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农科专业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宏观大学生就业难形势下,农科大学生的就业难问题更为突出。分析了农科专业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提出通过加强对鸯科学生的专业思想教育、人才培养力度、就业政策就业形势教育、就业观念教育以及就业指导等措施,转变农科专业毕业生观念,提升就业竞争力,促进就业。  相似文献   

2.
关于农科高校大学生就业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年来,随着高校招生规模逐年扩大,大学生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同时,由于农科高校大学生存在一定的特殊性,农科大学生的就业难问题更为突出.深入分析了农科专业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同时提出通过加强对农科学生的专业思想教育、教育教学改革、就业形势分析和就业指导教育、创业途径开拓与教育等措施,转变农科专业毕业生观念,提升就业竞争力,促进就业.  相似文献   

3.
赵敏 《云南农业》2005,(8):18-19
目前,随着教育体制改革,高校扩招的推进,毕业生就业难等因素影响,中等农校的生存和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招生难、办学难、发展难导致农业经济发展对农科人才的大量需求,农民对农科知道的热切盼望形成了“冷”与“热”不知谐的状态。如何改变现状、抓住机遇、走出低谷,自我发展将是我省农校普遍面临和值得探索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邓勿 《广东农业科学》2012,39(8):227-229
农科大学生面对严重的就业形势,存在着"学农不择农"的就业偏向,这就造成农科毕业生就业难、难就业的矛盾。通过对农科专业的在读大学生和往届毕业生进行问卷调查,结合我国农业和基层发展的情况进行客观分析,以探求影响学生择业偏向的因素,提出相应的对策,进一步做好毕业教育和就业指导工作。  相似文献   

5.
农科大学毕业生就业难因素分析及对策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是农业大国,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无论是农业现代化程度,还是农业人口素质都还处于相对落后的地位,而目前农科毕业生又存在就业难问题。本通过对影响高校农科毕业生就业基本因素的分析,从多方面探讨了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6.
农业院校毕业生就业难成因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几年来,的发展面临着一个非常严肃的课题 ,就是如何解决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特别是在当前国家政治、经济形势下,教育规模的扩大已是定势,人才"过剩"的局面也必定会变得更加严峻:一方面,农业教育各个层次的规模不断扩大,另一方面农业现代化进程缓慢,农业教育培养的人才在一定时间内找不到岗位,或找到的岗位与培养目标不一致,农科人才相对过剩、用非所学的状况短时间内难以彻底解决。因此研究和分析农业教育过剩的原因,无疑会对农业教育的发展起到重要作用。本文拟就农业院校毕业生就业难的成因进行分析,以期有助于从根本上探…  相似文献   

7.
宫佳  於朝梅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3):20826-20828
分析了农科专业大学毕业生就业现状及问题所在,提出通过转变就业观念,优化就业指导,提升实践能力,加强校企联合等就业应对措施,转变就业难的局面,提升农科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和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8.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和人才需求社会化程度的不断提高 ,中专尤其是农业中专毕业生就业越来越困难 ,这一问题目前已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如何较为妥当地解决这个问题 ,对于缓解中专生源不足矛盾 ,促进社会安定团结 ,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一、农业中专毕业生就业难成因分析笔者通过对一些农校和乡镇农业部门的调查 ,发现农业中专毕业生就业难系由以下原因所致。1.就业观念陈旧受计划经济时代就业观念的影响 ,不少人眼盯着机关门,想当机关人。认为只有到政府部门和事业单位工作才算就业 ,而把到私营企业、…  相似文献   

9.
促进毕业生就业,是高职院校办学育人工作的重中之重。分析了高职毕业生就业现状与成因,厘清了高职学生就业能力的内涵,并从学生就业能力提升视角,围绕破解毕业生自身人力资本结构性“就业难”问题,提出构建“二元一托,四维并举”促进高职学生团队就业新模式,并从项目来源与团队组建、项目开发与实施、择优推荐团队就业、强化机制保障等方面对该模式作了介绍。  相似文献   

10.
一、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八五”期间高等农业院校毕业生流向 1.农科毕业生就业岗位 从调查统计着出,部属重点农业大学、一般本科院校、农业专科学校毕业生在农业系统岗位就业的分别占抽样调查人数(下同)的65.7%、62.2%、76.9%,在非农系统与专业相  相似文献   

