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棉花是滨州市的主要经济作物,常年种植面积在13.3万hm2左右,近年来随着转基因抗虫棉的大量种植,棉田的病虫害发生了一些变化,抗虫棉对棉铃虫等鳞翅目害虫表现出优良的抗虫性,但其抗病性均较差,特别是在棉花生长的中后期,多种病害的发生严重影响了棉花的产量和品质。1病害的种类根据调查,在本市棉田中后期发生的主要病害有枯萎病、黄萎病、红叶茎枯病、褐斑病、轮纹病、角斑病、棉铃疫病、棉铃炭疽病、棉铃红腐病等,为害比较重的有枯萎病、黄萎病、红叶茎枯病、棉铃疫病、棉铃炭疽病、棉铃红腐病。2主要病虫害的为害症状及发病规律2.1棉花枯…  相似文献   

2.
正近段时间,不少农户发来棉苗感病的照片,询问棉花得的什么病?有的问是不是红叶茎枯病,有的问是不是茎枯病?或者问两者之间有何不同?为了防止诊断预防失误,我们应加以鉴别。实际上,这两种病害是完全不同的。一是茎枯病是真菌性病害,红叶茎枯病是生理性病害;二是茎枯病发生在苗、蕾期,以苗期为甚,红叶茎枯病发生在开花结铃期;三是苗期高温之后转低温阴雨天气易诱发茎枯病,红叶茎枯病是在长期高温干旱之后陡降大到暴雨易诱发的;四是茎枯病局部点片发生的,严重的棉花幼苗枯死,红叶茎枯病  相似文献   

3.
棉花红叶茎枯病病因及其译名辨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红叶茎枯病是棉花的一种生理早衰现象,在世界多个植棉国广为发生。历史上科学家对红叶茎枯病的病因曾提出过:1.昆虫为害假说;2.侵染性病害假说;3土壤、气候与耕作条件不适假说.;4矿物质失调假说。第1、2种假说已被否定,第3种假说内容宽泛,对病害的起因不能圆满地解释,第4种假说长期占统治地位,主导人们对病因的认识。近年我们的研究结果表明,棉花库源比(主要是铃叶比)失调是红叶茎枯病的病因。该病在国际上常用的英文名称有red leaf disease,red leaf blight。根据资料分析,美国棉花上发生的bronze wilt很可能是红叶茎枯病。  相似文献   

4.
正为了明确棉花库源比(铃叶比)变化对红叶茎枯病发生的影响,揭示红叶茎枯病的病因,山西省农科院棉花研究所开展了多项试验并获得初步结果。试验结果显示,棉株的病害严重度与其铃叶比呈高度正相关。早熟品种开花期早,铃叶比高,病害发生重;盛蕾期以前的气温对棉花生长和红叶茎枯病发生的作用大于土壤水分的作用。与常温处理相比,提高棉花3叶期至盛蕾期的气温,可促进棉花的营养生长,减小库源比,其发病盛期延后约45天,病情  相似文献   

5.
<正>问:棉花红叶茎枯病怎么防治?答:该病诱因主要是棉田缺钾、气候持续干旱和暴雨后骤晴所致。因此,防治棉花红叶茎枯病首先要保证田间排灌通畅,遇大雨后能及时排水,同时中耕晾墒,保持土壤中的适宜含水量。其次是增施钾肥,亩施氯化钾25~30公斤,以保证土壤中有效钾的含量。问:旱直播稻3叶1心期用什么除草剂防除多种杂草?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抗虫棉新品种的大面积推广种植,使棉花产量、植棉效益大幅度提高。同时在山东省棉花生产中存在着一些问题,如棉田早衰制约了棉花产量的提高。本文对抗虫棉早衰因素进行研究分析,提出防止对策。1导致早衰的若干因素1.1传统施肥,造成养分失衡抗虫棉增产潜力大、需肥量大,其中钾肥需求量尤为重要。钾不但能延长叶龄,同时也能有效防止生理性红叶茎枯的发生,减轻棉叶早落、增强后发潜力、减轻枯叶病的发生。一般情况下,转基因抗虫棉氮、磷、钾的需求量为3∶1∶4.5,而大多农民在传统施肥过程中,氮、磷、钾肥投入比例3∶0.5∶1.8,造成重施氮…  相似文献   

