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3 毫秒
1.
正大地回春,万物复苏。春天,明媚怡人。汉代,人们在正月初七"人日"到郊外踏青,正月十五元宵节去观灯、舞龙,三月初一寒食节去踏鞠。在唐代,则有盛世空前的拔河活动,"常以正月望日为之"(《封氏闻见记》)。唐、宋的寒食、清明节期间,则"蹴鞠屡过飞鸟上,秋千竞出垂杨里"(唐王维《寒食城东即事》)。明清时,元宵观灯、清明荡千、郊游踏青、舞龙舞狮、放风筝、博棋弈……节令活动令人目不暇接。春天,是中国古代民俗节令活动最丰富多彩的季节。  相似文献   

2.
清明当节过     
严旗  程立铭 《百姓》2008,(4):6-9
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清明最开始是一个很重要的节气,清明一到,气温升高,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种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后来,由于清明与寒食的日子接近,而寒食是民间禁火扫墓的日子,渐渐的,寒食与清明就合二为一了,而寒食既成为清明的别称,也变成为清明时节的一个习俗,清明之日不动烟火,只吃凉的食品。  相似文献   

3.
清明     
《新农业》2017,(6)
正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清明一到,气温升高,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种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后来,由于清明与寒食的日子接近,而寒食是民间禁火扫墓的日子,渐渐的,寒食与清明就合二为一了。  相似文献   

4.
我国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清明最开始是一个很重要的节气,清明一到,气温升高,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种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后来,由于清明与寒食的日子接近,而寒食是民间禁火扫墓的日子,渐渐的,寒食与清明就合二为一了,而寒食既成为清明的别称,也变成为清明时节的一个习俗,清明之日不动烟火,只吃凉的食品。  相似文献   

5.
清明     
正2017年4月4日/星期二农历2017年三月初八二十四节气农时歌清明清明明朗春草青,种瓜点豆好时辰,植树造林万物生,水稻育秧选好种。清明是三月节。清明因其风,温风如酒,清香而明洁。清明风为巽,巽为绳直,故万物至此齐整清明。清明往往在寒食之后,"寒食春过半,花秾鸟复娇。从来禁火日,会接清明朝"。清明节后,"墙头风急数枝空,满溪红片向东流",该是惜春时节了。  相似文献   

6.
清明节     
“清明前后,点瓜种豆”。清明既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又是一个历史悠久的传统节日。清嘎的前一天称寒食节;两节恰逢阳春三月,春光明媚,桃红柳绿,一派欣欣向荣的气象。寒食节的设立是为了纪念春秋时代晋朝“士甘焚死不公侯”的介子推。清明寒食期间,民间有禁火寒食、祭祖扫墓、踏青郊游等习俗。另外还有荡秋千、放风筝、拔河、斗鸡、戴柳、斗草、打球等传统活动,使清明成为一个富有诗意的节日。  相似文献   

7.
《农家致富》2008,(6):26
常言道:“清明断雪,谷雨断霜”,清明是表征物候的节气,此时气温转暖,草木萌动,天气清澈明朗,万物欣欣向荣.民间更是有踏青、寒食、扫墓的习俗和“清明前后,种瓜种豆”的农时谚语。  相似文献   

8.
刘术 《农业考古》2023,(2):162-167
《宋会要辑稿·食货·茶法杂录》记载了大量仅见于该书的宋代茶史文献,是研究宋代茶史最重要的文献之一。但现存《宋会要辑稿》已非宋诸《会要》原本,且经过了多次传抄,误、脱、衍、倒之处颇多。本文以刘琳等学者整理、2014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整理本《宋会要辑稿》为底本,对《茶法杂录(一)》逐条校正,凡指出和订正讹误十七条。  相似文献   

