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梨黑斑病又名"裂果病",是一种广泛发生的世界性病害,我国自1935年发现后,即在各梨产区普遍发生,直接影响梨果的产量和品质。而在近年套袋技术的普及和推广中,忽视了黑斑病对叶部病害的影响,引起早期落叶和嫩梢枯死,影响下年花芽的形成,严重削弱树势和抗病能力。发病原因:梨黑斑病的主要病原属半知菌亚门链格孢属菊池链格孢,褐至黄褐色的丛生分生孢子梗有分隔,基部稍粗,上端略细,孢子脱落后有胞痕。有纵横分隔的倒棍棒形  相似文献   

2.
正桃霉斑穿孔病又称桃褐色穿孔病,是世界性病害,也是桃三大穿孔病之一,在各桃栽培区均有发生。发病原因:引发桃霉斑穿孔病的病原属半知菌亚门真菌嗜果刀孢菌(图1),又名桃棒盘孢,其黑色的子座较小,有分隔的分生孢子梗丛生,稍弯曲的分生孢子棍棒形或纺锤形,一般有3~6个分隔,无  相似文献   

3.
正桃炭疽病广泛分布于各桃产区,是桃树的重要病害,在我国尤以江淮流域桃区发生较重,直接影响桃产量和品质,部分品种发病后还会引起大量的落花、落叶和落果,严重的导致全株死亡。  相似文献   

4.
正桃细菌性穿孔病是桃树常见的病害,在各桃栽培区均有发生,是桃树的主要病害之一,为害性大,在多雨年份或多雨地区,常造成叶片穿孔,引起大量早期落叶和枝梢枯死,影响果实正常生长或花芽分化发育不良,引起落花落果和品质变劣。引发桃细菌性穿孔病的病原属黄单胞杆菌属甘蓝黑腐黄单胞菌桃穿孔致病型(图  相似文献   

5.
正桃褐腐病又称桃菌核病、桃灰腐病和果腐病,广泛分布于各桃产区,是桃的重要病害之一,对果实危害最重,发病后不仅在果园中相互传染为害,引起大量烂果、落果,而且在贮运期中亦可继续传染发病,造成巨大损失。发病原因:引发桃褐腐病的病原为子囊菌亚门真菌链核盘菌和核果链核盘菌。无色、单胞的链核盘菌分生孢子呈柠檬形或卵圆形(图1),在梗端连续成串生长,其较短的分生孢  相似文献   

6.
<正>枣黑斑病于1985年在云南被发现,此后在全国各枣产区普遍发生,一般病果率为30%~50%,重者甚至达80%以上,造成果实变小,品味降低,影响品质和产量,严重挫伤了果农种植的积极性,对枣生产带来极大破坏,给枣农经济带来严重损失。发病原因:  相似文献   

7.
正桃褐斑穿孔病是桃树常见的病害,在各桃栽培区均有发生,常造成叶片穿孔,影响花芽形成,引起落花落果并降低品质,特别是近年来发生愈加严重,给果农造成严重损失。发病原因:引发桃褐斑穿孔病的病原为半知菌亚门真菌核果尾孢霉(图1),有性世代为子囊菌亚门樱桃球。其无分支的橄榄色分生孢子梗束生,直立或弯曲状生于子座上。细长的棕褐色分生孢子鞭状、倒棍棒状或圆柱形,直立或微弯,一  相似文献   

8.
<正>花生网斑病是一种针对花生发作的一种真菌性病害,又称云纹斑病、污斑病、,多纹斑病、泯褐斑病等,我国1982年首次在山东、辽宁等花生产区发现,主要为害花生的叶片和茎部,生产上该病常与褐斑病、黑斑病混合发生,造成严重落叶。近年来蔓延迅速,许多地方为害程度已经超过了黑斑病和褐斑病,一般减产20%左右,严重时可达30%以上。  相似文献   

9.
正桃缩叶病是桃园常见病害,各种植区均有发生,病害流行年份可使病株率达96%~100%,引起春梢的叶片大量早期枯死,削弱树势,对当年产量以及对二次萌芽展叶和翌年产量均可产生严重的不良影响,甚至引起植株过早衰亡而绝收。  相似文献   

10.
<正>(接上期)2.花生叶斑病花生叶斑病包括褐斑病和黑斑病两种。褐斑病又叫"早斑病";黑斑病又称"黑疽病、晚斑病"。这两种病遍及我国主要花生产区。多混合发生于同一植株的同一叶片上。轮作地发病轻,连作地发病重。重茬年限越长,发病越重,往往不到收获季节,叶片就提前脱落,这种早衰现象常被误认为是花生成熟的象征。花生受害后一般减产10%~20%,甚至30%以上。  相似文献   

11.
正香蕉黑星病又称黑痣病、黑斑病或雀斑病,是香蕉产区常见的真菌性病害,近年来该病对香蕉的危害日益加重。发病原因:引发香蕉黑星病的病原为香蕉大茎点霉(图1),其聚集成团的菌丝表面可形成大量球形、椭球形或扁圆锥形的黑色或略呈灰白色分生孢子器,无喙但具一孔口,绝大多  相似文献   

