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本文阐述了小麦黄矮病的症状、传毒介体及BYDV的4大株系和病害在我国介麦区的流行规律。指明GPV株系的大流行往往在麦二叉蚜猖獗之后,并在抗病育种方面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正>麦类黄矮病主要发生在大麦、小麦及燕麦上,在我国则以小麦上的为害较显著,故称小麦黄矮病。是由麦蚜(主要是麦二叉蚜)传毒引起的一种病毒病,对小麦的产量影响较大,轻发生年份小麦产量损失率为3%~5%,中度流行年份损失率为20%~30%,大流行年份损失率30%~50%,个别病重田块的损失率可达60%以上。  相似文献   

3.
刘起营 《种业导刊》2013,(12):20-20
麦类黄矮病主要发生在大麦、小麦及燕麦上,我国大部分地区以在小麦上的危害较为显著。此病对小麦的产量影响较大,轻发生年份小麦产量损失率为3%~5%,中度流行年份损失率为20%~30%,大流行年份损失率为30%~50%,个别病重田块的损失率可达60%以上。  相似文献   

4.
黄矮病对小麦产量性状的影响陈孝,辛志勇,肖世和,刘四新,林志珊(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所北京100081)大麦黄矮病(BYDV)严重影响小麦籽粒产量。本研究的目的是考察小麦感病后产量性状的变化,寻找耐毒鉴定的辅助指标。1材料与方法盆栽试验1990年在澳大...  相似文献   

5.
抗黄矮病小麦育种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小麦黄矮病是由大麦黄矮病毒(BarleyYelowDwarfVirus,缩写为BYDV)引起的小麦重要病害之一,常造成小麦产量锐减。近年来,在我国有蔓延的趋势,且难以预测,被称为小麦的“黄色瘟疫”、“小麦癌症”。(CJ.D′Arayetal……  相似文献   

6.
小麦黄矮病由蚜虫带毒传播,在国内外为害日趋严重。为了减轻或控制黄矮病的为害,世界各国十分重视小麦抗蚜或抗毒(即病毒)育种,我国于70年代以来已开展了这方面的研究工作,并已取得了一定成效。现  相似文献   

7.
小麦、大麦的黄矮病由Barley Yellow Dwarf Vivus(简称BYDV)引起,是世界小麦主要病害之一。该病在美国和澳大利亚每年所造成的产量损失分别为9500万美元和3000万美元左右。我国西北、东北西部和华北部分地区也常因黄矮病的严重危害而引起产量锐减达5亿多公斤。如何将抗黄矮病基因导入小麦,是开展小麦抗病育种的关键之一,近年来已引起国际上的广泛关注。1986年我们与澳大利亚联邦科工组织种植业研究所开展了合作研究,取得了突破性  相似文献   

8.
小麦黄矮病为典型的小麦病毒病,对小麦的产量和生长发育有很大影响。为进一步研究小麦黄矮病的防治工作,文章结合国内外小麦黄矮病综合防治研究成果,综述了小麦黄矮病发生、防治等相关研究,并展望了小麦黄矮病未来研究方向,以期为小麦黄矮病有效防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抗黄矮病小麦生物技术育种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由蚜虫介导的大麦黄矮病毒引起的小麦黄矮病,难以预测,一旦发病尚无药可治,有“小麦癌症”之称,近年有扩展和危害加重的趋势。综述了国内外在小麦近缘抗病基因发掘与利用、基于BYDV自身基因和蚜虫传毒蛋白基因进行生物技术、基因工程育种方面的进展,介绍了利用生物技术培育抗黄矮病小麦新种质与品种的情况,植物抗黄矮病基因遗传与定位的研究进展,提出了今后研究与发展方向。 ;  相似文献   

10.
影响小麦黄矮病消长的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1.
小麦抗黄矮病材料产量性状遗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3个抗黄矮病材料作母本,4个丰产性品种作父本,采用3×4不完全双列杂交,分析F1产量性状的遗传特性,结果表明:产量性状的遗传符合加性-显性遗传模型,以加性基因效应起主导作用;在所有亲本材料中,R96330单株产量的特殊配合力方差最大,一般配合力效应值也最高,后代组合中存在极显著差异,是一个优良的抗病丰产亲本,在抗病育种中具有较大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抗黄矮病小麦种质的分子标记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应用基因组原位杂交技术分析了抗小麦黄矮病种质的遗传组成,研究表明小麦一中间但麦草部分双二倍体无芒中4(2n=56)具有40条小麦染色体、5对中间僵麦草染色体、3对小麦/中间僵麦草易位染色体,其中1对是罗伯逊氏易位染色体。结果表明无芒中4与远中5的遗传组成有明显差异,是两种不同类型的材料。抗黄矮病小麦种质F940418, T10  相似文献   

