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稻曲病产量损失估计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寻稻曲病发病程度与水稻产量损失的关系,选择粳、糯、杂交籼稻的4个品种,采用随机区组设计,适度调控病情梯度,按单穗病粒数分级,大样本取样考种的方法,建立了不同水稻类型的稻曲病产量损失模型。结果表明,稻曲病发病程度与稻谷损失率和精米下降率呈正相关且关系密切。经多种数学模型比较,Weibull模型拟合度最好。建立的稻谷减收率模型为:Y1(粳糯稻)=1-exp(-(X+0.999 99)/16.091 6)^1.180 8),R2=0.990 4;Y2(中籼稻)=1-exp(-(X-0.699 99)/24.818 8)^0.8542),R2=0.983 5。精米下降率模型为:Y3(粳糯稻)=1-exp(-(X+0.599 99)/83.499 7)^1.139 6),R2=0.965 5;Y4(中籼稻)=1-exp(-(X-0.499 99)/68.542 9)^1.456 0),R2=0.967 9。  相似文献   

2.
田间实时监测与调查表明,机械喷直播田油菜菌核病始见期较早,之后病情随生育期推进而不断加重,开花初期、谢花期和角果成熟初期病情发展较快,产量损失率随着茎病株率、病情指数的增加而加大,其茎病株率(X1)、病情指数(X2)与产量损失率(Y1)关系密切,相关性达极显著水平,相关模型分别为:Y1=0.5443302X1-2.3161(n=14,r=0.9860**)、Y1=0.673408X2-1.0164(n=14,r=0.9772**),从而拟定机械喷直播田油菜菌核病防治1次的防治指标分别为茎病株率11.8%和病情指数7.6,防治2次的防治指标分别为茎病株率16.8%和病情指数11.7。  相似文献   

3.
水稻稻曲病分级标准及导致产量损失的初步测定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对在中等发病田块感染稻曲病的杂交水稻,在水稻穗期不使用任何杀菌剂的情况下,进行了稻曲病田间病情调查和室内考种;并对这两项结果进行分析比较和数据统计,结果表明:每穗病粒数与千粒重,穗实粒数及穗重之间存在着极显著的负相关(相关系数依次为-0.9663,-0.9036,-0.9723),与秕粒率存在着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为 0.8965) ,并且根据穗重损失率病情分为6个级别,并在此基础上对稻曲病造成的产量损失进行了初步的测定。  相似文献   

4.
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玉米纹枯病病情指数的提高,玉米叶片自下而上干枯严重,产量损失率提高。玉米产量损失率与玉米纹枯病病情指数及病株率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r1=0.9973^※※、r2=0.9732^※※。产量损失率与病情指数及病株率的回归式分别为y=0.39x1-2.41,y=0.43x2-11.94。拟定玉米纹枯病防治指标为病情指数16.4,或病株率为37.1%。  相似文献   

5.
以两系杂交稻Y两优302为例,研究了其发生稻曲病的损失规律。结果表明,Y两优302稻曲病损失率依单穗病粒数的增加而上开,单穗粒数从1~20粒,损失率由4.55%增加到87.55%。  相似文献   

6.
莲缢管蚜是危害泽泻生长的重要害虫之一。药效试验结果表明,2.5%菜喜SC、1.5%普乐CS、25%阿克泰WG、3%莫比朗Ec和20%康福多Ec对莲缢管蚜具有良好的防效,适宜在泽泻生产上使用。莲缢管蚜虫口数量与块茎产量损失率之间相关式:在生长前期,Y=-0.3318+0.3978X(r=0.993^**);在生长中期,Y=0.0412+0.2474X(r=0.950^*8);在生长后期,Y=-0.0036+0.1139X(r=0.922^**)。根据经济阈值的计算公式,结合莲缢管蚜虫口数量与块茎产量损失率之问的相关式,制定出了不同时期选用不同药剂的防治指标。  相似文献   

