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过对棉蚜原生寄主和棉花的定期定位调查,绘出棉蚜在原生寄主上的种群数量消长图和棉花上的种群数量季节性消长图。结果表明,棉蚜在棉田全生育期中的发生发展全过程,可区分为前后相联又各有特点的6个时期,并明显地出现了3个高峰。确定了中心点、片形成期是防治蚜虫的关键时期。  相似文献   

2.
1棉蚜暴发的原因 1.1气候因素 棉蚜种群数量受棉蚜发生期间的天敌与气候的共同作用,棉蚜繁殖的适宜温度是23-27℃,适宜的温度是棉蚜种群数量剧增的主导因素。2004年5月中旬至6月上旬,卖盖提垦区平均气温在23.4℃,相对湿度49%,有利于棉蚜的发生。从系统调查看,棉蚜6月5日达到高峰,有蚜株率100%,百株三叶蚜量3045头,益害比1:1549。并且棉蚜和棉黑蚜在棉田同时并存。从随机调查来看,棉苗出现大面积油叶、卷叶现象,再加上此期麦盖提垦区降水少,雨量小,有翅蚜在棉田扩散速度快,迁飞数量大,也是棉蚜发生的重要条件之一。  相似文献   

3.
1棉蚜暴发的原因1.1气候因素棉蚜种群数量受棉蚜发生期间的天敌与气候的共同作用,棉蚜繁殖的适宜温度是23~27℃,适宜的温度是棉蚜种群数量剧增的主导因素。2004年5月中旬至6月上旬,卖盖提垦区平均气温在23.4℃,相对湿度49%,有利于棉蚜的发生。从系统调查看,棉蚜6月5日达到高峰  相似文献   

4.
棉花生育期常常受到棉铃虫、棉叶螨、棉蚜的危害,从而严重影响棉花的品质和产量。棉花是新湖农场的支柱产业,做好棉花"三虫"的综合防治工作也就尤为重要。本文将近三年新湖农场在"三虫"防治中的具体措施、经验进行介绍,以供广大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5.
棉田周围植被对棉蚜及天敌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对棉田周围植被上的昆虫进行了连续3年的调查,统计了棉田周围植被上的昆虫种类和数量(害虫和益虫),对棉田的昆虫进行了系统调查,经分析研究棉田周围植被和棉花上昆虫年度发生规律,找出它们之间的必然联系,为利用棉田周围植物上的天敌来达到控制棉蚜的可能性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棉田棉蚜的天敌与棉田周围植被上的天敌种类具有一定的相似性,仅在发生时间上前者晚于后者。棉田边缘的野生植物、杂草或树林常常支持较大数量的天敌种群,在棉蚜发生期,这些天敌种群常作为天敌迁入棉田的源库而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6.
十一星瓢虫对棉蚜的控制作用的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十一星瓢虫是新疆棉区棉蚜的重要天敌,为更好地的保护利用使其在棉蚜综合防治中发挥作用,运用田间系统调查结合生态学方法对其控害作用进行评估。结果表明:棉田中十一星瓢虫与棉蚜的变化关系密切,随着棉蚜数量的增加不断增加。是控制蚜虫及多种害虫的发生的重要因素。幼虫及成虫对棉蚜的功能反应均符合HollingⅡ反应,1~4龄幼虫和成虫最大日捕食量分别为17.42、46.73、96.15、151.52和144.93头,表明十一星瓢虫对棉蚜捕食潜力很大。在恒温24~28℃内。十一星瓢虫的种群趋势指数和内禀增长力较高,种群加倍时间较短。因此,十一星瓢虫是具有很好的开发利用前景的天敌昆虫。  相似文献   

7.
安阳棉蚜寄主专化型及其形成机制初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安阳地区棉蚜寄主专化型情况,进行了棉蚜不同寄主转接的适合度测定。结果显示,棉花上与黄瓜上的棉蚜相互转接后其存活率及繁殖力均明显下降,不能建立种群;棉花上的棉蚜转接到西葫芦上时,其存活率及繁殖力与其原寄主无显著差异;黄瓜上的棉蚜转接到西葫芦上时,其净增殖率及内禀增长率均显著地高于其原寄主;黄瓜上棉蚜对西葫芦的适应性比棉花上棉蚜强。表明安阳地区棉蚜存在黄瓜和棉花两种寄主专化型,且都可以利用西葫芦。进一步对3种植物苗期叶片游离氨基酸进行测定,结果显示,游离氨基酸种类及总量均在西葫芦中最多,棉花中次之,黄瓜中最少。寄主植物游离氨基酸种类及含量的多少会影响棉蚜的生长与繁殖,可能是棉蚜寄主专化型形成的影响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8.
<正>棉蚜是一种世界性害虫,危害严重时可造成叶片卷曲、花蕾脱落,严重影响棉株生长。在大田生产实践中,棉蚜的控制一直以化学防治为主,但随着杀虫剂的大量使用,棉蚜不仅对有机磷、氨基甲酸酯类和拟除虫菊酯类药剂产生了较高水平的抗性,而且对新烟碱类农药如吡虫啉、啶虫脒等也具有不同程度的抗性。棉蚜的抗性成为棉花生产中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研究筛选新型的防治棉蚜药剂及不同施药技术成为迫切需求。中国农科院棉花所研究人员选用  相似文献   

