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四川旱地多熟种植已发展到110多万hm^2。1997年以前均为中带(1.67~2m)对半多熟间套。改中带为宽带(4m)种植,在相同栽培条件下,麦玉薯3熟周年产量无显著差异,但固带距行比增大,不仅耕种方便,而且有利实行粮经、粮饲、粮肥间套,实现稳粮增收和用地养地结合。在城市郊区、粮经混作区和夏旱常发区具有重要应用价值。2001年四川已推广6万多hm^2。  相似文献   

2.
通过不同覆盖物对各季作物的覆盖试验结果表明,覆盖比不覆盖具有明显的增产效果,以栏肥和地膜覆盖表现最好。增产的主要原因是覆盖具有增温和降温的双重效应,以及调节土壤含水量的作用,从而改善了土壤理化性状,促进作物的正常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3.
为丰富川东北旱地马铃薯多熟高效种植模式及提高旱地种植效益,以传统“小麦/玉米/甘薯”模式为对照,在川东北丘陵区旱地设置“春马铃薯/玉米/甘薯”和“小麦+冬马铃薯/玉米/甘薯”2种新模式,观测其周年原粮产量和经济效益。结果表明,在2年平均值上,“春马铃薯/玉米/甘薯”模式的原粮产量与对照差异不显著,但其总产值和纯收益均显著高于对照,分别较对照高52.16%和53.25%,且其劳动净产率比对照高14.85%;而“小麦+冬马铃薯/玉米/甘薯”模式的原粮产量和总产值均显著高于对照,但其纯收益和劳动净产率分别较对照低20.32%和17.07%。2个新模式的物质费用收益率和成本收益率均低于对照。综合比较,“春马铃薯/玉米/甘薯”模式可作为传统“小麦/玉米/甘薯”模式的替代方案进行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旱地多熟分带轮作是在传统间套复种轮作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项新的种植方式。它不同于一般的间混套作,是传统经验与现代农业科学技术的结合,将不同作物进行带状问套轮换种植,是耕作制度的一大改革。它能充分利用地力,光热资源,提高单位面产量,是旱地集约化经营的有效措施。德江县1985年引进推广,取得了较好的成效。本文就近几年的推广实践,对德江县旱她多熟分带轮作前景,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5.
本县西北山区,春迟秋早气温低.土壤肥力不足,施肥水平不高.而低温冷害和旱害是影响杂交玉米产量不高的主要因素.为进一步开发山区挖掘早地增产潜力,利用地膜覆盖技术的增温效应.以弥补积温的不足,促进早熟,减轻干旱威胁,达到提高单产  相似文献   

6.
前言旱地分带轮作多熟种植,不仅是我国传统种植方式的发展,同时也是现代农业集约经营的较好形式。它是利用立体农业三维空间,在同一块田地上将多种作物科学组合分带种植,构成农田复合群体,获得多种产品,达到高功、高效。本试验研究系根据贵州现实对农产品的需求,纳粮、经、饲于一体,从理论与技术上以探明产量产值有效结合的不同组合形式,使各项效益同步发展,为进一步发展与完善旱地分带轮作多熟制,从理论与技术方面作深入探索,为旱地农业提供最优化模式。  相似文献   

7.
针对旱地间套作春玉米的特点,选择高产新品种郑单14、掖单13,搭配高效鲜食型新品种,采取营养钵和肥床稀播育苗新技术,根据模式特点选择适宜带距,应用基苗肥与穗肥两次施氮技术,选择玉丰等化学除草和实行秸秆覆盖还地技术,是春玉米持续高产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8.
粮田多熟种植模式与发展途径吴智泉王梅荣封桂兰吴志强(河北省衡水市农业技术推广站053000)衡水市地处黑龙港流域中部,属暖温带半干旱气候区,年幅射总量125329千卡/cm2,日照时数26099小时,年平均气温126℃,日均≥0℃积温4832?..  相似文献   

9.
湖南位于长江中游南部,地处北纬24°40′~30°4′之间,属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地带。境内年平均气温16~18℃,日温稳定通过10℃以上的有220~260天,≥10℃的活动积温5000~5800℃,无霜期270~310天。年降雨量1200~1700毫米,全年日照1300~1850小时,日照率为35~  相似文献   

10.
在旱地采用本地马铃薯优良品种“威芋3号”脱毒种与普通杂交玉米、糯玉米、秋白菜、春白菜、葱、生姜、折耳根、胡萝卜等作物间套种植,进行马铃薯不同间套作高产高效立体种植模式研究。结果表明,投入产出效果最佳的模式是马铃薯套玉米间胡萝卜,其产投比和纯收入最高,分别达到2.6347和1155.00元/667m^2,适宜本地中海拔地区大面积推广。  相似文献   

