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续前)【植保】公元前32年—公元前7年(?)粘虫见于记载,时称虸蚄《氾胜之书》:“牵马令就谷堆食数口,以马践过为种,无虸蚄,厌虸蚄虫也。”(《氾胜之书辑释》35页)  相似文献   

2.
孙振民 《农业考古》2019,(4):120-125
氾胜之是西汉末期的农学家,其传世之作是名垂千古的《氾胜之书》。《氾胜之书》中记载了众多的抗旱保墒、防治病虫害、防治冷冻的技术和方法,形成了氾胜之丰富的灾害防治思想。氾胜之灾害防治思想的形成与他生活的时代和个人实践有很大关系。尽管氾胜之灾害防治思想受到了时代的限制,但也体现出了其顺天时、重视技术、综合防治、系统化、理论化等诸多有特色的灾害防治思想。氾胜之的灾害防治思想不仅对后世农业灾害防有重要的借鉴作用,也深深地影响了后世农学家的灾害防治思想。  相似文献   

3.
关中盆地东西长逾300km,南北宽10~100km,地势较低,气候温暖,物产丰饶,人口众多,有"膏壤沃野千里"之称。通过阐述《氾胜之书》所记载的先进农业生产经验和其对农时农事的把握,同时对比《氾胜之书》所记载的作物播种期和现今关中农作物的播种期选择的不同,得出随着生态环境的变迁,农作物的播种期也需要做出恰当的调整的结论,以期有助于改革和指导当今关中地区的农业生产。  相似文献   

4.
徐福举 《农业考古》2020,(1):183-188
《四民月令》是中国第一部月令体农书,然而书中却并无具体的农业技术说明,主要是由于汉代已经广泛流传着《氾胜之书》这样一部优秀的农书,《四民月令》的任务就是在此基础上合理安排各种事务,实现田庄在自给自足基础上的生产收获最大化。《四民月令》中的农业商品贸易,并不是单纯的追逐暴利,而是自给自足经济的一种补充,也是崔寔务本思想的反映。从这两个问题中,我们都可以加深对《四民月令》性质的认识。  相似文献   

5.
《沈氏农书》和《补农书》是反映浙江嘉兴、湖州地区明末清初地主经营情况,总结前人和当时农业生产技术、经验的综合性农学著作。《沈氏农书》为浙江归安(今属吴兴)侠名的沈氏所撰,成书于明代崇祯之末(从书中记载的灾情、物价、生产情况并与沈氏《奇荒纪事》相印证,推定约在公元1640年或稍前),经张履祥的录辑及其弟子的刊印而得以保存至今。全书为:一、“逐月事宜”,相当一篇农家月令提纲,详列各月“天晴”、“阴雨”的农务和“杂作”、“置备”事项。对农业生产经营、家庭副业和生活日用安排得井井有条,张履祥说它是“首列月令,深得授时、赴功之义”。二、“运  相似文献   

6.
“婺绿”茶史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婺绿”的溯源婺源产茶历史悠久。早在唐代著名的茶叶专家陆羽(公元733~804年)所著的《茶经》一书中,就有“歙州(茶)生婺源山谷”的记载。《茶经》成书的年代为肃宗乾元年间,那时,婺源已建县治于清华。诗人白居易于公元816年写的长诗《琵琶行》中“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之句,可以看出浮梁已经成为茶叶的集散地。那时的县城清华至毗邻的浮梁只有一百五十华里,婺源茶叶,绝大部分运到浮梁销售是有理可据的。从有关史料中,还可得到证实,唐天宝元年(公元742年),从浮梁运销西北,华北各地的茶叶就有几十万驮之多。这说明唐代的婺源已是著名的茶区了。  相似文献   

7.
陈(甫方)《农书·祈报篇》初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陈(甫方)《农书》是继《齐民要术》之后的又一部重要古农书,成书于南宋,全书共三卷,约12000多字,内容丰富、结构严谨.陈在前代农学家和自己实践的基础上,系统地总结了当时南方水田农业的生产经验和技术成就,其《农书》被农史学家称为一部综合性农书,国内外较多学者都对之做过专门研究,主要着眼于书中所载的农业技术,农业思想以及农业管理进行讨论,成果不菲.  相似文献   

