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应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分析云南蚕区保存的44份家蚕品种资源的亲缘关系,为家蚕种质资源的合理保存、利用及育种亲本选择提供依据。以筛选的13条ISSR引物从44个家蚕品种的蛹基因组DNA中扩增得到116个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98条,多态性比率为84.5%,表明44个家蚕品种间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44个家蚕品种间的遗传相似系数为0.517 2~0.905 2,平均遗传相似系数为0.711 2。基于品种间ISSR分子标记的遗传相似系数,采用UPGMA法进行聚类分析,供试品种首先按中系和日系形成2大类群,在遗传相似系数0.69处,2大类群又各自再分成2个组群。4个组群中,均是育种材料亲缘关系较近的品种聚在同一组群内。ISSR分子标记结果较好地揭示了云南蚕区44份家蚕品种资源之间的遗传差异和亲缘关系。  相似文献   

2.
分子标记是生物系统进化和亲缘关系分析的重要手段。利用RAPD和SSR标记对12个家蚕实用品种的基因组DNA进行多态性分析和聚类分析。采用21条RAPD引物对12个品种的基因组DNA扩增产生的清晰稳定条带数为196条,其中多态性片段143条,多态位点比例72.96%,品种间的遗传距离在0.157~0.352之间。采用32条SSR引物对12个品种的基因组DNA扩增产生的片段数为86条,其中多态性带80条,多态性位点比例93.02%,遗传距离在0.214~0.600之间。对12个家蚕品种的2种分子标记的单独聚类结果表现出一定差异,但均把12个品种分为中系、日系两大类,其中7532和湘晖、871和57B的亲缘关系较近,而传统分类于中系品种东34却聚类于日系,但又独立于其余6个日系品种。结合RAPD标记和SSR标记的12个品种间的遗传距离与聚类结果,更能准确地从分子水平上反映品种间的亲缘关系及其来源,是家蚕杂交育种亲本选择的依据。  相似文献   

3.
刘洋  焦锋  薛忠民  苏超 《北方蚕业》2012,33(1):13-16
家蚕以卵滞育,蚕卵保存时间长,取样方便,但是DNA含量较低,抽提较为困难,利用不多。从处于滞育期(丙2胚子前)的蚕卵中快速高效地获取基因组DNA,对于提高家蚕研究效率具有实用价值。本试验对两种SDS法和一种CTAB法的抽提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SDS-II提取效果较好,单粒蚕卵提取基因组DNA即可用作PCR模板,5粒蚕卵获得DNA可以基本满足分子生物学研究需要。  相似文献   

4.
利用RAPD技术对不同地区及不同季节发生危害的柞蚕寄生蝇进行了遗传多态性研究。选取11个随机引物对14份供试材料的基因组DNA进行扩增,共扩增出140条稳定条带,其中128(91.43%)条为多态性条带,表明柞蚕饰腹寄蝇(Blepharipa tibialis)、秋柞蚕寄生蝇(未命名)及栗蚕寄生蝇(未命名)间具有丰富的多态性。各材料间的遗传距离在0.0214~0.5143之间,利用UPGMA法进行聚类分析,14份供试材料可聚为两大类:栗蚕(Dic-tyoplocajaponica)寄生蝇与寄生柞蚕的寄生蝇各聚为一类,其中来自河南省的柞蚕饰腹寄蝇自成一类,来自东北地区的柞蚕饰腹寄蝇与秋柞蚕寄生蝇又各自聚为一类。  相似文献   

5.
应用AFLP分子标记对6个家蚕品种的鉴定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1  
利用AFLP分子标记技术对浙江省生产上应用的 6个家蚕品种 (包括正反交 )进行了DNA指纹分析 ,筛选出E AAC/M CTT、E ACA/M CAA、E ACC/M CTT、E AGG/M CAA及E AGG/M CTT 5对引物。这 5对引物在 6个家蚕品种中共扩增出 15 7条带 (平均每对引物扩增 31 4条带 ) ,其中有多态性带 5 4条 (平均每对引物扩增多态性带 10 8条 ) ,多态性比例为 34 4 %。通过这些多态性条带的不同组合 ,可明确将供试的 6个家蚕品种加以区分 ,并作为 6个家蚕品种鉴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6.
不同家蚕品种对桑叶中1-脱氧野尻霉素的富集能力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家蚕体内的1-脱氧野尻霉素(DNJ)来源于桑叶,为筛选对食下桑叶中DNJ有较强富集能力的家蚕品种用于功能性食品及药物的开发,以18个家蚕品种和6个桑树品种为材料,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紫外检测法测定供试家蚕品种5龄第3天幼虫制备全蚕粉中的DNJ含量。不同地理系统家蚕品种对食下桑叶中DNJ的富集能力存在明显差异,其中日系品种与欧系品种对桑叶中DNJ的富集能力有显著差异(前者DNJ质量分数平均为0.3007%,后者为0.2469%),中系品种的DNJ质量分数平均为0.288 0%,与日系品种与欧系品种之间无显著差异;不同眠性(三眠与四眠)家蚕品种间对桑叶中DNJ的富集能力差异不明显。18个供试家蚕品种中,中系品种797对桑叶中DNJ的富集作用最强,其全蚕粉中的DNJ质量分数达0.4345%。选择6个家蚕品种分别取食不同桑树品种的桑叶,分析全蚕粉中的DNJ含量和桑叶中DNJ含量的相关性,其相关系数为0.826 0,全蚕粉中DNJ含量最高的家蚕品种与桑品种组合为家蚕乌2与陕桑403,其次为家蚕武功土种与甜桑、家蚕798与陕桑403。  相似文献   

