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复方丹参液治疗奶牛隐性乳房炎试验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以复方丹参液对奶牛隐对奶牛隐性乳房炎LMT反应呈阳性的206头牛450个乳室进行治疗试验,总有效率为94.44%,其疗效显著高于丹参注射液和抗菌素,复主丹参液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无乳链球菌和停乳链球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依次为1:16000倍,1:14000倍和1:80000倍稀释。 相似文献
2.
3.
4.
5.
6.
7.
奶牛乳房炎是奶牛的常见病,发病后严重影响牛奶的品质,可以导致奶牛产奶量下降、增加药物费用,造成奶农的经济损失。奶牛乳房炎主要表现为临床型和隐性型.其中隐性型乳房炎的发病率明显较临床型乳房炎高。由于奶牛隐性乳房炎无临床症状,乳房和乳汁通常肉眼无可见变化,所以通过实验室群体检测.2008年3月,阿克苏市动物防疫监督站对依杆其乡某奶牛场临床健康奶牛进行乳房炎检测,隐性型乳房炎的发病率为57.3%。而对病牛进行治疗和淘汰,是防治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乳房炎为奶牛最常见的疾病之一,也是对奶牛生产危害性最大的一种疾病.根据临床症状可以分为:临床乳房炎和隐性乳房炎.其中隐性乳房炎,不显任何临床症状.这类乳房炎发生率远远高于临床型,危害最大.由于患牛乳房和乳汁无明显的变化,临床上很难被发现,所以,在生产中应以预防为主,实行防治结合的原则,以减少奶牛乳房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盐酸左旋咪唑对奶牛隐性乳房炎的治疗试验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盐酸左旋咪唑对奶牛隐性乳房炎的治疗试验李增举成建国(山东省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济南250100)奶牛乳房炎是奶牛的常见多发病,几乎遍布世界各地的奶牛群。特别是隐性乳房炎,奶牛发病率为50%~60%,是临床型乳房炎的3~4倍。奶牛隐性乳房炎没有明显... 相似文献
10.
11.
消乳灵对奶牛隐性乳房炎的治疗效果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中药复方制剂"消乳灵"治疗奶牛隐性乳房炎的效果。[方法]选择28头患隐性乳房炎的奶牛为试验动物,随机分为试验组(20头)和对照组(8头)。选用清热燥湿中药黄柏、大黄和公英经乙醇提取后加入冰片制成涂搽剂"消乳灵",局部涂搽乳房治疗奶牛乳房炎,试验期为2周。[结果]涂搽"消乳灵"2周后乳房炎治愈率达89.47%,泌乳量显著提高(P〈0.05);同时乳汁中体细胞数明显下降,差异极显著(P〈0.01);血浆中SOD和GSH-Px活性极显著提高(P〈0.01)。[结论]消乳灵对奶牛乳房炎有很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2.
乳房炎是危害奶牛养殖业生产发展的疾病之一,是由病原微生物感染而引起乳房组织及乳头发炎的一种疾病,也是造成奶牛养殖业损失最大的疾病,患病奶牛不仅产奶量下降,而且影响牛奶的品质,并危及饮用人的安全,也是奶牛场最常见、防治最困难、花费成本最高的一种疾病。根据临床症状,奶牛乳房炎可分为临床型乳房炎和隐性乳房炎2大类。由于隐性乳房炎的临床症状不明显,其造成的产奶量损失远大于临床型乳房炎。所以,该病的重点放在防治上,减少临床型乳房炎的发病率,而如何减少临床型乳房炎的发病率,关键是做好隐性乳房炎的检测工作,并且根据检测结果制定防制措施,把乳房炎的发生制止在萌芽状态,为生产优质牛奶提供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奶牛隐性乳房炎的发生情况,为隐性乳房炎的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3个牛场2009年DHI报告的体细胞数大小来分析隐性乳房炎在不同牛场、泌乳阶段和胎次的发生情况。[结果]不同牛场隐性乳房炎发生率存在差异,牛场1泌乳牛隐性乳房炎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另外2个场(P〈0.05)。随着泌乳时间的增加,奶牛隐性乳房炎的发生率呈增加的趋势,牛场3在第6、7、8和第12泌乳月隐性乳房炎的发生率显著高于其他泌乳月。随着胎次的增加,奶牛隐性乳房炎的发生率呈增加趋势,牛场1在4胎以后奶牛隐性乳房炎的发生率显著增加且与其他2个场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奶牛隐性乳房炎的发生率与泌乳阶段和胎次有关,与牛场自身的饲养管理有关。各个牛场应根据自身条件及DHI结果采取相应的措施控制奶牛隐性乳房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15.