7.
李玉生 《种子科技》2003,21(3):177-178
近年来,抗虫棉新品种的大面积推广种植,使棉花产量、植棉效益大幅度提高。但在生产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如部分棉田出现早衰,制约了棉花产量的提高。针对导致抗虫棉早衰因素的研究分析,应采取若干防治对策。1导致棉田早衰的若干因素1.1传统施肥造成养分失衡抗虫棉增产潜力大,需肥多,其中钾肥尤为重要。钾不但能延长叶龄,同时也能有效防止生理性红叶茎枯病的发生。一般情况下,转基因抗虫棉氮、磷、钾的需求量为3:1:4.5,而大多数农民的传统施氮、磷、钾肥的投入比例为3:0.5:1.8,致使土壤养分失调,不利于抗虫棉的生长发育,易形成早衰。1.2土壤耕…  相似文献   

8.
红叶早衰是新疆棉花常见的一种生理性病害,常因田间管理不当而引起。本文简要介绍了2011年库尔勒垦区棉花红叶枯病的发生原因及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9.
棉花早衰、红叶茎枯病与棉花轮纹斑病间关系辨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系统分析了棉花早衰、红叶茎枯病与棉花轮纹斑病间的关系。棉花早衰依据其成因差异可划分为3种类型,分别为生理性早衰、病理性早衰及生理病理复合性早衰。近些年来生理病理复合性早衰在我国发生最为普遍,危害最为严重。系统分析了生理病理复合性早衰的成因及有关研究进展,在此基础上,提出适宜我国棉花生产、以“选种、壮苗、补钾、抗逆、防病”等技术为核心的棉花早衰控制技术体系。  相似文献   

10.
棉花红叶茎枯病又称红叶枯病或凋枯病,是严重为害棉花的一种生理性病害。发病后,棉株中下部叶片变暗变厚,皱缩发脆,叶脉间出现黄色斑点,叶缘卷缩,叶片逐渐变黄或变红,后期叶片干枯脱落;侧根短、少,根系不发达;上层棉桃坐不住,中层桃小、桃瘪,衣分低,吐絮不畅,严重影响棉花产量、品质及经济效益。据调查,该病多发生在土壤速效钾含量较低、质地偏轻和土壤结构不良的田块。据研究表明,在不良环境下,棉株缺钾,抗逆能力变差是其发生的主要原因,另外还有气候环境不适,土壤水分、养分和通气失调等原因。  相似文献   

11.
正笔者从山西省农科院获悉,该院棉花研究所张慧杰团队突破传统的植物生理性病害研究方法,把作物栽培学和库源理论融入植物病理学研究,填补了以上学科之间边缘地带的空白,破解了棉花红叶茎枯病的病因,研究结果近日以封面文章发表于《植物病理学报》。  相似文献   

12.
《新疆农垦科技》2012,(9):60-60
红叶茎枯病是从底部老叶开始发红发紫,叶片僵硬,如果发病严重,顶尖叶片可出现叶斑,并最终脱落。本病主要是因为缺钾引起,也叫缺钾性红叶茎枯病。而0黄萎病是发生在6下旬至7月中上旬,在连阴雨天、温度下降时易发病,造成叶片出现不规则黄斑,或者叶片边缘干枯,造成叶片皱缩。  相似文献   

13.
棉花茎枯病是一种真菌性病害,近年来在上海地区的发生日益增多。我场自一九六八年普遍种植海岛棉后,茎枯病的危害越来越重,已经成为棉花苗期的主要病害,造成很大的损失。一九七三年全场六千一百多亩海岛棉,发生茎枯病的有四千七百多亩,其中死苗一半以上的占五百八十多亩,还有一百亩棉田因死苗过多只得翻耕重种。病原菌茎枯病是由半知菌 AscochyfaGossypii 引起的。一九七三年六月,我们曾用病叶在马铃薯洋菜培养基上进行分离培养,真菌菌落在摄氏二十五至二十七度下很快,一星期后斜面培养基即布满了菌  相似文献   

