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应用ISSR标记对茶树新品种佛香茶亲本的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明确佛香茶新品种的亲本来源,应用ISSR标记技术对佛香茶及其拟似亲本共15份材料进行亲缘关系分析。18个引物共扩增出235个位点,其中198个位点呈现多态性,多态性为84.25%,表明15个品种间遗传基础较窄。品种间相似系数变幅为0.580~0.860,平均0.724。相似系数分析表明,佛香1号、云抗10号和福鼎大白茶的相似系数比较一致;佛香2号、佛香4号、云抗14号、福鼎大白茶的相似系数较一致;而佛香3号、佛香5号、长叶白毫、福鼎大白茶的相似系数基本一致。UPGMA聚类则将佛香茶与云抗10号、长叶白毫、云抗14号、福鼎大白茶聚在一起。主成分分析显示,佛香1号与云抗10号距离较近;佛香2号、佛香4号、云抗14号之间距离较近;佛香3号、佛香5号、长叶白毫之间距离较近;而福鼎大白茶则处于中心位置,表明福鼎大白茶为佛香茶亲本之一。ISSR标记分析结果明确了佛香茶的亲本来源:佛香1号的亲本是云抗10号与福鼎大白茶;佛香2号、佛香4号的亲本是云抗14号与福鼎大白茶;佛香3号、佛香5号的亲本是长叶白毫与福鼎大白茶。  相似文献   

2.
优质水稻新品系香5是湖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选用中国香稻与9311杂交,再与鄂中5号复交,并经连续多代系统选育而成的,该品系具有品质优、产量高、熟期适宜、香味浓、配合力强等特点。该文总结了香5的特征特性及其配套栽培技术要点,旨在为该品种大田生产提供技术支撑和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3.
根据育种目标 ,选用非亲缘不同熟期的单交种、综合种及自交系作为育种材料 ,采取逐步导入法 ,实行多次重组 ,连续累积有利基因 ,提高目标性状植株频率 ,成功地培育出综合性状优良的特早熟自交系太早 950 2、太早 950 3、太早 950 4 ,育成特早熟杂交种春早单 1号和春早单 2号。育种目标得到实现 ,说明这一育种方法是有效可行的。  相似文献   

4.
为选育巴马香猪与淮猪的杂交系,通过杂交试验(淮猪♂×巴马香猪♀)获得淮巴猪,在淮巴猪中进行纯繁试验,测定记录淮猪、巴马香猪及淮巴猪经产母猪窝产仔数、窝产活仔数、初生窝质量、35日龄窝断奶仔猪数和35日龄断奶窝质量等繁殖性能指标;屠宰淮巴猪和巴马香猪育肥猪各6头(出栏体质量,公母各半),测定分析胴体质量、屠宰率、pH值、剪切力等屠宰性能指标,比较分析巴马香猪和淮猪杂交对子代繁殖性能和屠宰性能的影响。结果显示,与巴马香猪相比,淮猪和淮巴猪初生窝质量、35日龄断奶窝质量分别提高了38. 43%(P 0. 01)和16. 53%(P 0. 01)、54. 25%(P 0. 01)和28. 77%(P 0. 01);淮巴猪胴体直长提高了5. 91%(P 0. 05)。肉色及嫩度指标上,巴马香猪略优于淮巴猪(P 0. 05)。可见,淮巴杂交子代的繁殖性能、屠宰性能优于巴马香猪;巴马香猪肉色和嫩度略优于淮巴猪,淮猪和巴马香猪的杂交子代继承了双亲的优良性状。  相似文献   

5.
香优1号系四川省农科院作物所用自育香型不育系川香28A与恢复系CDR22测配而成的优质杂交香稻。1999年通过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特征特性 香优1号全生育期151  相似文献   

6.
正目前南方鲜食葡萄栽植常规品种主要有巨峰、夏黑、醉金香、巨玫瑰、红巴、黑巴、藤稔、早夏。小面积高档栽植品种有阳光玫瑰、火焰无核、金手指、美人指。试验新品种有晨香、绍星1号、丛林玫瑰、心愿、七星红王、甜蜜蓝宝石等。栽植面积最大品种为巨峰和夏黑,通常都是1年挂1次果。笔者  相似文献   

7.
香优24系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水稻研究所从香稻品种香宝3号变异后代中系统选育而成的高产、优质、抗病香稻品种。  相似文献   

8.
湖南省优质稻生产发展趋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湖南省优质稻研究起步早,进展快,居全国领先水平。自1984年以来,湖南省共开展了5次优质稻(米)的评选活动,共评选出优质稻新品种100多个。其中湘晚籼5号、湘晚籼9号、新香优80、湘晚籼10号、湘晚籼11号、湘晚籼12号、湘晚籼13号、培两优210、湘早籼31号、香两优68、金优207、中香1号、培两优288等曾经或正在生产上大面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面包专用小麦巴优一号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面包专用小麦巴优一号,原代号为96-4870,由内蒙古巴彦淖尔盟农研所培育而成,2002年通过内蒙古自治区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号:蒙审麦2002002。……  相似文献   

10.
中籼898(原名89898)系安徽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用朝阳1号//矮利3号/矮脚桂花黄///巴 75育成中籼水稻新品种.2000年通过安徽省品种审定.  相似文献   

