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改革开放以来,黑龙江垦区坚持“稳定、完善、提高”的方针,实施“大农场套小农场”的农业双层经营体制改革,转换了国有农场传统的经营机制,促进了垦区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和经济效益的提高。但是,随着垦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步伐的加快,垦区现行农地制度的弊端日益显现出来。因此,进一步深化垦区农地制度改革,对于促进垦区新农村建设,实现垦区经济社会更快更好发展尤为必要。  相似文献   

2.
制度变迁是经济增长不竭的动力。在我国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中,如何对农地经营制度进行创新.使土地资源更加合理、有效地利用。从而提高农业效益和农民收入意义重大。总结了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有代表性的几种农地经营制度的创新模式。分析了这些创新模式产生的背景、涵义和操作方式及其作用.以及对当前新农村建设的启示。  相似文献   

3.
申红卫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5):11580-11582
分析了我国农地制度创新的现状,在评析我国目前4种农地所有制创新模式的基础上,论述了我国实行土地农户所有制的必要性、合理性和可行性,并指出了我国农地制度创新的模式定位。  相似文献   

4.
制度变迁是经济增长不竭的动力。在我国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中,如何对农地经营制度进行创新,使土地资源更加合理、有效地利用,从而提高农业效益和农民收入意义重大。总结了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有代表性的几种农地经营制度的创新模式,分析了这些创新模式产生的背景、涵义和操作方式及其作用,以及对当前新农村建设的启示。  相似文献   

5.
建国以后我国农地制度经历了一段曲折的历程,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国农业劳动力转移、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和农村可持续发展。现行农地制度的某些缺陷又对我国农业劳动力转移形成了效率性、功能性、市场性制约。为此,应当立足于农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基本原则,完善农地产权制度,建立土地流转制度,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有效地促进我国农业劳动力转移和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黑龙江垦区制度创新的动力不是源于生存而是源于发展的要求。在目前的大环境下,黑龙江垦区制度创新的路径将采取诱致性与强制性相结合的创新方式。  相似文献   

7.
黑龙江垦区将在2010年在全国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农业机械化率达到98%.随着农业机械科技含量和装备水平的不断提高,如何保持庞大机群的良好技术状态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朱金鹤  傅晨 《世界农业》2006,(11):43-46,52
农地制度是一国经济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农地制度改革是经济转轨国家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罗马尼亚是传统的农业国。从这一意义上讲,罗马尼亚社会转型的性质、进程很大程度上最终取决于土地改革。  相似文献   

9.
何美然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8):9730-9731
就一般意义而言,非正式制度构成了农地产权制度合法性基础,影响农地产权制度的执行成本,制约着农地产权制度执行效率和变革方式。当前,非正式制度中的公有观念、家庭本位观念、平均思想和恋土情结,对农地产权制度创新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0.
黑龙江垦区作为以农业为主的大型综合性企业,面对入世,如何提高农业经济增长指数,加速实现农业现代化,是目前的首要任务。本文从农业经济增长的“动力源”出发,仅就转变农业经济增长方式、调整产业结构、推进科技创新、优化人力资源、创造良好环境等方面,分析了促进垦区农业经济增长的动力。  相似文献   

11.
当前,农业发展面临两大环境变化,一是农产品供给由短缺走向总量基本平衡和结构性、地区性相对过剩为主要特征的新阶段;二是加入WTO后农业必须参与国际竞争,农产品卖难问题更加突出,农民增收难度加大.这两大变化迫切需要农业发展要体现公平与效率兼顾,效率优先的原则.而提高农业发展效率,首先要解决提高农地使用效率问题.  相似文献   

12.
何琼  秦华 《甘肃农业》2005,(10):30-30
“三农”问题已经成为中国社会的重大问题,对于中国的社会安定和经济发展都有极其重要的意义。经济活动必然在特定的制度系统中运行,不同经济制度,决定人们的不同行为方式,农民增收致富同样依赖于一定的制度环境。本文从农地制度创新的必要性出发,结合80年代中期以来各地的农地制度创新理论与实践,认为区别经济发达地区农村与欠发达地区农村采取不同的农地所有制模式是一种可行的选择。  相似文献   

13.
对于"三农"问题,我们应当从制度角度来探索其制约因素.本文从当前农地制度的缺陷入手,找出现行农地制度与"三农"问题出现的内在关联,对当前理论界出现的几种典型的农地制度改革模式进行评述,从中归纳出能够有效解决当前"三农"问题的农地制度,并对这一新制度的可行性和配套措施加以分析.  相似文献   

14.
通过创建农地银行及经营制度,能够推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规范农村土地流转行为,培育农村土地流转有形市场,将成为我国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必由之路。因此,在新农村建设中,我国在创建农地银行时,主要可从政策法律、组织机构、资金来源、经营程序方面考虑。同时,要着重创建农地租借受托制度、农地出售受托制度、恢复经营支助制度、农地储备制度、农地交易制度、农地租借制度、农地交换.合并.分割制度、农地退休金制度。这将成为加快新农村建设的当务之急,也是切合我国实际、符合农民愿望的正确选择。  相似文献   

15.
长久以来,我国农业用地一直实行的是家庭经营承包责任制,这种制度生产经营规模较小,产业效率低下,已经不能推进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科学技术在各个领域的大量运用,我国农业高效率生产也面临新的挑战,2013年我国提出“家庭农场”这个概念,从此开始了我国农业产业规模化、产业化的进程。但是,如何在多条农业产业规模化的路径中选择适合我国的农地规模化发展的正确路径,还需要进一步探索和实践。  相似文献   

16.
土地承包经营权物权功能和效力的赢弱必然造成农地产权的不稳定,而这种不稳定性对农民以及中国的农业产生了不利的影响.反思了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性质,阐述了稳定农地产权的两种主要理论路径,指出当下学界探讨的稳定农地产权的两种主要路径均存在较大的缺陷;提出了稳定农地产权的制度创新--农地持有权,并对农地持有权的内涵、基本性质及如何构建农地持有权进行了论述.农地持有权作为一种独立的权利形态,应该替代土地承包经营权而成为现实的选择.  相似文献   

17.
农地金融制度构建的必要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农村金融供给匮乏的背景下,对农地金融制度构建的必要性进行考察,其必要性主要体现在农地金融制度是农村长期资金供给的需要,是农村金融组织体系优化的需要,是农业规模化生产的需要。  相似文献   

18.
建国以来,我国农地制度发生了五次大的阶段性变迁,每次阶段性变迁都有其历史的局限性。对这些已有的经验教训进行总结,从中得出一些有益的启示,必将有利于今后我国农地制度模式的创新。  相似文献   

19.
我国的农地制度变迁分为四个时期,对应四种模式。现行的农地制度的缺陷有三方面:集体所有土地的所有权主体不明确,土地产权各项权能模糊,缺乏土地流转机制。农地制度影响农户的经济地位,农地制度要创新。  相似文献   

20.
农地流转制度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抛弃传统的综述框架,从制度经济学的视角对近年来学者们关于农地流转障碍、制度创新进行述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