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安徽省农业科学院15年来获奖科技成果进行详尽统计的基础上,从各专业获奖成果数量分布、等级分布、年份分布等方面探讨了该院获奖成果的特点与规律,旨在为领导决策和科研管理服务.  相似文献   

2.
四川省农科院获奖成果现状分析与对策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文章以1996~2009年四川省农科院获国家、部省级科技成果奖为基础数据,综合分析了不同时期获奖成果数量、等级变化趋势和学科分布情况,通过对科技成果与学科发展、项目支撑和转化能力等相关要素关系分析,提出了加大学科建设力度、加强重大项目攻关、加快成果转化应用和提高科技成果管理水平的重大成果培育对策。  相似文献   

3.
2000~2010年国家奖励农业科技成果概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文章从获奖农业科技成果的数量、行业分布、等级分布、单位分布等方面阐述了2000~2010年获奖成果的基本概况,统计出国家农业科研机构、地方农业科研机构、高等农(林)业院校和中国科学院有关科研机构的获奖成果分布,并对其进行了分析比较,通过对获奖成果现状、分布和比较的研究,初步反映出不同系统的科研实力和水平。  相似文献   

4.
获奖科技成果的数量与级别是衡量农业科研单位科技创新实力与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文章以四川省农业科学院为例,以该院10年间(2009~2018年)分别获国家、部省级科技成果奖数量、等级为基础数据,分析了该院不同年份获奖成果数量、等级变化趋势和学科分布情况,找出了该院重大科技成果培育不足、各研究所之间所获成果奖励差异较大、不同年份获奖总数有较大差异等问题,从而针对科技成果培育,提出了加强学科建设、强化人才团队建设、推进协同创新、强化前端介入、狠抓重大项目争取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打造科技奖励精品 助推农业科技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科技成果奖励制度是我国农业科技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华农业科技奖是经农业部同意、 科技部批准、中国农学会设立的农业行业综合性科学技术奖,是原农业部科技进步奖的继承和延伸。迄今 为止,该奖已连续开展了4届评审活动,计418项科技成果获奖,5 000多科技人员受到表彰奖励,51项获 奖成果获得了国家科学技术奖。这项工作的开展,对鼓励和激发农业科技人员进行科学探索、不断进行科 技创新发挥了积极作用;对推动跨地区、跨行业、跨学科的联合攻关,促进农业科技多出成果、出大成果; 引导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加快现代农业建设都产生了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6.
科技成果获奖数量和等级是衡量一个单位科研水平和社会贡献的重要指标之一。文章重点对河北省农林科学院近20年(1999~2018年)获奖科技成果的奖励种类、各阶段获奖情况及各专业领域获奖情况进行了深入分析,梳理了获奖的经验和存在的问题,并从顺应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需求,补齐研究短板;加强成果管理,出台成果培育和申报计划;设立院级奖励,熟悉申报流程等方面提出了提高农业科技成果产出效率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1980~2005年的中国柞蚕产业获得的80项省、部级以上奖励科技成果进行的统计分析可以看出,"六五"至"九五"期间,我国柞蚕业获奖成果数量总体上变化不大,但"十五"期间获奖成果数量较前期有明显下降;从获奖成果的数量、等级的地区分布看,各省获奖成果数量所占比重与其柞蚕业的规模、发展程度基本一致,而且获奖成果主要分布在柞蚕保护、柞蚕育种、柞蚕放养技术及柞蚕场生态建设四大学科。文章分析了中国柞蚕产业目前存在的问题,并对未来发展提出了正确认识柞蚕业的地位与作用,明确优势发展区域;加大柞蚕科研的资金投入力度;加强人才培养,尽快扭转人才断层的被动局面;加强学科建设,保证行业发展后劲等建议。  相似文献   

8.
获奖农业科技成果档案是在申报各级各类科技奖励成果的管理过程中形成的大量文件材料,在推动农业科学技术研究、学科发展及人才培养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文章阐述了获奖农业科技成果档案的概念,分析了获奖农业科技档案的专业性、系统性、完整性、等级性及周期性等特征,并以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以下简称"环发所")为例,列举了不同类型获奖农业科技成果档案的利用价值,并提出了加强优秀科技成果的培育、加强科技交流合作等加强获奖农业科技成果档案利用的措施。  相似文献   

