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该文报道了低热地区稻田多熟制中"油菜-西瓜-水稻"、"白菜-早熟辣椒-水稻"、"油菜-中稻-再生稻"、"洋芋-西瓜-水稻"、"绿肥-玉米-水稻"五种三熟制的栽培技术,并分析了各自的经济效益,其中以"洋芋-西瓜-水稻"模式的经济效益最好,亩纯收入在3800元以上,以"绿肥-玉米-水稻"模式的投入产出比最高,达1:6以上。  相似文献   

2.
福建省安溪县高山区人多地少。人均耕地0.4~0.7亩,大多数为山坡梯田,稻田光热资源属于“两季不足,一季有余”,种植双季稻受到秋寒的威胁,而使晚稻减产;种植单稻则又浪费土地和光热资源。我们在1989~1990年间开展“高山区稻田多熟制与吨粮田开发”项目试验。将马铃薯套补玉米,接茬种植水稻蔬菜4种4收形式,取得高山区粮食年亩产超吨粮,年亩产值超双千元成果,极显著提高“三益”,初步闯出了高山区  相似文献   

3.
稻田多熟制间套作的立体种植结构和高产配套技术。是高效利用和深度开发光、温、热土地资源,增加单位面积农产品产量的有效途径之一。本文就稻田三季五熟“大麦+绿肥=西瓜+玉米一稻”新复种方式中的西瓜间作春玉米的配套技术,进行试验总结,从而为粮经双丰收提供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4.
(一)广东冬春季自然气候条件的优势。广东人多耕地少,1987年全省人口5832万,耕地面积仅3854万亩,人均耕地约0.66亩。粮食总产1700万吨,口粮可基本自给,但饲料粮缺口大,年输入粮食300万吨。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和增加复种指数,是发展种植业的主要途径。广东地处热带亚热带,大田农作物生产,以双季  相似文献   

5.
贵州省海拔600米以下,年均温18℃左右,秋季光、热、水条件较好的地区,利用杂交稻收割后至秋种前的一段空闲期间,蓄留一季再生稻,是提高稻田利用率,扩大杂交稻增产领域,促进水稻生产发展的一条新途径。1985年,本省部分低热地区利用杂交水稻蓄留再生稻获得成功,以后逐年有所发展。1988年全省  相似文献   

6.
两熟制稻田增种晚秋作物的增产效果邱古彬,方桂荣,袁超,宋双玉(四川省乐山市农牧科学研究所614216)我市温光资源两季有余,三季不足,从水稻收获到播小麦或移栽油菜前,有两个多月的时间,田间空闲,全年约有20%的温光资源未利用。对此,我们进行了两熟制稻...  相似文献   

7.
8.
曹林奎 《耕作与栽培》1991,(6):24-25,16
一、回顾上海市郊区多熟制的发展,大致经历4个阶段:第一阶段。一年一熟制或2年三熟制。50年代初以前,郊区种植业的土地利用率较低,西部地区(松江、青浦、金山等县)一般实行一年一熟制(单季晚稻一熟),东部地区(川沙南汇奉贤等县)基本实行2年三熟制(麦—粒→棉);第二阶段,一年两熟制为主。50年代中后期至80年代中期,随着水利条件的改善和耕作制度的改革,逐步增加三麦的种植面积,推广麦(油、肥)一稻两熟制。第三阶段,一年三熟制为主。60年代后期至80年代中期,推广和稳定麦(油、肥)-稻-稻三熟制,且与麦(油)-棉两熟制进行复  相似文献   

9.
吴惠安 《耕作与栽培》2001,(5):12-12,59
1996-2000年通过增加葡萄园熟制,温、光资源利用率分别由45.24%,42%提高到103.81%,106.32%,单位面积经济效益从1熟增到2熟其单产值增66.36%、净收入增66.93%,2熟提高到3熟其单产值,净收入分别又增24.59%,46.54%,但提高至4熟其单产值、净收入则有下降趋势。在提高熟制的同时注意培育提高地力,如葡萄园下兼养家鸡(构成立体农业)增加有机肥,复种马铃薯增施垃圾土等措施,才能取得持续增产。  相似文献   

10.
沿江旱地旱粮多熟制的优化构思蒋观真,徐志康(江苏省南通市农业局226006)(江苏省海门市农业局)南通市沿江滨海地区有240万亩旱地,除种植棉花、湖桑、薄荷等经济作物以及部分改为水田外,还有92万亩旱地常年种植旱杂粮。根据这一地区热量资源两熟有余,三...  相似文献   

