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通过对茶足柄瘤蚜茧蜂(Lysiphlebus testaceipes Cresson)寄生苜蓿蚜(Aphis craccivora Koch)的一些影响因子(寄主龄期、寄主密度、雌蜂龄期及接蜂时间)的研究结果表明,在混合虫态寄主中,茶足柄瘤蚜茧蜂通常选择较小龄期的若蚜寄生。其中2龄若蚜的相对被寄生率最高,为41.96%,其次是1龄若蚜,为32.61%;3、4龄若蚜的相对寄生率较低。茶足柄瘤蚜茧蜂在不同寄主密度下的寄生率有显著差异。雌蜂蜂龄对寄生有明显影响。随着蜂龄的延长,寄生率逐渐降低;随接蜂时间的延长,寄生率也逐步增加。但达到寄生高峰的接蜂时间,再延长接蜂时间,寄生率亦不再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2.
茶足柄瘤蚜茧蜂人工繁殖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苜蓿蚜为繁殖寄主,蚕豆作为蚜虫寄主植物,对茶足柄瘤蚜茧蜂的人工繁殖技术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约40 d可完成1个茶足柄瘤蚜茧蜂生产周期;使用生长期为20 d的蚕豆苗,接种30~50头苜蓿蚜成虫,按照接蜂比为1︰100接种茶足柄瘤蚜茧蜂成蜂是繁殖该蜂的最优组合,可以节约繁蜂成本。  相似文献   

3.
为明确茶足柄瘤蚜茧蜂Lysiphlebus testaceipes人工诱导滞育的最佳条件,于室内条件下测定不同温度和光周期处理对该蜂滞育诱导的影响,并通过测定不同温度条件下的滞育率来确定滞育僵蚜的最佳贮藏时间。结果显示:25℃下培养茶足柄瘤蚜茧蜂120 h达高龄幼虫时,对其进行滞育诱导,此时该蜂滞育率最高;表明高龄幼虫期是其感受滞育信号的敏感时期,蛹是该蜂的滞育虫态。在温度为8~16℃、光照时间为8~14 h的范围内,随着温度的降低和光照时间的缩短,茶足柄瘤蚜茧蜂的滞育率呈增加趋势,其中在8℃、光周期8 L:16 D条件下其滞育率最高,为73.58%;当温度为16℃时,光照时间处于8~14 h范围内,该蜂不能进入滞育状态。在8℃下持续诱导30、40 d,茶足柄瘤蚜茧蜂的滞育率分别为72.38%和67.54%。在4℃下将滞育僵蚜贮藏90 d,与非滞育僵蚜相比,滞育僵蚜的羽化率和子代蜂的寄生率均无显著差异;冷藏120 d,滞育僵蚜的羽化率仍能达到69.64%。表明茶足柄瘤蚜茧蜂属低温短日照滞育型昆虫,最佳滞育诱导条件为25℃培育120 h后,转入8℃、8 L:16 D环境中连续诱导30 d;滞育僵蚜在4℃下可储存90~120 d。  相似文献   

4.
茶足柄瘤蚜茧蜂引种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茶足柄瘤蚜茧蜂,于1983年由美国俄克拉何马州引到陕西省泾阳县,可寄生于麦二叉蚜、棉蚜、豆蚜、酸模蚜、禾谷缢管蚜、玉米蚜。1983~1986年在棉田、小麦田、杂草地及植物园温室分别放蜂21307、11508、2933和19562头。1987年调查放蜂结果:棉田棉蚜僵蚜出蜂172头中,未见引进蜂;小麦田禾谷缢管蚜和麦二叉蚜分别出蜂34和314头,各有引进蜂1头;杂草地豆蚜出蜂420头中,有引进蜂6头;在植物园温室扶桑与海桐上僵蚜率分别为49.3%和32.2%,全是引进蜂。对影响茶足柄瘤蚜茧蜂在陕西定殖的因素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5.
基于生命表技术评价豆柄瘤蚜茧蜂对豆蚜的控害潜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评价豆柄瘤蚜茧蜂Lysiphlebus fabarum对豆蚜Aphis craccivora的控害潜能,在实验室条件下,通过对豆蚜及其寄生蜂豆柄瘤蚜茧蜂的发育历期、繁殖力、寿命等生物学特性进行观察描述,组建其实验种群生命表,并对2种供试昆虫的生命表参数净生殖力R0、世代平均周期T、内禀增长率rm和周限增长率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豆蚜和豆柄瘤蚜茧蜂的生命表参数R0Trmλ分别为:72.136、23.370 d、0.183、1.201和150.925、10.607 d、0.473、1.605。其中豆柄瘤蚜茧蜂rmR0值均明显大于豆蚜,且豆蚜繁殖1个世代豆柄瘤蚜茧蜂可以繁殖2个世代,表明豆柄瘤蚜茧蜂对豆蚜的寄生能力强,繁殖速率高,对豆蚜种群有较强的控制潜能。  相似文献   

