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试验比较了常压和真空状态下的浸渍效率,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优化真空浸渍预处理工艺参数,考查了浸渍时间、浸渍压力、浸渍温度等条件对脆片含油率、色差和酥脆度等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的真空浸渍条件为浸渍压力0.06 MPa,浸渍温度40℃,浸渍时间60 min。在此工艺条件下,产品综合得分25.2分,与常压浸渍相比品质相当,可缩短杏鲍菇脆片加工预处理时间80%,明显提升浸渍效率。  相似文献   

2.
试验研究了低温真空油炸杏鲍菇脆片的预处理工艺,利用单因素试验考查预处理对杏鲍菇脆片品质的影响,然后采用正交试验确定了预处理工艺条件为漂烫温度100℃,漂烫时间2 min,葡萄糖质量分数15%,糖渍时间5 h。在此工艺下获得的杏鲍菇脆片色泽明亮、含油率低、口感酥脆。  相似文献   

3.
果蔬真空油炸脱水技术研究及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真空油炸的原理、预处理、油炸工艺等方面系统地概述了国内外真空油炸脱水技术的研究进展;分析了我国真空油炸技术及应用存在的问题,提出真空油炸技术的研究方向及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4.
牛肉加热过程中水分迁移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100℃隔水加热方式加热牛肉28 min,每隔7 min采集一次样品,利用LF-NMR技术初步探讨牛肉加热过程中水分迁移规律。结果表明:随着加热时间的延长,牛肉蒸煮损失呈现上升趋势,剪切力不断增大,核磁数据显示牛肉内部水分状态组成变化显著,T2弛豫时间逐渐变短,不易流动水T22占比逐渐减少,自由水T23占比逐渐增多,且随着加热时间的延长,不易流动水和自由水很难在T2弛豫谱上分开,峰宽变大趋势明显,核磁成像结果显示加热会降低牛肉内部的水分含量。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T21与牛肉的蒸煮损失呈显著正相关,T22与牛肉的蒸煮损失、剪切力呈显著负相关,T22峰面积占比与T2b、牛肉的蒸煮损失、剪切力呈显著负相关。由此得出加热处理对牛肉内部的水分分布和质构特性产生显著影响,同时两者之间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5.
真空油炸马铃薯片加工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以马铃薯为原料生产的真空油炸片的加工工艺进行了研究探讨。主要研究了切片厚度、油炸温度、油炸时间、真空度以及脱油条件对产品品质的影响,确定了最佳工艺参数。  相似文献   

6.
通过模拟室温和冷藏环境,研究了杏鲍菇在不同相对湿度条件下失重率及感官品质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室温(25℃)贮藏时,杏鲍菇在低相对湿度(60%~70%)条件下失水严重,而在高相对湿度条件下(80%~90%)发生霉烂变质,货架期仅为1~2 d;冷藏(4℃)条件可明显降低杏鲍菇的失水率,延缓其腐烂变质,从而延长保鲜期。杏鲍菇适宜的销售环境条件为:4℃、相对湿度70%~80%,此时其货架期可达5~7 d。研究结果为杏鲍菇的贮藏和销售条件提供了重要参考,可有效降低杏鲍菇的失水和霉烂现象,减少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7.
将牛肉绞碎,每5 g肉中添加0.4 mL 10μg/mL沙拉沙星(SAR)和二氟沙星(DIF)混合标品,以添加0.4 mL蒸馏水的牛肉(肉丸未油炸)为对照,制成10 g大小的牛肉丸,分别在140、160、180℃下进行油炸,研究不同油炸温度对牛肉品质及SAR和DIF兽药残留消除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油炸温度的升高,牛肉的水分含量和水分活度明显降低,粗蛋白和灰分的含量升高,油炸牛肉的pH和TBARS值均比新鲜牛肉正常值高,但不同油炸温度处理牛肉的pH呈逐渐降低趋势;油炸后牛肉中SAR和DIF含量均有所下降,SAR的降解程度较DIF高。其中采用180℃油炸,牛肉的品质最佳,且兽药残留量最低。  相似文献   

8.
以大豆油为研究对象,通过油温180℃,时间20 h条件下反复煎炸薯片操作中大豆油品质评价指标的测定发现,随着煎炸时间延长,大豆油脂肪酸组成中饱和脂肪酸含量由15.88%上升至22.40%,不饱和脂肪酸由84.05%下降至77.57%。在煎炸过程中,大豆油的色泽加深,黏度增加,游离脂肪酸、过氧化值、p-茴香胺值和总极性物质含量显著升高(p<0.05),接触角在煎炸过程中随着煎炸时间的延长呈现极显著的线性降低(p<0.01),即润湿性增强现象。由此可见,大豆油在反复煎炸操作中,游离脂肪酸、极性物质和聚合物等物质的大量形成,促使油脂品质发生劣变。  相似文献   

