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康养旅游逐步走进百姓的日常生活,促进了各个地区探索康养旅游开发。秦岭西安段区位优势明显、康养资源丰富,具备康养旅游开发的先天优势。在全面统计和分析秦岭西安段康养旅游资源的基础上,从市场、产业、环境等角度指出了秦岭西安段康养旅游开发的重要意义。并提出了挖掘特色文化、创新产品内容、完善基础设施、加强宣传营销、倡导生态文明理念的开发建议,为秦岭西安段康养旅游的保护开发与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对镇江乡村旅游资源开发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利华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3):6987-6989
乡村旅游即农业旅游,是以农业生产、乡村风貌、农村生活与农俗风情为主要载体,以农业和乡村为旅游资源而开发的一种新型旅游产品。镇江市客源市场充裕,乡村旅游资源丰富,旅游生态环境良好,文化底蕴深厚,良好的生态环境和秀美的田园风光,为镇江发展乡村旅游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条件。推动农业旅游的开发,不仅能推动镇江旅游业的发展,也能改善镇江的旅游产品结构,带动农村经济的健康发展。笔者通过镇江乡村旅游资源开发的优势分析,简析了镇江乡村旅游资源开发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镇江市的乡村旅游发展缺乏统一规划,旅游产品文化含量低,开发深度不够,基础设施建设落后,同时资金投入不足,旅游项目缺乏,宣传促销不到位。针对以上不足,提出了镇江市开发乡村旅游的一系列对策,即,做好乡村旅游资源开发规划,提升乡村旅游产品文化品味,加强乡村旅游的宣传推介,突出当地旅游品牌特色,打造精品线路,规范管理,加强旅游管理人才队伍的培养。  相似文献   

3.
西安市东大镇温泉旅游产品开发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郑秀娟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4):3459-3460,3475
在分析东大镇旅游资源特色的基础上,提出了体现该区特色的温泉旅游产品的开发建议。  相似文献   

4.
京郊体验型乡村旅游产品开发现状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体验型乡村旅游已成为当前乡村旅游发展的主要内容以及必然趋势,如何获得更好的开发和发展成为关键。在对体验型乡村旅游概念与特点进行简单阐述的基础上,结合京郊体验型乡村旅游的开发现状,利用ASEB分析工具对京郊体验型旅游产品设计开发现状进行了分析探讨,指出其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并提出了准确市场定位、增加产品价值、设计体验主题、加强接待设施建设、加强人员管理等对策。  相似文献   

5.
孙冬英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0):12385-12386,12390
通过实地调研的方法分析了九江市休闲旅游产品开发的优势条件和存在的问题,并对产品体系的构建进行了初步探讨,认为应着重从加强资源整合和实施品牌战略、做好"水"的文章和彰显产品特色、优化产品结构和加快产品创新等方面入手,科学开发休闲旅游产品。  相似文献   

6.
分析了特色农业旅游开发对策,包括主题开发、优选旅游开发模式、"三位一体"的旅游产品谱系、完善旅游服务等内容,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湖南农业旅游开发初探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分析了湖南省发展农业资源的资源优势,提出了湖南省农业旅游开发的基本设想:提高对农业旅游的认识,明确农业旅游的市场定位,确立农业旅游的开发模式,积极开发农业旅游产品。  相似文献   

8.
环渤海地区是我国最重要的旅游板块之一,该研究在分析环渤海地区旅游资源开发现状、旅游市场和旅游企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从空间整合、产品整合、市场整合和企业整合4个方面,提出了环渤海地区区域旅游的整合策略,并指出了区域整合的保障措施:成立旅游组织协调机构;编制区域旅游发展规划;加强政府导向,转变政府职能;建立无障碍旅游区;构建信息平台;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董阿丹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5):9251-9253,9256
辽吉黑区域旅游资源优势互补,旅游基础设施雄厚、客源市场广阔、潜力巨大,为区域旅游联动开发奠定了基础。笔者通过分析国内外区域旅游联动开发的典型模式,认为辽吉黑区域应采取多种机制综合协调、政府力量积极主导;区域多中心、多圈层、分级联动开发;参与主体多元化、涉及领域众多的联动开发模式。建议配套深入挖掘特色、分级开发旅游资源;塑造区域整体形象,联合开展市场营销,针对性开发旅游市场;分尺度开发旅游产品;组建跨区域旅游企业集团等战略措施,确保大区域旅游业的繁荣和发展。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农村旅游市场的营销策略为讨论主题,指出农村旅游市场面临的营销模式单一、旅游项目缺乏文化特色、旅游市场营销缺乏统筹规划的营销问题,提出革新营销模式、树立市场营销新观念;丰富文化元素、突出农村旅游文化主题;科学规划农村旅游市场的开发与管理的相关策略,促进农村旅游的良好发展。  相似文献   

11.
黄燕群 《安徽农业科学》2016,44(36):192-194
分析了贺州市乡村饮食文化兼容并蓄、注重本味、用料广博、健康养生的特点,以及贺州市乡村饮食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现状。认为贺州市乡村饮食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问题主要是旅游产品缺乏文化品位、游客参与性不强、旅游基础设施不完善、宣传推介较为滞后。鉴于此,提出加强贺州市乡村饮食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对策,强调增强乡村饮食文化旅游产品的文化品位,不断开发参与性强的饮食文化旅游产品,提升旅游基础设施和服务接待水平,加强宣传推广工作。  相似文献   

