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2种杀菌剂对牡丹黄斑病的室内毒力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贺春玲 《中国农学通报》2015,31(19):122-125
为筛选出可有效防治牡丹黄斑病的有效药剂,在实验室条件下,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比较分析12种药剂在10mg/L质量浓度下对牡丹黄斑病的相对抑制率,测定12种杀菌剂对牡丹黄斑病的室内毒力。结果表明:在10mg/L质量浓度下70%百菌清可湿性粉剂对牡丹黄斑病病菌的毒力最强,相对抑制率为(65.19±2.80)%;其次是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相对抑制率为(64.81±4.49)%;32%叶斑净对牡丹黄斑病病菌的毒力最弱,相对抑制率为(25.56±4.01)%。毒力测定结果表明50%嘧霉·多菌灵可湿性粉剂对牡丹黄斑病病菌的毒力最强,EC50值最小,为2.6268mg/L。其次是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EC50值次之,为2.9781mg/L。32%叶斑净可湿性粉剂对牡丹黄斑病的毒力最弱,EC50值最大,为26.3957mg/L。研究结果为牡丹黄斑病的大田防治提供药剂筛选依据。  相似文献   

2.
<正>为筛选烟草菌核病的防治药剂,吉林省延边农科院等单位研究人员采用生长速率法测定了11种杀菌剂对烟草菌核病菌的室内毒力,对其中5种抑菌效果好的药剂采用茎叶喷雾法进行了田间防效试验。结果表明,400g/L嘧霉胺悬浮剂、46%多·春·氟吡菌酰胺可湿性粉剂、20%腈菌唑乳油、25%嘧菌酯悬浮剂、50%春雷·多菌灵可湿性粉剂对烟草菌  相似文献   

3.
以MRS为基础培养基,接种嗜热链球菌和保加利亚乳杆菌各0.05%,研究了改良MRS培养基和在发酵期间添加缓冲剂对乳酸菌增殖的影响。结果表明:往液体MRS基础培养基中添加1%的胡萝卜汁、1.5%的麦通过不同杀菌剂对苹果炭疽病菌和轮纹病菌的毒力测定分析,为田间高效的防治药剂筛选及配套的田间防病技术研究提供重要依据。本研究利用菌丝生长抑制法测定了戊唑醇等10种杀菌剂对两种病原菌的抑菌毒力。结果表明:430 g/L戊唑醇SC对两种病原菌的防效好,EC50分别为0.952 μg/mL和0.411 μg/mL,但对苹果轮纹病菌的EC90值93.836 μg/mL明显低于对苹果炭疽病菌的EC90值487.738 μg/mL。50%异菌脲WP和70%代森联WG对苹果轮纹病菌的抑制效果较好,EC50分别为0.586 μg/mL和10.650 μg/mL,但对苹果炭疽病菌的抑制效果并不理想;而250 g/L嘧菌酯SC和75%百菌清WP对苹果炭疽病菌的抑制效果较好,EC50分别为0.0814 μg/mL和7.313 μg/mL,对苹果轮纹病菌的抑制作用不理想。  相似文献   

4.
为明确大叶伞干腐病的病原菌种类,筛选有效药剂,为病害防治提供理论依据,对该病病原菌进行了鉴定,并进行了杀菌剂毒力测定。在形态学基础上,结合rDNA-ITS序列分析,对大叶伞(Schefflera actinophylla)干腐病病原菌进行鉴定,结果为可可毛色二孢菌(Lasiodiplodia theobromae)。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8种杀菌剂对大叶伞干腐病菌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抑菌效果最好,EC50为0.02 μg/mL,其次为45%咪酰胺水乳剂、43%戊唑醇悬浮剂和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性粒剂和25%丙环唑乳油,EC50值均小于1 μg/mL。  相似文献   

5.
<正>沈阳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科研人员近期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14种生物杀菌剂对人参灰霉病菌的室内毒力,并进行了7种生物杀菌剂对人参灰霉病的田间药效试验。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0.3%丁子香酚可溶液剂和2%蛇床子素乳油对人参灰霉病菌毒力最强,其EC50分别为0.129、0.623mg/L,2%春雷霉素水剂、10%多抗霉素可湿性粉剂、3%中生菌素  相似文献   

