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桑塔纳汽车发动机曲轴的特殊化设计为该汽车品牌提供了核心竞争力。文章采用计算机辅助技术,对该型号曲轴进行三维建模,通过设定相应的边界条件,对模型特性进行约束,确定了发动机的设计参数。对模型进行静力学和动力学分析,获得了相应的机械特性。  相似文献   

2.
应用AVL Excite多体动力学软件建立SMF和DMF曲轴系发动机动力学模型,对某发动机搭载SMF和DMF曲轴系进行动力学仿真分析,分析对比两种飞轮下发动机曲轴系统扭振及强度间的差异。结果表明,搭载DMF曲轴系较SMF曲轴系扭振振幅减小,低速曲轴转速不均匀率增大,高速转速不均匀率减小,曲柄臂圆角安全系数有所增加。  相似文献   

3.
如何真实模拟发动机振动噪声激励载荷是发动机NVH的一个关键技术。本文结合虚拟样机分析技术,利用UG及ADAMS软件建立发动机曲轴连杆机构的虚拟样机,对曲轴连杆机构进行了多体动力学仿真,得到发动机曲轴连杆及活塞动力学特征数据曲线,为后续发动机的噪声与振动的分析和预测,提供了更为准确的约束条件。  相似文献   

4.
以某国Ⅵ发动机曲轴直连风扇连接盘为研究对象,在不考虑摩擦阻力与负载阻力的情况下,建立了风扇连接盘与曲柄连杆机构、机体等结构的多体动力学模型,计算了风扇连接盘的疲劳强度,并根据计算结果对风扇连接盘进行了改进。对改进前后的风扇连接盘进行耐久试验,试验结果与仿真结果相吻合,表明基于多体动力学的风扇连接盘强度分析能有效识别风险,避免风扇连接盘发生故障,为曲轴直连风扇连接盘的设计提供了支持。  相似文献   

5.
车用柴油机曲轴系统动力学仿真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将有限元法(FEM)和多体系统仿真(MSS)方法相结合,对车用柴油机曲轴系统进行多体动力学分析。并以一直列6缸4冲程柴油机为例,建立曲轴系统仿真模型。通过柔性多体动力学仿真计算,得出各主轴承在一个工作循环内的载荷变化情况,分析了曲轴在安装和运行状态下的扭转振动,将计算与实测扭振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6.
针对曲轴作为往复泵的关键运动部件和受力部件,由多段偏心轴组成,存在结构突变等易使应力集中的结构,加之受弯扭组合应力,存在准确计算困难的问题.以某型五缸往复泵的曲轴计算为例,利用ADAMS软件对曲轴系统进行柔体动力学计算,得到曲轴在4个周期内的运动规律和受力情况.结果显示,在曲轴5个曲拐的倒角处应力较大,同时找出准确的极值应力点和对应的位置,曲拐2左侧倒角应力为最大值93.23 MPa,出现在216°,576°,936°和1 296°这4个角度位置点,呈周期性出现.同时,利用静力学对柔体动力学计算结果进行验证,静力学计算最大应力值为92.46 MPa,偏差0.8%,并且计算结果与曲轴实际工作情况基本一致,为曲轴设计和进一步优化提供了参考,对工程设计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在发动机实际工作中,曲轴承受着弯曲、扭转、剪切和拉压等交变应力的作用,受力状态十分复杂。分析曲轴的受力情况,是曲轴在研发和创新过程中的重要一环,对了解曲轴、增加曲轴强度、设计创新等方面提供了很好的数据信息。  相似文献   

8.
以农业用发动机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动力传输系统进行分析,基于多体动力学运动规律建立发动机动力传输系统中曲轴、活塞、连杆、销轴相关结构件的动力学模型,并通过仿真分析获取动力传输机构工作过程中的动态特性,并对发动机进气阀的位移特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发动机运转过程中,曲柄所受载荷能够有效地限制发动机转速,使其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同时,在发动机转速波动范围内,活塞、连杆、销轴及曲柄所受载荷发生周期性变化且承受较大的冲击。为保证发动机能够充分地进行能量转化,进气阀应在较短的时间内快速打开和关闭,以提高发动机的动力特性。  相似文献   