11.
1988年以来,我们连续三年指导了三届农村社会学专业的毕业实习。三年的摸索使我们懂得农村社会学专业毕业生的实习完全不同于一般农科专业,如果说农科专业毕业生实习是以技能为中心的综合操作能力的总装过程,那么农村社会学专业毕业生实习则是在科学世界观方法论指导下的以创造思维能力培养为中心的社交能力、调研能力和表达能力的综合过程,故且称之为“三能”培养。谨此,我们愿将三年摸索“三能”培养的感触略陈一二。  相似文献   

12.
余慧  傅琼 《河南农业》2023,(15):9-10
近年来,疫情影响叠加世界局势动荡,我国经济增长速度有所放缓,“就业难”与“招工难”同时存在。在内在因素和外在因素的双重影响下,农科类研究生的就业形势并不乐观。分析了农科类研究生的就业现状,阐述了影响农科类研究生就业能力的因素,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对策建议,以期对深化研究生就业能力的相关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农业高校“八五”期间毕业生情况调查报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使高等农业院校的改革坚持正确的方向和取得理想效果,农业部组织39所农业院校,在全国对25个省、市“八五”期间农业院校的毕业生进行了抽样调查。调查院校包括重点农业大学、一般本科院校和专科学校;地区布点包括经济发达地区、中等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采取发放统一调查问卷,与毕业生、用人单位、人事部门座谈等方式进行。共调查各类各专业毕业生3.37万人,占农业院校“八五”期间毕业生总数17.5万的18.9%。本文是在各调查组形成的百余份调查报告基础上汇总而成的。调查结果不仅反映了“八五”期间农业高校毕业生的流向与用人部门对毕业生的评价、农业行业对农科专门人才的需求等实际情况,也提出了一系列亟待研究和探讨,特别是需要党和国家政府部门予以重视和认真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农科毕业生就业状况调查与对策思考——以长江大学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长江大学1998-2008年共11届农科类本科毕业生就业状况调查结果表明,湖北省农科毕业生到农口就业比例低,到县及县以下从事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毕业生少,湖北农口吸纳毕业生能力弱。国家关于农业的相关政策和传统"农"的观念是影响农科毕业生到农村就业的主要因素。为疏通农科毕业生走向农村的渠道,应该加强政策导向,强化农科大学生专业思想教育,提高培养质量;加强就业指导,鼓励自主就业。  相似文献   

15.
部分涉农专业大学生就业现状分析及对策探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随着我国高校招生规模的扩大,部分涉农专业就业压力有加大的趋势。国家花费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培养出来的人才,在一段时间内被闲置,这无疑是人力资源的极大浪费。通过对影响就业的社会经济制约条件的分析,笔者认为,应采取深化体制改革,降低劳动力流动成本;政府加强宏观调控,理顺用人制度;建立全国联网的人才信息库;各地、市、县成立专门的“大中专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中心”;在过渡时期,对农科毕业大学生采取适当的保护措施;学校应为毕业生就业打好基础,创造条件;加强毕业生择业指导;建立以学校为主体的择业市场;鼓励大学毕业生到农村和西部地区就业;大学生转变就业观念等对策以缓解涉农专业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人才是关键.广大农村人才匮乏,农科大学生以服务“三农”为目标,责无旁贷.调动农科大学生参与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引导农科大学生通过寒暑假“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博士团”科技支农活动、参与农技推广、开展农民培训、毕业生到村任职、积极创业等不同形式新农村建设模式,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建功立业.  相似文献   

17.
农科毕业生就业心理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分析当前农科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的心理特点、择业心态、价值取向及其成因,提出了引导他们保持健康就业心态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6,(7):242-243
近年来,大学生就业难成为普遍现象,而农科专业大学生就业更难。从社会环境、高校方面、大学生自身三个方面分析了农科专业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并从政府、高校、用人单位、大学生个人四个维度,提出具体的能够促进农科专业大学生就业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农科大学毕业生择业观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对浙江大学华家池校区490名毕业生的择业就业若干问题进行了问卷调查,分析了当今农科大学毕业生热情与冷漠交织的择业态度、自信与忧虑并存的择业心态、多重性的择业标准和择业地点多元化的特点,以及择业中的“求高”、“求稳”、“官本位”的倾向,并对加强毕业生择业就业工作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20.
本文根据我省近年来高等农业院校毕业生出现“分配难”的矛盾,论述了农科高校设置的数量和招生规模,必须以农业部门对这一较高层次人材的需求为依据的原则;分析了我省近十年来农科高校增加过多,毕业生人数已超过农业部门可能容纳的现实情况;探讨了解决这一矛盾的途径,认为控制农科高校的发展规模、调整专业分布或压缩院校,在当前已具有十分必要和迫切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