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不同砧木对茄子抗病性、生理活性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利用野生茄子作砧木进行茄子嫁接栽培可以有效防治黄萎病的发生,‘刚果茄’和‘赤茄’作砧木的按接茄子较易感褐纹病,植株易倒伏,‘托鲁巴姆’作砧木抗褐纹病,不易倒伏;植株的抗倒伏力与砧木的根系分布有关;茄子嫁接后光合速率、细胞间CO2浓度、蒸腾作用和气孔导度均明显高于对照。  相似文献   

2.
以哈尔滨地区栽培的茄子早熟品种‘齐杂茄二号’、‘哈研2018’、‘龙杂茄二号’为试材,研究老株更新技术对茄子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剪枝后茄子果实的可溶性糖、蛋白质、花青素含量都显著高于未剪枝处理,而果实硬度、VC和VP含量变化因品种差异而增减不同。  相似文献   

3.
甘芳 《西北园艺》1998,(4):36-36
茄褐纹病是茄子的重要病害之一,只为害茄子,全国各栽植区普遍发生。苗期为害造成缺株,严重时缺株率可达60%以上;果实发病引起果腐,一般可造成20%~30%的果腐,病果不能食用。 茄褐纹病从苗期到果实成熟期都可发生。幼苗感病,多在近地面茎基部产生褐色至黑褐色梭形或椭圆  相似文献   

4.
茄子新品种‘博杂1号-巨圆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博杂1号-巨圆茄’是以北京‘九叶茄’自交系S53为母本,‘紫罐茄’变异株自交系S64为父本配制的中晚熟一代杂种。植株生长势强,果实黑紫圆形,果肉白色细嫩,味甜,口感好,不易老,不褐变,种子较少,商品性佳。平均单果质量750 g,最大2 300 g,产量82.5 t·hm-2。高抗病毒病,抗褐纹病和绵疫病。适合河南、河北、山东、山西、陕西露地栽培和春提早、秋延后设施栽培。  相似文献   

5.
耐热优质茄子新品种‘黑帅圆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黑帅圆茄’是中晚熟杂交一代茄子品种。果实大,圆球形,紫黑色,色泽光亮均匀。果肉洁白细腻,褐变轻,籽小而少,烹饪色泽好,口感风味佳。耐热能力较强,坐果能力强。适于华  相似文献   

6.
茄褐纹病是茄子上一种常见的病害,在我国分布广泛,南北方都有发生,是北方三大茄病之一。褐纹病从苗期到果实采收期均可发生,常引起死苗、枯枝和果腐,其中果腐导致产量损失最大,一般损失20%~30%,严重地块高达80%。现将该病的诊断及防治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7.
茄子新品种‘吉农3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玉珠  栗长兰 《园艺学报》2005,32(1):180-180
 茄子新品种‘吉农3号’为高产、抗褐纹病、中晚熟杂种一代, 生长势旺盛, 果实长形钝尖, 果皮紫色, 有光泽, 果肉白色细嫩, 商品性好, 生育期115 d左右, 单株结果8 ~10 个, 单果质量100~150 g。  相似文献   

8.
茄褐纹病是茄子的重要病害之一,此病苗期为害造成缺株,严重时缺株率可达40%以上;果实发病引起果腐,一般可造成20%~30%的果腐,病果不能食用。 茄褐纹病从苗期到果实成熟期均可发生。幼苗感病,多在近地面茎基部产生褐色至黑褐色梭形或椭圆形病斑。稍凹陷收缩。当病斑环绕茎周时,病部缢缩,幼苗猝倒死亡,大苗形成立枯。成株期感病,叶片形成白色小斑点,以后逐渐扩大为不规则病斑,边缘深褐色,中间浅黄色,其上着生许多小黑点,呈轮纹状排列或散生。茎受感染出现溃疡病斑,病斑边缘深褐色,中央灰白色,上面密生小黑点,以后病部凹陷、干腐,皮层脱落,木质部外露,易被风吹折断枯死。果实感病,最初在表面形成褐色圆形或椭圆病斑,稍凹陷,后扩大至全果。 茄褐纹病属真菌性病害,病菌以分生孢子器附  相似文献   