6.
<正>为了解化学药剂对水稻稻叶褐条斑病病菌的抑制作用,广东省植保科技人员近期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10种杀菌剂对稻黑孢霉菌的敏感性。结果表明:各药剂对稻黑孢霉菌的毒力差异显著。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25%吡唑醚菌酯乳油、50%咯菌腈可湿性粉剂对稻黑孢霉菌毒力居前列,EC50分别  相似文献   

7.
<正>为筛选出生产上防治番茄晚疫病的低毒、高效药剂,贵州省贵阳市白云区蔬菜技术服务中心农技人员于2011年7月18日用普霜娇58%可湿性粉剂、农露72%霜脲·锰锌可湿性粉剂、正业疫加米异菌脲50%可湿性粉剂、250g/L阿米西达悬浮剂和奔路72%霜脲·锰锌可湿性粉剂等5种杀菌剂对其进行了田间防治效果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施药后7天,250g/L阿米西达悬浮剂和普霜娇58%可湿性粉剂对防治番茄晚疫病效果  相似文献   

8.
几种杀菌剂对瓠瓜枯萎病的室内毒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筛选防治瓠瓜枯萎病的有效药剂,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分别测定8种杀菌剂对瓠瓜枯萎病的室内毒力和EC50值。结果表明,咪鲜胺、烯唑醇和苯醚甲环唑的EC50值分别为0.08526, 0.81147和1.03912 mg/L,证明这3种杀菌剂对瓠瓜枯萎病菌均有显著的抑制作用,代森锰锌、三唑酮和百菌清的EC50值分别为99.33022, 128.4983和112.112 mg/L,抑菌效果不佳。咪鲜胺的室内毒力最强,可在生产中试验应用。  相似文献   

9.
几种杀菌剂对柑橘炭疽病菌的室内毒力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摘 要:为筛选出可有效防治柑橘炭疽病的药剂,在实验室条件下,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7种杀菌剂对柑橘炭疽病菌的室内毒力,并比较分析了炭疽病菌对不同杀菌剂的敏感性。结果表明:25%咪鲜胺乳油的毒力最强,EC50为0.0741 mg/L;25%吡唑醚菌酯乳油、30%爱苗(15%丙环唑+15%苯醚甲环唑)乳油、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25%嘧菌酯悬浮剂、60%百泰(5%吡唑醚菌酯+55%代森联)干悬浮剂、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的毒力依次减弱。就敏感性而言,柑橘炭疽病菌对25%咪鲜胺和30%爱苗的敏感性明显高于其他几种药剂。因此,在供试药剂中,25%咪鲜胺和30%爱苗具有最好的抑菌效果,可用作防治柑橘炭疽病的有效药剂。  相似文献   

10.
为明确湖北省半夏菌核病的病原菌种类、生物学特性及防治效果较好的药剂,本研究依据柯赫氏法则、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等对半夏菌核病病原菌进行了分离和鉴定,分析其生物学特性。同时,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5种化学杀菌剂和4种生物杀菌剂对病原菌的室内毒力。结果表明,半夏菌核病病原菌为核盘菌(Sclerotinia sclerotiorum)。病原菌BXH1生长的最适pH 9,最适碳氮源分别为葡萄糖和牛肉浸膏。供试杀菌剂中,430 g/L戊唑醇悬浮液、50%咯菌腈可湿性粉剂、8%氟硅唑微乳剂、50%啶酰菌胺水分散粒剂对病原菌的抑制作用较强,EC50均小于1 mg/L。本研究结果为半夏菌核病的科学防控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7种杀菌剂对稻瘟病菌和水稻纹枯病菌的室内毒力测定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水稻稻瘟病和纹枯病是水稻上重要的真菌性病害,化学防治是其主要防控措施之一,本研究旨在通过室内毒力测定筛选对稻瘟病菌和水稻纹枯病菌毒力作用强的杀菌剂。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7种杀菌剂制剂对水稻稻瘟病菌和纹枯病菌的室内毒力作用。测定结果表明,在3种琥珀酸脱氢酶抑制剂(SDHI)类杀菌剂制剂中,6.25% Fluindapyr(研发代号IR9792)EC对稻瘟病菌毒力作用最强,EC50为1.01 mg/L;在3 种甲氧基丙烯酸酯(Strobilurin)类的杀菌剂制剂中25%吡唑醚菌酯EC对稻瘟病菌毒力最高,EC50为0.01 mg/L;三唑硫酮类杀菌剂48%丙硫菌唑SC对稻瘟病菌的EC50为0.70 mg/L。对于纹枯病菌,琥珀酸脱氢酶抑制剂(SDHI)类的24%噻呋酰胺SC对纹枯病菌毒力最高,EC50为0.07 mg/L;甲氧基丙烯酸酯(Strobilurin)类的20%丁香菌酯SC对纹枯病菌的毒力强,EC50为0.52 mg/L;48%丙硫菌唑SC对纹枯病菌的EC50为1.19 mg/L。研究结果为上述杀菌剂的进一步开发和应用提供了一定的基础。  相似文献   

