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正> 优良桑树品种是提高桑叶产量和质量的重要内在因素。对提高蚕茧产量、茧质和蚕种质量都起着重要作用,也是降低生产成本,增加蚕桑生产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为了进一步发挥优良桑品种对提高桑园生产率的作用,促进我省蚕桑生产走上良性循环,本文就建立我省良种桑繁育基地的有关问题,谈谈看法。一、目前我省桑园良种化状况与建立良种桑繁育基地的必要性长期以来,我省桑园栽植的当家品种为  相似文献   

2.
对低产桑园的改造,各地已做了大量的工作,并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对促进我省蚕桑生产的发展起了一定的作用。但目前我省低产桑园面积还不少。本文就低产桑园的改造谈点个人浅见,供参考。对低产桑园的分析低产桑园是单位面积的桑园产叶量低、  相似文献   

3.
<正>我省农村自有小桑园大多为密植桑园,且普遍采用春伐。而目前各蚕种场基本上在农村原蚕区饲养原蚕,收茧制种。在实际生产中,春伐桑园的培护管理存在的诸多问题已严重影响制种成绩。本文就以下几个方面对如何加强春伐桑园的技术管理提出相应的对策,期望能提高春伐桑园的培护管理水平,既而提高桑叶产质量,为蚕种的丰产丰收奠定  相似文献   

4.
蚕种场桑园的测土施肥及其效果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正>优质桑叶是蚕种生产的基础。叶质的优劣,决定于桑园施肥是否合理及管理水平的高低。桑园如何合理科学施肥,必须通过测定桑园土壤养分含量、蚕种场桑树吸收的营养元素含量以及蚕卵营养元素含量,根据所施肥料种类及各肥料的效应,提出适合蚕种场桑园的培肥措施。为此,1990年对我省黄棕壤地区蚕种场的桑园进行了测土,结果表明有机质含量在1.26~1.95%间,平均为1.49%,中等偏下;全氮含量在0.07—0.12%,平均为0.092%,水解性氮在60~108ppm,平均为80.84,属中等水平;有效磷在11~22ppm,平均为14.4ppm,中等偏下;速效钾在11.20~69.75ppm,平均为54.65ppm,属于低水平;pH值平均为6.38,微酸。同时,在土壤中的Fe、Mn、Cu、Zn进行  相似文献   

5.
<正> 我省现有五个蚕种场,共有成林桑园1905亩,其中能灌桑园1251亩,生产用房面积30544平方米,有专业技术干部47人(其中安康场有六名技干负责母种、原原种),82  相似文献   

6.
<正> 我省桑园分布在陕南、关中、陕北三种农业生态栽培区,因生态环境及种植历史的不同,往往具有不同的昆虫区系和优势种类。张成和、尤丽华记载了12种我省常见的桑树害虫,姚清重点调查了陕南桑树主要害虫发生为害情况,本文着重记载了户县新发展桑园23种害虫种类,探讨了新建桑园害虫种类形成的几个特点,供生产上参考。  相似文献   

7.
<正> 解放三十多年来,我省蚕桑生产的恢复、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蚕桑生产几乎遍及全省。桑园面积由1949年的46万亩发展到1984的126.50万亩;蚕茧产量1949年为6.85万公担,1984年为64.95万公担;张种产茧  相似文献   

8.
<正> 我国地域辽阔,旱田杂草200余种。这些杂草根系发达,吸收能力强,生长快,夺取土壤中的水分和养料,而且妨碍空气流通。据推算,农作物由于杂草危害损失11.5%。目前,我省桑园规模较大,且桑园都不同程度地受到近30个科60余种杂草的危害,为了加强桑园管理,提高桑园利用率,本文就桑园杂草的成因、利弊、分布、种类和防除几个方面谈谈粗浅看法,以利蚕桑生产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正> 最近,四川省蚕种公司在省属北碚蚕种场召开了全省蚕种场的桑园生产会议。参加会议的有省属蚕种场及部分地、县蚕种场的场长,科(股)长、桑园管理干部共63人。会议交流了北碚,万县、三台、阳花渡蚕种场等加强桑园管理、桑叶高产稳产,以及病虫害防治、控制微粒子病的经验,研究分析了近年我省蚕种场自有桑园产量下降。病虫害严重的主要原因是:一些蚕种场对  相似文献   

10.
由于省委十分重视发展蚕桑生产,采取了一系列鼓励这项事业发展的措施,近年来我省新栽桑园的面积发展很快,据不完全统计,80、81两年新栽桑面积达7~8万亩,82年蚕茧产量超过10000担,创建国以来我省蚕茧生产的最高记录,按照这种发展速度,只要认真加强技术措施的贯彻,做好新桑园的肥培管理工作,我省的蚕桑生产将会有一个较大的飞跃。  相似文献   