7.
由于稻曲病危害逐年加重,于2014年在怀宁县不同地区进行稻曲病危害损失率测定,研究稻曲病产量损失与经济阈值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怀宁地区8个品种平均每穗病粒数为0.54粒时为经济允许水平,该结果为当地稻曲病调查和防治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稻曲病病情分级标准的研究和应用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7  
考查了稻曲病不同曲果数在单穗上的分布。应用Q型系统聚类分析,以曲果纵横径比,百曲果重,单穗实粒重,结实率,损失率为指标进行数量分类,确定了稻曲病病情分级标准,即0级,未发病:Ⅰ级,1粒曲果:Ⅱ级:3粒曲果,并利用韦伯模型描述了稻曲病病情指数和产量损失率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水稻对稻曲病抗性的分级及相应级别的产量损失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24个水稻品种(系)与稻曲病抗性有关的3个主要组分(病穗率、平均每穗病粒数、每千粒含病粒数)进行主成分分析;用线性回归法分析衡阳具代表性的14个水稻品种产量损失率与平均每穗病粒数的关系;以中选组分用欧氏距离和最长聚类法对101个品种进行聚类.结果表明:平均每穗病粒数为主要抗性组分;14个品种的产量损失率与平均每穗病粒...  相似文献   

10.
小麦纹枯病危害损失及经济阈值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小麦纹枯病(Sheathblight)不同病级和病情指数与产量损失的研究表明:小麦孕穗期病级与小麦千粒重和产量呈线性相关,产量损失率(y)与收获前病情指数(x)呈幂函数关系,当x<20时.y=0.18075x1.127025(r=0.9770,n=16),当x>20时.y=0.1105X1.351575(r=0.9983,n=12),根据病情指数与产量损失率的关系,得到纹枯病经济阈值的动态模式,即:在目前小麦产量6~7.5t/hm2水平下.建议防治指标病情指数为3.0~6.0,即经济允许损失水平控制在1.4%以内.  相似文献   

11.
稻粒黑粉病已成为杂交制种及不育系繁殖的一个重要病害。它对产量影响的直接原因是减少了单穗实粒重,增加了病粒率。分析结果表明,正常情况下的损失率应低于病粒率,每穗病粒数的多少对千粒重和结实率的影响不大。模拟为害发病率(X)与损失率(Y)的关系,可建立江农ⅡA/HR1004和汕A/桂33的损失预测方程分别为Y_1=-0.1036+1.0211X,Y_2=-0.0335+1.0528X。结合目前防治费用、产品价格和防治效果,本文估算了不同产量水平的允许损失率,并提出目前的防治指标为3%~5%。  相似文献   

12.
小麦秆锈病产量损失估计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人工接种在田间造成小麦秆锈病(Puccinia graminis var,.tritici)流行动态不同的小区。系统调查各小区病情及单收考种产量。结果表明,小麦秆锈病对小麦百穗 重,千粒重和百穗粒数都有显影响,尤其对百穗重影响最大,产量损失率与病情指数呈正相关,产量损失率最高可达70.15%。回归估计模型为:(1)L%=-10.7392+0.8070X2(R=0.9843,SLX=3.9195),(2)L%=-9.2374+0.3150X1+0.7587X2(R=0.9877,SLX=4.0717,式中X1和X2分别为小麦开花期病情指数和乳熟期病情指数。  相似文献   

13.
为了较好地控制斑潜蝇对大庆市蔬菜生产的影响,通过在温室黄瓜田间采取自然感虫和人工控制虫量的方法,以宽潜蝇幼虫为害形成的受害面积为分级标准,形成6个不同虫情指数梯度,测定在不同虫情指数梯度下的产量损失。结果表明,虫情指数在4.78-31.33范围内,斑潜蝇对黄瓜的危害,随着虫情指数的增大,黄瓜的单株产量下降,产量损失率增高。相关系数r=-0.9928,其线性回归方程模型为Y1=894.81—7.052X1;虫情指数与黄瓜产量损失率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r=0.9918,所建立的受斑潜蝇危害黄瓜的产量损失率与虫情指数的直线回归方程模型为Y2=0.218+0.7858X2。根据经济允许损失率公式所得出的防治指标为:当虫情指数为2.18时就应防治。  相似文献   

14.
水稻纹枯病的危害及经济阈值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田间人工接病菌的条件下探讨了水稻纹枯病的病情指数与产量损失率之间的关系及经济阈值,结果表明:产量损失率与不同调查日期的纹枯病病情指数之间呈指数函数关系.根据病丛率、病情指数与产量损失率之间的关系得到了以孕穗期和抽穗期病丛率为指标的经济阈值的动态模型,即:XET1=10.0495ln(109.3733C/YPF)-3.7883;XET2=18.1932ln(109.3733C/YPF)+2.2609.  相似文献   