11.
本试验以莲稻1号、垦稻25、龙粳41、农大4号、绥香08-5080、育龙1号、育龙2号、保育1号、垦稻12、莲粳09-09、垦稻23、垦香08-169、绥锦香07-783、农大1号、三江5号、垦稻10、农大2号、农大3号、为试验材料,在整个生育时期重点对病害、倒伏、食味、产量等指标进行调查研究。结果显示,试验品种(系)可安全成熟,病害发生较轻。大部分品种(系)未出现倒伏,只有农大4号,由于株高过高一方面原因,在一定气候条件下,一定株高范围内,品种特性(茎秆长)与倒伏指数呈正相关。其中绥香08-5080、垦香08-169、绥锦香07-783、农大4号、农大1号、金禾香在食味值上有较高评价。各品种(系)和空育131相对,保育1号、农大3号、农大4号、育龙2号、垦香08-169、金禾香、莲稻1号、绥锦香07-783、垦稻23、龙粳41、农大2号、绥香08-5080、三江5号有增产效果,其中保育1号和农大3号增产效果相对明显。  相似文献   

12.
美香占2号是由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选育而成的优质丝苗常规水稻新品种。本文介绍了美香占2号的特征特性,并从播种育秧、栽植、水肥管理、病虫害防治、收获等方面总结其高产栽培技术,以期为种植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铁春 4号小麦是铁岭市农科院 1 982年冬在海南以高产早熟的铁春 2号为母本 ,以铁 72 31(纽瑞×墨巴 66)×铁 742 6(垦 2 2 4×墨叶 )的中间品系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 ,按育种目标采用系谱法系统选育 ,经过 8个世代选育而成。原系谱号为铁 830 0 1 9 1 9 2 1 5 1 5 4 1 4。 2  相似文献   

14.
川香9号系四川省农科院作物所用川香29A×成恢425组配而成的优质杂交水稻新组合。该组合2004年已通过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号为:川审稻2004015。现已授权四川省润丰种业有限责任公司全国独家生产经营。一、品种特征该品种属中籼迟熟三系杂交稻,全生育期155天,比  相似文献   

15.
珍宝香1号(曾用名莲稻5)是虎林市绿都种子有限责任公司以空育131 为母本、五优稻4号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通过系谱法选育而成,该品种在多年多点鉴定过程中表现出熟期早、品质优、产量高、抗倒伏、抗病等优点,是适宜黑龙江省第三积温带上限种植的香稻新品种。  相似文献   

16.
优质杂交水稻香优1号系四川省农科院作物所用自育香型不育系川香28A与恢复系CDR22测配而成的优质杂交香稻。1999年5月通过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列入农业部跨越计划主推优质组合。一、产量表现香优1号参加1996年四川省中籼优质稻组区试,平均亩产511.1公斤,比对照汕  相似文献   

17.
优质杂交水稻香优1号系四川省农科院作物所用自育香型不育系川香28A与恢复系CDR22测配而成的优质杂交香稻。1999年5月通过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列入农业部跨越计划主推优质组合。一、产量表现香优1号参加1996年四川省中籼优质稻组区试,平均亩产511.1公斤,比对照汕  相似文献   

18.
为科学评价不同香菇品种的营养特征与口感风味,以河南省常规栽培的14个香菇品种为研究对象,采用氨基酸自动分析仪测定其游离氨基酸,并系统比较了14个香菇品种的游离氨基酸组分比例及呈味特征。结果表明,14个香菇品种中游离氨基酸含量丰富,多数含17种氨基酸,总含量为10.91~20.57 mg/g,不同品种间差异较大。14个香菇品种中必需氨基酸/(必需氨基酸+非必需氨基酸)均接近40%,必需氨基酸/非必需氨基酸接近或大于60%,是理想的蛋白质来源。呈味氨基酸中,豫香1号甜味、苦味及芳香族氨基酸含量均最高。谷氨酸对香菇风味的影响最大,其味道强度值(TAV)在9.29~20.06。主成分和聚类分析结果一致,14个香菇品种被显著分为4类(欧氏距离=2.5),其中,豫香1号综合品质最好,为第1类;农香1号、南山1号和香1024综合品质次之,聚成第2类;香25、香LS、香28、雨花3号、L18、香808、香9608、香931、韩香1号聚成第3类;农香3号综合品质最差,为第4类。该结果较好地反映出香菇不同种质间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19.
川香9号系四川省农科院作物所用川香29A与成恢425组配而成的优质杂交水稻新组合,该组合2004年已通过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号为:川审稻2004015。现已授权四川省润丰种业有限责任公司全国独家生产经营。  相似文献   

20.
在同一条件下对湖北省主推的5个不同基因型白肋烟品种调制后烟叶的致香物质含量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基因型、不同部位的白肋烟烟叶中致香物质的含量有较大差异;上部叶致香物质含量由高到低排列依次为鄂烟6号、鄂烟211、鄂烟209、鄂烟1号、22083,中部叶致香物质含量由高到低排列依次为鄂烟6号、22083、鄂烟209、鄂烟211、鄂烟1号;同一基因型白肋烟上部叶致香物质含量要高于中部叶,在相同栽培条件下,白肋烟品种鄂烟6号的总体致香物质含量最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