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玉米黄呆蓟马近年来在南皮县春夏玉米苗期发生严重,一般地块虫株率为30%~45%,百株虫量600~1500头,严重地块虫株率达80%~100%,百株虫量达2000~4000头,单株最高虫量达60余头,个别为害严重的地块造成毁种。  相似文献   

2.
李登绚 《甘肃农业》2006,(1):208-209
白粉病是陇东旱塬区日光温室栽培黄瓜重要病害之一,由于温室内温度高、湿度适宜,高温干旱和高温高湿交替出现的气候条件,极有利于黄瓜白粉病的发生与流行,发生普遍,危害严重。栽培后期白粉病株发病率达65%~100%,叶发病率为50%~70%,病指为15.8~40。需采取综合防治技术措碴,控制白粉病。发生危害,应用安全、高效、低残留杀菌剂及安全、合理使用技术,减少用药次数,为市场提供更多优质、安全蔬菜。  相似文献   

3.
外来入侵害虫——西花蓟马在新疆的发生为害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西花蓟马是一种世界性的重要害虫,2003年首次在中国北京发现报道.对新疆乌鲁木齐县板房沟乡温室蔬菜上的蓟马进行调查、采样、鉴定,确定蓟马种类,调查为害和发生情况.[结果]西花蓟马在温室黄瓜、西葫芦、西瓜等上均有危害,成虫和若虫主要聚集在花上和叶片上危害,平均有虫数量为西葫芦13~15头/花、黄瓜5.7~24头/花、辣椒2.5~4.6头/花、西瓜0.4~5头/花.[结论]经鉴定,乌鲁木齐县板房沟乡蓟马主要为西花蓟马Frankliniella occidentalis.  相似文献   

4.
棉花是克州农民主要经济作物之一,近年来,棉花受蓟马危害呈加重趋势,棉蓟马从2003年以前的次要害虫逐渐转为目前棉花的主要害虫之一,特别是2007年,蓟马危害造成棉花产量损失近3成,百株平均有虫150~200头,最高为400多头,有虫株率90%左右,无头棉、多头棉率达15%~20%,最高达37%,严重危胁着棉花生产。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云南地区番茄、辣椒上番茄斑萎病毒属病毒(Tospoviruses)与传毒蓟马的发生特点,为有效监测与防控Tospoviruses引起的斑萎病及传毒蓟马的发生流行提供理论指导和技术支撑.[方法]采用定点调查法,对云南Tospoviruses常发重灾区泸西和晋宁地区番茄、辣椒上的Tospoviruses及传毒蓟马的发生特点进行调查.[结果]2014年,泸西番茄、辣椒上斑萎病发病率和传毒蓟马种群数量均于7月7日达最高值,分别为16%、66%和1418、822头/100株.晋宁地区番茄、辣椒斑萎病发病较重,7月12日发病率达最高,分别为76%和80%,番茄上传毒蓟马种群数量在6月21日达最高峰,百株虫量为896头,辣椒在7月12日达最高峰,百株虫量为696头.经室内ELISA及分子检测,Tospoviruses种类鉴定为TSWV、TZSV;传毒蓟马种类鉴定为西花蓟马、花蓟马及棕榈蓟马,西花蓟马为绝对优势种.[结论]2014年云南泸西、晋宁等地番茄、辣椒上Tospoviruses引起的斑萎病及传毒蓟马危害严重,选择抗性品种是有效控制Tospoviruses发生流行的方法之一.针对Tospoviruses及传毒蓟马的发生特点,合理采用农业、生物、物理、化学防治等综合技术措施,才能保证蔬菜产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6.
为了明确玉溪市烟草苗期蓟马种类及其危害,为烟草蓟马的绿色防控提供基础信息,选择烟草移栽期,对玉溪市2区4县的烟草育苗棚内蓟马为害进行系统调查.结果显示,烟草苗期烟苗平均受害率为(33.11±11.15)%,其中江川县烟苗受蓟马危害最为严重,受害率达(86.67±2.03)%.烟草苗期共采集蓟马635头,经鉴定,隶属1科...  相似文献   

7.
西花蓟马在新疆设施蔬菜种植区的发生与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西花蓟马是近年来传人新疆地区的一种新的入侵害虫,对设施蔬菜等农作物危害性极大.研究新疆设施蔬菜种植区西花蓟马发生及分布情况,监测西花蓟马的发生与危害,为西花蓟马的综合治理提供指导.[方法]在西花蓟马发生为害时期,调查温室蔬菜上西花蓟马的发生数量及危害.[结果]西花蓟马在新疆南北疆主要设施蔬菜种植区均有分布,在乌鲁木齐、吐鲁番、莎车等地日光温室辣椒、茄子、西葫芦、黄瓜、南瓜、冬瓜、西瓜、菜豆等蔬菜上发生均较为严重.据乌鲁木齐县日光温室内黄瓜上西花蓟马的调查,其数量由南向北依次增加,南边平均数量为28头/株,中间为40.6头/株,北边为46.8头/株.西花蓟马数量从温室进口处(东边)向里(西)逐渐减少,东边平均数量为57.93头/株,中间为33.27头/株,西边为16.87头/株.西花蓟马在设施黄瓜植株上部叶片和花上数量较多,且危害较重.  相似文献   

8.
番茄叶霉病是目前危害番茄的主要病害之一,全国各地均有发生,以北方温室和塑料大棚栽培番茄危害较重。该病发展迅速,常在短期内暴发成灾。严重发病的大棚病株率高达100%,病叶率达60%以上,常导致提早拉秧,造成严重损失。  相似文献   