8.
农业出版社是农业部领导的农业书刊出版事业单位,创建于1958年4月,至今已有三十五年的历史。三十五年来,在党的领导下,在广大著译者、印刷、发行工作者和读者的支持帮助下,农业出版社为宣传党的农业政策、推动农村改革、促进农业生产、发展农业教育和科研事业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农业出版社除了出版现代农业技术经济图书外,还担负出版农业古籍整理、农史研究著作的任务。在国务院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的领导下,农业出版社出版了整理注释的古农书有《汜胜之书辑释》、《齐民要术校释》、《全芳备祖》、《陈(甫方)农书校注》、《王祯农书》、《元刻农桑辑要校释》、《重编校正元亨疗马牛驼经全集》、《历  相似文献   

9.
一王祯,字伯善,山东东平(今县)人,生活于十三、十四世纪之间。元成宗元贞元年(1295年)任宣州旌德(今属安徽)县令,在任九年,于大德八年(1304年)调任信州永丰(今江西广丰)县令(说详下文二)。在二县任内,王氏体察民情,劝导农业,廉政爱民,颇著成效。其《农书》即在二县任内写成。假如以作者写自序之年为成书之年,则其书写成于1313年,但实际可能要早些。  相似文献   

10.
1.《亲民鉴月集》,土居水也撰,大约成书于1564~1628年间,(近来有的学者认为成书于629年以后),这是日本目前传世的最早的古农书。它原是日本古籍《清良记》的卷七。内容包括农业政策及农业技术两大部分。全一卷。2.《百姓传记》,著者不详,成书于1681年前后,是一部以稻作技术为中心的综合农业技术类的农书。包括作物栽培、土壤培肥、农具、水利工程等内容。全十五卷。3.《会津农书》,佐濑与次右卫门撰,写于1684年。此书全三卷,内容很丰富,上卷为水稻栽培技术,中卷为旱地作物栽培技术,下卷为农家杂务及农村经济等内容。  相似文献   

11.
宋应星(公元1587年——?)字长庚,江西奉新县人,出身于一个小官僚家庭;崇祯七年(公元1634年)任江西分宜教谕,《天工开物》一书即在任分宜县教谕时写的;崇祯十一年(公元1638年)任汀州府推官,十四年(公元1641年)任亳州知州。明亡不仕,死于清顺治年间。《天工开物》一书原尚有《观象》、《乐律》两卷,后经作者删去,其原因宋氏自序说是“其道太精,自揣非吾事,故临梓删去”。《天工开物》一书初刊于明崇祯十年(公元1637年),就是序中所说的涂伯聚原刊本,序  相似文献   

12.
《鸡谱》是最近才被发现的一部希见的中国古代养鸡著作。我们见到的是清代乾隆丁未年(公元1787年)的抄本。抄本未注明原书的作者和成书年代。但本书引用了乾隆年间出版的《古今秘苑》一书,所以推测本书的成书年代也应在乾隆年间,它距今至少也有二百年历史。《鸡谱》全书凡五十一篇,约一万四千字,是一部有关饲养斗鸡的著作。它论述了斗鸡外貌的鉴定、良种的选配繁育,以及斗鸡的饲养管理和疾病防治等等。笔者在1984年8月20——24日于北京召开的“第三届中国科学史国际讨论会”上宣读的《稀世抄本<鸡谱>初步研究》一文中,曾着重介绍了《鸡  相似文献   

13.
《授时通考》是清代乾隆二年(公元1737年)开始,由皇家招集了以王弘为监理,以鄂尔泰和张廷玉为总裁的四十余位词臣、广征博引,经历了五年时间,于乾隆七年(公元1742年)编纂、刊刻而成的祖国传统形式的最后一部农书。这部书中除了辑录了古代农书之外,还广引了包括经、史、子、集各类书籍中有关农事的记载,共撰引各类文献四百二十七种,编绘插图五百一十二幅,计编七十八卷,共九十万余言,可以说是集我国古代农书之大成。为了更好的发掘我们祖国的农学遗产,在解放后1956年时,中华书局曾校印了该巨著,分上、下两册出版,印数也仅只有一千七百册,所以目前该书也不是唾手可得的。为此,将该书内  相似文献   

