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 毫秒
1.
根据威海市猕猴桃种植栽培的实际情况,制定和优化高效猕猴桃果园栽培管理措施,从品种、建园、树形、修剪、授粉疏果、水肥管理、病虫冻害防治、收获等方面系统介绍了适宜威海地区生产条件的猕猴桃种植技术,为威海市猕猴桃生产和调整果园标准化技术管理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2.
在滨海盐碱土条件下水稻控制灌溉可比对照明显节水 ,节水幅度在 2 4 0 %~ 76 6%之间 ,产量变化不明显或略有增产。在水资源日趋紧张的情况下 ,采用控制灌溉技术是水稻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3.
猕猴桃是一种营养丰富的水果,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然而,在猕猴桃种植过程中,常常会受到各种病虫害的侵袭,严重影响产量和品质。该文通过对猕猴桃种植技术和病虫害防治策略的分析,旨在为猕猴桃种植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播种期补灌对土壤含水量和小麦籽粒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祥  王东  谷淑波 《麦类作物学报》2015,35(12):1700-1711
为明确播种期0~200 cm土体贮水量及其纵向分布对小麦出苗、群体发育和籽粒产量的调节作用,于2013-2014年度小麦生长季,在土壤容重、田间持水量和肥力条件一致,而小麦播前土壤贮水量不同的A、B两个地块,在播种期设置不同的计划湿润层深度和目标土壤含水量进行补灌。结果表明,在地块A和地块B 0~100 cm土层土壤贮水量分别为201.5和266.3 mm、0~200 cm土层土壤贮水量分别为554.2和586.4 mm的条件下,播种期补灌,土壤水分平衡后,灌溉水在地块B下渗的深度较大,但主要集中在60 cm以上土层,其中0~10和0~20 cm土层土壤含水量提高的幅度最大;小麦出苗率主要受播种期0~10 cm土层土壤含水量的影响,而群体发育、干物质积累和产量形成则受播前土壤贮水量和播种期补灌水平的共同影响。播种期上部土层土壤含水量过低不利于幼苗发育,显著减少越冬至拔节期间的单位面积茎数。播种前0~100 cm土层土壤贮水量过低,即使播种期在一定范围内增加补灌水量,并于拔节期和开花期再补灌,仍会制约小麦生育中后期的生长,导致成穗数和干物质积累量减少,产量降低。在同一底墒条件下,小麦总耗水量和籽粒产量均随播种期补灌目标土壤相对含水量的提高呈增加趋势,但补灌水量过多,籽粒产量不再增加,水分利用效率降低。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吉林省粮食产量逐步提升,已连续8年总产量稳定在350亿kg以上,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做出了重要贡献。吉林省水资源总量相对贫乏,虽然自然降水相对丰富,但时空分布不均,加之气候暖干化,导致的季节性干旱是吉林省农业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此外,长期重用轻养的生产方式造成耕层土壤结构恶化,水分蓄、保、供能力下降,致使粮食增产与水资源紧缺的矛盾十分突出。针对上述生产与技术问题,围绕“以高效利用自然降水为主,节水补充灌溉为辅”的技术原则,开展玉米丰产高效栽培机理和关键技术创新,在半湿润区提出了“蓄水保墒”自然降水高效利用技术,在半干旱区提出了“蓄水保墒+节水补灌”水分高效利用技术,构建了7套适于吉林省半干旱、半湿润区的栽培技术模式,并在生产中示范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1997~1998 年在山西临汾就地膜穴播小麦集水有限补灌技术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地膜穴播条件下,不同时期、不同补灌量的小麦产量存在显著差异。拔节、扬花期每公顷各补灌300 m 3> 拔节期每公顷补灌300 m 3> 拔节和扬花期每公顷各补灌150 m 3> 扬花期每公顷补灌 300 m 3> 拔节期每公顷补灌150 m 3> 扬花期补灌150 m 3> CK(未补灌)。表明地膜穴播小麦和露地条播小麦相同,水分补给是其提高单产的重要突破口。  相似文献   

