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刊讯)台湾茶艺专家范增平先生的新著《中华茶艺学》最近由台海出版社出版。范增平先生二十多年来潜心于中国茶文化的研究,致力于弘扬中华茶文化事业,特别是先后100多次往返于海峡两岸,热情宣讲传授茶文化知识,演示名茶的冲泡技艺,并撰写大量的文章,出版许多茶文化专著。最近他同时在台湾出版了《茶艺学》,在北京出版了《中华茶艺学》著作,对中国茶艺的有关理论进行系统、全面的研究和论述,这是首部由台湾地区学者在两岸同时出版的中国茶艺理论著作。本书的出版,将对中国茶艺的学术研究作出贡献,也将对各地的茶艺事业产生积极…  相似文献   

2.
1992年5月30日至6月4日,世界著名茶艺专家、台湾中华茶文化协会理事长、新当选的中国茶叶协会理事范增平先生对江西省南昌、景德镇、婺源茶叶生产和茶文化进行了考察,并作了以“弘扬茶文化,振兴茶叶经济”为题的演讲和台湾功夫茶艺示范表演。范先生以提倡“国饮”而闻名于世。他此次在南昌讲学并在景德镇茶厂考察之后,又专程  相似文献   

3.
共同创造中华茶文化更光辉的未来──读范增平先生的两部茶著江西省社会科学院余悦海峡两岸几乎隔绝了近四十年后,历史终于翻开了新的一页。顺应时代的潮流,海峡两岸茶文化界也开始了频繁的交往和交流。被誉为“茶艺特使”的台湾范增平先生,自1988年起即赴中国大陆...  相似文献   

4.
陈文华 《农业考古》2003,(2):301-303
范增平先生将多年来发表过的有关茶艺和茶文化问题的文章结集成书 ,取名为《台湾茶艺观》 ,承蒙错爱 ,嘱我为之写序 ,以我和范先生十多年的交情 ,没有推却之借口 ,只得从命。初识范增平先生是在 1 2年前的福州。 1 991年冬 ,台湾陆羽茶艺中心的蔡荣章先生率台湾茶友赴武夷山参加国际无我茶会 ,路过福州时 ,举办了一次茶艺交流会。当时我正在创办《农业考古·中国茶文化专号》杂志 ,到福州联系印刷封面和彩页事务 ,顺便参加了这次茶会。就在这次会上 ,认识了范增平先生 ,同时还经他引见 ,认识台湾天仁集团的总裁李瑞河先生。在日本茶道表演时…  相似文献   

5.
来到位于北京西单教育部街的北京外事职业高中,即刻拥有一份闹中取静的恬适,古色古香、整洁爽目的院落,使人感到记忆中积淀着深厚文化意蕴的古都北京又清晰亲切起来,而这里体现中国传统文化最典型的地方,当属茶艺礼仪专业的培训基地──中华茶艺园。在职业高中开设中华茶艺专业,北京外事职业高中成为全国的“首创”,而促使这一先河开通的,便是著名台湾茶艺专家、台湾茶文化学会理事长范增平先生。以茶会友茗芳情长范增平先生从事茶艺研究和茶文化传播已20多年,他长期担任“中华茶艺协会”秘书长和“台湾茶文化学会理事长”。写了大…  相似文献   

6.
(本刊讯)为纪念陆羽《茶经》问世1220周年,澳门茶艺界在今年4月15至24日,于 于花城公园举办了一系列茶文化活动。其内容包括: 《茶经、茶书、茶具展》:展出《茶经》各种版本、陆羽生平简介、各种茶文化书刊、历代茶具。时间从4月15日至4月24日。 “茶缘茶会”暨茶艺示范:来自澳门、台湾、香港、广州、珠海五地的茶艺爱好者,举行露天茶会。时间为4月15日下午3时开始。 陆羽《茶经》专题讲座:由台湾茶文化专家范增平和香港茶艺专家叶惠民两位教授主讲“《茶经》对中国及世界茶文化的影响”、“《茶经》对中国茶…  相似文献   

7.
寇丹 《农业考古》2001,(2):26-32
一自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台湾地区使用了中华茶艺这个名词以来不过三十年时间 ,茶艺馆和茶艺表演已遍及国内外的华人区了。江西陈文华先生在他编写的《中华茶文化基础知识》一书中有详细的发展过程综述和对“茶艺”一词不同理解的辑录 ;世纪之末 ,台湾范增平先生在大陆出版了《中华茶艺学》。但他们的著作中都没有专门的章节论及茶艺活动的主题。现在我来谈它 ,也就杜撰了一个名称叫“主题茶艺”。因为研究茶文化的活动 ,就不能不研究茶与人之间结合的形式和内容 ,以及这种结合对人对社会产生的影响。应该说 ,自唐代以来的重大茶会、茶宴都是有…  相似文献   