7.
适用于实用家蚕品种转基因的蚕卵滞育解除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用家蚕品种转基因是利用分子靶标实现家蚕品种改良与创新的最直接和有效手段,建立高效的适合于转基因显微注射的蚕卵滞育解除方法则是目前家蚕转基因在技术层面尚待解决的关键问题之一。采用早期浸酸、低温催青、复式催青3种方法解除显微注射转基因蚕卵的滞育。结果表明,3种人工处理方法均能解除蚕卵滞育,且获得的非滞育性蚕卵可通过显微注射得到转基因阳性个体,其中采用复式催青法处理的子代蚕卵滞育解除率最高,转基因阳性蛾圈率约25.00%,明显优于低温催青和早期浸酸处理。此外,采用早期浸酸处理,日系品种的蚕卵滞育解除率高于中系品种;采用低温催青和复式催青处理,中系品种子代蚕卵滞育解除率则显著高于日系品种。  相似文献   

8.
山东省区保存家蚕品种的RAPD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RAPD标记技术分析山东省区保存的58个家蚕品种资源的DNA多态性。选用重复性较好的20个引物对58份家蚕品种资源材料扩增的总条带数为155条,多态率为93.73%,RAPD标记在家蚕品种间表现出丰富的多态性。根据58个家蚕品种的指纹图谱,采用UPGMA方法进行聚类分析,构建了供试家蚕品种资源的分子系统发育树,可为家蚕新品种选育提供基础信息。  相似文献   

9.
对广东现行家蚕生产品种9·芙×7·湘杂交亲本的基因组进行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分析。统计了932、7532、芙蓉、湘晖、9·芙、7·湘品种的蚕卵70个随机引物的RAPD扩增标记数,经计算其遗传相似系数,作遗传距离分析,同一系统内的品种间遗传差异小,系统间的品种遗传差异大,与传统的家蚕系统分类的结果完全相符。因此RAPD作为有效的跗标记。可适用于研究家蚕品种的遗传多样性、起源以及系统的演变分化。  相似文献   

10.
利用AFLP分子标记技术,对蒙古冰草与航道冰草正、反交F_1及其染色体加倍植株的DNA多态性位点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用筛选出的11对适宜引物对供试材料进行AFLP扩增,共获得430条清晰的条带,其中多态性带396个,多态性比率高达92.1%;供试材料的遗传距离变幅为0.6594~0.8182,蒙古冰草与航道冰草遗传距离较远;以遗传距离0.72为基准可划分为3类,即亲本蒙古冰草与正反交杂种F1为一类、正反交杂种F1染色体加倍植株为一类、亲本航道冰草为一类.  相似文献   

11.
家蚕孤雌生殖系在家蚕性别控制、基因纯化及杂种优势产生机制研究等方面有着特殊的应用价值。为了筛选适合云南蚕区饲养的家蚕孤雌生殖系育种材料,以云南省保存的20个家蚕品种(品系)为材料,以温汤处理法处理蚕卵,调查不同品种(品系)的孤雌生殖发生率。供试家蚕品种(品系)中,B黄2的孤雌生殖发生率达77.3%,极显著高于其它品种,而夏芳B的孤雌生殖发生率仅为3.1%,品种间孤雌生殖发生率最大相差74.2个百分点;孤雌生殖发生率40%以上的品种多数为日系品种,且多数日系品种的孤雌生殖发生率在60%以上,中系品种除B黄2外其余品种的孤雌生殖发生率均低于37.0%。相关性分析表明,温汤处理诱导的家蚕孤雌生殖发生率与品种所属地理系统及总卵数都有一定相关性,总体上表现为日系品种较中系品种更易诱导发生孤雌生殖,总卵数高的品种孤雌生殖发生率也较高。  相似文献   

12.
新疆6个地方绵羊品种遗传多样性的AFLP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旨在从分子水平研究绵羊品种之间的遗传多样性,为科学评价新疆地方绵羊种质资源提供依据。利用筛选出的8对E+3/M+3引物,对6个地方绵羊品种基因组DNA进行AFLP扩增。根据AFLP分析结果,统计了每个引物组合在各品种中检测到的多态性条带和特异性条带,计算了6个绵羊品种的遗传相似系数和遗传距离,并构建了UPGMA聚类关系图。结果表明,8对引物组合共得到334条清晰可辨条带,平均每个引物组合产生41.75条多态性标记,多态性条带为103条,多态位点百分率为30.838%,同时各品种中还检测出特异性条带。通过UPGMA聚类分析,将6个地方绵羊品种种群划分为2类。因此,6个地方绵羊品种均得到较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其遗传相似系数和聚类结果与各绵羊品种的地理分布及现实状况相吻合。  相似文献   