7.
为探究拔节期和开花期不同补灌方案对不同穗型冬小麦耗水特性、籽粒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于2017-2019年在山东省泰安市以大穗型品种山农23和中多穗型品种山农29为试验材料,以拔节后无灌水(T1)为对照,设置拔节期补灌目标为0~20 cm土层相对含水率达100%田间持水率(T2)、拔节期和开花期补灌目标为0~20 cm土层相对含水率达100%田间持水率(T3)和拔节期补灌目标为0~40 cm土层相对含水率达100%田间持水率(T4) 3种补灌方案。结果表明,拔节后不同补灌方案对大穗型和多穗型小麦品种影响基本一致。与T1处理相比,T4处理显著提高了0~100 cm土层土壤相对含水率,使60~100 cm土层土壤相对含水率在开花期仍保持较高水平;T3处理显著提高了拔节期0~60 cm和开花期0~40 cm土层土壤相对含水率。与T3处理相比,T4处理的拔节至开花阶段耗水量增加了28.9%,其中对上层土壤总供水的表观消耗量增加了66.4%;T4处理在开花至成熟阶段对深层土壤总供水的表观消耗量增加了68.0%,对上层土壤总供水的表观消耗量降低了37.4%。在开花至成熟期降水较多(121.2 mm)的年份,T4处理的开花至成熟阶段耗水量、开花后旗叶净光合速率和籽粒产量相对于T3处理均无显著变化,但总耗水量较高,水分利用效率显著降低;在开花至成熟期降水较少(45.2 mm)的年份,T4处理的开花至成熟期的阶段耗水量、开花后旗叶净光合速率、籽粒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较T3处理均显著降低。因此,在小麦全生育期降水量为111.6~220.2 mm、开花后降水量为45.2~121.2 mm的条件下,大穗型和中多穗型小麦品种均以在拔节期和开花期将0~20 cm土层补灌至100%田间持水率的补灌方案最优,可同时实现高产和高水分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8.
为明确不同的群体结构下冬小麦的合理补灌水时间和数量,于2018-2019年冬小麦生长季,通过裂裂区试验,以品种为主区,选用大穗型品种山农23和中多穗型品种山农29;以播种方案(播期+种植密度)为副区,设10月5日播种+基本苗120×10~4株·hm~(-2)(适期精播,A1)和10月12日播种+基本苗240×10~4株·hm~(-2)(晚播增密,A2)两个水平;以补灌方案为副副区,设拔节期和开花期补灌使0~20 cm土层土壤相对含水率达100%田间持水率(W1)和拔节期补灌使0~40 cm土层土壤相对含水率达100%田间持水率(W2)两个水平,分析了拔节期和开花期补灌对不同播期和种植密度下冬小麦水分利用和籽粒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A1条件下,与W2处理相比,W1处理显著降低了小麦对土壤贮水的消耗,增加了对补灌水的利用,提高了自群体总茎蘖数量达到最大值至开花期的分蘖消亡速率,增加了成熟期群体干物质积累量,显著提高穗粒数、千粒重、水分利用效率和灌水生产效率;在A2条件下,与W2处理相比,W1处理提高了拔节至开花期间的分蘖消亡速率、成熟期群体干物质积累量、穗粒数、籽粒产量和灌水生产效率,显著增加小麦对土壤贮水的消耗量和农田耗水量。上述结果说明,拔节期和开花期补灌使麦田0~20 cm土层土壤相对含水率达100%田间持水率,提高了两种播种方案下大穗型和中多穗型小麦品种的穗粒数、千粒重和灌水生产效率,尤其提高了适期精播小麦的水分利用效率和晚播增密小麦的籽粒产量,是调控不同群体结构下冬小麦实现高产和高水分利用效率的最优补灌方案。  相似文献   

9.
为明确氮肥基追比对测墒补灌小麦耗水特性和籽粒产量的调控效应,以济麦22为材料,在总施氮量为240 kg·hm-2条件下,设置0∶10(N1)、3∶7(N2)、5∶5(N3)、7∶3(N4)、10∶0(N5)5个氮肥基追比,研究了氮肥基追比对测墒补灌小麦耗水特性和干物质积累及籽粒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N3处理显著提高了160~200 cm土层土壤贮水消耗量、灌水量及降水量占总耗水量的比例和开花后耗水量;降低了总耗水量、土壤贮水消耗量及其占总耗水量的比例和开花前耗水量。N3处理比N1、N2、N4和N5处理开花至成熟期干物质积累强度分别高20.97%、8.61%、10.37%、23.81%,成熟期植株总干物质积累量和干物质在籽粒中的分配量分别高9.92%、5.39%、7.75%、12.73%和11.57%、5.29%、5.75%、16.19%。N3处理的水分利用效率、土壤水利用效率和降水利用效率均最大,分别为18.88、62.65和37.07 kg·hm-2·mm-1;灌水利用效率较高。综合考虑小麦耗水特性和籽粒产量,在本试验条件下,氮肥基追比为5∶5最优。  相似文献   

