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正>当前广西柑橘陆续进入秋梢抽发期,也是病虫害发生为害的关键时期。区植保总站要求各地植保部门务必高度重视,抓好柑橘主要病虫害监测与防控指导工作,确保柑橘生产安全。柑橘木虱:据调查,当前柑橘木虱发生范围较广。永福、临桂、荔浦等地管理正常的果园虫口密度一般为0.2~0.6头/百梢,高的1~2头/百梢;失管果园一般5~20头/百梢,最高达246头/  相似文献   

2.
<正>3月16日,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作物病虫测报站通报当前柑橘、芒果等果树病虫害发生情况,并提出防治意见。一、当前病虫害发生情况柑橘木虱:该虫是传播柑橘黄龙病媒介,抓好木虱防治是阻断黄龙病传播的有效措施。据调查,柳城等地果园百梢有虫0.72头,平乐、永福等部分果园每株有虫一般0.2~0.4头,高的1.5~2头。预计全区大部分橘园第一代若虫盛发期为3月下旬至4月中旬。柑橘红蜘蛛:据柳城、永福、灌  相似文献   

3.
<正>自8月以来,全区出现晴雨交加高温高湿天气,目前全区多种果树病虫害均有发生,广西壮族自治区植保总站8月21日印发了《农作物病虫情报》(2014年第18期)文件,要求各地植保部门务必高度重视,切实抓好当前果树病虫害发生动态的监测与指导防治工作,确保水果生产安全。一、当前果树主要病虫害发生动态柑橘木虱:柑橘木虱发生面积较广,据融安、永福等地监测调查,管理正常的果园虫口密度平均0~0.2头/梢,高的达1~2头/梢,鹿寨、阳朔、恭城等地失管果园虫梢率为0.3%~  相似文献   

4.
<正>据广西平乐县植保站观察结果显示,柑橘秋梢抽发期是一年当中柑橘木虱发生最为严重的时段,为了有效地控制柑橘黄龙病的发生和蔓延,必须抓住时机认真做好秋梢抽发期间柑橘木虱的防控工作。防治措施如下:一、切实加强柑橘果树的栽培管理,及时抹除零星抽发的嫩梢,促使秋梢整齐抽发,以减少柑橘木虱产卵繁殖场所,  相似文献   

5.
<正>广东省植保植检总站根据2月以来对梅州、惠州、江门、湛江、肇庆、清远、潮州、云浮等地柑橘黄龙病与柑橘木虱发生情况监测调查,结合往年信息与冬春温暖等气候特点,分析预测今年春稍期柑橘木虱将中等偏重发生,柑橘黄龙病疫情态势严峻。加强春季柑橘木虱防治,是压低全年虫源基数、避免柑橘黄龙病扩散蔓延的关键措施之一。目前全省大部分柑橘产区的柑橘春梢抽发期和柑橘木虱产卵繁殖期,广东省植保植检总站要求:  相似文献   

6.
<正>目前,柑橘黄龙病是世界上最具毁灭性的柑橘病害,柑橘黄龙病媒介昆虫——亚洲柑橘木虱的防治是黄龙病防控的重点。在柑橘萌芽期,抽发的嫩芽可以为亚洲柑橘木虱提供丰富的食料并有利于其产卵,导致该时期亚洲柑橘木虱虫口量较大,所以亚洲柑橘木虱防治重点往往在春梢和秋梢期采用化学防治手段进行。  相似文献   

7.
柑橘木虱主要形态与成虫行为习性观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了便于鉴别亚洲柑橘木虱(Diaphorina citri Kuwayama)的不同虫态和成虫性别,为繁殖和研究该木虱提供参考。利用Leica体视显微镜观察了该木虱各虫态的形态大小。结果表明:其卵、1~5龄若虫体长分别为(0.253±0.011) mm,(0.304±0.022) mm,(0.46±0.035) mm,(0.675±0.022) mm,(1.038 ±0.004) mm和(1.563±0.004) mm。本研究还在室内观察了柑橘木虱交配、产卵、取食、羽化等行为学特性,并绘制了柑橘木虱雌、雄成虫触角、足、翅膀和生殖器示意图。  相似文献   

8.
<正>目前正值广西资源县柑橘秋梢抽梢期,据该县测报站技术人员在资源镇、中峰乡等地果园多点调查,潜叶蛾受害叶率最高为35.0%,最低为2.8%,加权平均为13.9%,主要为害嫩叶,目前已进入为害高峰期,预计为中等程度局部中等偏重发生;柑橘粉虱,由于7月中、下旬以来高温少雨,发生严重,据调查,受害叶率最  相似文献   

