高为7.97%;秋水仙素浓度0.20%,处理时间24h,玉米细胞加倍指数最高为4.6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