9.
《中国瓜菜》2017,(10):37-40
为解决温室栽植幼龄葡萄前2年无收入问题,以幼龄葡萄间作3个茄子品种,当地温室栽培的常规茄子品种‘二苠茄’作对照,2015年和2016年对供试品种的主要物候期、植株性状、果实性状和产量性状进行综合比较。试验结果表明,‘紫罐茄’折合每667 m~2产量最高,‘紫罐茄’上市时间较晚,正值市场茄子稀缺期,且为稀特茄子品种,口感好、品质佳,价格较常规‘二苠茄’高,每667 m~2纯收入达7 300元。  相似文献   

10.
郑世发 《长江蔬菜》2011,(21):41-42
l茄子病害种类主要有茄子绵疫病、褐纹病、黄萎病、菌核病、青枯病、早疫病、叶斑病、病毒病、灰霉病、菟丝子等。1.1茄子绵疫病本病由真菌茄疫霉侵染所致,主要为害果实、茎和叶。果实上初生病斑呈水浸状、圆形或近圆形.黄褐色至暗褐色,稍凹陷,边缘不明显,扩大后可蔓延至整个果面,内部褐色、腐烂。潮湿时,斑面产生白色棉絮状霉。病果落地或残留在枝上,失水变干后形成僵果。叶片病斑圆形,水渍状,有明显轮纹,潮湿时边  相似文献   

11.
收集了目前湖北省市场上销售的34个茄子品种,采用室内离体茄果人工接种的方法,鉴定了这些品种对茄子褐纹病的抗性水平。结果显示:从34个茄子材料中鉴定出免疫品种8个,高抗品种4个,抗病品种2个,中抗品种2个,感病品种18个,说明湖北市场上推广种植的茄子品种50%以上为感褐纹病品种。  相似文献   

12.
茄子褐纹病病原鉴定及其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10~2011 年采用室内离体接种致病性测定、形态学鉴定方法对武汉市茄子褐纹病病原进行研究,并测定了其相关生物学特性。从武汉市各茄子种植区采集茄褐纹病病样,分离获得来自茄子病株叶、茎、果等器官的15 个生长较一致的真菌分离物;经致病性试验证实,分离物均为茄子褐纹病病原菌;经形态学鉴定,15 个菌株均为Phomopsis vexans。生物学特性研究结果表明:该病原菌最适生长的培养基为PDA 和PSA,最适宜产孢培养基为燕麦培养基;菌丝生长的最适温度为25~30 ℃ ;最适pH 值为4~7;光照有利于菌丝生长;能够利用多种碳源和氮源,碳源以麦芽糖利用效果最好,氮源以硝酸钠利用效果最好;菌丝生长的致死温度为55 ℃ 25 min。  相似文献   

13.
通过开展5个茄子新品种品比试验,结果表明:‘杭茄6号’和‘杭茄2010’生长势强,开始收获早,果实长宽适中,早期产量和经济效益高,对照‘亮紫1号’生长势中等,单果重最重,虽然始收期晚于‘杭茄6号’和‘杭茄2010’,但全生育期产量和经济效益最高,这3个品种都适宜在本地推广种植;‘冠王1号’和‘丰田1号’生长势较弱,单果重小,开始收获较晚,前期产量和整个生育期产量都较低,不太适宜在本地种植。  相似文献   

14.
嫁接对茄子根际土壤微生物和叶片硝酸还原酶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野生茄‘托鲁巴姆’ (Solanum torvum ) 为砧木, 茄子(S. m elongena) ‘西安绿茄’品种为接穗, 研究了嫁接茄根际土壤微生物生理类群和土壤水解酶活性及叶片硝酸还原酶活性的动态变化特点,分析了嫁接茄根际土壤微生物生理类群和土壤水解酶与叶片硝酸还原酶活性的关系, 探讨了嫁接提高茄子氮素转化和吸收与土壤生物活性的关系。结果表明: 嫁接茄根际土壤微生物生理类群和土壤水解酶活性均较自根茄有增加的趋势。但不同发育时期也有一定的变化。嫁接茄叶片硝酸还原酶活性随着生育均表现出逐渐增加的趋势, 且显著高于自根处理。嫁接茄的固氮菌、硝化细菌和脲酶与其叶片硝酸还原酶活性均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总体上看, 嫁接显著增加了茄子根际土壤固氮菌、硝化细菌和脲酶活性, 嫁接茄株也表现出较高的硝酸还原酶活性。  相似文献   