12.
<正>白菜黑斑病又称黑霉病,最早于1836年开始被认识,之后迅速发展成为重要的世界性病害。国内于1982年后逐渐严重,并造成了1988年的大流行。近年此病呈间歇性流行趋势,以春秋两季发生普遍,除严重时造成全田50%以上的减产外,一般也会使茎叶变枯,品质下降,严重影响白菜的产量和商品价值。发病原因:  相似文献   

13.
正桃黑星病又称疮痂病、黑点病或黑痣病,是普遍发生于各桃产区的一种真菌性病害,发病时病果表面出现黑点甚至发生龟裂,严重影响商品价值。一般的发病率在20%~30%之间,严重时则可达60%左右。发病原因:引发桃黑星病的病原为半知菌亚门真菌丝孢纲丝孢目嗜果枝孢菌(图1),其有性世代为子囊菌亚门嗜果黑星菌(Venturia carpophilum Fisner.),其暗褐色具分隔的弯曲分生孢子梗至多分枝一次,并单生或成短链状产生无色或浅橄榄色的椭圆形或瓜  相似文献   

14.
正烟草低头黑病是为害烟草的主要病害之一,在我国最早于1953年发现于潍坊烟区,在20世纪50年代其为害程度不亚于黑胫病,之后逐渐减轻,但20世纪80年代在山东等烟区发病又趋加重,直至90年代仍是山东烟区第二大根茎病害。近年来又有不断加重的趋势,平均发病率在15%以上,严重田块可达80%之高,甚至造成成片死亡或绝产。发病原因:引发烟草低头黑病的病原属半知  相似文献   

15.
正桃树腐烂病又称桃树干枯病、桃树胴枯病,在各桃产区均有发生,桃树被害后能引起枝条枯死,在大枝和树干形成溃疡病斑,若不及时治疗,会很快造成整株死亡。发病原因:引发桃树腐烂病的病原为子囊菌亚门真菌核果黑腐皮壳菌,无性阶段为半知菌亚门壳囊孢菌(图1)。子囊壳扁球形或球形,子囊纺锤形,其子座上部由细密的浅橄榄色菌丝组成,下部由菌丝组织和寄主组织混合组成,黑色基部由褐色组织包围。子座中有1~6个分生孢子器,每个孢子器1~3室,但有1个共同孔口。无色、单胞的分生孢子呈香蕉形。核果黑腐皮壳菌以菌丝体、分生孢子座在枝干病组织中越冬,也可在支架、支棍树  相似文献   

16.
<正>马铃薯晚疫病在世界各地马铃薯产区都有发生,在中国西南地区较为严重,东北、华北与西北多雨潮湿的年份为害也相对较重,1950年大流行,这些地区损失30%~50%。19世纪40年代爱尔兰马铃薯大量死亡,减产高达50%,使100多万人饿死,200万人移居海外。今年5月中旬,在重庆召开全国马铃薯晚疫病预警防控技术培训会,以此提高对马铃薯晚疫病的重视,并通过现代化预警防控技术来防治马铃薯晚疫病,促进马铃薯产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7.
<正>苹果斑点落叶病又称褐纹病,是一种世界性分布的气传病害,我国于20世纪70年代才开始有相关报道,80年代在渤海湾、黄河故道、江淮等苹果产区普遍发生,近年来已经成为苹果生产上的主要病害之一,许多果园病叶率高达90%以上,落叶率50%左右,严重影响权势,造成当年果小、次年减产的严重损失。发病原因:  相似文献   

18.
<正>大豆菌核病又称白腐病,作为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增长的新病害,其发展速度和危害程度超出了一般性病害,并且迅速成为世界性的大豆病害。在我国各大豆产区也均有发生,以黑龙江和内蒙古地区发病最为严重,发病率可达到60%~100%,造成减产甚至绝产,一旦发病,药剂防治效果甚微。发病原因:  相似文献   

19.
<正>烟草赤星病又称红斑、恨虎眼、火泡斑,是严重威胁烟叶中、后期生长的一种典型流行病,1892年首次在美国发现。我国于20世纪60年代初开始发生,80年代后在全国各烟区日趋加重,病害严重时,烟叶发病率可高达90%,使烤烟质量下降1~2个等级,重病区减产、减值达50%以上,成为限制烟草生产水平提高的重要原因。发病原因:  相似文献   

20.
<正>(接上期)5.小麦白粉病小麦白粉病是一种世界性病害,在我国各主要产麦国均有分布,山东沿海、四川、贵州、云南发生普遍,为害重。近年来该病在东北、华北、西北麦区,亦有日趋严重之势。上世纪70年代末期以来,由于耕作制度的变化,特别是密植、灌溉和氮肥使用量的增加,小麦生产水平明显提高,加之含单一抗病基因品种的大面积推广,小麦白粉病的发生危害呈显著上升趋势,特别是80年代初以来,已发展成为影响我国小麦生产的重大常发性病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