10.
家用微波炉在茶叶水分含量测定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茶叶水分是影响茶叶品质的重要因素,也是茶叶加工、收购以及贮藏管理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的检测指标。目前,茶叶水分的测定普遍采用国际标准ISO1573—1980和国家标准GB8304—87,俗称烘箱法。这两种测定方法因周期长(一般要5小时以上)、能耗大而较难在普通茶叶收购部门普及。 微波是一种不会发生电离现象的高频电磁波,由磁控管发出的微波能在一般食物内部产生每秒25亿次的分子震动,从而使食物内部迅速产生大量的摩擦热量。本文试用家用微波炉进行茶叶水分测定试验。 材料与方法  相似文献   

11.
IPM技术,是以预测预报为基础,优化农业生态环境为中心,有效控制病虫危害和农药残留为目标,通过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植保方针,将农业、生物、物理、化学等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贯穿于水稻生产的全过程中,因此它是实现水稻产品无公害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2.
不同灌溉方式在马铃薯生产上的应用效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田间试验条件下,研究了滴灌技术与传统喷灌技术对马铃薯大薯率和产量的影响,并进行了经济效益分析。试验设3个处理:滴灌区为处理A,常规喷灌区为处理B,不灌溉区(对照)为处理C。结果表明:滴灌区处理能增加马铃薯的大薯率,显著提高马铃薯块茎产量,增幅达46.7%,经济效益提高显著。该研究对滴灌技术在马铃薯生产上的推广和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本文研究采用不同灌溉方式(微喷灌、喷灌和传统群众沟灌)对龙眼生长的影响,经三年(1998-2000)单因子对比试验,初步结果认为采用微喷灌技术能降低果园温度、提高相对湿度,改善龙眼园小气候环境,提高挂果数,增加穗果重,果实均匀、果皮光滑鲜黄,粒径明显增大,提高单穗重,较有效地增加产量,提高商品价值:微喷灌技术能做到按 不同生育阶段需水和土壤保水能力,进行喷洒,避免径流和深层渗漏,节水明显。  相似文献   

14.
干旱少雨、水资源短缺,是甘肃河西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瓶颈.根据甘肃省委、省政府的战略部署,要求把节约水资源、提高水资源利用率作为关系河西灌区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任务,通过农业高效节水,为工业化、城镇化和产业化腾出用水空间,为实现河西灌区的可持续发展创造条件,甘肃省政府制定了三年内发展节水耕作面积66.67万hm2的规划.河西灌区是甘肃省的粮仓,是我国优质啤酒大麦主产区之一,啤酒大麦常年播种面积8万~12万hm2.但河西灌区水资源利用率较低,单方水粮食生产率为0.8 kg左右,比全国平均水平低0.2 kg左右.为了加快甘肃省河西灌区农田节水技术推广步伐,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促进灌区农业可持续发展,实现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探索研究各种农田节水措施有其  相似文献   

15.
蔬菜节水灌溉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概述了目前推广应用的6种蔬菜节水技术:即水肥一体化技术、膜下沟灌技术、膜下滴灌技术、膜下微灌技术、喷灌技术和高垄栽培技术,为蔬菜的节水、节肥、省工、省力、高产高效栽培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从甘蔗种植管理模式、农艺性状,滴灌技术指导、管理运行、滴灌产品闲置原因以及推广应用等方面进行分析,提出了甘蔗滴灌应用存在的问题,并就这些问题作出总结.  相似文献   

17.
发展有机稻米生产,对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和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结合2003~2005年的研究与实践,系统介绍了适应常武生态区水稻有机栽培的技术体系。  相似文献   

18.
杂交稻种子特征特性及生产应用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杂交稻种子主要生理特点及其应用特性 ,提出一套切实可行的杂交稻种子生产应用技术  相似文献   

19.
杂交水稻轻简制种技术在徽两优3号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肖正来 《杂交水稻》2012,27(4):34+71
在徵两优3号制种中采用父本机播盘育机插、母本直播的轻简化制种技术,取得了1.66~2.66 t/hm2的较高产量,同时具有高效、节本的优势。总结了其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20.
马铃薯滴灌示范试验初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马铃薯克新1号为试验材料,在内蒙古察右中旗进行了滴灌与半固定式喷灌两种灌溉方式效果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与对照半固定式喷灌相比,滴灌灌溉方式可使马铃薯极显著增产,增产率14.86%,大薯率显著提高7%;从马铃薯现蕾到收获,在土壤湿润深度相近情况下,单次灌水量不及对照的1/3,全生育期可节水48.2%;水分生产效率每立方米5.14kg,比对照高1.7kg;水分生产效益每立方米2.03元,高于对照0.72元;肥料利用率比对照高20%左右;纯收入比对照每公顷增加2385元,增收率19.5%。滴灌较半固定式喷灌更适于在乌兰察布市后山地区马铃薯生产中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