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68 毫秒
1.
枯萎病又名干腐病,是唐菖蒲(也称剑兰)的一种常见的重要病害。在我国唐菖蒲栽植区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生。常引起球茎腐烂,茎叶枯萎。  相似文献   

2.
唐菖蒲(Gladiolus hybridus)在生长过程中,易受不良环境的影响及真菌感染产生多种病害,如叶片锈病、根腐、球茎腐烂病等真菌性病害及病毒病害,这些真菌性病害和病毒病害都严重影响唐菖蒲植株的生长势及鲜切花的观赏价值。本研究于2013-2014年对青海省唐菖蒲主产区田间及球茎贮藏期间的病害发生进行了调查,以确定发病种类、危害程度,并进行田间取样,在室内分离培养,通过显微镜观察鉴定和回接实验,研究病原菌种类及致病性。研究结果发现:唐菖蒲生长期间有3种真菌性病害(球茎腐烂病、根腐病和锈病)和1种病毒病(烟草花叶病),而贮藏期间球茎发生球茎腐烂症状。田间发病最严重的是真菌性病害,发病率为7.8%~66.7%(重茬地块发病率最高)。真菌性病害中尤其是球茎腐烂病和根腐病受地区气候影响最大,夏季高温和平均温度较高的地区发病率越重,因此,作为种球繁殖基地,夏季气候冷凉是减轻发病率的关键。田间病原菌分离后经荧光显微鉴定证实尖镰孢菌(Fusarium oxysporum)是唐菖蒲根腐病的致病病原;青霉菌(Peniaillum sp.)为青霉属真菌,但回接后无致病性;单胞锈菌(Uromyces sp.)为唐菖蒲叶片锈病的致病病原。不同贮藏方式及贮藏温度下的发病种类和发病率存在较大差异,从贮藏期间腐烂的球茎上我们分离到3种病原真菌,经显微鉴定和回接实验证实为无致病性的次生真菌和球茎腐烂病致病病原。采用r DNA-ITS分子标记对贮藏期间病原菌8个样进行鉴定,通过DNA提取、通用引物扩增r DNA基因族ITS全序列、PCR产物的回收纯化及序列分析,对测定序列blast比对表明:Gp6的r DNA-ITS序列与Talaromyces funiculosus菌株的ITS序列同源性高达99.75%,确定为青霉属、篮状菌亚属中的Talaromyces funiculosus。2013、2014年通过生长期间叶片、花瓣的表现特征,对田间疑似携带病毒的植株,分别选用黄瓜花叶病毒(Cucumber mosaic virus,CMV)、烟草花叶病毒(Tobacco mosaic virus,TMV)和烟草环斑病毒(Tobacco ring spot virus,TRSV)三种病毒ELISA试剂盒进行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检测。对24组样品进行检测,空白对照及标样阴阳性检测证明试剂盒酶标板灵敏有效,其中,黄瓜花叶病毒、烟草环斑病毒的样品OD值均小于临界值(CUT OFF),判定为阴性,即样品中未检测到黄瓜花叶病毒、烟草环斑病毒。在烟草花叶病毒检测中,样品05、07的OD值大于临界值(CUT OFF),判定为阳性,即样品05、07中含有烟草花叶病毒。根据取样量和检测量比较,烟草花叶病毒的检出率达到8%左右。  相似文献   

3.
藏红花在贵州省种植历史很短,关于病害的发生危害和防治的研究也较少。目前,藏红花球茎腐烂病造成了较大的危害,成为种植方面的首要病害。该文通过对藏红花进行实地病害调查和组织分离法分离病原菌,并进行培养和鉴定,实验结果表明,藏红花球茎腐烂病是由炭疽菌和镰刀菌交互侵染导致的结果。  相似文献   

4.
球茎腐烂病是西红花贮藏期间的主要病害,一旦感病,球茎腐烂,不能开花和繁殖,严重制约西红花生产。本试验选择4种杀菌剂,在西红花球茎上匾前,进行不同浓度、不同浸泡时间的药剂处理。结果显示,选择25%吡唑醚菌酯2 000倍液,对球茎进行浸泡1 h,能取得较好效果。同时通过4次调查,西红花贮藏期间球茎腐烂病主要发生在夏季高温的6月下旬至8月下旬。  相似文献   