6.
本文研究了阿维蚜茧蜂Aphidius ervi对豌豆蚜Acyrthosiphon pisum色型和龄期的选择偏好性,以及豌豆蚜的龄期对蚜茧蜂发育的影响,同时还观察了阿维蚜茧蜂与2种色型豌豆蚜共存时,2种色型豌豆蚜的掉落率。结果显示,阿维蚜茧蜂偏好寄生绿色型的豌豆蚜,而且偏好寄生龄期较小的虫态;在阿维蚜茧蜂与2种色型豌豆蚜共存时,2龄若蚜的掉落率最高;随着龄期的上升,2种色型豌豆蚜掉落后的被寄生率随之增高,而未掉落豌豆蚜的被寄生率随着龄期的增加而下降。阿维蚜茧蜂的寄生延长了2种色型豌豆蚜的发育历期,且2种色型豌豆蚜在1龄被寄生后,2和3龄的的发育历期均显著延长;寄生1龄豌豆蚜时,阿维蚜茧蜂发育最快;阿维蚜茧蜂寄生的豌豆蚜龄期越高,其羽化率就越低。  相似文献   

7.
茶足柄瘤蚜茧蜂Lysiphlebus testaceipes Cresson是寄生于苜蓿蚜Aphis craccivora Koch等蚜虫的一种重要寄生蜂。通过田间自然种群的调查,并在室内观察其发育历期的形态特征。在25℃恒温,16h光照,8h黑暗,相对湿度60%~70%的条件下,茶足柄瘤蚜茧蜂的发育历期为卵期:1~2d,幼虫期:5~7d,蛹期:4~5d。同时观察了交尾和产卵行为。茶足柄瘤蚜茧蜂成虫寿命受温度和营养条件影响很大,其中25℃条件下,补充20%蜂蜜可显著延长成虫寿命。  相似文献   

8.
初生内共生菌与宿主蚜虫的营养代谢密切相关.本文观察了蚕豆蚜Aphis fabae不同翅型的共生菌胞随宿主蚜虫生长发育的变化规律,以及饥饿和混合柄瘤蚜茧蜂Lysiphlebus confusus寄生对共生菌胞的影响.菌胞数量和体积随发育进程和翅型的变化而呈现有规律的变化:随若蚜发育而逐渐增大,然后随胎生蚜产生而逐渐减少;无翅蚜的菌胞数量和体积均显著大于有翅蚜.随饥饿时间的延长,菌胞数量和体积迅速直线下降,而重新取食后又可迅速恢复.蚕豆蚜被混合柄瘤蚜茧蜂寄生后的第3d,菌胞数量显著多于未寄生蚜虫,此后则明显少于未寄生蚜虫,从第4d的119个·头-1降至第6d的46个·头-1.研究结果说明,蚜虫共生菌胞的变化与宿主蚜虫翅型、发育、外源营养以及蚜茧蜂寄生等密切关联.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茶足柄瘤蚜茧蜂滞育组与正常发育组进行转录组测序,筛选差异表达基因,根据功能注释发现这些滞育关联基因主要与碳水化合物代谢、脂质代谢以及信号转导等途径相关。借助KEGG数据库,共筛选出滞育期间401个与脂代谢相关的差异基因,在滞育期间呈现不同程度的上调表达,涉及了脂肪酸生物合成、甘油脂代谢、类固醇生物合成等代谢途径,除与脂质合成相关的脂肪酸合成酶、超长链脂肪酸延伸酶基因上调表达外,与脂质分解相关的酶,如酯酶同样上调表达,可能与提高茶足柄瘤蚜茧蜂免疫力有关;与激素合成相关基因的上调表达,可能抑制茶足柄瘤蚜茧蜂卵巢发育。  相似文献   