15.
以携带褐纹病菌的茄子叶片为试材,采用室内分离鉴定、致病性测定、室内抑菌试验等方法进行病原分离,并研究了病原菌的致病性及抗药性,为田间茄子褐纹病的诊断与防治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共分离到9个菌株,菌株类型有产生α型分生孢子、β型分生孢子、混合型分生孢子及只产生菌丝不产生载孢体类型;致病性测定发现菌株PvTF-11、PvVSJ-22、PvVL-211对茄子叶片致病性较强;茄子褐纹病菌的室内抑菌试验发现PvVL-621、PvVL-211属于药剂敏感型菌株,PvVSJ-101、PvVSJ-102属于抗药型菌株。说明在人工培养条件下茄子褐纹病菌也可以产生β型分生孢子及混合型分生孢子类型;且茄子褐纹病菌已产生抗药性菌株。  相似文献   

16.
春秋大棚茄子专用新品种‘茄杂6号’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茄杂6号’是由自交系‘134’与‘圆杂-黑扁-1-1-M’配制而成的春秋大棚茄子专用品种。该品种耐弱光,易坐果,着色好,抗性强。株形紧凑,门茄节位8节左右。果实扁圆形,果色黑亮,果肉浅绿,单果质量850~950g,商品性好。产量一般为90~105 t·hm-2。  相似文献   

17.
茄子褐纹病是茄子苗期的重要病害。在大棚育苗期,发生比较普遍,多数是在第一次分苗后,造成茄苗叶片枯斑,严重的造成死苗、僵苗和“小老苗”,直接影响茄苗素质和栽后早发,并将病菌带入大田传播为害,导致茄子产量和品质降低,甚至失去食用价值,缩短上市供应时间。因此,做好茄子苗期褐纹病的防治工作,极为重要。1 症状 幼苗受害 多在幼茎与土表接触处形成近梭形水渍状病斑,以后病斑逐渐变褐色或黑褐色,稍凹陷并缢缩,病斑绕茎一周后致使幼苗发生猝倒。 大苗受害,茎秆形成溃疡斑,病部凹陷、干腐、皮层脱落,露出木质部,形成立枯…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洛茄2号’茄子5个密度组栽培试验,得出结论:60 cm×30 cm密度组前期产量和总产量均较高,且果实商品性好。以此对当地‘洛茄2号’生产种植密度做出正确指导,建议生产上推广60 cm×30 cm密度组。  相似文献   

19.
刘琳 《吉林蔬菜》2003,(3):44-44
茄子褐纹病是影响茄子产量和品质的重要病害之一。苗期到果实采收期都可发病,常引起死苗、枯枝和果腐,其中以果腐损失最大。在茄子运输和贮藏过程中,由于褐纹病常造成整堆腐烂,严重影响农民的经济收入。因此,认识和掌握茄子褐纹病的发生与防治对提高茄子的产量,减少损失,增加经济效益有着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20.
张振林 《蔬菜》2002,(6):25-25
近几年来,随着茄子种植面积的扩大,连作现象严重,土壤病原菌逐年增多,加之夏季温度偏低,使茄子黄萎病逐年加重。一般年份发病率40%~50%,严重年份发病率达70%以上,使茄子大幅度减产,甚至绝收。为有效防治茄子黄萎病,就要了解其发生特点,做到早发现早预防,现介绍如下。一、病害症状茄子黄萎病多在门茄坐果后发病,盛果期病株急剧增加。发病初期,植株中下部叶片叶脉间或叶缘萎黄上卷,逐渐向上发展,使半边枝叶变黄枯死,果实僵化不长,因此,又叫半边疯。严重时全株枯死,叶片脱落,变成光杆。剥开根、茎皮层,可见维管束变成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