11.
河南省总土地面积约2.5亿亩,其中耕地面积为10700万亩,占总土地面积的42.9%,在仅有的耕地上依靠传统的集约耕作是获得农业高产稳产的主要途径。而实行早熟种植,包括复种多熟和间喜作多熟,以及在间套作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多作立体种植等,是充分利用立体空间和时间的一种高产高效益的农作方式。在多期种植的生态农业系统中,土壤总是作为循环的基础,随着复种指数的提高,增加了土地利用率,从土壤中吸收的养分增加,如果不对土壤进行合理地高水平投入,不但土壤肥力和环境质量下降,而且可能导致减产。因此,在大力推广多熟种植的同  相似文献   

12.
发展多熟种植 建设高产农田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相似文献   

13.
发展绿洲多熟种植是新疆农业结构调整的切入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当前如何加快发展新疆的农业生产,切入点是做好农业的结构调整。按市场及当地的自然资源,有计划的实施多熟种植,既是结构调整内容,也是实施调整的手段,对农业增产、农民增收、促进农村全面发展有重要意义。由于沙漠、戈壁的增温效应及山区的湿岛效应,造就了新疆与同纬度地区不同的绿洲多熟种植技术。绿洲多熟种植技术的创新包括:农艺农机结合的机械化,支持了多熟种植发展;突出“早”字的绿洲多熟栽培技术体系;套种、复种时用地膜覆盖技术;北疆沿天山一带复种油葵具有良好的生态适应性;正在试验、示范用高分子材料包膜种子控制种子发芽技术,将深刻影响新疆的绿洲多熟种植。  相似文献   

14.
旱地分带轮作多熟制满负荷种植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施秉县属于黔东中低山丘陵区。年平均温度14~16℃,>10℃积温在5000~6000℃,无霜期255~292天,年日照时数为1195小时,年降水量为1060~1200毫米。全县旱作土多分布在海拔650~900米。本县旱作土加上望天缺水干田改旱作,每年旱作面积占全县耕地面积的45%左右。以往旱作大部分是一季玉米或烤烟单作,既浪费了地力,又浪费了光、热资源;  相似文献   

15.
论大力发展多熟种植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多熟种植是中国传统农业精华所在,多熟种植遍布世界各地,多熟种植是一项资源节约型农业增产技术。为了促进新世纪、新阶段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进一步大力发展和推广多熟种植技术,要求具体做到:(1)发展间混套作技术,推广间混套作模式;(2)提高复种指数,优化复种方式;(3)实行轮作换茬,实现年年增产;(4)用养结合,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2002—2003年在阿克苏地区阿瓦提县构建出一种“冬小麦||菠菜/棉花—大豆(或西瓜)”多熟种植模式。结果表明,该种植模式综合效益明显高于小麦复种和单作棉花受灾后补救的效益。平均年光能利用率达0.54%,比大田单作棉花光能利用率提高了184.2%;且可利用日照时数、可利用太阳辐射量、可利用生理辐射量均比大田单作棉田提高71.6%以上;生长期利用率比大田单作棉田提高了71.3%。在棉田受到较严重的冰雹灾害情况下,年平均总产值18998.7元·hm2,不仅高于未受雹灾的单作棉田12.5%,比受灾单作棉田高145.9%,平均纯收入为7632.3元·hm2,虽然比未受灾单作棉田的纯收入低20.2%,但远远高于受雹灾的单作棉田以及受灾严重又复播玉米田的纯收入,平均增收8144元·hm2。  相似文献   

17.
旱地宽厢宽带种植模式示范简报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通过旱地宽厢带种植试验表明,在适当提高旱地分带轮作带宽的条件下,早地多熟种植能达到高产高效的效果,经济效益能成倍增长,旱地宽厢宽带种植模式在水源和交通条件较差的地方不宜发展。  相似文献   

18.
河北省旱地立体农业种植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在调查河北省现有的立体种植模式下,按照不同地区、不同作物类型,将其分为粮粮、粮果、粮油等八大类型,并分析比较得出具有较高经济效益的32种立体农业种植模式。该研究详细介绍了安国市粮药组合、赵县粮油组合、固安县棉粮油组合模式,并具体分析了各种作物的投入、产值及净收益,得出小麦瓜篓比小麦玉米增效55.7% ̄64.7%,玉米大豆间作比玉米单作增效46.28%,棉花地芸豆红小豆间作比小麦玉米增效61.4%。对不同种植模式进行产值分析得出,粮果>粮瓜>粮药>粮菜>粮棉>粮油>粮粮。  相似文献   

19.
为适应市场需求,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复种指数,增加植棉综合经济效益,近几年来,我镇总结出以下六种棉田立体多熟高效种植模式,现简要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0.
多熟种植——中国农业的中流砥柱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高产、优质、高效、生态为目标的多熟制适合中国国情与需要,遍布南北的多熟种植是中国农业的中流砥柱,必须加以保护、支持与发展。集约化是中国多熟制的主要特征,持续化是多熟制的重要保证,要从中国实际出发,坚持走中国式的多熟农业集约化与持续化相结合的道路,半个多世纪中国农业实践和研究证明,通过艰苦努力达到这个目标是可能的,不能盲目跟着西方的模式或时兴口号走。中国多熟制的前途是和中国农业的前途紧紧捆绑在一起的,要坚持以多熟为主体的集约持续农业战略,积极推进传统多熟农艺现代化、科学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