12.
2种常见番茄致病真菌对几种杀菌剂的敏感性测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旨在筛选能同时有效抑制番茄早疫病菌和番茄晚疫病菌生长的杀菌剂。采用生长速率法测定了几种杀菌剂对供试病原菌的EC50值,并通过EC50值比较病原菌对供试杀菌剂的敏感性。结果表明:番茄早疫病菌对25%啶菌噁唑EC、25%咪鲜胺EC表现敏感,对50%腐霉利WP、0.3%丁子香酚SL和10%多抗霉素 B WP表现中抗;番茄晚疫病菌仅对25%啶菌噁唑EC表现敏感,对25%咪鲜胺EC、0.3%丁子香酚SL和10%多抗霉素B WP表现中抗,对50%腐霉利WP则表现高抗。2种病原菌对2×108 cfu/g绿色木霉菌WP和8×109 cfu/mL枯草芽孢杆菌AS较为敏感,EC50值均小于1×108 cfu/L。化学杀菌剂中啶菌噁唑,生物源杀菌剂中丁子香酚、绿色木霉菌和枯草芽孢杆菌对2种番茄致病真菌的抑菌效果较好的药剂,用量少且毒性低,可以在生产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3.
正为筛选高效防治小麦赤霉病的药剂,山东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研究人员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和孢子萌发法测定了5种杀菌剂对不同发育阶段小麦赤霉病菌的毒力,并测定了田间接种条件下对小麦赤霉病的保护和治疗效果。结果表明,氟啶胺对小麦赤霉病菌菌丝生长、孢子萌发、芽管伸长和产孢的毒力均较高,EC50≤0.249μg/m L;咯菌腈可  相似文献   

14.
两种常见番茄致病真菌对几种杀菌剂的敏感性测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旨在筛选能同时有效抑制番茄早疫病菌和番茄晚疫病菌生长的杀菌剂。采用生长速率法测定了几种杀菌剂对供试病原菌的EC50值,并通过EC50值比较病原菌对供试杀菌剂的敏感性。结果表明:番茄早疫病菌对25%啶菌噁唑EC、25%咪鲜胺EC表现敏感,对50%腐霉利WP、0.3%丁子香酚SL和10%多抗霉素B WP表现中抗;番茄晚疫病菌仅对25%啶菌噁唑EC表现敏感,对25%咪鲜胺EC、0.3%丁子香酚SL和10%多抗霉素B WP表现中抗,对50%腐霉利WP则表现高抗。2种病原菌对2×108 cfu/g绿色木霉菌WP和8×109 cfu/mL枯草芽孢杆菌AS较为敏感,EC50值均小于1×108 cfu/L。化学杀菌剂中啶菌噁唑,生物源杀菌剂中丁子香酚、绿色木霉菌和枯草芽孢杆菌对2种番茄致病真菌的抑菌效果较好的药剂,用量少且毒性低,可以在生产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5.
目前对棉花枯萎病的防治主要是利用抗病品种以及一些农业措施,而关于化学防治药剂以及相应的施药方法报道很少。研究了几种杀菌剂对棉花枯萎病的防治效果并探讨了与之相配合的防治方法,以期为棉花枯萎病化学防治提供依据。1材料和方法1.1材料5%菌毒清水剂、80%敌菌丹可湿性粉剂、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40%氟硅唑乳油、12.5%多菌灵水杨酸可溶性粉剂,25%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棉花枯萎病菌(Fusarium oxysporumf.spvasinfectum)三种不同致病力株系F38(强)、F36(中)、F26(弱)。感病棉花品种36-4。1.2方法1.2.1离体毒力测定。毒力比较采用抑菌圈法…  相似文献   