9.
农业获奖科技成果的情报工作,决定其成果的推广利用。文章正确认识我国农业获奖科技成果情报工作现状,分析面临的困难与问题,提出加强情报工作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0.
文章对贵州省农业科学院(以下简称"贵州省农科院")及下属各研究所2006~2015年获奖科技成果情况进行了统计、梳理,分析了贵州省农科院获奖数量较少、质量偏低、各所取得成果奖励差异较大、不同年份获奖总数差异较大等问题,并提出了开展好学科建设、加强人才团队建设、力争稳定的科研经费支持和加大成果培育力度等建议,以期为贵州省农科院获奖科技成果数量及质量的提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2013年国家奖励农业科技成果“三大奖”310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奖53项,国家技术发明奖69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188项。在国家奖励农业科技成果“三大奖”中,农业科技成果共37项。国家奖励农业科技成果“三大奖”从数量、行业、等级、单位分布上看,具有以下特点。从获奖成果数量分布上看:国家自然科学奖4项,占国家奖励农业科技成果“三大奖”总数的10.8%;国家技术发明奖8项,占国家奖励农业科技成果“三大奖”总数的21.6%;  相似文献   

12.
河北省农林科学院近15年来各专业获奖成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河北省农林科学院15年来获奖成果进行详尽统计的基础上,从各专业成果等级分布、数量分布等方面.探讨了该院获奖成果的特点与规律,旨在为领导决策和科研管理服务。  相似文献   

13.
<正> 科技成果是科技人员创造性劳动的结果,是衡量科技人员对国家所做贡献大小的重要标志之一。合理分享科技成果,体现了我国社会主义制度按劳分配原则,有利于调动科技人员积极性,多出成果,快出成果,促进科技事业的发展。科学研究是一项复杂的脑力劳动,很难用绝对量化指标评价一个人对某项成果贡献大小。但是,目前所采用的定性评定办法尚  相似文献   

14.
文章以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为例,综合分析了其科技成果产出数量变动趋势、获奖等级以及学科获奖情况等,探讨了其成果产出的特点、学科优势及成果管理的工作经验,提出加强成果管理、促进成果产出和提升科研院所综合发展实力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京津冀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是夯实农业发展的基础,农技人员是科技成果转化的主体,对提升科技成果转化效率起到重要作用。本研究以天津市农业科技人员为对象,开展问卷调查,利用多元Logistic回归模型,探析科技人员参与科技成果转化的主要行为及影响因素,旨在探明促进京津冀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协同机制。结果表明,科技人员参与成果转化的意愿十分强烈,但现阶段京津冀农业科技成果协同转化还缺少相应的扶持政策和共享平台,现有的管理体系、激励机制不完善,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成果转化进程。建议从完善制度体系、创新激励机制、搭建协同转化平台、培育专业人才4个方面构建协同机制。  相似文献   

16.
<正>2014年国家科技"三大奖"254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奖46项,国家技术发明奖54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154项。在国家科技"三大奖"中,农业科技成果共33项,占国家科技"三大奖"总数的10.7%。国家奖励农业科技成果"三大奖"从数量、行业、等级、单位分布上看,具有以下特点:1获奖成果数量分布  相似文献   

17.
<正>2013年国家奖励农业科技成果"三大奖"310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奖53项,国家技术发明奖69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188项。在国家奖励农业科技成果"三大奖"中,农业科技成果共37项。国家奖励农业科技成果"三大奖"从数量、行业、等级、单位分布上看,具有以下特点。从获奖成果数量分布上看:国家自然科学奖4项,占国家奖励农业科技成果"三大奖"总数的10.8%;国家技术发明奖8项,占国家奖励农业科技成果"三大奖"总数的21.6%;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25项,占国家奖励  相似文献   

18.
<正> 1984年4月,甘肃省人民政府在金昌召开1984年甘肃省科学技术奖励大会。我校在这次大会上获奖的科技成果共6项,其中3项由我校独立完成,3项是以我校为主要完成单位协作完成的。我校获奖的成果是:1.种植制度研究《三年三区轮作制》,由农学系兰世奇、胡恒觉、吴忠文、骆大德等与武威县科委协作完成,获省科技成果一等奖;2.“三粒小麦”的研究,由畜牧系陈济世、吴秉礼完成,获省科技成果二等奖,省农业厅科技成果三等  相似文献   

19.
省级农科院构建自我转化科技成果的平台,是在目前的政策、经济和市场环境中加快成果转化的必要手段,在现行成果转化体制下能起到成果转化的先导作用和补充作用,有利于促进科研与产业发展相结合,有利于调动广大科技人员投身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有利于提高科技成果的转化率和贡献率。  相似文献   

20.
分析了2003~2005年河北省农林科学院科技人员、成果获奖人员、成果第一完成人的职称、学历和年龄结构等基本素质情况,找出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构建合理学科团队、加强同行合作、重点培养青年接班人等提高科技创新和转化能力的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