9.
转Bt基因抗虫棉对非靶标昆虫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就转Bt基因抗虫棉对非靶标害虫、天敌和经济昆虫的影响以及影响因素进行了论述。研究表明,转Bt基因抗虫棉使得一些对Bt蛋白不敏感的次要植食性非靶标害虫种群数量明显增加或呈加重趋势,但没有证据表明转Bt基因棉对棉田其它害虫的发生有直接的促进作用。外源Bt基因导入棉花后,引起的棉花重要营养物质含量的变化以及棉花叶片形态结构的改变可能会直接影响棉花害虫种群的数量,且转Bt基因棉田更有利于其它植食性昆虫的发生和危害。害虫种群数量和Bt蛋白也会直接或间接影响天敌的数量。目前大多数的研究表明,转Bt基因抗虫棉对家蚕和蜜蜂等经济昆虫无明显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0.
不同棉花品种对棉蚜羧酸酯酶活性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对取食不同棉花品种后棉蚜羧酸酯酶比活力测定结果表明:不同棉花品种对棉蚜羧酸酯酶活性影响较大,并且能影响棉蚜羧酸酯酶对底物的活性。棉蚜取食高抗品种后,总的羧酸酯酶活力提高,并且酶活力与单宁的含量呈不显著的正相关(r=0.787)。这种相关性表明棉花中的单宁的含量可能是影响棉蚜外源解毒酶活性提高的一个因素,同时棉蚜羧酯酯酶的活性也是衡量棉花抗性的一个指标。  相似文献   

11.
为了探究棉花–小麦条带种植对棉花苗蚜发生及为害的影响,对棉花苗期的蚜虫种群数量及为害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棉花–小麦条带种植模式可减轻棉花苗期蚜虫的发生和为害,苗期有翅蚜和无翅蚜数量均显著低于常规种植,分别减少70.4%和84.8%,有蚜株率和卷叶株率分别较常规种植降低67.4%和81.3%;棉花条带中,边行对棉蚜的控制作用显著优于中间行,边行有翅蚜和无翅蚜数量分别比中间行减少了43.7%和54.3%,有蚜株率和卷叶株率分别较中间行降低了52.4%和84.6%。  相似文献   

12.
2001年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转Bt基因棉和转双价基因(Bt+CpTI)棉对棉苗蚜及其天敌种群动态的影响;室内研究了转基因抗虫棉对两种棉蚜天敌的生物学影响.结果表明,转基因抗虫棉对棉蚜种群数量的影响不明显,未达显著水平.单作转基因棉田棉蚜发生期比麦套棉田提前5天左右,发生数量是麦套棉田的1.6倍,表明麦棉套作可有效的控制苗蚜的为害.室内研究表明,异色瓢虫对用Bt棉处理的的棉蚜的捕食量比对照增加22.0%,棉蚜茧蜂对用Bt棉处理的棉蚜的寄主率降低23.5%.  相似文献   

13.
新疆棉蚜生物型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孟玲  李保平 《棉花学报》2001,13(1):30-35
在新疆主要棉蚜寄主植物之间进行了接种试验,确立了不同的棉蚜食物专化型—瓜蚜型和棉蚜型。二者各自在瓜类和棉花上独立存在,互相不能直接迁移定植;初步推断出棉蚜在新疆存在3种生活周期型:(1)异寄主全周期型,以石榴和黄金树等为越冬寄主,棉花为侨居寄主;(2)同寄主全周期型,初步观察棉蚜在黄金树上能完成生活周期;(3)不全周期型有两种情况,一是瓜蚜型夏季在田间瓜类作物上营孤雌生殖生活,秋季进入温室和大棚的黄瓜等寄主上继续营孤雌生殖生活;二是夏季在棉花上营孤雌生殖生活,秋季进入温室和大棚的扶桑等寄主上继续营孤雌生殖生活;并采用RAPD-PCR技术对不同寄主植物上的棉蚜种群进行了检测。  相似文献   

14.
2 0 0 1年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转 Bt基因棉和转双价基因 ( Bt+ Cp TI)棉对棉苗蚜及其天敌种群动态的影响 ;室内研究了转基因抗虫棉对两种棉蚜天敌的生物学影响。结果表明 ,转基因抗虫棉对棉蚜种群数量的影响不明显 ,未达显著水平。单作转基因棉田棉蚜发生期比麦套棉田提前 5天左右 ,发生数量是麦套棉田的 1 .6倍 ,表明麦棉套作可有效的控制苗蚜的为害。室内研究表明 ,异色瓢虫对用 Bt棉处理的的棉蚜的捕食量比对照增加 2 2 .0 % ,棉蚜茧蜂对用 Bt棉处理的棉蚜的寄生率降低 2 3.5 %。  相似文献   