为研究巢式PCR检测奶牛隐性乳房炎链球菌的灵敏度,以本实验室从新鲜奶样中分离并经过生理生化鉴定的乳房链球菌、无乳链球菌、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为研究对象,提取细菌DNA,采用巢式PCR技术,根据细菌16S rRNA序列保守区设计通用引物进行第1次PCR扩增,再在乳房链球菌16S rRNA保守区内的可变区设计特异引物对4种病原菌进行第2次PCR检测。结果表明:巢式PCR技术能检测出乳房链球菌16S rRNA保守区的可变区序列,与生理生化鉴定结果一致。该方法能快速有效检测出奶牛隐性乳房炎乳房链球菌。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隐性乳房炎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和药敏试验,以及对治疗前的奶样进行DGGE追溯性分析,研究乳房炎奶样中微生物区系结构对乳房炎的治疗和复发的影响.结果显示,引起奶牛隐性乳房炎的主要病原菌为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无乳链球菌、表皮葡萄球菌以及克雷伯菌.通过对大肠杆菌性乳房炎奶样进行DGGE追溯性分析,发现乳房炎奶样中除大肠杆菌外,还有假单胞菌、芽孢杆菌、链球菌、沙雷氏菌等其他的致病菌,并且奶样中微生物区系结构与奶牛乳房炎的治愈时间和乳房炎复发有着紧密的联系,区系结构越复杂,治愈的时间越长,越容易复发,引起后期乳房炎复发的病原菌包含在治疗前的奶样中. 相似文献
17.
18.
奶牛隐性乳房炎诊断新指标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乳房炎是造成奶牛业损失最严重的传染性疾病。目前应用于奶牛隐性乳房炎诊断的常用方法有加州乳房炎试验(CMT),乳汁体细胞计数(SCC)等,但在常规使用中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奶牛乳汁中一些酶活性和急性期蛋白量的变化是监测隐性乳房炎很有价值的指标,可用于泌乳早期感染乳区的检测和选择感染奶牛进行干乳期治疗。结合珠蛋白(HP)和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是奶牛最为敏感的急性期蛋白,它们在急性炎症时大量增加。概述了乳酸脱氢酶(LDH)、N-乙酰基--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ase)、乳过氧化物酶(LP)、碱性磷酸酶(ALP)、结合珠蛋白(HP)和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等指标在奶牛乳房炎诊断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9.
奶牛隐性乳房炎主要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及耐药性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陕西省杨凌区某奶牛场经体细胞计数(SCC)法确定为隐性乳房炎的20份乳样中的主要病原菌进行分离鉴定,并对分离菌进行耐药性测定。共分离到24株分离菌,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10株,占41.6%;沙门氏菌6株,占25.0%;表皮葡萄球菌5株,占20.8%;大肠埃希菌2株,占8.4%;其他细菌1株,占4.2%。耐药性试验显示,主要分离菌均对庆大霉素和卡那霉素敏感,而对四环素、复方新诺明有较强的耐药性,链霉素、红霉素、氯霉素对分离菌的生长也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建议在临床治疗中联合用药,以取得更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奶牛乳房炎是奶牛最常见的疾病之一,严重制约着奶牛业的发展。对我国应用中草药防治奶牛乳房炎的一些方法和防治机理进行综述,对中草药防治奶牛乳房炎的前景进行了展望,认为中草药在治疗奶牛乳房炎方面具有巨大的潜力。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