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金芳  万斌 《农业考古》2004,(2):156-157
“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闻于鲁周公而兴于唐。”作为享有国饮之称的茶,不仅可消渴解乏,满足人体生理健康之需要,而且还成为人们进行社交的媒介及修身养性、陶冶情操的美好享受。于是,自古而今,就有了以茶为礼、以茶待客、茶宴茶食茶话会等茶礼茶俗,茶的品饮方式也在不断地更新变化,其中,评茶与品茶是最具有代表性的两种茶叶饮用方式,茶之评与品,虽皆为饮茶,然而各自内涵却大不相同。  相似文献   

2.
茶道散论     
马守仁 《农业考古》2004,(4):103-104,107
“茶道”一词最早见于唐代诗僧释皎然的《饮茶歌诮崔石使君》 :“一饮涤昏寐 ,情思朗爽满天地。再饮清我神 ,忽如飞雨洒轻尘。三饮便得道 ,何须苦心破烦恼……孰知茶道全尔真 ,唯有丹丘得如此。”另据唐·封演《封氏闻见记》卷六“饮茶”条载 :“楚人陆鸿渐为茶论 ,说茶之功效 ,并煎茶炙茶之法。造茶具二十四事 ,以都统笼贮之。远近倾慕 ,好事者家藏一副。有常伯熊者 ,又因鸿渐之论广润色之。于是茶道大行 ,王公朝士无不饮者。”唐末刘贞亮在《茶十德》中更指出 ,茶可以 :“利礼仁、表敬意、可雅心、可行道”等。可见早在我国唐代 ,就已经饮…  相似文献   

3.
也可以清心     
茶乃俗中雅物,世人皆可饮之,而能从中饮出境界者,则人数寥寥了。茶饮到了一定层次,花样与方式也开始繁复起来,譬如日本的茶道,其程序和仪式早已超越了饮茶的本身,成为了一种茶文化,它的精髓更多地体现在循序渐进的饮茶方法、心平气和的饮茶态度,以及人茶合一的至高无尚的禅意上。中国人民是一个善饮茶的民族,西湖龙井、武夷岩茶、庐山云雾茶、四川蒙顶茶、峨嵋清茶、云南下关砣茶、东江擂茶诸名茶享誉神州,而茶馆更是星罗棋布,遍布大江南北。闲来三俩新朋老友相邀,以话泡茶,浅浅而饮,待茶汁微淡时,人情味却越发浓起来,这时面前的清茶已退居其次,把盏轻啜的仿佛是君子之交淡如水的闲情逸志,一杯好茗在手,万件俗事皆丢矣。最不济的乃端杯牛饮者,甚有暴食天殄之虞。一日远友来访,嘱妻取出珍藏已久的一级旗枪待之,但尚未等枪干在杯中缓缓打开紧卷的大旗,客便已一饮而尽,且皱眉叹曰:“苦煞人”。大煞风景!  相似文献   

4.
中国之茶文化,乃中国饮食文化之分支。发展至今天,早已形成一门具有独特形态与功能的知识密集型学科,而且相应地编织出一个和谐协调之文化环境氛围,以其无可抗拒之融和力,不断增进着民族与民族、国家与国家间的交流和友谊。有鉴于此,势必引动更加广泛的社会成员去密切注视着这种古老文化传统之积累与流向,并据之逐步建立起茶史、制茶、茶疗、茶俗、茶民族、茶宗教、茶艺文、茶资源等学科,以促进社会的安定、繁荣和发展。一“汉文化基本上是农耕文化”。茶为古代重要农产品,其发展正植根于这种深厚的汉文化基础之上,是可谓源远流长。茶之为用,大别可分蔬食、药疗、汤饮。《诗经·豳风·七月》有“采荼”之载。陆羽《茶经·六之饮》指出:“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  相似文献   

5.
张永仟 《农业考古》2007,(6):182-185
明代江南的待客茶俗因人、因地而不同。官场待客茶俗注重等级,讲究行礼作揖。文人喝茶只是引子,重点在行酒、吃饭和趣谈。而江南寺院茶,亦颇具文士之风。至于日本禅林的饮茶习俗,通过分析研究日本使节策彦周良的相关记载,可以发现有两个明显不同江南茶俗之处:一是茶水与海鲜的并用;二是基本墨守由荣西和尚传至日本的蒸青绿茶点饮法。  相似文献   

6.
筑梦 《新农业》2014,(14):47-48
<正>怎么样,小编行头不错吧!说起中国最古老的饮料,必然非"茶"莫属。唐代陆羽《茶经》中有云:"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相传神农尝百草,偶然得到此物,泡水饮之,倍感生津止渴、提神醒脑,以此为解毒圣物,茶便由此传入人间,备受世人喜爱、痴迷和推崇。中国茶大部分产自长江以南地区,由于种类繁多,炮制工艺不同,分为白茶、黄茶、绿茶、乌龙茶(青茶)、黑茶、红茶六大品类。人们以茶为待客之礼,以茶为健身之道,不惜重金购茶、品茶、藏茶,令茶成为最具文化韵味兼有商业价值的双重珍宝,而这也正是古老的茶产业得以传承延续的原因。  相似文献   