9.
<正>众所周知,柑橘木虱不但会直接为害柑橘新梢的生长,更是传播柑橘癌症——黄龙病的罪魁祸首。化学药剂是防治柑橘木虱最常使用的措施之一。如何选择有效、简便、安全的药剂,就显得很关键。在生产中,用于防治木虱的药剂种类很多,有阿维菌素、毒死蜱、菊酯类、啶虫脒、噻虫嗪、吡虫啉等。但这些药剂目前因为抗药性、安全性、持效性等问题,使用起来都有一定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0.
<正>黑刺粉虱属同翅目粉虱科,又名橘刺粉虱、刺粉虱、黑蛹有刺粉虱等。除为害柑橘、橙、柚、沙田柚外,还为害葡萄、柿、梨、枇杷、龙眼、荔枝、杨梅、香蕉、苹果、栗等,在柑橘上主要为害当年生春梢、夏梢和早秋梢。一、为害特点成虫、若虫刺吸叶(图1)、果实和嫩枝的汁液,被害叶出现失绿黄白斑点,随为害的加重,斑点扩展成片,进而全叶苍白早落;被害果实风味品质降低,幼果受害严重时常脱落。严重时,一叶可达数百头,虫体堆叠,并分泌蜜露诱发煤污病,使柑橘树枝叶发黑,枝弱叶薄,开花少,产量低,果质劣。该虫近年为害呈上升趋势,成为果树重要害虫。  相似文献   

11.
正柑橘木虱偏好产卵于柑橘嫩梢新芽上,在统一抹芽放梢后及时施药防治木虱,成为防控柑橘黄龙病的重要措施。近年通过杀梢剂处理杀灭新发嫩梢代替人工抹梢受到果农的关注和使用,并已成为防治黄龙病的重要技术手段。中国农科院植保所等单位研究人员以纽荷尔脐橙为供试树种,喷施不同浓度的乙氧氟草醚药液,探究其控梢效果及对柑橘木虱栖息分布的影响,并建立了嫩梢萎蔫的分级标准和木  相似文献   

12.
<正>我国南方发生的柑橘黄龙病,已有蔓延扩展的趋势。木虱是传播黄龙病的唯一媒介,有黄龙病分布的省份,都有木虱的分布,成、若虫均能造成传毒、为害。只要柑橘园中没有木虱,没有病树黄龙病也不会侵染,但目前绝大多数橘农都还未完全意识到这一问题。因此,在开展防治时,只是将红蜘蛛、介壳虫、粉虱等常见虫害放在首位,而忽视了传播黄龙病的唯一媒介木虱的防治,这一点值得引起注意。  相似文献   

13.
柑橘黄龙病疫情监测与防控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研究柑橘黄龙病传播介体种群消长规律和疫情动态,破解柑橘黄龙病防控问题,以主栽的早熟‘宫川’品种为重点在古城和大田柑橘园设立2个柑橘木虱监测点,采用定点定人定树定枝定时方法对柑橘木虱进行系统监测;以乡镇为单位每年在10-11月的果实显症期对全市柑橘园柑橘黄龙病进行全境式普查。结果表明,柑橘木虱季节性消长规律主要呈三峰型曲线变化,其峰期主要在6月下旬至7月下旬、8月中旬至9月中旬、10月上旬至11月上旬,其年度之间和果园之间总体趋势基本一致,但其峰值峰次差异却较大,主要受初见期、基数和气温等三要素影响所致,并建立柑橘木虱时序成若虫数量与其气温关系模型:D=0.018T+17.365(n=36,r=0.3563*)。针对柑橘木虱传播柑橘黄龙病的特征特性,摸索集成了“一挖两治”防控策略和“三防五关”防控技术。经过3年的全面应用,将柑橘黄龙病发病面积持续控制在5%以内,2008-2010年将加权平均株发病率分别控制在0.084%、0.077%、0.051%,基本达到了持续控制效果,保障了临海市柑橘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4.
正柑橘粉虱近几年来的发生与危害有逐年加重的趋势。该虫又称橘绿粉虱、橘黄粉虱,通草粉虱等。在大发生的年份,柑橘粉虱的危害株率可达100%,危害叶率达85%以上,平均单叶有虫达100头之多,数量之大,十分惊人。受其危害的橘园大多会诱发煤烟病的发生,轻者使柑橘枝、叶、果披上一层黑霉,阻碍光合作用,抑制新梢生长,削弱树势,影响橘果外观,降低果品的商品价值,严重者可导致整株树体死亡,必须高度重视,切不可忽视防治。  相似文献   