14.
贾思勰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农学家。他的生平事绩,史书没有记载,我们只能从他所撰的《齐民要术》得知一些。他是北魏末、东魏时(公元六世纪)人,曾任北魏高阳郡(今山东境內)太守。他主要活动于今天的山东、河北、山西一带。大约在公元533—544年间,写成《齐民要术》一书。  相似文献   

15.
日本学者对中国古农书的研究,当前主要是从以下四个方面来进行,即(一)农学史及农业技术史、(二)社会经济史、(三)民俗学、(四)与文人趣味有关的四个领域,现分别加以介绍。 (一) 就农学史及农业技术史方面来说,由西山武一和熊代幸雄共同完成的《齐民要术》译注工作,堪称划时代的业绩。众所周知,《齐民要术》对华北地区旱地农业技术的系统记叙,以及这一技术体系在生产实践中的形成,即使在世界农业史上也都占有屈指可数的重要地位。而成书时间竟早在公元六世纪时,就更不能不使人为之赞叹。《齐民要术》译成日文的过程,据熊代所说大致如下:早在一九四○年,在当时日本占领下的北京,由北京大学所附设的农村经济研究所,组成中国古农书研究会,着手进行《齐民  相似文献   

16.
李觏的农业管理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柳武 《农业考古》2004,(1):71-75
李觏(公元1009~1059年),字泰伯,南城(现属江西)人。仁宗庆历三年(公元1043年)南城立学,李觏为教师。皇佑二年(公元1050年)经范仲淹推荐,任太学助教。后任太学说书、海门主簿。李觏是北宋时期的著名思想家,农业管理是其著作《富国策》、《平土书》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7.
尹美禄 《农业考古》1990,(1):195-197
《禾谱》是北宋时期庐陵太和(今江西泰和)人曾安止(公元1048——1098,字移忠,号屠龙翁)所著的一部农业著作。《宋史·艺文志·农家类》和《文献通考·经济考·农家类》中皆有著录。北宋绍圣元年(公元1094年),著名文学家、书法家苏东坡贬官惠州(今广东惠阳),南迁时道经太和,得见此书,极为赞赏,称其“文既温雅,事亦详实”,并作“秧马歌”(其碑刻现存泰和县博物馆)一诗赠安止附《禾谱》之末。《禾谱》在宋元明时期还一直流传于世,到明代末期仅空存其目。关于此书的内容,苏轼在其“秧马歌”及其文集中只字未提,学者们也不甚了解。  相似文献   

18.
王政军 《农业考古》2016,(1):144-147
《齐民要术》成书于灾害频繁的南北朝时期,防灾、抗灾、救灾思想与措施自然成为书中的重要内容,同时由于是一部农书,所以主要从生产者抗灾自救的角度出发。书中阐述了灾害预防思想,包括对自然灾害预测的重视、种植抗灾作物、作物多样种植和积蓄谷物以待灾年等预防措施;"尽人力"抵抗天灾的思想,包括通过田间管理和耕作技术保持耕土墒情以抗旱、防虫、除草和利用压胜禳解行为压灾等;利用救荒作物代粮充饥以活民保命的思想,列举了桑、芋、稗、榆、藕、莲、芡、菱等代粮作物的种植和保存方法。  相似文献   

19.
康丽娜 《农业考古》2012,(1):102-106
西汉是继秦之后的我国一个强大的封建王朝,在政治制度、思想文化等方面为后世奠定了基础。我国古代是以农业生产为中心的社会,西汉的繁荣同样离不开农业的支持。事实证明,西汉农业本身也有很多为人们称道的成就,如我国农学史上一本重要的农书《汜胜之书》  相似文献   

20.
《四时纂要》是我国古代著名农书,唐韩鄂撰,月令体。原书在我国早已散佚。1960年,在日本发现了明万历十八年(1590年)朝鲜重刻的《四时纂要》。1981年农业出版社出版了由著名农史专家缪启愉整理的《四时纂要校释》。《四时纂要》是作者韩鄂“编阅农书,搜罗杂诀”编撰而成,其内容十分丰富,有所谓的“事出千门”之说(1)。此书既是唐五代农业科技的真实记录,也是唐五代农人社会生活的真实记录,是普通农人的“农家历”(2),是农家的“实用全书”(3)。《四时纂要》的农业科技史史料价值已得到了充分重视,但它的农村社会史史料价值还没有引起学术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