7.
任何一种文化一旦被统治阶级所提倡,被文人学士所崇尚,尤其是作为教化、风习来出现,上风下渐,必然要渗透和影响到民间,从而形成一种习俗。西南人的饮茶习俗也是这样形成的。当汉化之风渐起,汉俗成为风尚时,自然西南人也就学汉人饮起茶来。然而,西南人的茶俗亦是有其特点的。西南人敬茶有一定规矩。讲究的人家有所谓一三道茶”:一道茶不饮,只是表示迎客,敬客;二道茶是深谈、畅饮;三道茶上来即表示主人送客了。在这里西南人将茶的自然属性与功能与交友之道巧妙地结合了起来。客初至,谈未深,茶尚淡,故仅示敬意而并非真饮;淡既…  相似文献   

8.
唐人与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唐人与茶中国社科院历史研究所李斌城一中国是茶的故乡,饮茶起源很早。唐人陆羽说:“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闻于鲁周公。齐有晏婴,汉有扬雄、司马相如,吴有韦曜,晋有刘琨、张载远祖纳、谢安、左思之徒,皆饮焉。滂时浸俗,盛于国朝(唐)。”①“发乎神农”虽系远古...  相似文献   

9.
茶起源于我国,饮茶是中国人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茶文化的历史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是中华民族文化发展历程的缩影。唐代陆羽的《茶经》认为,“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闻于鲁周公,齐有晏婴,汉有杨雄、司马相如,吴有韦曜,晋有刘馄、张载、远祖纳、谢安、左思之徒,皆饮焉。”可见,茶文化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时期。  相似文献   

10.
我的茶道观     
茶的本质属性是作饮品,茶文化亦萌芽于茶作饮料之后。茗饮始于何时?陆羽说“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闻于鲁周公”《茶经·七之事》。他将饮茶史上溯到神农时代,认为发现之时即掀开了饮茶史的第一页。显然,陆羽的“饮茶”概念很宽泛,包括茶之当药眼之、煮而食之、煎而饮之。顾炎武在(日知录)中云:“秦人取蜀(前316)而后始有茗饮之事。”照顾炎武所言,秦人攻下巴蜀后从巴蜀人那里学会了饮茶,巴蜀人饮茶历史比泰更早几百年。这也说明饮茶时尚源于巴蜀,秦以后渐渐传播全国。茗饮之事有文献可证的不过有2千年历史,最早的文字记载见…  相似文献   

11.
茶,是中华民族的举国之饮,犹如我们称京剧为“国剧”一样,是“累日不食犹得,不可一日无茶”的“国饮”(唐·杨烨《膳夫经手录》)。我国的饮茶历史最悠久,正如茶圣陆羽所云:“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闻于鲁周公,齐有晏婴,汉有扬雄、司马相如,吴有韦耀,晋有刘棍、张载、远祖纳、谢安、左思之徒,皆饮焉。济时侵俗,盛于国朝。两都并荆俞(同渝)间,以为比屋之饮。””可谓渊源流长。中国又是茶文化的源头。我们的祖先从茶的含嚼阶段走来,经过了漫长的进化和探索。“柴米油盐酱醋茶”,曾几何时,茶叶从“开门七件事”中走出来,…  相似文献   

12.
饮茶&#183;养生延年。《茶经&#183;一之源》指出茶“为饮最宜精神俭德之人”指饮真茶能修身养性,清静无为,生活简朴起到养生延年。《茶经&#183;四之器》“风炉”、古鼎形、三足、“坎上巽下离于中”“体构五行去百疾”,用意指在煮茶过程中水、火、风都在运动变化,物质造化世界基本元素,水、火、金、木、土五行悉以齐备,达到天人合一阴阳平衡,常饮真茶能养生延年去百疾之功效,而心舒神畅。  相似文献   

13.
冲泡及品饮普洱茶须维持最平和、最自然的心境,在不断感触和体味“一人得神、二人得趣、三人得味”中进行。泡茶人平静柔和的心情是冲泡好普洱茶的先决条件,无论忙闲需静心于置,无论喜忧需清心以待,调以安然之境、恬然之席、易用之器、灵动之水,施以当然之法,据饮者之好把握应用冲泡技艺,方能冲泡出、品饮到最佳的普洱熟茶,这种茶、人、境合一的修为当是普洱熟茶的冲泡品饮艺术的真谛。  相似文献   