11.
<正> 蚕茧生产是我省出口商品创汇率较高的生产项目,六五期间我省桑园增长了两倍,达到70多万亩,蚕茧增长了一倍,达到480多万公斤。1985年蚕丝、丝绸出口创汇近800万美元,成为我省外贸出口商品骨干项目之一。但是,蚕桑副产品的利用和开发还十分落后,一些产品的研制生  相似文献   

12.
桑园高产是提高亩产茧的物质基础。我省蚕区在认真学习外地经验的基础上,通过科学实验,探索桑树生长发育的规律,不断总结桑园高产的科学技术。从七十年代初开始,桑园推广密植、速生、矮化的高产栽培技术,十年来的实践表明,它对于提高单位面积的产茧量,改善夏秋蚕的叶质条件和适应全年多次养蚕等均起到了良好的作用,同时还涌现出一批当年栽桑,当年丰产,3—4年内亩产桑叶超过6000斤的高产桑园,它为实现亩产蚕茧400斤提供了物质条件,有力地促进了栽桑技术的提高和蚕茧生产的更快发展。  相似文献   

13.
我省蚕区广大贫下中农和革命干部,以阶级斗争为纲,积极响应伟大领袖毛主席“农业学大寨”的号召和深入贯彻农业八字宪法,学习外地先进经验,通过科学实验,不断探索桑树生长发育的规律和构成桑园高产的基本要求,亩产叶6,000斤的高产桑园不断涌现,为亩产400斤茧提供了物质条件,将有力地促进栽桑技术的提高和推动我省蚕桑生产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4.
<正>桑叶是养蚕的物质基础。要多养蚕,多产茧,就必须从提高桑叶的产量入手。我省桑园平均每亩产茧约20斤,较全国亩均70斤的水平相差两倍多。其主要原因之一,就是由于桑园管理不善,采伐收获不当,桑叶产量不高。为迅速增加单位桑园蚕茧产量,几年来,我们在宝鸡县天王大队,就如何提高单位面积桑叶产量,结合生产,进行了一些试验,收到了一些效果、  相似文献   

15.
<正> 石泉县是我省重点蚕区之一,近几年发展很快,现有成片桑园1.2万亩,零星桑树1300多万株,年产蚕茧500多吨。但随着桑园面积的迅速扩大,病虫为害也在逐渐加剧,成为蚕桑生产的潜在危机,为了控制病虫为害,稳步发展蚕桑生产,我们于1986年4~6月结合生产实习,对该县长安、城关、饶峰、兴坪、凤阳等地的桑  相似文献   

16.
<正> 发展生产要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为了提高蚕桑生产的经济效益,进行桑园集约经营,加快桑园得益速度,推行新桑园的快  相似文献   

17.
浙江省是全国著名的老蚕区,蚕桑生产历史源远流长,蚕茧产区遍及全省陆地,成为农业生产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现以1988年为例,将我省的蚕桑生产概貌介绍于后。一、蚕区分布状况 1988年全省有10个市(地)、68个县(市、区)、1625个乡(镇)、14059个村有蚕桑生产;桑园面积123.5万亩,其中成片桑园118.46万亩,零星折算面积5.05万亩,当年可采摘面积116.18万亩;生产蚕茧105636t,创造了历史最高水平。  相似文献   

18.
<正> 近年来我省蚕桑生产得到了迅猛发展,桑园面积由1980年的76.5万亩增加到1989年的149.7万亩,增长近1倍,蚕茧产量由1980年的3.82万吨增加到1989年的10.735万吨,增长近2倍。要使我省的蚕茧生产再上新台阶,其着眼点已不可能放在继续扩面上了。这是因为我省人多地少,人均占有耕地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且我省又是粮食重点生产省,因此,为稳定粮食面积,蚕桑生产不可能仅依赖扩面的方法来增加蚕茧产量。当前我省蚕桑生产的发展只有走内涵挖潜之路方是良策。作者分析了有关资料,认为从以下几方面看,我省蚕业从内涵挖潜增产是大有可为的。  相似文献   

19.
<正> 近几年来,我省蚕桑生产发展较快,81年冬、82年春全省栽桑一亿株以上,82年冬和83年春预计可栽近二亿株.桑园基本建设速度较快,但技术指导却跟不上,所以新桑园在建立、管理、利用等方面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一些问题.如不及时解决,必  相似文献   

20.
2012—2016年,平利县组织开展了桑园间作套种茶树生产效益比较试验。结果表明:桑茶间作套种第一年的生产投资较高,但低于普通密植桑园和纯茶园单独建园的投资之和;进入丰产期后,3种不同栽植密度的桑茶间作套种园的生产收益均高于普通密植桑园和纯茶园,以每667m~2栽桑1000株和750株的桑茶间作套种园生产效益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