5.
正唐菖蒲的常见病害是干腐病,又名枯萎病,属于半知菌亚门镰孢霉属。这种病主要危害球茎、叶、花。球茎如发病严重,会变成黑褐色。病菌在土壤中和病球茎上存活越冬,借土壤和有病球茎传播,病菌由根茎部侵入并扩展到整个植株。病害发生诱因主要有连作;种植时,球茎带病;施肥过程中氮肥过多,尤其是磷肥少的地区;收获的球茎未充分干燥或储藏前未经处理。  相似文献   

6.
唐菖蒲主要病虫害及其优化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菖蒲(GladiolushybridusHirt1)又名剑兰,为鸢尾科唐菖蒲属多年生球根花卉。喜温暖、湿润的气候条件,忌高温酷暑,不耐严寒,是世界“四大鲜切花”之一。在唐菖蒲的栽培管理中,病虫害经常发生,延误诊治或措施不当,都会造成切花品质下降,甚至降低切花产量。1主要病害及防治1.1灰霉病(又称褐腐病)发病症状:此病由BotrytisCinereaPers.病原引起。在潮湿阴冷的环境条件下,种植密度过大及透风条件差的温室均易发生。此菌主要感染球茎、叶片、花瓣等部位。叶片感病初期,出现黄褐色小点,后逐渐扩大为红褐色病斑,最后变黄枯死。侵染基部叶会出现茎…  相似文献   

7.
唐菖蒲根腐病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盆载接种和离体根接种.证明上海唐菖蒲根腐病由Fusaiumoxysporum;F.solani,F.spp.引起.并且证实球茎和土壤都能带菌.球茎切面伤口用不同方法促进愈合,然后接种病原.结果表明对病菌侵染有不同抑制作用.田间用加深排水沟,球茎浸药,球茎随采收随收贮.前期保温保温,后期常用保湿贮藏等措施防治唐菖蒲根腐病.使唐菖蒲球茎贮藏后后完好率和品质显著提高,播种后出苗和成苗过程中生长旺盛.成花率提高,并增产出相应致量的大球茎,经济效益明显.  相似文献   

8.
本文选用几种市场上常见的农用杀菌剂,在春季播种前对唐菖蒲种球和土壤进行消毒处理,以选择防治唐菖蒲球茎病害的有效药剂。试验结果表明,敌克松、多菌灵、甲基托布津三种杀菌剂在适当浓度下对唐菖蒲球茎病害都有一定的防治效果。其中多菌灵300倍液和甲基托布津00倍液浸球防治效果最好,可使球茎发病率降低44.4%和42.9%,而且由于有效地控制了病菌,植株的出苗力、生长势和繁殖能力也有提高。土施敌克松进行土壤消  相似文献   

9.
连续3年对唐菖蒲褐腐病进行了系统观测、调查与试验.结果表明,土温20℃时始病,5月下旬至6月下旬(22~24℃)遇高湿阴冷天气形成发病高峰,8月土温高达30℃以上,病害停止发展,10月以后以菌核在土壤中或以菌丝体在病球茎上越冬,成为翌年初侵染源.提出了选留种苗、处理种苗、实行轮作、加强栽培管理、药剂防治的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0.
唐菖蒲为鸢尾科唐菖蒲属多年生球茎草本花卉。其地下球茎扁圆,大小如荸荠或蒜头,有膜质或纤维质褐色外皮包裹。唐菖蒲是制作切花的重要材料,素有切花之王的美誉。镜泊湖景区由于天  相似文献   

11.
利用1-甲基环丙烯保鲜唐菖蒲切花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不同浓度的 1 -甲基环丙烯处理唐菖蒲切花 ,结果表明 :1 -甲基环丙烯处理能提高唐菖蒲切花小花开放率、观赏值 ,减少唐菖蒲的萎蔫程度 ,延迟花瓣、叶片质膜相对透性增加 ,对花瓣蛋白质和叶片叶绿素含量变化有一定的影响。其中 ,以浓度为 1 0 0nl/L的 1 -甲基环丙烯处理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2.
冯昊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4):1980-1982
了解我国唐菖蒲(Gladiolus hybrids)目前的研究现状,为今后的研究确定方向。对唐菖蒲的应用、目前的科研领域及研究进展进行综合分析,了解目前我国唐菖蒲的研究方向和结果。我国对唐菖蒲的研究比较广泛,但是研究方向和方法在国际上还处于比较落后的地位;可建立专门的科研机构,结合国际研究方向和方法,重点研究辐射诱变育种及唐菖蒲的组织培养。  相似文献   