15.
甜菜褐斑病病叶率与病情指数及产量关系的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选择代表性地块,定点定期系统调查的方法,研究了甜菜褐斑病病叶率与病情指数间关系。结果表明:两者有极密切的相关性(r=0.7295,n=31),建成^↑Y=-12.6446 0.5451X的预测式,在生产上应用较方便,并对预测式的应用做了介绍。  相似文献   

16.
实验对烟草蚀纹病、气候斑点病不同病级与烟叶产量、产值损失率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随着蚀纹病和气候斑病级的加重,烟叶产量和产值逐渐降低,烟叶产量损失率和产值损失率逐渐加重。蚀纹病从1-3级,产量损失率分别为6.6%、19.9%、29.4%;产值损失率分别为23.2%、50.8%、81.2%;气候斑点病从1-3级产量损失率分别为8.6%、22.3%、38.8%;产值损失率分别为26.3%、61.8%、83.2%。两种病害的产量、产值损失率与病级呈直线回归关系,饰纹病病级与烟叶产量、产值损失率回归方程分别为,Y=11.4X-4.1667(R2=0.9908)、Y=29X-6.2667(R2=0.9992);气候斑病级与烟叶产量、产值损失率回归方程分别为,Y=15.1X-6.9667(R2=0.9971)、Y=28.45X+0.2(R2=0.9799)。  相似文献   

17.
稻曲病主要为害水稻穗部的单个谷粒,一般情况下稻曲病的田间病株率在5%-15%;单穗病粒在10粒以下,产量损失3%-5%,严重时田间病株率可达40%以上,单穗病粒数多达10-30粒,可造成产量损失8.7%-45.7%。多菌灵、井冈霉素,异稻瘟净等药剂对稻曲病的防效可达83.7%以上,最佳用药时期为水稻破口前3天。  相似文献   

18.
浙江省水稻品种抗稻曲病自然诱发鉴定初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浙江省金华县稻曲病重发病区,对113个水稻品种进行了田间自然诱发抗性鉴定。结果表明:以稻曲病平均病级(X)为指标,X=0级、0级X≤Ⅰ级、Ⅰ级X≤Ⅱ级、Ⅱ级X≤Ⅲ级、Ⅲ级X≤Ⅳ级、Ⅳ级X≤Ⅴ级的品种数分别占品种总数的33.62%、20.35%、15.92%、8.84%、13.27%和7.96%。常规籼稻、常规粳稻、杂交籼稻和杂交粳稻,不发病或轻发病(平均病级小于Ⅰ级)的发生频率分别为100%、66.67%、54.04%和0%;重发病(平均病级大于Ⅲ级)的发生频率分别为0%、4.16%、20.26%和90.00%;粳稻发病明显重于籼稻,杂交稻明显重于常规稻,杂交粳稻发病最重。  相似文献   

19.
于2008年进行了早稻条纹叶枯病最终病情与灰飞虱虫口密度的定量关系及早稻品种对条纹叶枯病抗(耐)病性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早稻条纹叶枯病发病高峰期病株率(Y1)、病情指数(Y2)与5月底早稻大田一代灰飞虱虫口密度(X)均呈极显著正相关,Y1=5.25 364+0.06 906X,Y2=1.37 985+0.04 701X;不同早稻品种间条纹叶枯病病情差异较大,浙辐203、浙辐001、Z04-113、Z04-309、Z5317较为感病,Z7333、YK19、中香1号、Z7332、嘉籼442较为耐病。  相似文献   

20.
油菜菌核病危害损失率测定及经济阈值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油菜菌核病危害产量损失率(y)与油菜菌核病最终病情指数(x1)、最终茎病株率(x2)之间相关性均达极显著水平,直播油菜田产量损失模型为Y=0.13111+0.78045x1、y=-3.37308+0.56393x2,移栽油菜田产量损失模型为Y=-0.13734+0.56541x1、y=-0.79191+0.30503x2。根据组建的产量损失模型,结合现行的油菜籽价格、产量水平、防治费用和防治效果,制定了油菜菌核病经济阈值,当直播油菜田菌核病最终病情指数达5.97或最终茎病株率达14.48%时,移栽油菜田菌核病最终病情指数达8.71或最终茎病株率达18.30%时,则应于防治适期内开展1次化学防治:当直播油菜田菌核病最终病情指数达10.75或最终茎病株率达21.09%时,移栽油菜田菌核病最终病情指数达15.31或最终茎病株率达30.53%时,则应于防治适期内开展2次化学防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