9.
清明 谷雨     
《农家参谋》2016,(4):2-3
正【农历】二○一六年二月廿七/星期一清明时节,气温转暖,草木萌动,天气清澈明朗,万物欣欣向荣,清明含有明洁之意。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清明的由来在农历每年三月初一前后(公历4月4~6日),太阳到达黄经15度时为清明节气。在二十四个节气中,既是节气又是节日的只有清明。清明节的名称与此时天气物候的特点有关。西汉时期的《淮南子·天文训》中说:"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乙,则清明风至。""清明风"即清爽明净之风。《岁时百问》则说:"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  相似文献   

10.
陕西洋县南宋《劝农文》碑再考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今陕西洋县的前身“洋州”,始置于西魏废帝二年(553),治所在今陕西西乡县,隋炀帝大业二年(606)废;唐高祖武德元年(618)复置,玄宗天宝十五年(756),徙治兴道县(今洋县)。其州治衙门,即今洋县人民政府所在地,千余年来,未移地址,故唐、宋名人撰书的石碑,多集中嵌其二堂壁间。其中有唐·韩干《牧马图·》碑、戴嵩《牧牛图》碑,宋·文同、苏轼、苏辙、韩亿、韩缜、鲜于侁等诗碑,皆萃于此。  相似文献   

11.
稷下先生宋钘的学派归属自古以来争议颇多。归纳起来有两种意见:一是认为宋钘为道家,依据即认为《管子》四篇为宋钘、尹文遗著,而《管子》显然为道家思想;二是认为宋钘为墨家,依据为《荀子》。本文试从宋钘与墨子思想的比较入手,考察其思想渊源。  相似文献   

12.
陈爱中 《农业考古》2004,(2):103-104
“千花竞秀功名树 ,一叶回甘云雾茶。”           ———摘自赵朴初先生咏苦丁茶诗(一 )苦丁茶饮用历史较早 ,其名称唐代以前称“瓜卢”、“皋卢” ,宋、明时逐渐改称“苦簦” ,或简写成“苦丁” ,与“瓜卢”、“皋卢”古名并用。在中国古文献中 ,对苦丁茶 (即瓜卢、皋卢 )最早记载的是成书于东汉初期 (公元 2 5 2 2 0年 )的《桐君录》 ,原书佚 ,汉魏间《吴普·草本》引《桐君录》云 :“南方有瓜卢木 ,亦似茗 ,至苦涩 ,取为屑 ,茶饮 ,亦通夜不眠……。”随后 ,南朝宋陶弘景《苦菜·注》、南朝陈沈怀远《南越志》、唐陈藏器《本…  相似文献   

13.
《秧马歌》碑及秧马的流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宋绍圣元年(公元1094年),苏轼贬官惠州(今广东惠阳)。南迁时途经庐陵太和(今江西泰和县),见宣德郎曾安止(1048——1098年,江西泰和人)。安止出所作《禾谱》,轼美其“文既温雅,事亦详实”,然惜其不谱农器。因此,作了一首《秧马歌》(见附录)赠安止附《禾谱》之末。《秧马歌》今存《苏轼诗集》中。《文献通考·经济考·农家类》曾引陈振孙略记此事。陆游为曾之谨(曾安止侄孙)题诗有云:“曾侯奋笔谱多稼,谵州读罢深咨嗟。一篇秧马传海内,农器名数方萌芽。”可见此歌颇为宋人所传诵。但《秧马歌》碑刻尚未见有著  相似文献   

14.
北宋文坛领袖欧阳修创作了两组《渔家傲》联章体节令鼓子词共24首,其中涉及到人日、元宵、上巳、清明、端午、七夕、中秋、重阳以及冬至等岁时民俗节日。无论是在文学史,还是民俗史上都是不可磨灭的一笔。故从民俗学的视角来研究欧阳修的词作,解读欧阳修词中所携带的民俗文化因子,能全方位地深刻了解宋民间的社会生活。  相似文献   

