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1 毫秒
1.
不同施药时期对水稻潜根线虫防治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田间试验表明水稻潜根线虫病的药剂防治最适时期的水稻返青期,该时期施用杀线虫剂呋喃丹3%颗粒剂防治稻根线虫可使水稻增产23.6%,其次为始蘖期,水稻增产率为18.8%;移栽期施药的水稻增产率为12.3%,增产作用表现为提高水稻的有效穗数和千粒重。  相似文献   

2.
以3个不同施用时期组成的施用方法及3种不同剂型为主副因子进行的田间裂区试验,结果表明:高美施可以促进夏花生的生长,提高花生的产量与品质。就增产效果来说:不同施用时期,初花期150ml.mu^-1〉底施200ml.mu^-1〉花针期喷施150ml.ml^-1,其增产率分别为26.8%,11.8%及7.2%;不同高美施剂型,剂型1〉剂型2〉剂型4,增产率分别为30.3%,20.7%及10.9%;不同施  相似文献   

3.
田间试验结果表明,30%爱苗乳油每次20%ml/667m^2,喷施2次,以水稻拔节期、破口期各施药一次的防效最好,株数防效68.7%.病指防效73.6%,增产最显著,比ck增产56.5公斤,增产率15.2%,其次是水稻分蘖后期、破口期各施药一次,防效和增产效果比上述处理略低,但差异不大;再次是孕穗后期、齐穗期各施药一次,其防效和增产效果低于上述两个处理。三个不同施药期处理,对水稻生长发育安全,均比ck增产显著。  相似文献   

4.
植物增产剂利鑫丰在玉米上的应用效果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植物增产剂利鑫丰在玉米不同生育期喷施的试验结果表明:在玉米拔节期、大喇叭口期、灌浆中期3个时期都喷施的处理,增产效果最好,兰州、张掖两地较对照分别增产866.6kg/hm^2和1280.0kg/hm^2,增产率分别为8.6%和16.1%;在不同时期只喷施1次的处理中,以大喇叭口期喷施效果较好,较对照分别增产733.3kg/hm^2和586.6kg/hm^2,增产率分别为7.3%和7.4%。  相似文献   

5.
25%灰克防治大棚番茄灰霉病防效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25%灰克对番茄灰霉病进行田间防治实验研究,结果表明,该药剂有良好的防治效果。用25%灰克800、1000、1500倍3种浓度防治番茄灰霉病(叶片),防效分别为83.3%、83.0%、80.0%;果实的防效分别为80.6%、81.3%、74.2%;增产率分别为17.71%、26.3%、16.2%;以1000倍液的增产效果最显著  相似文献   

6.
水稻专用叶面喷剂的增产效果及其机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水稻专用叶面喷剂的喷施试验结果表明,水稻植后7-10天喷施1次400倍专用叶面喷剂,可促进水稻发根早,返青块,叶色较浓绿,可提前3-5天分蘖,每亩增加分蘖3.8-5.0万条,有效穗增加2.0-3.0万穗,结实率提高3.3%-4.0%,千粒重增加0.30-0.76g,植株矮3.0-7.5cm,增产12%-14%,其增产机理为专用喷剂促进水稻根系活力,增加了叶片中叶绿素含量,在灌浆期剑叶中C^14光合  相似文献   

7.
黄尚宁  何倡锐  李颖  黄景  韦学玲 《农业与技术》2013,(10):103-104,193
水稻旱耙起畦垄作栽培具有显著的增产效果,每667耐比水耙的常规栽培对照增产88.05kg,增产率16.55%。  相似文献   

8.
硼、锌在温州蜜柑上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3年田间试验结果表明:温州蜜柑喷施硼、锌微量元素肥料,在土壤有效含量缺乏条件下。具有增产效果,硼增产率为23.8%~134%;锌增产率为9.9%~55.8%。硼、锌对改善温州蜜柑果实品质有明显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桃树(Prunus persica Stokes)、梨树(Pyrus sp.)根际线虫研究结果表明:桃树根际线虫中,寄生类占线虫总数量的9.3%,腐生类占51.5%。捕食类占24.8%,矛线类占14.4%。梨树根际线虫中,寄生类8.8%,腐生类51.6%,捕食类22.6%,矛线类18.0%。寄生类线虫,桃树根际线虫共鉴定出4个属,以螺旋线虫属(Helicotylenchus)为主;梨树根际共  相似文献   

