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高尔基体不仅是细胞内膜系统膜泡运输的核心,而且也是细胞壁和胞外基质多糖、质膜糖脂合成以及蛋白糖基化修饰的位点。不同于动物细胞,植物细胞高尔基体产生一个分离的、独立完成不同功能的反面管网结构TGN(Trans-Golgi Network),专门负责分选和分泌来自反面膜囊的物质。同时,TGN兼任了早胞内体(EE)的功能,来  相似文献   

2.
正在被子植物中,精子是通过花粉管来传递的,但花粉管是如何将精子传递到卵子的呢?这是植物生殖生物学几十年来关注的主要问题,也是杂交育种的技术瓶颈之一。日前,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杨维才研究组首次分离到了花粉管识别雌性吸引信号的受体蛋白复合体,并揭示了信号识别和激活的分子机制。在模  相似文献   

3.
正双受精是高等植物的重要特征。双受精产生受精卵和胚乳核,再进一步发育为胚胎和胚乳,形成种子。植物的受精卵直接分化为合子,合子伸长后经历的第一次分裂为不对称分裂,产生两个大小不同、命运相异的细胞,即体积较小但细胞质浓厚的顶细胞和体积较大但胞质较少的基细胞。顶细胞经过多次  相似文献   

4.
正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作物高光效功能基因组创新团队发现影响植物叶型发育的分子调控机制,为作物高光效遗传改良和育种实践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相关研究成果于近日在线发表于国际著名遗传学杂志《PLo S Genetics》(《公共科学图书馆遗传学》)上。  相似文献   

5.
《新疆农垦科技》2011,(6):66-66
美国和英国科学家在2011年10月23日的《自然》杂志网络版上撰文指出.他们已经发现了植物如何感觉低氧水平.从而采取“自救”措施从洪灾中存活下来的分子机制。最新发现可能导致科学家们研制出产量高、耐洪灾的农作物.  相似文献   

6.
<正>近日,Cell Reports杂志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上海植物逆境生物学研究中心朱健康研究组的研究论文。该论文在模式植物拟南芥中发现核糖体加工蛋白STCH4/REIL2通过在低温下维持r RNA加工,增强低温下CBFs蛋白翻译,进而促进植物低温耐受的分子机制。以CBFs (C-repeat binding factors)/DREB1s (dehydration-responsive element-binding protein 1s)为核  相似文献   

7.
正近日,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刘玉乐研究组在The Plant Cell在线发表研究论文,报道了木尔坦棉花曲叶病毒卫星(CLCu Mu B)βC1蛋白激活自噬的分子机制。植物细胞自噬在抗病毒防御中发挥重要的作用,植物-病毒相互作用过程中,病毒会调控(激活/抑制)细胞自噬。至今,那些病毒因子激活自噬  相似文献   

8.
<正>叶片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为最大限度提高光合能力,高等植物的叶片进化出了具有极性(即不对称性)的扁平形状。虽然叶片的展开对于高效光合至关重要,人们尚不了解叶片原基如何在发育过程中展开以形成扁平结构。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焦雨铃研究组的最新研究发现,植物激素生长素对于叶片原基的展开至关重要。在前期的研究中,焦雨铃研究  相似文献   

9.
<正>叶片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为最大限度提高光合能力,高等植物的叶片进化出了具有极性(即不对称性)的扁平形状。虽然叶片的展开对于高效光合至关重要,人们尚不了解叶片原基如何在发育过程中展开以形成扁平结构。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焦雨铃研究组的最新研究发现,植物激素生长素对于叶片原基的展开至关重要。在前期的研究中,焦雨铃研究组发现叶片原基中存在生长素浓度差异,近轴面(叶片靠近茎尖一侧,即背  相似文献   

10.
<正>4月11日,国际学术期刊Development发表了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张雷研究组关于调控果蝇神经元分化的最新研究成果:Prevention of medulla neuron dedifferentiation by Nerfin-1 requires inhibition of Notch activity。该研究发现Nervous fingers1(Nerfin-1)可以抑制髓质神经元中  相似文献   

11.
<正>开花是植物从营养生长向生殖生长转化的重要发育事件。在适宜的条件下开花结实对于繁衍后代至关重要,因而植物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形成了复杂而精细的调控机制严格控制开花时间。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李传友研究组和浙江大学汪俏梅研究组合作,发现免疫激素茉莉酸通过负向调控成花素基因FT的表达延迟植物开花。在这一过程中,AP2类转录  相似文献   