14.
正近日,江西省植保植检局组织部分棉花主产县病虫测报技术人员对下半年棉花主要病虫发生趋势进行了会商预测。预计下半年棉花病虫害中等发生,重于去年,其中棉盲蝽偏重发生,红叶茎枯病中等发生,局部偏重发生;四代棉铃虫、棉红蜘蛛、棉蚜、夜蛾类、铃期病害等中等发生。1.棉盲蝽偏重发生,重于去年,预计发生面积45%。2.棉铃虫四代中等发生,五代  相似文献   

15.
最近,记到山东广饶县丁庄镇牛圈村采访。棉花种植大户牛效全告诉记,近几年,棉花黄萎病、红叶茎枯病、棉叶螨、烟粉虱危害程度较重,一般用40%多菌灵、1.8%阿维菌素、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等农药防治,但要想在市场上买到真正符合标准的农药可不容易,经销点将一种农药贴上不同标签卖给农民,让农民无法辨别真假,所以一种病虫害常常要用好几种农药多次喷施才有效。  相似文献   

16.
正在棉花保温育苗过程中,我们常见到一些棉苗感病,轻者植株茎、叶感病,降低棉苗素质,重者幼苗成片倒伏或者茎、叶枯死,导致重新播种育苗,既影响落实植棉面积,又贻误生产时节,生产上必须及早着手预防。棉花育苗中为害最大的病害主要是立枯病、炭疽病、猝倒病、茎枯病、角斑病等。  相似文献   

17.
棉花枯萎病防治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发病症状 棉花枯萎病又称半边黄、萎蔫病,是典型的维管束病害。棉花整个生育期均可受害,症状常表现多种类型:苗期有青枯型、黄化型、黄色网纹型、皱缩型、红叶型等;蕾期有皱缩型、半边黄化型、枯斑型、顶枯型、光秆型等。  相似文献   

18.
棉花主要病害研究概要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6  
朱荷琴 《棉花学报》2007,19(5):391-398
以棉花枯、黄萎病为主,就我国近50年来,在棉花病害研究方面取得的进展做了较详细的总结."全国棉花枯、黄萎病协作组"的成立,极大地促进了棉花病害研究工作的进展,突出表现在棉花枯、黄萎病菌生理型(小种)的鉴定,棉花的抗病机理和抗病鉴定方法研究,棉花种质资源材料和新品种系的抗病性鉴定,落叶型黄萎病的研究,抗病育种及种衣剂的研制等方面.并认为应加强棉花抗枯、黄萎病遗传,黄萎病菌致病力分化,以及抗虫棉病害发生特点、机理及抗病育种等方面的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19.
据预测,山西运城市今年的病、虫、草害形势非常严峻。预计农作物病、虫、草、鼠害发生面积将达4880万亩次,其中虫害2950万亩次,病害850万亩次,草害680万亩次,鼠害400万亩次。专家介绍,棉花苗蚜中等偏重发生,伏蚜、棉红蜘蛛、棉铃虫中等发生,棉红叶茎枯病、枯黄萎病中等偏重流行  相似文献   

20.
<正>(接上期)6.大豆茎枯病大豆茎枯病在各豆区均有发生,我国在东北、华北等地相对多发。茎枯病主要危害大豆茎部,影响大豆产量。发病原因:大豆茎枯病是由半知菌亚门真菌大豆茎点霉引起的,其分生孢子器散生或聚生于表皮下,球形或近球形,器壁膜质,褐色,孔口周围的细胞暗褐色。分生孢子球形或椭圆形,无色,单胞,两端钝圆,内含2个油球。另外在2006年,黑龙江省发现由大豆拟茎点种腐病菌(图1)引起的大豆茎枯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