10.
盆栽试验结果表明,氮、磷、钾三元复合肥对水稻有明显的增产作用,比施磷酸二铵 尿素处理增产水稻14.6g/盆,增产率14%,达极显著水平;增施钾肥有助于提高穗粒数、增加千粒重、降低空秕率;而钾肥分期施用有明显的肥效,比复合肥一次作基肥处理增产7.4g/盆,增产率6.2%,经方差分析达显著水平;本试中,在施氮、磷、钾三元复合肥的基础上,增施硫酸锌和稀土对水稻均没有明显的增产效果。  相似文献   

11.
野生稻对潜根线虫的抗性调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在水稻分蘖期和乳熟期,调查了9份野生稻及4份栽培稻对潜根线虫的田间抗性,结果表明:根内线虫量栽培稻大于野生稻,普通野生稻大于其他类型野生稻;栽培稻和普通野生稻受多种潜根线虫侵染,药用野生稻、南方野生稻和尼瓦拉野生稻上仅发现水稻潜根线虫(Hirschnanniella oryzae),表明野生稻对潜根线虫种间存在选择抗性.  相似文献   

12.
在网室 接种不同梯度的水稻潜根线虫作盆栽试验,结果表明,在一定范围内稻根中的虫口密度与接种虫量显显著正相关;水稻整株鲜重,根重,有效分蘖数,千粒重及产量均随接种虫量的增加而递减。方差分析表明,接种500头处理的有效分蘖数与对照的有效分蘖数有显著差异。有效和达到显著差异时对应的分蘖盛末稻根中的虫口密度为每克根有15头潜根线虫,可以作为生产上的防治指标之一。水稻潜根线虫明显降低水稻产量,水稻产量与分蘖  相似文献   

13.
大田试验条件下,采用裂区试验研究了翻压紫云英后化肥减量施用条件下不同施肥方法对土壤养分有效性及水稻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翻压紫云英22500kg/hm2后,配施80%化肥,底肥:分蘖肥:穗肥=5:5:0,与习惯施肥方法相比,早稻和晚稻收获后土壤中有效氮分别平均增加5.6%和9.8%;而底肥:分蘖肥:穗肥=3:4:3更有利于提高有效K含量,分别平均增加8.9%和13.2%;配施60%化肥,按底肥:分蘖肥:穗肥=5:5:0施肥显著增加早稻收获后土壤中有效K含量,增幅为27.1%;肥料全部用作分蘖肥时降低晚稻或早稻收获后土壤有效N、K含量;配施60%~80%化肥,早稻和晚稻产量均以施肥方法底肥:分蘖肥:穗肥=0:7:3最佳。  相似文献   

14.
潜根线虫对稻苗根系侵染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盆栽接种试验表明,在水稻胚芽期潜根线虫(Hirschmanniella spp.)可以侵染胚及幼根,但不侵染幼芽;对种子萌发和成苗率无明显影响。潜根线虫在土壤介质中对水稻根系的侵入量显著大于在水、沙介质中的水稻根系侵入量。在土壤营养丰富的条件下,低密度的潜根线虫量侵染能刺激水稻苗须根产生,但在中、高接种量下明显抑制了须根量的产生。  相似文献   