16.
为明确代森锰锌、咪鲜胺、王铜、嘧菌酯和甲基硫菌灵5种杀菌剂对柑橘黑点病菌敏感性,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浙江省不同地区43株黑点病菌株对5种杀菌剂的敏感性。结果表明,柑橘黑点病菌对代森锰锌、咪鲜胺、王铜、嘧菌酯和甲基硫菌灵的平均EC50值分别(4.0136±4.2897)、(0.0851±0.0325)、(179.2214±63.0787)、(0.1519±0.3377)、(0.6148±1.4194)μg/mL。Shapiro-Wilk检验结果表明,各杀菌剂的EC50值均呈正态分布,各杀菌剂的平均EC50值可作为对柑桔黑点病菌的敏感性基线。  相似文献   

17.
7种杀菌剂对番茄早疫病的防效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旨在通过测定7种杀菌剂对番茄早疫病的防效筛选对番茄早疫病的最优菌剂。对番茄早疫病叶上的病原菌进行分离和提纯,鉴定出病叶上的病原菌为茄链格孢Alternaria solani;采用含毒培养基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7种杀菌剂对番茄茄链格孢菌的防效。结果表明:药后48 h,世高和施加乐的EC50值分别为0.27、0.81 mg/L,毒力指数最大,对茄链格孢菌有良好的防治作用效果;唑菌胺酯和克菌星的防效良好,EC50值为1.29、1.54 mg/L;扑海因和敌力脱也有较高的防效,EC50值为2.07、2.79 mg/L;大生防效较低,EC50值为5.17 mg/L。药后72 h,各药剂对番茄茄链格孢菌的防效与48 h相似。  相似文献   

18.
正山东省果树研究所等单位研究人员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和孢子萌发法,测定了16种常用杀菌剂对柿树炭疽病菌——哈锐炭疽菌菌丝生长及孢子萌发的影响。结果显示,16种常用杀菌剂中,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33.5%喹啉铜悬浮剂、25%溴菌腈乳油、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430g/L戊唑醇悬  相似文献   

19.
<正>海南大学食品学院和浙江省农科院农产品质量标准研究所一项联合研究结果表明,啶菌噁唑等几种杀菌剂可同时用于防治番茄早疫病和晚疫病。为筛选能同时有效抑制番茄早疫病菌和番茄晚疫病菌生长的杀菌剂,研究人员采用生长速率法测定了几种杀菌剂对供试病原菌的EC50值,并通过EC50值比较病原菌对供试杀菌剂的敏感性。结果表明:番茄早疫病菌对25%啶菌噁唑乳  相似文献   

20.
为探明不同杀菌剂对向日葵菌核病的田间防治效果,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和孢子萌发法测定5种杀菌剂对向日葵菌核病菌的菌丝生长和子囊孢子萌发的抑制作用,并进行田间防治试验。结果表明,20%吡噻菌胺SC对菌丝生长的抑制作用最强,EC50值为0.0302μg/mL,其次为75%拿敌稳WG和50%啶酰菌胺WG,EC50值分别为0.0370和0.2152μg/mL。50%啶酰菌胺WG对菌核病菌子囊孢子的抑制作用最强,EC50值为0.0563μg/mL。田间试验结果显示,50%啶酰菌胺WG对向日葵菌核病的防治效果最好,防效达到89.68%,可有效改善向日葵相关农艺性状,较对照增产34.58%。综合室内毒力试验和田间药效试验结果,50%啶酰菌胺WG对向日葵菌核病的防治效果较好,可作为田间控制病害的轮换药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