11.
四川盆地丘陵地区人多地少,光、热、水等资源丰富,适宜发展多熟种植。目前,三茬多熟种植已占丘陵旱地的57.6%,成为丘陵旱地的基本种植模式。但是,生产上还存在规格混乱,作物配置不合理,效益差等问题。为此,我们在大面积种植方式的基础上,选择了一些具有代表性的种植方式,于1986~1988年在重庆市作物所进行了正规试验。试图通过  相似文献   

12.
13.
在贵州省低热地区进行早熟黄瓜品种比较筛选研究,结果表明:在参试的5个黄瓜品种中,以中农8号的产量和产值最高,分别为5 451.44 kg/667 m2和5 792.96元/667 m2,畸形瓜率最低,为12.82%;惠农8号的产量和产值仅次于中农8号;中农10号的畸形瓜率较高,产量和产值次于惠农8号。在低热地区种植早熟黄瓜,主推品种可选择中农8号,其次为惠农8号和中农10号。  相似文献   

14.
旱地分带轮作多熟制满负荷种植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施秉县属于黔东中低山丘陵区。年平均温度14~16℃,>10℃积温在5000~6000℃,无霜期255~292天,年日照时数为1195小时,年降水量为1060~1200毫米。全县旱作土多分布在海拔650~900米。本县旱作土加上望天缺水干田改旱作,每年旱作面积占全县耕地面积的45%左右。以往旱作大部分是一季玉米或烤烟单作,既浪费了地力,又浪费了光、热资源;  相似文献   

15.
黄淮海棉区传统植棉为单作一熟,80年代后发展了麦棉两熟制。近年来,一些地区在麦棉套种后棉田间作秋粮作物。为了发展粮棉多熟制的适宜途径及进一步提高粮棉产量的潜力,1987~1988年,我们在本所农场对棉田几种不同熟制作物的生产力进行了研究,现报道如下。一、材料和方法试验以麦棉套后间花生,麦棉套后间大  相似文献   

16.
龙阳高  常兆玉 《种子》2000,(4):68-69
铜仁地区位于贵州省东北部 ,东经 10 7°4 5′~10 9°30′,北纬 2 7°0 7′~ 2 9°10 5′,是云贵高原向湘西丘陵和四川盆地过渡的斜坡地带 ,区内海拔 10 0 0米以下的占 84 .6 % ;年均气温 15.8~ 18℃ ,最热的七月中下旬~八月上中旬日均气温 2 8~ 32℃ ,无霜期 2 80~30 0天 ,>10℃的有效积温 4 50 0~ 56 0 0℃ ,年降雨量10 0 0~ 150 0 mm,年降雨量的 80 %~ 85%集中在 4~5月份 ,年相对湿度 >75% ,年日照时数 950~ 130 0小时。温暖湿润的气候 ,适宜水稻的种植和生长发育。全区水田耕地面积 10 .5万公顷 ,常年杂交水稻制种面积 1333…  相似文献   

17.
长江流域的温、光、水分资源丰富,但人均耕地较少。为提高种植业的综合经济效益,根据国内外市场信息,创造出各种经济效益的多熟制。 主产粮食的多熟制 长江下游大部分地区人均只有一亩耕地,经济作物种植比例在30~50%,养殖业较为发达,农民习惯自产和食用品质较好的中、晚粳和优质籼米。因此,在调整种植业……  相似文献   

18.
成都平原多熟制现状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对成都平原典型县乡的多熟种植制度调查结果表明,目前成都平原多熟模式的推广面积进一步扩大,涉及的作物也呈多样化,但不同种植模式在不同县乡出现的频率不一致。主要种植模式都以水稻为核心,在稳定粮食产量的同时提高全年的种植收益。本文对成都平原几种主要多熟种植模式的产量、效益及制约因素进行分析,推测多熟种植模式发展的前景。  相似文献   

19.
江苏省21世纪粮食增长与新型多熟制展望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分析了江苏省粮食供给现状及发展趋势,论述了粮食问题的实质是饲料问题。通过对江苏省近年来多熟制试验,示范和推广典型经验分析,阐述了21世纪发展新型多熟制作用与效果,进而提出江苏省“九五”期间发展新型多熟制的基本思路与总体要求及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20.
钱光宪 《种子》2002,(4):71-72
2001年在我县试验的筑糯2号是一个生育期短,高产、优质的菜玉米新品种。本试验主要研究了本县低热河谷地区种植该品种高产的最佳密度,同时对它的生理特性和产量性状随密度的增大而产生的变化。试验结果表明:该品种的生理特性随密度的增大而没有明显的变化但对产量的影响很明显,呈抛物线型。其667m^2产鲜嫩果从971.9kg-1074.3kg-930.7kg,最佳种植密度为3620株,667m^2产鲜果1074.3kg,产量与密度的回归方程为Y=-0.78241X^2 5.70321X 0.3512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