15.
周志刚 《农业考古》2007,(5):187-192
前记:本文对陆羽撰著、编述、诗文、碑碣的所有著作,作一考察,记录存佚、卷次、版本,对各书内容不作详细介绍。因各书历代版本源流繁多,所记版本卷次仅以文后参考书目为准。《茶经》三卷存。有宋咸淳九年(1273年)左圭原刊百川学海本和明刻本等多种版本。原书三卷,据(唐)皮日休《茶中杂咏.序》:“自周以降及于国朝茶事,竟陵子陆季疵言之详矣。……季疵始为三卷《茶经》,由是分其源,制其具,教其造,设其器,命其煮饮之者,除而疬去,虽疾医之,不若也。”所言与今本《茶经》内容次第相同,今本都作三卷十篇。至宋以后,《茶经》卷本渐有歧异。(宋)…  相似文献   

16.
<正>清明时节祭奠先人是我国的传统习俗。但在现实生活中,因已故亲人骨灰存放、墓碑署名、缅怀祭扫等产生的祭奠纠纷时有发生。那么,哪些人享有祭奠权?祭奠权包括哪些内容?遇到祭奠纠纷时,该如何有效化解?对于此类问题,《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以下简称《民法典》)中能找到答案。下面,通过几则案例,简单介绍有关祭奠权的相关知识。  相似文献   

17.
游修龄 《农业考古》2003,(4):262-265
宋代十来种茶书中,《大观茶论》占有重要地位。有关《大观茶论》的作者,在茶叶学界历来认定为宋徽宗赵佶所著。如新近出版的《中国茶叶大辞典》(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0)的介绍是:“《大观茶论》,原名《茶论》,又称《圣宋茶论》,宋徽宗赵佶撰。约成书于宋大观元年(1107)。  相似文献   

18.
苏州南芡     
苏州南芡,俗称南荡鸡头,是一种人工栽培的大型水生植物,属睡莲科,芡实属。在苏州栽培历史悠久,明朝《吴邑志》就有“芡出横山南荡”的记载。目前,在郊区娄葑乡群力等村有大面积种植,是传统的出口商品。 南芡的生育期与生长情况 (一)种子萌动期(清明一谷雨) 上年收获的芡实种子装入布袋内,埋于烂田中越冬,清明后取出放在浅盆内浸种催芽,白天多晒  相似文献   

19.
郭雅玲 《农业考古》2000,(2):148-150
福建产茶及饮茶已有千年以上的悠久历史,福建茶叶在中国茶叶发展史乃至世界茶叶发展史上有着重要的作用。对茶类的产生与发展、茶叶品评活动的形成有着重要的影响。饮茶风习源远流长。唐冯贽撰的《记事珠》称“建人谓斗茶为茗战”,说明闽人斗茶习俗始于唐。(1)宋代福建以北苑贡茶和斗茶活动闻名于世,北宋·丁谓(962-1033年)《咏茶》;北宋·范仲淹(989-1052年)《和章服从事斗茶歌》;宋·蔡襄撰(1049-1053年)《茶录》;宋·宋子安撰(1064年前后)《东溪试条录》;宋·熊蕃撰(1121-1125…  相似文献   

20.
赵天相 《农业考古》2002,(4):200-201
不羡黄金 ,不羡白玉杯。不羡朝入省 ,不羡暮入台。千羡万羡西江水 ,曾向竟陵城下来。《六羡歌》在《全唐诗》中题名《歌》 ,其词为 :“不羡黄金 ,不羡白玉杯 ,不羡朝入省 ,不羡暮入台。惟羡西江水 ,曾向金 (竟 )陵城下来”。在《天门县志》题作《六羡歌》 ,取歌中有六个“羡”字之意。歌词如文首 (据朱自振等撰《陆羽诗踪》 ,刊《陆羽研究集刊》卷一 )。陆羽一生写过许多诗歌 ,然而留存下来的完整诗歌祗有二首。一首《会稽东小山》 ,一首就是《六羡歌》 ,因此弥足珍贵。《六羡歌》歌词流畅 ,感情激越 ,历来受人喜爱 ,乐于讽诵。但是对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