15.
通过田间试验,探索不同有机氮肥替代部分无机氮对汉中盆地水稻产量及土壤微生物的影响,旨在探索该区水稻生产的氮肥减量技术。试验共设不施肥(CK)、无机氮肥(100%N)、沼渣有机肥替代20%无机氮(80%N+BRO)、微生物有机肥替代20%无机氮(80%N+BOF)、秸秆替代20%无机氮(80%N+SW)5个处理。采用稀释涂平板的方法测定水稻移栽前期、苗期、分蘖期、孕穗期和成熟期0~20 cm土层的土壤微生物数量,并测定水稻产量及构成要素。结果表明,80%N+BOF处理可显著增加水稻有效穗数和穗粒数,较CK和100%N水稻籽粒产量分别增加77.21%和2.72%;水稻整个生育期土壤细菌和真菌数量先降低再升高,放线菌先升高再降低;80%N+BRO处理可显著提高水稻各生育期细菌、放线菌和微生物总数量,在水稻苗期、分蘖期和孕穗期效果最显著;80%N+BOF处理可显著提高水稻各生育期B/F值、降低真菌数量,并减小微生物群落结构变化,在水稻孕穗期和成熟期效果最显著。80%N+BOF处理在水稻上应用效果较好,可显著提高产量构成要素、水稻籽粒产量及土壤微生物数量,且有利于改善土壤微生物结构,为适宜于汉中盆地稻田化学氮肥减量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6.
不同控蘖措施对淦鑫688分蘖成穗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双季稻区高产超高产栽培条件下水稻无效分蘖多、成穗率低的难题,于2008-2009年以超级杂交晚稻淦鑫688为材料,开展了水控(提早晒田)、肥控(减少分蘖肥比例)、化控(喷施控蘖剂)3种不同控蘖措施及其组合措施对水稻分蘖成穗和产量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3种控蘖措施都能控制无效分蘖发生,促进分蘖成穗,提高成穗率,具有控蘖和促进成穗的双重功能。其中,化控效果最好,其次是肥控,水控较差;各单项措施组合后有较好的协同作用,3项措施组合的效果好于两项措施组合:不同控蘖处理都能降低无效分蘖期间的叶片含氮量和提高茎鞘可溶性糖含量,这可能是各控蘖处理控制无效分蘖发生和促进分蘖成穗的重要原因之一;各控蘖措施及其组合措施都能提高水稻产量,以3项措施组合应用的产量最高,其次是两项措施组合。  相似文献   

17.
以优质、高产、抗病和耐寒水稻新品种龙粳20为材料,研究了化学药剂、稻糠+化学药剂和单施稻糠对水稻的除草效果、水稻分蘖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单施稻糠具有一定的除草效果,但结合前期封闭除草后期再施用稻糠效果更好。并且分蘖增加,增产45%左右。  相似文献   

18.
分蘖期水分胁迫对水稻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采用盆栽方法研究了分蘖期水分胁迫对水稻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分蘖期水分胁迫对水稻分蘖数、叶面积指数(LAI)和株高都有较大的影响,影响的严重程度与水分胁迫水平相一致。处理组水稻平均分蘖数、LAI、株高分别比对照低28%、26.6%、14.4%。由于分蘖期水分胁迫抑制了水稻的生长发育,影响了水稻分蘖的发生与生长,最终导致单位面积的有效穗不足、穗粒数低而严重影响产量,处理组平均产量比对照低29.5%。  相似文献   

19.
稻草还田应用秸秆腐熟剂效果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进行秸秆腐熟剂应用于水稻秸秆还田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施用秸秆腐熟剂可加速水稻秸秆腐烂,腐熟剂处理的水稻叶片生长嫩绿,苗期分蘖快,产量较高,分别比清水处理和未加腐熟剂处理增产6.8%和8.8%.  相似文献   

20.
餐厨垃圾堆肥对水稻生长、产量及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探讨餐厨垃圾堆肥对水稻生长、产量及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及其在水稻田的合理施用提供理论依据,以不施肥为对照,在等氮的条件下,设置了化肥、餐厨垃圾生化一体机处理尾料堆肥化产品(餐厨堆肥)、猪粪有机肥及鸡粪有机肥4个处理,测定水稻不同发育时期生长指标、产量及土壤养分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餐厨堆肥、化肥处理都能显著增加水稻株高、地上部生物量和产量,其中,餐厨堆肥处理水稻产量最高达9 379.63 kg/hm2,较对照、猪粪有机肥处理显著提高,分别增产19.40%和12.95%;此外,水稻考种结果显示,餐厨堆肥处理水稻有效穗数和每穗粒数高于其余各处理组,千粒重和结实率略低于猪粪、鸡粪有机肥处理,但均无显著差异;土壤数据测定结果显示,餐厨堆肥处理在土壤有机质和土壤速效氮的提升上优于猪粪、鸡粪有机肥,土壤有机质含量较猪粪、鸡粪有机肥处理分别提升19.87%和11.64%,土壤速效氮含量从分蘖期至黄熟期均高于其余各施肥处理,且在分蘖期、抽穗期、黄熟期显著高于猪粪有机肥处理。综上,餐厨堆肥可以确保水稻的生长和产量,且在土壤有机质和速效氮的提升上优于猪粪有机肥,具备推广和应用的潜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