13.
试验以早、中、晚三类唐菖蒲品种为材料,采用石蜡切片法和透射电镜观察花芽分化进程。结果表明,唐菖蒲花芽分化始于3叶期,止于7、8叶期,并可细分为未分化期、开始分化期、花序分化期、花萼分化期、花原基分化期、花瓣分化期、雄蕊分化期和雌蕊分化期8个时期。在整个花芽分化期间观察到细胞内核仁、线粒体、前质体等的形态、大小、数量及发育程度都发生了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14.
通过用不同保鲜液对唐菖蒲切花进行保鲜,研究保鲜液对切花的保鲜效果及观赏价值,并探讨CaCl2对唐菖蒲切花保鲜的促进作用,及CaCl2与不同药剂处理结合对唐菖蒲切花保鲜效果的研究。结果表明,处理4:100 mg/L苯甲酸钠+600 mg/L8-羟基喹啉柠檬酸盐+4 g/L蔗糖,无论从保鲜效果、鲜重和切花观赏值来说,其效果都为最佳。  相似文献   

15.
不同处理对唐菖蒲切花保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解决唐菖蒲切花插瓶过程中品质下降问题,研究不同配方保鲜剂处理对唐菖蒲切花的瓶插寿命、总开花率、花冠直径以及鲜重变化的影响,以期为唐菖蒲切花的保鲜提供依据,结果表明,柠檬酸延缓唐菖蒲切花衰老效果明显,硝酸银处理切花后基部褐化,不易作唐菖蒲切花的保鲜剂,不同处理中3%蔗糖+ 250mg/L 8 - HQ+400mg/L 柠檬酸的处理保鲜效果最佳,瓶插寿命可达9d.  相似文献   

16.
通过沈阳地区栽培唐菖蒲的病毒病症状类型调速查,以及对病毒毒原的生物学测定、电镜观察、对流免疫电泳测定和间接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明确沈阳地区种植的唐菖蒲受黄瓜花叶病毒(CMV)、菜豆黄花叶病毒(BYMV)和烟草花叶病毒(TMV)的浸染。阐明了染病寄主的症状与病毒毒原种类的相关性,在典型症状中,碎色症和斑驳症的植株多为受CMV侵染造成,条斑症和皱叶症主要是由BYMV侵染引起。TMV的含量较低,尚未单独引起寄主的典型症状。  相似文献   

17.
唐菖蒲(Gladiolus hybridus Hort.)是无性繁殖植物.在长期的栽培过程中,因植物病毒的侵染引起种性退化、品质下降,造成经济损失严重.系统阐述了唐菖蒲典型病毒病的种类、基本特性、表现症状及目前国内外对该领域病毒检测技术的研究进展,为进一步开展唐菖蒲病毒病的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8.
为了进一步了解辐射对唐菖蒲M2代品质及生物学特性的影响,将5个辐射剂量组的唐菖蒲"豪华"品种M2代种球植入大田,观察测定各种形态指标,并将结果与M1代对比。结果显示,M2代唐菖蒲各主要形态指标继承了M1代的变异特征,各指标均随辐射剂量的增加而减少。与M1代相比,M2代中低剂量辐射组的各项指标除子球数和新球直径外均未表现出高于对照,表明低剂量辐射对唐菖蒲生长的促进作用仅出现在辐射当代,对其后代影响较小。M1代中的13个具有观赏性状变异的单株,在M2代中有10株保持了变异性状,3株变异性状消失。在M1代未发现变异的群体中,其M2代又出现了11株观赏性状的变异单株。综合M1、M2两代中对观赏性状变异率的统计,变异率最高的剂量组是50 GY组,变异率为27.8%,并且该剂量辐射对唐菖蒲的损害较小,是唐菖蒲辐射育种的适宜剂量。  相似文献   

19.
测定了唐菖蒲鲜切花衰老过程中花瓣抗氧化酶活性和膜脂过氧化水平的变化 .结果表明 :含水量、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在瓶插前期升高 ,4d后迅速下降 ;丙二醛含量、超氧自由基 (O- 2 )产生速率在瓶插期间一直呈上升趋势 ;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活性在瓶插前期先上升后下降 ;瓶插时间越长 ,过氧化物酶活性越高 .抗氧化酶活性下降以及 O- 2 的累积是切花衰老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0.
唐菖蒲(Gladiolus hybridus Hort.)的商品种球通过籽球培育途径生产.为探讨籽球大小对商品种球繁育的影响,采用3个不同规格的籽球进行繁种试验.结果表明,以周径2.1~3.0 cm的籽球繁育商品球效果较好,达到商品种球规格(周径>6 cm)的种球占所收种球的50%以上,折合每667 m2可生产15 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