10.
氯虫苯甲酰胺是一种新型邻甲酰胺基苯甲酰胺类杀虫剂, 在农业生产中广泛应用。棉蚜是一种全世界分布的害虫。广双瘤蚜茧蜂Binodoxys communis (Gahan)是棉蚜的优势寄生蜂。本文研究了氯虫苯甲酰胺(CAP)田间推荐剂量66.7 mg/L对广双瘤蚜茧蜂F0、F1代存活率、存活时间的影响和暴露后体内共生菌种类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 CAP暴露对广双瘤蚜茧蜂亲代和子代的存活率没有显著影响, 但暴露1 h显著缩短了F0代(CK:4.6 d, CAP:2.9 d)和F1代(CK:4.6 d;CAP:3.4 d)广双瘤蚜茧蜂的存活时间。16S rDNA高通量测序结果表明, CAP暴露1 h或3 d不影响广双瘤蚜茧蜂体内主要共生菌的组成, 但CAP暴露3 d后广双瘤蚜茧蜂体内优势共生菌物种的相对丰度发生了变化, 其中门水平上, 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的相对丰度增加(CK:35.5%;CAP:99.68%), 属水平上, 沙雷氏菌属Serratia丰度增加(CK:7.84%;CAP:36.82%), 红球菌属Rhodococcus丰度降低(CK:64.43%, CAP:0)。综上所述, 接触CAP田间推荐剂量影响了广双瘤蚜茧蜂F0和F1代的生存, 其体内优势菌属相对丰度也发生了变化。本研究结果表明, 应加强对氯虫苯甲酰胺的管理, 防止其对天敌构成威胁。  相似文献   

11.
黑豆蚜 [Aphiscraccivora (Koch) ]在全世界分布广泛 ,寄主植物达 2 0 0余种。主要有豇豆、扁豆、菜豆、花生、蚕豆、豌豆、大豆、苜蓿、苕子、紫云英、甘蔗等。黑豆蚜能传播 4 0余种植物病毒病 ,是豆科植物的重要害虫。日本柄瘤蚜茧蜂 [Lysiphleb  相似文献   

12.
燕麦蚜茧蜂种群动态及其控蚜效能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975—1991年在济南进行燕麦蚜茧蜂田间系统调查,明确其种群动态,并将控蚜效能区分为四种类型,提出相应的保护利用措施。该蜂无越冬越夏虫态,抗高、低温能力弱,成蜂存在“突增”“突消”现象,高山与平地、海岛与陆地出现时间一致,我国东部地区发生期相互衔接。据此认为燕麦蚜茧蜂有追随寄主麦长管蚜季节性同步远距离迁飞现象。  相似文献   

13.
烟田6种常用杀虫剂对烟蚜茧蜂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评估烟田常用杀虫剂对烟蚜茧蜂的安全性,本文在实验室条件下采用药膜法和浸虫法测定了6种烟田常用杀虫剂对烟蚜茧蜂(Aphidiusgifuensis)的影响。结果表明:吡虫啉、啶虫脒、噻虫嗪对烟蚜茧蜂成蜂有明显的触杀毒力,噻虫嗪和吡虫啉显著降低了烟蚜茧蜂的羽化率,且这3种杀虫剂处理僵蚜后可导致羽化出的成蜂双翅畸形; 而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高效氯氟氰菊酯、吡蚜酮对烟蚜茧蜂成蜂和僵蚜均相对安全,处理1 h后成蜂死亡率为0~5.56%,僵蚜羽化率达70%以上。研究结果可为烟蚜综合防治时合理选用杀虫剂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以苜蓿蚜为繁殖寄主,在12、16、20、24、28、32℃6个恒定温度下,对茶足柄瘤蚜茧蜂[Lysiphlebus testaceipes(Cresson)]各发育阶段的发育历期、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在12~28℃温度范围内,茶足柄瘤蚜茧蜂各发育阶段的发育历期随温度的升高而缩短,发育速率与温度呈显著正相关。但是,当温度上升到32℃时,僵蚜至羽化阶段生长发育受到抑制,其发育历期比28℃时延长了0.45 d,卵至僵蚜、卵至羽化阶段仍符合随温度升高趋于缩短的趋势。在12、16、.20、24、28、32℃温度条件下,卵至羽化的发育历期分别为38.50、21.25、14.11、12.17、10.28 d和9.01 d。茶足柄瘤蚜茧蜂卵至僵蚜、僵蚜至羽化及卵至羽化的发育起点温度分别为6.5、6.25、5.36℃,相应的有效积温分别为136.28、75.74、227.23日度。根据有效积温和发育起点温度建立了历期预测式和Logistic模型。  相似文献   