8.
范增平先生1988年6月首次来大陆在上海与陶艺大师许四海先生公开谈论和表演茶艺,从此打开了海峡两岸茶艺交流的大门,至今已经整整二十周年了.20年间,范增平先生两岸穿梭,往返上百次,为振兴中华茶文化奔走呼号,不遗余力,为两岸民间文化交流和茶艺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并与很多大陆各界人士和茶艺工作者、爱好者建立了深厚感情.  相似文献   

9.
范增平先生邀我为《生活茶叶学》作序 ,以本人的学识、身份 ,尤其是对“茶”的无知 ,实在没有为范先生的新作写序的资格。如果一定要我找出点理由 ,那便是自 1 997年 1 0月以来 ,我和范先生结下了推动中华茶艺、使之弘扬的不解之缘。我和范先生结识、联手得益于《北京晚报》的苏东洋先生 ,苏先生从事经济研究与报导。经苏先生点播我对茶文化才略有领悟 ,并看到了作为一个职业教育工作者应承担的责任。承蒙苏先生引见 ,我才与范增平先生结识 ,并为范先生的执着追求而感动 ,当然范先生也为我能意识到弘扬茶文化之必要 ,特别是把茶艺作为职业教…  相似文献   

10.
范增平 《农业考古》2004,(4):202-208,215
范增平先生于2001年3月24日应北京大学品茗爱好者联谊社、禅学社邀请,公开向全校师生演讲,下午14时至15时演讲《源远流长的中华茶文化》。晚上19时至21时30分演讲《谈禅、说理、味茶》。本记录稿是晚上演讲部分,由社会学研究所博士生包胜勇同学作记录。  相似文献   

11.
七代居台在拙作“名人与茶”专题中,曾介绍过被誉为“千古一范”的北宋名臣范仲淹和他的咏茶名篇——《和章岷从事斗茶歌》。令笔者感到惊喜的是,在一九九0年十月下旬举办的首届杭州国际茶文化研讨会上,碰到了这位古代先贤的二十九世孙台湾茶艺界著名人士范增平。他是以台湾茶文化学会理事长、中华茶艺文化研究中心主任的身份,前来参加大会的。  相似文献   

12.
20 0 3年 3月 2 2日— 2 4日 ,由国际茶文化交流会 (筹 )、世界茶文化交流会、福建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江西省中国茶文化研究中心、台湾茶商联合会、南靖县茶叶研究所共同主办的“海峡两岸茶文化交流会”在美丽的海滨城市———厦门隆重召开。这是自 1 988年以来 ,海峡两岸茶文化交流史上的辉煌篇章 ,是海峡两岸同胞共叙一腔中国茶情的盛典。1 5年前 ,台湾大学教授、台湾茶艺协会理事长吴振铎先生一行率先访问祖国大陆 ,从而推开了海峡两岸茶文化交流那扇沉寂多年的大门。 1 5年后的今天 ,在两岸茶文化界有识之士与许多热心人士大力推…  相似文献   

13.
1、上海茶艺培训的起步阶段,上海茶艺培训工作起步较早,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中期市茶叶学会成立以后,以“茶与健康”为主要内容的广泛意义的茶文化宣传培训工作就已逐步开始。1982年秋,最先意识到茶文化信息春汛的市茶叶学会,即组织了当时最有影响的一次品尝会,参加茶会的有科学、文艺、教育、茶业等各界代表人士和关心、支持茶文化事业的市委、市政府领导100多人,在社会上造成很大影响;1988年7月4日,40年来第一支台湾学术、文化、艺术、工商界所组成的“台湾经济文化探问团”赴大陆访问,7月8日,著名茶艺专家范增平先生到上海了解有关茶文化情况,首次与陶艺家许四海先生见面,并与新闻界人士一起研讨台湾茶艺的发展现状,演示了台湾茶艺,经新闻媒体报道后,使众多上海市民了解了台湾茶艺是怎么一回事:1989年6月,市茶叶学会、《劳动报》社在豫园古戏台举办了首届上海茶文化研讨会,品尝了安徽六安名茶“霍山黄芽”的冲泡技巧;1989年9月18日,市茶叶学会召开茶文化研讨会,出席会议的有著名专家学者和知名人士陈沂、谈家桢、峻青、哈华、钱梁等90余人,对宣传茶文化的意义以及上海开展茶文化活动提出许多宝贵意见。这是上海第一次高层次的、有重大社会意义的专题茶文化研讨活动,对上海茶文化包括茶艺的社会大培训实际上起了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4.
周洁琳 《农业考古》2000,(4):111-112
一中国,是茶的故乡。饮茶风尚进入人们的生活,演变为一种品茗的艺术程式,就是我们常说的茶艺。“茶艺”这一名称,是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台湾茶艺界,为了有别于日本的“茶道”而提出来的。因此,认识中国茶艺意象特征,理解茶艺审美情趣,有助于当前中国茶艺的发展与推动,有利于茶文化理论研究的提高。“茶艺”的含义,用台湾范增平先生的话说:“茶艺包括两个方面,科学和人文的。也就是,一、技艺,科学地泡好一壶茶的技术;二、艺术,美妙地品享一杯茶的方式。”(《台湾茶文化论》)通俗的说,就是茶艺内涵包含二个方面:物质与精神。…  相似文献   