13.
曹亚萍 《小麦研究》2005,26(2):17-21
采用Griffing方法I,利用抗黄矮病小麦品系,对单株粒重、单穗粒重和千粒重3个性状的遗传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这3种粒重的遗传符合加性一显性遗传模型,细胞质作用对千粒重影响较小,株粒重和穗粒重则存在明显的核质互作;3个抗BYDV品系中,“临抗1号”的单株产量特殊配合力方差最大,一般配合力效应值也较高,组合间存在极显著差异,是一个优良的抗病丰产亲本,在抗病育种中具有较大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15.
抗黄矮病小麦新品系YW243的选育和细胞分子生物学鉴定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8  
以小麦-中间偃麦草二体异附加系L1的衍生系PP9-1为黄矮病抗源, 从[(PP9-1/陕785 9 //丰抗8号)F1×(3×丰抗13号/Khapli)F4]杂交组合F2代花药培养再生植株中选育出 一个抗黄矮病小麦新品系YW243。 经黄矮病毒田间接种鉴定, 细胞学分析, GISH和RFLP分 子标记检测, 结果表明: 该系高抗黄矮病毒GPV、 GAV株系, 体细胞染色  相似文献   

16.
本文综述了小麦黄矮病研究的理论依据和冬小麦抗黄矮病育种所取得的成就,探讨了冬小麦抗黄矮病育种中存在的问题,为今后进一步深入研究提供了有益的资料。  相似文献   

17.
利用BSMV-VIGS技术快速分析小麦TNBL1基因的抗黄矮病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丹  赵继荣  黄茜  李宁  刘艳  黄占景  张增艳 《作物学报》2011,37(11):2106-2110
小麦黄矮病是由蚜虫介导的大麦黄矮病毒(Barley yellow dwarf virus, BYDV)侵染引起的小麦重要病害之一。利用cDNA-AFLP分析,筛选出在抗黄矮病小麦易位系YW642中特异表达的长度为292 bp的 cDNA片段,以此片段为启始序列,利用RACE和RT-PCR技术克隆出该基因的全长cDNA序列,推导该基因编码1个NBS-LRR蛋白,将其命名为TNBL1。本研究利用大麦条纹花叶病毒(BSMV)诱导的基因沉默(virus-inducing gene silencing, VIGS)技术,快速分析TNBL1是否参与小麦抗黄矮病反应。通过PCR添加酶切位点、定向酶切与连接,将TNBL1特异的292bp片段反向整合到BSMV-γ链的多克隆位点上,获得重组载体BSMV-γ: TNBL1as,体外转录BSMV-VIGS载体的3个组分(BSMV-TNBL1as、BSMV-α和BSMV-β),等量混合、摩擦接种到抗黄矮病的小麦易位系YW642幼苗叶片上,使YW642中TNBL1基因沉默,然后接种BYDV病原进行黄矮病抗性鉴定。结果表明,TNBL1基因沉默后的YW642对BYDV敏感、显现感病症状,其体内BYDV含量较未发生基因沉默的YW642中的明显增加,证明TNBL1基因是正向调控小麦抗BYDV反应的1个重要基因。  相似文献   

18.
条沙叶蝉与小麦红矮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条沙叶蝉的特征、特性;小麦红矮病的发病机理及预防措施。为小麦病、虫害防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杨海威 《种业导刊》2013,(11):24-24
小麦丛矮病病原为北方禾谷花叶病毒,属植物弹状病毒组。染病植株上部叶片有黄绿相间条纹,分蘖增多,植株矮缩,呈丛矮状。初期症状为心叶有黄白色相问断续的虚线条,后发展为不均匀黄绿条纹,分蘖明显增多。冬小麦播后20d即可显症,冬前染病植株大部分不能越冬而死亡,染病较轻植株返青后分蘖继续增多,生长细弱,叶部仍有黄绿相间条纹,病株矮化,一般不能拔节和抽穗。  相似文献   

20.
携带抗黄矮病基因染色体的分离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何聪芬  钱江 《作物学报》1999,25(3):273-278
抗黄矮病小麦一中间堰麦草异附加系Z2 (2n=44)携带一对完整的中间僵麦草染色体,用Z2作母本与普通小麦品种中8601杂交,获得杂种F1(2n=43=21Ⅱ+1I)。利用激光显微切割技术将F1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中期I及后期I的呈单价体的中间僵麦草染色体分离出来,经去蛋白、Sau3AI酶切后,进行PCR体外扩增。结果表明利用激光显微切割可分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