15.
非生物胁迫对棉花次生代谢及棉蚜种群消长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盐碱、干旱等非生物胁迫影响棉花的次生代谢,而次生代谢可能影响棉株上的害虫发生。为明确非生物胁迫与次生代谢及棉蚜种群消长三者间的关系,以不同浓度氯化钠(NaCl)和聚乙醇(PEG)溶液分别处理棉苗,测定了棉叶组织内棉酚和可溶性糖含量的变化,并观察了棉蚜在被处理棉苗上的生长发育及繁殖情况。结果发现,100和200 mmol·L~(-1) NaCl处理棉苗的棉酚含量分别比不含NaCl的对照提高20%和53.5%,可溶性糖含量分别提高15.7%和46%。盐胁迫显著延长棉蚜的发育历期并降低繁殖率,100和200 mmol·L~(-1) NaCl处理的棉蚜若蚜期分别比对照延长6.4%和9.9%,单雌产蚜量分别减少22.6%和52.3%。干旱胁迫也影响棉花叶片棉酚和可溶性糖含量,质量分数2.5%和5%的PEG处理棉株的棉酚含量分别比对照提高39.7%和61.5%,可溶性糖含量分别提高14.2%和47.1%,生长在PEG处理棉株上的棉蚜的若蚜期分别延长7.4%和16.5%,单雌产蚜量分别减少26.8%和55.8%。叶片内棉酚和可溶性糖含量均与棉蚜若蚜期呈显著正相关,与棉蚜的产蚜量呈显著负相关。由此推断,盐碱、干旱等非生物胁迫增强了棉苗的次生代谢,导致棉酚和可溶性糖等次生代谢产物大量积累,抑制了棉蚜种群的消长。  相似文献   

16.
奎屯垦区是我国优质商品棉基地之一,出产的"锦"牌棉花在国内、国际棉花市场赢得了很高声誉和市场.近年来,棉花面积大幅度增长,不可避免地带来棉花害虫猖獗危害的势头,尤以2001年和2003年棉蚜的猖獗危害使垦区棉花减产达30%以上.因此,在种植面积大幅度增加的情况下为确保奎屯垦区棉花产业的健康发展,科学防治棉花病虫害就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7.
石河子棉区棉蚜消长动态及测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石河子棉区蚜迁入棉田始见期一般5月上旬末-中旬末;棉蚜中心株多在5月中正旬发现;6月中下旬棉蚜进入全面迁飞扩散期;棉蚜种群的消长与5,6月份中旬气温级7,8月份气温,降水和天敌关系密切。棉蚜的测报着手从棉蚜迁入棉田期,天敌发生情况,高温天气,不同体色棉蚜发生数量,有蚜株率及有翅株率等几方面进行。  相似文献   

18.
【目的】为探究棉花叶片蚜害快速识别的可行性,本研究对健康和受棉蚜为害的棉花叶片的高光谱图像进行识别。【方法】以新陆早45号为研究对象,通过获取健康和受棉蚜为害棉花叶片的高光谱图像,提取不同处理下棉花叶片的感兴趣区域光谱图像信息,并采用3种降维手段获取高光谱特征。利用灰度共生矩阵(Gray-Level Co-occurrence Matrix,GLCM)提取图像的纹理特征,构建棉蚜为害诊断模型。【结果】采用全纹理特征数据结合随机蛙跳-偏最小二乘线性判别分析模型(RF-PLS-LDA)建模得到的预测集识别率为91.49%;以能量(Energy)作为输入,建立主成分载荷-偏最小二乘线性判别分析模型(PCA-Loading-PLS-LDA),对预测集识别率达到92.55%。【结论】以灰度共生矩阵二阶统计量能量建模可有效地简化模型,减少计算量,提高预测的稳定性。基于纹理特征向量能有效地实现蚜害棉花叶片的识别,为虫情的快速识别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9.
烟粉虱种群数量消长规律与模型测报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揭示烟粉虱种群数量季节性消长规律,提高其预测预报水平,2006年2月至2007年2月利用塑料黄板涂抹机油在浙江临海城郊蔬菜基地系统诱测烟粉虱成虫消长情况,结果表明烟粉虱种群数量消长呈双峰型曲线变化,并分析了烟粉虱种群消长特性,以及与气象、耕作条件的相关性,建立了8种数学预测模型。应用这些模型可提前反映全年36个旬期的成虫数量变化动态,可进行全年灾变预警以及各旬期的预测预报,经检验预测吻合度达60%。对提高烟粉虱监测预警与综合防治水平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正中国农业科学院植保所经济作物虫害监测与控制团队阐明了我国棉花害虫种群地位演替机制,相关研究成果在线发表在国际著名学术期刊《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上。该研究基于1991~2015年我国黄河和长江流域棉区51个植棉县的历史监测数据,系统分析了土地利用、Bt棉花种植、气候条件等因素对棉铃虫、盲蝽、棉蚜三类主要棉花害虫发生危害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