9.
<正> 杏仁蜂的发生近年来呈上升趋势,危害加重。据作者在蒙阴县蒙阴镇上庄村调查,1999~2000年达到高峰。一般危害率达60%~80%,严重时危害率达100%。 (一)杏仁蜂形态特征 1、成虫雌成虫体长7~8毫米,体较肥胖,翅展10毫米;头黑色,复眼  相似文献   

10.
保护地西葫芦灰霉病的防治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葫芦在冬春日光节能温室、早春大棚等保护地栽培生产中易发生病害,一般损失率25-30%,重者达100%,造成断产绝收,危害严重,使农民群众蒙受了较大的经济损失。本文主要介绍西葫芦灰霉病的防治技术及措施。  相似文献   

11.
去年,我县棉盲椿象发生较为严重,最高百株144头(防治指标10头/百株,大发生50头/百株).受害面积达1.87万公顷,被害田率达100%,被害株率达30%~40%,严重的达100%,蕾铃脱落率达20%-30%,严重的达50%,造成棉花减产20%~30%,给我县棉花生产带来很大的损失。  相似文献   

12.
日光温室根结线虫病发生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庄浪县日光温室根结线虫病始发于2004年,2005—2007年危害严重,温室损失达40%~60%,该病害成为当时影响全县温室生产的严重障碍。通过连续多年的集中防治,目前该病害已得到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13.
芒果蓟马复合体防治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云南元江芒果受3种蓟马复合为害,花穗受害率达100%。以黄胸蓟马发生量最大,年发生8 ̄9代,以第一至第六代对芒果的危害最严重。适期使用万灵、灭杀毙、氧化乐果1000倍药液防治,大田防效达78.3% ̄80.6%,可有效控制多种蓟马的危害。  相似文献   

14.
对泉州市杜鹃花发生情况进行调查,结果表明:目前泉州市杜鹃花害虫以叶部害虫为主,有杜鹃冠网蝽、温室白粉虱、杜鹃叶蜂、蜗牛、蓟马与蚜虫,其中杜鹃冠网蝽、温室白粉虱与杜鹃叶蜂发生普遍且严重,其次是蜗牛,蓟马与蚜虫则零星发生。该文描述了以上主要害虫的发生特点,并总结出一系列有效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15.
通过2008—2010年对云南省各地区西花蓟马的发生危害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在云南16个地州均有西花蓟马的分布,危害植物涉及40科132种。2009年对昆明地区14科32种栽培作物进行调查,结果发现温室内栽培植物受害程度高于田间露地作物。在不同气候带西花蓟马的体长存在显著差异,西花蓟马体色在不同季节也存在明显差异,表明西花蓟马有形态变异现象。  相似文献   

16.
对2年生三七进行了蓟马危害症状调查及药剂防治试验。结果显示,危害夹马石村2年生三七的蓟马主要是烟蓟马,主要危害2年生三七的叶片,导致叶片发黄、受害组织枯死或部分穿孔。对烟蓟马的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20%丁硫克百威、全红速效性好、持效期长。药后10d调查,其防效分别达到99.5%和99.37%;其次是金亮瓜、40%速扑杀,防效分别达98.49%和97.59%。在三七叶片烟蓟马的化学防治中可以交替使用上述4种农药。  相似文献   

17.
受蝴蝶兰温室栽培条件的影响,蓟马、介壳虫、蚜虫、粉虱等一些害虫常年发生,多年使用且管理粗放的温室尤为严重,笔者从几种主要害虫的形态特征、危害特点、生活习性方面进行了调查分析,并提出综合防治对策,为温室蝴蝶兰的栽培管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2008年广东省湛江市甘蔗种植面积大约有199万亩。上半年的极端气候给甘蔗蓟马繁殖创造了有利条件,2008年7月在湛江市各蔗区多点调查虫口密度平均单株为17.2头,最高达200头,比2007年同期单株虫口密度7.8头增加9.4头,增幅达121%。甘蔗蓟马主要栖息在甘蔗的心叶内,直接吮吸甘蔗叶汁,使心叶包卷变黄干枯,破坏光合作用,对甘蔗产量和糖分影响较大。预测近期湛江市各蔗区蓟马将大面积发生,建议当前应采取以下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9.
曹立武 《北京农业》2003,(10):22-23
<正> 桃树穿孔病是大棚温室油桃生产上的主要病害之一。穿孔病分为细菌性穿孔病,真菌性霉斑穿孔病和真菌性褐斑穿孔病等三种,而以细菌性穿孔病危害最甚。在多雨年份,排水不良,湿度大或红蜘蛛多时发生严重,常引起早期落叶,新梢枯死,削弱树势,降低果品的产量和质量,近年来在油桃产区,年年都有发生,2002年发生面积达333余公顷,发病率达30%~40%,严重制约了桃树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0.
丰培  久国 《北京农业》2009,(6):41-41
玉米叶螨又称玉米红蜘蛛,主要有截形叶螨、二斑叶螨和朱砂叶螨3种。近年玉米田普遍发生,已成为危害玉米的主要害虫。据调查,在玉米叶螨发生期.危害严重的玉米田螨株率可达70%~100%,单株螨量几百至千头,重者上万头,玉米植株大片枯死,空穗率达40%,即使结实者,籽粒秕瘦,可使玉米严重减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