9.
不同钾水平对油炸型马铃薯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0.
对菜心进行小批量的真空预冷试验,并测定了不同预冷终温和物料质量下菜心的质量损失率、硬度和色差的变化规律。研究发现,预冷终温为10℃,物料质量为1.5 kg时,预冷心部温度高于表面温度,鲜切菜心预冷效果最好,叶片没有失水和组织损伤现象,而且色泽鲜艳,感官品质良好。  相似文献   

11.
利用杏鲍菇、玉米膳食纤维配以其他辅料研制高纤维杏鲍菇冰淇淋。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通过正交试验优化高纤维杏鲍菇冰淇淋的配方。结果表明,高纤维杏鲍菇冰淇淋的最佳配方为:设定奶粉添加量7.0%,绵白糖添加量9.0%,玉米膳食纤维添加量1.5%的条件下,杏鲍菇浆添加量7.0%,单甘酯添加量0.2%,羧甲基纤维素钠(CMC-Na)添加量0.15%,明胶添加量0.15%。在此条件下,制得的高纤维杏鲍菇冰淇淋平均感官品质评分为93.62分,冰淇淋颜色均匀一致,有淡淡的奶香味,形体完整,组织细腻。  相似文献   

12.
为了提高杏鲍菇原生质体产量,以杏鲍菇菌株为材料,通过单因素试验研究酶浓度、酶解时间、酶解温度、菌丝培养方式、菌龄以及稳渗剂种类对杏鲍菇原生质体制备的影响。结果表明:杏鲍菇原生质体制备的最佳条件为:酶浓度2%、酶解时间2.5 h、酶解温度29℃、菌丝液体静置培养5天,以甘露醇为稳渗剂,在此条件下原生质体产量为33.4×106个/mL,为杏鲍菇原生质体技术育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壳聚糖复合涂膜对杏鲍菇保鲜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研究目的】杏鲍菇在采后易失水褐化等原因降低食用及商品价值,为延长其货架期,需筛选出适于杏鲍菇的壳聚糖复合涂膜。【方法】该实验以杏鲍菇(Pleurotus eryngii)为研究材料,在室温(22±2℃)条件下,以去离子水浸涂杏鲍菇为对照,采用不同的壳聚糖复合涂膜处理进行保鲜实验,通过L9(33)正交试验筛选杏鲍菇保鲜的最佳复合涂膜配方,并研究其生理效应。【结果】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筛选出的最佳壳聚糖复合涂膜液能够有效降低杏鲍菇的褐变程度与含水率,延缓游离氨基酸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可溶性总糖等各指标的变化幅度,保鲜效果达到显著水平(P<0.05)。【结论】适于杏鲍菇的壳聚糖复合涂膜的配比为1.5%的壳聚糖+1.0%的乙酸+0.03%的吐温20+3.0%的甘油,该涂膜起到延缓杏鲍菇采后衰老,保持较好的营养价值和加工风味,达到保鲜目的。  相似文献   

14.
预熟处理是预制菜制作的关键技术,同时也是确保预制菜品质的重要因素。基于模糊数学感官评价方法探究杏鲍菇的预熟处理工艺。结果表明,低温真空烹饪杏鲍菇预熟处理最优工艺条件为:盐水质量分数1.0%,低温真空烹饪时间30 min,加热温度80 ℃。该工艺条件下处理的杏鲍菇色泽鲜亮,富有光泽,口感好且具有弹性,有菌类特有香味,无腥味,与传统焯烫方式相比具有更好的加工效果和保持原料品质的能力。本研究成果对于蘑菇类预制菜的快速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为蘑菇产品的加工提供了有效的工艺参考。  相似文献   

15.
为了更好地利用菌渣制备稳定、优质的生物炭,以12种不同原料配方工厂化杏鲍菇菌渣为材料,建立高温裂解生物炭制备工艺,利用孔雀石绿吸附能力对生物炭进行快速质量评价。12种菌渣理化性质表现出一定差异。以X0组菌渣为材料,12种处理炭得率为26.00%~47.17%,且随着温度升高而降低。综合炭得率、孔雀石绿吸附率和能耗,确定400℃、2.5 h为菌渣生物炭最适制备条件。以该条件制备的11种菌渣生物炭各组间炭得率无显著差异,对400 mg/L孔雀石绿2 h吸附率均达到95%以上,表明具有良好的孔隙度和吸附效果。本研究建立了一种菌渣生物炭制备工艺和评价方法,为工厂化菌渣生物炭化利用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16.
以多糖得率为测定指标,通过单因素和L9(34)正交试验,对杏鲍菇菌丝体水溶性多糖的提取条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杏鲍菇菌丝体水溶性多糖的提取条件为:料水比1∶40,提取温度80℃,提取时间4 h。在此条件下,水溶性多糖得率为8.2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