13.
家蚕二化性品种(品系)转基因用蚕卵的预处理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家蚕为卵滞育昆虫,二化性家蚕品种(品系)的化性由上代卵期温度与光照等调控。将若干个二化性家蚕品种(品系)以17~18℃温度催青诱导子代蚕卵非滞育,筛选出1个经济性状较优的实用品种"秋丰"、1个突变品系P33,二者非滞育卵圈比例分别达到96.4%和89.6%,正常催青的良卵实用孵化率分别达到96.11%和98.58%,解决了采用显微注射法以家蚕实用品种构建转基因系统过程中因蚕卵滞育不能及时孵化的难题。另对利用20%盐酸-2%甲醛混合液刺激解除蚕卵滞育的方法以及非滞育蚕卵表面用70%乙醇消毒的方法进行了尝试,前者可以获得96%以上的孵化率,后者可以缩短蚕卵预处理时间。  相似文献   

14.
采用正交设计和单因素试验相结合的方法,以红三叶(Trifolium pratense)高感白粉病品种岷山红三叶与抗白粉病新品系(甘农PR1)杂交产生F1代作为试验材料,对红三叶AFLP反应中7个因素(DNA浓度,酶切时间,两酶(EcoRI,MseI)浓度,预扩增产物稀释倍数,2×PCR Master Mix用量,引物组合)进行优化试验。建立了适合红三叶稳定且多态性高的最佳AFLP反应体系:90ng/μL DNA模板、5h酶切、8UEcoRI、6UMseI、30倍稀释预扩增产物、10μL 2×PCR Master Mix。优化的AFLP反应体系在红三叶的验证中表现出良好的稳定性和重复性,为进一步进行红三叶种质鉴定、遗传图谱构建、基因定位和遗传多样性的分析奠定了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15.
采用RAPD分子标记技术,对黑龙江省境内收集的24份野生桑树种质资源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揭示其遗传分化关系,以利于对耐寒、抗旱类型野生桑树种质资源保存与应用价值的准确鉴定和评估。从20个RAPD随机引物中筛选出4个有效引物,对24份野生桑树种质材料的基因组DNA进行扩增,共获得275条带,其中多态性带273条,多态性比率为99.3%,单引物对每份种质材料扩增获得的条带数在2~5条之间。24份野生桑树种质材料的遗传距离在0.047~1.000之间,其中,杜蒙2号和杜蒙3号,宁安1号和宁安3号两组种质材料的相似性最大,杜蒙3号和宁安3号的相似性最小。24份野生桑树种质材料的亲缘关系与其地域分布基本吻合。  相似文献   

16.
应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分析广东桑(Morus atropurpurea Roxb.)桑树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为桑树种质资源保存、鉴定及新品种选育提供基础依据。以13个ISSR引物从93份广东桑桑树种质材料的基因组DNA中共扩增出128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94条,多态性比率为73.44%,表明供试的广东桑桑树种质材料间存在丰富的遗传多样性。93份广东桑桑树种质材料间的遗传相似系数为0.585 9~0.937 5,平均为0.761 7。基于供试种质材料间的遗传相似系数,采用UPGMA法对93份广东桑桑树种质材料的遗传关系进行聚类分析,93份种质材料在遗传相似系数0.664处被划分为6个组群,在遗传相似系数0.685处,第Ⅲ、Ⅳ、Ⅵ组群分别被分成2个亚组。研究结果显示,供试广东桑桑树种质材料的亲缘关系与地理分布、花性等存在关联。  相似文献   

17.
3-氨基三唑与过氧化氢共同处理对家蚕滞育发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林川 《蚕业科学》2004,30(3):319-322
研究有效阻止家蚕滞育发动的措施发现 :在家蚕滞育发动期间 ,仅用过氧化氢酶 (catalase ,CAT)的专一性抑制剂 3 氨基三唑 (3 amino 1,2 ,4 triazole ,AT)处理滞育性蚕卵仍不能阻止家蚕滞育发动 ;但先用AT处理抑制CAT活性后 ,再用H2 O2 处理可有效阻止家蚕滞育发动。  相似文献   

18.
彭波  胡兴明  邓文  叶楚华  张鸿 《蚕业科学》2010,36(2):201-208
利用微卫星(SSR)标记技术寻找与桑树发芽率和节间距性状基因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可为高产桑树品种的选育提供分子遗传学方面的依据。用10对SSR引物对172份桑树品种(品系)的基因组DNA进行扩增,结果在获得的67个标记中有66个具有多态性,多态性比率为98.51%。分析供试桑品种(品系)基因组SSR标记与桑树发芽率、节间距性状的关联性发现:SSR标记mulstr4-3、mulstr6-4、mlstr6-6、ss19-1与桑树的发芽率呈显著性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209、-0.215、-0.208、0.226;SSR标记mulstr3-3、mulstr4-1、ss04-1、ss04-3、ss18-1与桑树枝条的节间距呈显著性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255、0.424、-0.248、0.216、0.229,其中标记mulstr4-1可能与控制节间距性状的基因相连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