12.
杨琼  陈娟 《湖南农业科学》2015,(1):147-149,152
嘉禾县隶属湖南郴州,旅游资源较为薄弱,旅游发展相对落后。运用SWOT分析法,全面剖析嘉禾县发展乡村旅游本身所具备的优势与劣势,以及它身处环境所面临的机遇和威胁。在此基础上,提出以特色为切入点、挖掘地域文化内涵、加快旅游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发展特色餐饮产业、加强区域旅游合作等建议,以期为嘉禾旅游产品的开发指明方向。  相似文献   

13.
城市居民乡村旅游需求意愿研究——以柳州市为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市场问卷调查方法对柳州城市居民乡村旅游的需求意愿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具有较高学历和收入的中青年阶层是柳州乡村旅游市场的主力军。居民多乐于与朋友结伴或家庭进行郊县游。回归自然、休闲放松、增长阅历成为其主要旅游推力;亲朋推荐和电视报纸广告是主要旅游感知渠道;清新的空气、秀美的风光和特色饮食是最主要吸引物;乡野观光、吃农家饭和瓜果采摘是最感兴趣的旅游项目。据此提出应强化市场开发的针对性、突出旅游产品的乡土性、凸显旅游发展的多元性等开发建议。  相似文献   

14.
论河南乡村旅游开发与新农村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析了河南省乡村旅游的现状、开发条件,提出了河南乡村旅游开发的思路,对河南省乡村旅游的客源市场、旅游形象等进行了定位,分析了河南乡村旅游的类型与特色,提出了河南乡村旅游开发的战略措施。  相似文献   

15.
王丽  宁炯  余子萍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4):14876-14877,14927
根据养生旅游及道教养生文化的相关理论,从区位条件、环境资源、客源市场3个维度剖析茅山的养生旅游开发背景,指出茅山风景区品牌效应初步形成、旅游"快餐化"问题突出的发展现状,总结了茅山开发养生旅游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提出"明确道教养生主题,营造和谐生态环境,开发特色产品,完善服务体系"的茅山养生旅游开发策略。  相似文献   

16.
北京市乡村旅游市场需求问卷调查显示,越来越多的北京消费者选择乡村旅游作为休闲度假方式;消费者需求呈现出体验性、时尚性、高端性、特色性的趋势;获取信息途径主要依赖网络和人际传播;亲朋结伴自驾游成为主要的出行方式;交通条件成为制约乡村旅游参与行为的主要因素。对此,提出北京市乡村旅游提档升级需要注重体验性产品的设计与开发,突出建筑特色,提高目的地进入性,加强企业合作,打造高端产品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森林公园旅游产品的研究   总被引:27,自引:1,他引:27  
森林公园是基于自然保护前提下的以森林生态环境为依托的生态旅游地 .森林公园内有丰富的旅游资源 ,适宜开发多种多样的生态旅游产品 ,可归为 9大类 .森林公园旅游产品总体上表现为融自然美、运动美、健康美、成就美于一体的旅游产品风格 ,给游客形成生态回归的意境流 .森林公园旅游产品的成功开发决策应重视产品市场定位、产品创意与创新 ,并作出可持续的森林公园旅游产品规划  相似文献   

18.
太白山风景区旅游产品的开发探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森林旅游产品包括了森林旅游资源、旅游设施和旅游服务.森林旅游产品的开发对森林旅游业的生存和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通过对太白山风景区森林旅游资源的类型、特色、开发现状和制约因素的研究,提出了太白山风景区森林旅游产品开发的战略方案.  相似文献   

19.
康珺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3):6984-6986
四川酒的历史文化源远流长,其相关旅游资源极其丰富且分布广泛,具有多样性和传承性的特点,市场开发价值高;发展酒文化旅游,有助于推动四川产业结构的调整与优化,促进区域经济增长,全面构建和谐社会,实现当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笔者通过对四川酒文化旅游资源的内涵和特征的分析,揭示了四川酒文化旅游资源开发中存在的障碍因素,指出其缺乏整体规划,难以发挥规模效应,旅游产品的文化含量不够,特色不鲜明,且营销力度不够,总体旅游形象不明确,在旅游开发中多头管理现象严重,使得整体发展进程受到制约。针对以上不足,笔者提出了以酒文化为核心的四川旅游经济发展的策略,认为应当转变思想观念,从战略高度统一规划四川酒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运用"点、线、面"一体的旅游开发思路,避免粗放式经营,充分利用四川当地民族风情特色,培育文化含量高的旅游业态,加大旅游宣传和扩展力度,积极推进川酒文化产业集团化建设,提高其核心市场竞争力,建设高素质的四川酒文化旅游人才队伍。  相似文献   

20.
对旅游纪念品开发过程中市场开发的程度及管理中面临的问题进行了研究,为提高旅游纪念品开发的有效性和针对性,紧密结合市场需求,基于营销 4C 理论,分析了旅游纪念品开发的核心要素,提出基于4C 理论的旅游纪念品新的开发模式——从推式营销向拉式营销的转变,从产品为主导向消费者为主导转变,并充分发挥政府规划、设计创新、人才培养的支撑作用,打造有竞争力的具备明显区域特色的旅游纪念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