14.
江头贡茶     
<正>江头贡茶主产地在耒阳市龙塘镇的江头、大石、东冲、蚕子、畔塘等村,故统称江头茶,因在古代属于贡品御茶,又称江头贡茶。该茶产区林壑幽深、山岚弥漫、古树参天,气候温和,土壤有机物质含量丰富,所产茶叶滋味醇厚、香气浓郁、纯而不淡、浓而不涩,经多次泡饮后,仍然汤色清澈,回味无穷。耒阳位于衡邵盆地南端、五岭山脉北面,地处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平均海拔325米,以岗地、丘  相似文献   

15.
赵俊卿 《农业考古》2012,(2):109-112
中国既是诗的国度又是茶的故乡,在我国文学史上诗人皆茶人,中国古典诗歌与茶文化的关系源远流长。历代的文人墨客不仅仅把饮茶品茶斗茶当做一种物质享受,更重要的是借咏茶以写人状物抒情明志。诗因茶而兴浓,茶因诗而名远,茶与诗结缘形成茶诗,广义的茶诗不仅包  相似文献   

16.
茶令、茶谜     
邢湘臣 《农业考古》2001,(2):348-349
我国的茶文化极为丰富多采 ,如茶令、茶谜即为其内涵之一。茶 令喝酒有酒令 ,饮茶也有茶令。茶令情趣盎然 ,构思巧妙 ,其乐融融。最早流行于茶区 ,一般在逢年过节 ,婚庆喜事宴请宾客时 ,在品茗之余以茶行令而助兴。据《中国风俗辞典》记载 :“茶令流行于江南地区 ,饮茶时以一人为令官 ,饮者皆听其号令 ,令官出难题 ,要求解答或执行。做不到者以茶为赏罚”。挨罚多者也会酩酊大醉 ,脸青心跳 ,腹饥脚软 ,此谓“茶醉”。但比起酒醉要好受得多了 ,只消进食一些“茶点” ,就可“解醉”了。南宋时 ,龙图阁学士王十朋学写有 :“搜我肺肠著茶令”之…  相似文献   

17.
丘逢甲与茶     
陆羽《茶经·六之饮》载:“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闻于鲁周公。”可知茶具有饮用之功能,由来已久。而茶作为一种饮料,据文献记载则始自汉代,文人饮茶,也从汉代开始,如扬雄、司马相如等。两晋南北朝时,一些有眼光的政治家提出“以茶养廉”的口号,用来对抗奢侈之风,茶风稍盛,张载、左思等人在诗作中有所咏及。唐以后,历代文人饮茶之风渐盛,如李白、杜甫、释皎然、陆龟蒙、皮日休和陆游等,都对茶情有独钟,并留下大量的咏茶诗作。丘逢甲是我国近代史上杰出的爱国志士,卓越的教育家,同时,他也是一位诗人。作为文人的丘逢早,同…  相似文献   

18.
《茶经》“《广雅》云”考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茶经》“七之事”章引:“《广雅》云,荆巴间采茶作饼,叶老者饼成以米膏出之。欲煮茗饮,先炙令赤色,捣末置瓷器中,以汤浇覆之,用葱、姜、桔子之。其饮醒酒,令人不眠。”成书于宋代的《太平御览》卷八六七有类似引文:“荆巴间采茶作饼,成以米膏出之。欲饮先炙令色赤,捣未置瓷器中,以汤浇覆之,用葱、姜之。其饮醒酒,令人不眠。”《广雅》成书于三国魏初,各种著作、论文都据此将饼茶的起始定在三国时代。但今本《广雅》并无此段文字,而这段文字关涉饼茶的起源和饮茶法的流变,有必要对此加以考证,以辨其真伪,还其本来面…  相似文献   

19.
茶之始为     
茶之始,究竟是如何进入人类社会的?学术界就此各执己见,争论不休。或谓:“由祭品、而菜食,而药用,直至成为饮料”;或谓:“最初是作为药用进入人类社会的”;或谓:“最初利用茶的方式方法,可能是作为口嚼的食料,也可能作为烤煮的食物,同时也逐渐为药料饮用”。这些观点可以归纳为:①充作祭品;②作为药用;③食药同时。笔者试图对这些传统说法,提出一得之见,就教诸学者,权作引玉之砖! 一茶的发现和利用,相传始于神农时代。唐陆羽《茶经·六之饮》就说:“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闻于鲁周  相似文献   

20.
茶之始为饮,就结下了茶人与文人的不解之缘。文人以茶雅志、以茶立德的节操,无疑给茶赋予了更高层次的意义。从此,饮茶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饮茶,“茶中诗意,诗中茶味”,茶从其实用功能不断走向艺术层面,最终成为中国人烙刻在精神深处的文化符号,也给世人留下了文人与茶人因那一片小小的叶子而交往情深的佳话。本文透过清初文人冒襄与茶人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