15.
舒曼 《农业考古》2005,(4):229-230
自上世纪九十年代初,“茶艺”一词由台湾传入大陆后,弘扬、普及和宣传中华茶文化的浪潮,一浪高过一浪,近几年,“茶为国饮”的呼声此起彼伏,茶艺的雅韵和清香,弥漫在祖国的大江南北,由此也拉开了中华茶艺文化研究与交流的帷幕。河北省虽不产茶,但却是茶文化资源的大省,也是中国禅茶文化的发源地,河北省一年一度的金秋茶会响誉海内外。为探源“茶艺文化学”的发祥地,推动两岸中华茶文化交流,促进冀台两地茶文化活动的开展,由河北省茶文化学会组织的河北省茶界代表团一行28人于2005年11月21日经泰国飞往祖国的宝岛台湾,这也是迄今为止,河北省第一支由民间组团赴台湾进行茶文化交流的代表团。  相似文献   

16.
台湾茶文化交流考察见闻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桂枢 《农业考古》2003,(4):302-305
普洱茶名扬四海,茶文化情系台湾。在我的撰著《普洱茶文化》一书即将在台出版发行之际,应台湾中华普洱茶学会、台湾中华茶艺联合促进会、台湾新竹县农会邀请和接待,思茅地区普洱茶叶协会秘书长黄灿辉、顾问黄桂枢等一行七人,参加云南省农学会赴台考察团(16人),于2003年3月18日至27日,到台湾作“两岸  相似文献   

17.
丁以寿 《农业考古》2004,(2):165-166
正是丹桂飘香的金秋时节,由安徽农业大学中华茶文化研究所承办的“海峡两岸茶人交流会暨金秋无我茶会”于十月二十日在绿树成荫、环境优雅的安徽农业大学举行。台湾陆羽茶艺中心、台湾泡茶师联会、台湾中华国际无我茶会推广协会、中国茶叶流通协会、天福茶博物院、北京陆羽茶艺中心、霍山县茶叶发展办公室、合肥沁源茶业有限责任公司等单位的茶人相聚安徽农业大学,两岸茶人在一起交流联谊,切磋茶艺,举行无我茶会。  相似文献   

18.
(本刊讯 )由韩国中华茶文化研究会会长李根柱先生率领的韩国茶文化访问团一行三人 ,10月 30日在武汉进行了茶文化考察与交流。下午在卓刀泉茶艺山庄举行欢迎仪式。湖北省陆羽茶文化研究会常务副会长谢百成、副会长李继荣、欧阳勋、许德光、秘书长石爱发以及武汉立新公司董事长、卓刀泉茶艺山庄主任傅廷跃等 ,亲切会见了访问团全体成员 ,对韩国朋友专程来湖北进行茶文化交流考察表示热烈欢迎。会见后 ,韩国朋友首先由李根柱会长于陆羽堂表演了中国清代的皇宫茶艺 ,整个表演以传统的阴阳五行和十二干支为序 ,通过洁具、置茶、冲茶、分杯等程序…  相似文献   

19.
20 0 3年 3月 2 2日— 2 4日 ,由国际茶艺交流研究会 (筹 )、世界茶文化交流会、福建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江西省中国茶文化研究中心、台湾茶商联合会、南靖县茶叶研究所共同主办的海峡两岸茶文化交流会在海峡茶都茶文化博览馆举行。这次活动得到了厦门海峡茶都、福建闽星集团汇全茶业开发有限公司、厦门天成兴泰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厦门市中华传统文化研究会、厦门茶叶茶具文化博览会暨中国历届茶王邀请赛 (筹 )等单位和部门的通力合作。两岸茶文化界、茶学界、商贸界约一百多位人士前来参加此次盛会 ,其中有陈文华、余悦、程光茜、陈香…  相似文献   

20.
福安茶乡春意浓,只缘有朋远方来。 3月18日,闽东新兴城市福安披上节日盛装。畲、汉族同胞喜气洋洋迎接“第二届中国闽东福安茶文化交流会暨福建省畲族风情旅游节”。名家云集,茶仁荟萃,老友新朋聚会茶乡,不亦热乎。瞧! 日本国三木友里女士、速川和枝教授来了;台湾范增平先生来了;上海章念驰、许四海先生来了……。呵,还来了许多新朋友,日本煎茶家小川先生、和服设计师川崎女士;新加坡乐壶茶坊刘凯欣小姐;香港福茗堂茶庄阮艳荷;台湾茶艺教师叶春莲女士以及制茶师谢荣煌、叶惠珍夫妇;澳门黄金廉先生和江西、上海等地区的茶文化使者。国内外茶客200多人,欢聚一堂,真是一次难得的国际茶文化盛会。新华社、中新社、光明日报、民族画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