12.
问:苏铁有雌雄之分吗? 四川李其波答:苏铁又名铁树,有雌雄之分,即雌花与雄花不在同一棵植株上。雌花序扁扇形,似掌状,密生褐色绵毛;雄花序圆柱形,松球状,黄色。由于家庭盆栽数量少,加上雌雄花不同时开放,所以很难采收到种子。若能将开花期一致的雌雄两株放在一起栽培,即能在9~10月结出受精种子。俗话说,“铁树60年开花1次”,比喻铁树生长异常缓慢,开花很不容易,但实际上并  相似文献   

13.
植物光呼吸分子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光呼吸是植物的绿色细胞在光照下吸收O2释放CO2的反应,光呼吸强弱是影响C3和C4植物光合效率高低的重要因素。对光呼吸的分子机理研究是光合作用研究的热点之一。本文就光呼吸的代谢途径、光呼吸基因表达调控及光呼吸突变体的筛选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阐述,对光呼吸的生物学功能进行了探讨,并对光呼吸领域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4.
植物抗病分子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金玉  李冠  赵惠新  王贤雷  杜钰 《种子》2006,25(2):45-50
近十年来,植物抗病基因及其病原无毒基因的克隆,为在分子水平上揭示抗病基因的作用机制奠定了基础。本文综述了抗病基因作用的主要遗传基础模式,病原无毒基因及其蛋白产物的结构功能研究、植物抗病基因介导的信号传导以及抗病基因的潜能开发与应用,并对研究植物抗病机制的前景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15.
植物抗病性及其机制研究一直是当今植物病理学和植物抗病育种中的热点和焦点问题。  相似文献   

16.
植物抗病毒侵染的分子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侯静  刘青青  徐明良 《作物学报》2012,38(5):761-772
植物病毒病是一类严重危害农作物生产的重要病害。已报道的植物抗病毒基因主要在抑制病毒增殖和阻止病毒扩散中起作用。病毒的复制涉及自身的编码蛋白及其与寄主蛋白间的互作, 参与病毒复制的寄主蛋白很多, 如真核翻译起始因子eIF4E和eIF4G, 植物的内膜系统等, 相关蛋白的功能丧失或构型改变可阻滞病毒的复制;此外, 植物细胞内的硫氧还蛋白可调节细胞的氧化还原状态, 进而阻断病毒的增殖。病毒在植物体内的扩散包括胞间移动和长距离迁移, 植物抗病蛋白(R蛋白)通过识别病毒的无毒因子(Avr)促发防御反应, 诱导过敏性坏死, 限制病毒在细胞间的扩散, 编码这类抗病蛋白的基因主要为TIR-NBS-LRR和CC-NBS-LRR。病毒的长距离迁移涉及的因素很多, 目前仅发现韧皮部的RTM蛋白可能以多聚蛋白的形式抵制病毒的长距离移动。另外, RNA沉默也是植物抵制病毒侵染的免疫反应机制。本文旨在综述植物的各种抗病毒机制和相关的抗病基因, 并探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marker-assisted selection, MAS), 定向诱导基因组局部突变(targeting induced local lesions in genomes, TILLING)和转基因等生物技术在抗病改良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正>松香烷二萜是一类普遍存在于植物体中的天然产物,具有广泛的生物活性,包括许多重要的药理活性,以及显著的生态学功能。芳香松香烷二萜是松香烷二萜中最大的亚类,结构中含有特征的芳香性C环,稳定性较高,难于被其他生物代谢和降解,对植食性昆虫具有较强防御功能。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活性天然产物发现与生物合成团队黎胜红研究组多年来致力于喜马拉雅特有唇  相似文献   

18.
叶色变异是自然界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叶色突变体不仅是研究光合系统、叶绿素代谢及叶绿体发育等通路的理想材料,对叶色变异突变体基因进行定位还有助于深入阐明叶色基因的调控机理,对作物遗传改良和提高产量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研究从叶绿素代谢、血红素代谢、叶绿体发育基因、核质转运途径、类胡萝 卜代谢和嘌呤核苷酸合成途径等方面阐...  相似文献   

19.
水分胁迫是植物生长过程中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概述了植物水分胁迫信号的转导,以及胁迫诱导基因与应答基因的表达调控等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20.
油脂是植物体内最高能量物质的贮藏形式,为人类提供热量及一些必需脂肪酸,也可以替代石油作为原料用于化工或生物燃料。油脂是植物种子重要的储藏物质,其积累水平与种子的发育密切相关。研究已发现多种转录因子在影响种子发育的同时,对油脂的合成和积累具有重要的调控作用,如WRI1(WRINKLED1)、FUS3(FUSCA3)、ABI3(ABSCISIC ACID INSENSITIVE3)、LEC2(Leafy cotyledon 2)、LEC1和L1L(LEC1-like)等。本综述系统阐述了不同类别的转录因子在油脂代谢调控中的功能及其它们之间的调控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