15.
一种室内大量饲养灰飞虱的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灰飞虱是重要的农业害虫和病毒传播介体,为给相关研究提供足够的活体材料,建立了一种室内灰飞虱规模化饲养的方法,笔者经一系列生物学试验,对温度、光强、饲养密度等条件进行了优化,并对产卵和换苗时间进行了规定。试验表明饲养温度24~28℃,光照强度5000~7000lx,不同龄期虫的饲养密度分别为300~400头/杯(若虫)、200~300头/杯(3~4龄虫)、100~200头/杯(成虫)适合各自饲养时水稻苗的生长、灰飞虱的发育繁殖、卵的孵化等。为保证同批次虫龄的一致性,规定产卵时间和换苗时间分别为48h和8~10天。此方法条件因素明确,可操作性强,不受场地、时间、环境等自然条件限制;可随时提供足量试验用龄次标准试虫。  相似文献   

16.
正华中农业大学植物科技学院等单位研究人员采用室内药膜法和田间生物测定,评价了12种化学药剂对柑橘木虱成虫的毒力和防治效果,筛选出适合叶面喷雾和土壤淋施的高效低毒化学农药及其最佳使用浓度,为柑橘木虱化学防治的科学精准用药提供参考,并为柑橘黄龙病的综合防控提供理论依据。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对柑橘木虱成虫毒力效果较好的是48%噻虫胺、45%毒死蜱、10%溴氰虫酰胺和20%呋虫胺,LC50值分别为1.42、1.48、1.49、1.60mg/L。田间叶面喷雾生测结果表明,20%呋虫  相似文献   

17.
<正>为明确滴灌施药防治柑橘木虱的可行性,为田间控制柑橘黄龙病传播提供新的手段,华南农业大学农学院研究人员通过室内模拟滴灌施用噻虫胺,测定了噻虫胺在土壤中的分布以及柑橘叶片中含量,研究了滴灌施药对柑橘木虱的防治效果;通过田间试验,检测分析了柑橘叶片中噻虫胺的含量。结果表明,在室内条件下,一次滴灌施药对柑橘木虱的防治效果可长达4个月;噻虫胺在土壤中以滴头为起始  相似文献   

18.
<正>稻飞虱华南、江南、西南、长江中下游稻区重点防治白背飞虱和褐飞虱,水稻孕穗前注重发挥天敌自然控害和植株补偿作用,减少用药。药剂防治重点在水稻生长中后期,防治指标为孕穗抽穗期百丛虫量1000头以上、杂交稻穗期百丛虫量1500头以上,双季晚稻和单季稻注意压前控后。优先选用对天敌相对安全的药剂品种,于低龄若虫高峰期对茎基部粗  相似文献   

19.
灰飞虱在水稻田空间分布格局及抽样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提高对灰飞虱在稻田的监测预报与持续控制水平,应用聚集度指标法、Iwao法和Taylor幂法则,研究了浙西北水稻田灰飞虱的空间分布格局和抽样技术。结果表明,灰飞虱在水稻田呈聚集分布为主,聚集强度随虫口密度增加而增强。其聚集原因经Blackith种群聚集均数(λ)测定,当成虫、成若虫平均虫口密度分别在1.3978头/丛、1.4883头/丛以下时,λ<2,聚集是由周边环境、移栽期、生育期等某种环境因素所引起的;当成虫、成若虫平均虫口密度分别在1.3978头/丛、1.4883头/丛以上时,λ≥2。而若虫:λ均≥2。其聚集因素是由灰飞虱自身特性与环境因子共同作用所引起。以此为基础,提出了理论抽样数和序贯抽样模型:n=(1.96)2/D2(1.35595/m+0.41366)和T(n)= 5n±4.13778 。研究结果为稻田灰飞虱的准确抽样调查和有效防治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柑橘黄龙病在贵州橘区的分布及蔓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90年代中后期,对贵州省28个县(市)柑橘黄龙病进行调查,并利用无毒Peng柑实生苗作指标植物,对怀疑病株进行鉴定。结果表明,主要有14个柑橘品种感病,发生柑橘黄龙病的县(市)12个,分布县(市)较80年代的报道新增了3个,柑橘黄龙病及柑橘木虱并发区增了7个,田间地块发病率因管理水平和所处气候、地理环境不同,发病从零星发病到全田发病不等,长期失管果园发病率高达100%。调查还表明,柑橘木虱的发生及扩散对贵州省柑橘黄龙病的传播及蔓延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