15.
田间施用抗蚜威对菜蚜茧蜂搜索行为和数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菜蚜Brevicoryn brassicae在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是蔬菜上的重要害虫,而菜蚜茧蜂Diaeretiella rapae是它的一种最主要的寄生蜂。抗蚜威被认为是一种对天敌较安全的选择性农药。Gu&Waage的研究结果表明,田间施用的抗蚜威的浓度是菜蚜茧蜂的亚致死剂量。本文通过在田间施用抗蚜威,研究农药的亚致死剂量对蚜茧蜂搜索行为及其在搜索区数量的影响,同时对菜蚜茧蜂的重寄生蜂Alloxystabrassicae对农药的反应也作了初步的探索。  相似文献   

16.
燕麦蚜茧蜂(Aphidius avenea Haliday)是临清市麦蚜寄生性天敌的优势种,占麦田5种蚜茧蜂的4/5。笔者从1978~1989年对其生物学特性和消长规律进行了定点调查和室内饲养观察.现将结果报告予下.一、材料与方法秋季、早春在麦田、油莱田、冬藏大白菜、菠菜等作物上采集蚜虫和僵蚜,鉴定蚜茧蜂种类,了解越冬虫态,并放置室内外观察死亡率;3~6月份在麦田每10天采集一批僵蚜,观察羽化率、虫种、干瘪、重寄生;田间系统调查取一二三类麦田各100株3天一次;盆栽  相似文献   

17.
日本豆蚜茧蜂控制豆蚜的作用及其生物学特性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本豆蚜茧蜂(Lysiphleiajaponica)是吉林省大豆蚜虫(Aphisglycines)的主要天敌。1979~1992年我们进行了试验观察,现将结果报道如下。一、日本豆蚜茧蜂对大豆蚜虫的自然控制作用日本豆蚜茧蜂对豆蚜的自然寄生率较高,据19...  相似文献   

18.
通化县大豆蚜虫的主要天敌有:日本豆蚜茧蜂(Lysiphlebia japonica Asbmeab)、大豆蚜茧蜂(Trioxys anctus Haliday)和三叉蚜茧蜂(Trioxys sp.)。其中日本豆蚜茧蜂约占95%以上,一般年份寄生率可达34%~70%,是大豆蚜虫前期的重要天敌。由于后期重寄生率高,羽化率低,失去对蚜虫的控制作用。为此,我们从1985年开始对不同时期、不同环境和栽培方式进行大豆蚜虫重寄生调查,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19.
云南省烟蚜茧蜂防治桃蚜技术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降低桃蚜的为害,推广生物防治,减少农药使用,保护生态环境,17年来,云南省烟草系统相关单位致力于研究烟蚜茧蜂的繁殖与释放。本文阐述了烟蚜茧蜂防治桃蚜技术的发展及应用,以及规模化繁殖与释放烟蚜茧蜂的技术要点,介绍了该项技术应用的效果评价,包括对桃蚜的防治效果、杀虫剂的使用成本、放蜂的成本、农民认可程度等综合评价。结果表明,烟蚜茧蜂对桃蚜的防治效果明显,对生态环境改善及农产品质量提升起到了积极作用。文中还探讨了烟蚜茧蜂防治桃蚜技术的前景和挑战。  相似文献   

20.
临清市燕麦蚜茧蜂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临清市麦田蚜虫调查中,发现有5种蚜茧蜂:燕麦蚜茧蜂(Aphidius auenae Haliday),烟蚜茧蜂(A.gifuensis Ashmead),阿维蚜茧蜂(A.ervi Haliday),麦蚜茧蜂[Ephedrus Plagiator(Nees)],以及蚜外茧蜂属的一种Prabn sp.。其中燕麦蚜茧蜂占80%,是寄生麦蚜的优势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