9.
以某六缸柴油机的曲柄连杆机构为研究对象,使用多体动力学及有限元法对其进行疲劳计算,得到了曲轴和连杆的动态应力情况和安全系数。结果表明,该分析方法可以作为发动机开发过程中的有效工具,能够获得良好的预测结果。  相似文献   

10.
基于有限元与多体动力学分析法,对某12缸V型柴油机曲轴进行强度与应力分析。首先根据已知机型的工作原理以及连接方式,运用AVL EXCITE软件建立完整的曲轴系多体动力学模型。然后建立曲轴、主轴承壁、发电机转子有限元模型,用子结构法缩减后,导入AVLEXCITE模型中进行多体动力学计算,得到各主轴颈的受力情况并对其加以分析。最后通过应力恢复得出该曲轴各时刻应力分布情况,确定了曲轴上应力最大的位置,并对该处进行疲劳强度校核,计算得出该曲轴满足强度要求。  相似文献   

11.
考虑到含间隙运动副副元素的碰撞接触时的边界条件,采用非线性弹簧力和非线性阻尼描述副无素的碰撞接触过程,以此为基础建立了含间隙内燃机曲柄滑块机构的动力学模型;通过数值仿真研究了运动副间隙对机构动态特性的影响,并指出在机构高运转条件下,运动副元素存在连续变形接触现象。  相似文献   

12.
针对单缸内燃机的曲柄连杆机构进行动力学分析,建立了单缸内燃机的两质点和三质点模型,推导出单缸内燃机不平衡惯性力和惯性力矩的数学模型。以某一具体的单缸内燃机为例进行了计算分析。  相似文献   

13.
研究柴油机线性自动控制系统的时间响应,并揭示影响系统性能参数间的联系,为机组优化匹配打下基础。根据柴油机线性自动控制系统模型的微分方程,求出了系统的稳定条件和微分方程通解的判别式,进而给出了系统对零输入时初态激励和阶跃输入的时间响应,讨论了可能出现的各种响应情况。以计算实例证明了时间响应是发动机工作点的函数,同时证明时间响应不仅与其曲轴系统和调速器的特性有关,而且与两者的匹配有关。  相似文献   

14.
李兵建 《农机化研究》2022,44(5):245-248
以农业使用拖拉机发动机动力学平衡配重过程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发动机运转过程中的旋转动力学过程进行分析,得出发动机曲轴的惯性力矩不平衡关系,并采用配平的方式进行发动机往复力矩、旋转力矩及倾覆力矩的动态平衡配重.采用两种不同平衡配重方式进行发动机扭矩平衡验证,结果表明:与轴承受力配重平衡方式相比,曲拐对称安装平衡配重的方式能...  相似文献   

15.
论述了X195柴油机调速器恢复力特性的表达式 ,并深入探讨了由调速器结构决定的恢复力特性的特点。调速器恢复力特性的表达式和特点的分析为调速器动静态分析和X195等单缸柴油机超负荷烟度大 ,启动性能不良等问题的分析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
天然气发动机怠速鲁棒控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将H∞鲁棒控制理论应用于天然气(CNG)发动机的怠速控制,建立了CNG发动机动力学模型,描述了发动机的不确定性.应用Matlab鲁棒控制工具箱,设计出基于H∞理论的CNG发动机怠速控制器,并进行了仿真分析和试验.仿真和台架试验表明,H∞控制具有很好的鲁棒性,提高了CNG发动机怠速工况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7.
柴油机工作性能和机体结构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试验模态分析技术研究柴油机机体的动态特性与工作性能的关系,结果表明:柴油机的漏油,漏水和漏气现象是由于机体接合部位的动态刚度不足及接合面的变形差异引起的。提出改善柴油机的密封性能,提高动态刚度的一些方法和措施,为柴油机结构的优化设计和可靠性设计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发动机性能变化和牵引阻力波动等时变因素对大功率动力换挡拖拉机(PST)换挡策略的适应性具有巨大威胁。为了构建动态精准模型和应对负载波动,以提高PST换挡策略的适应性,提出了一种基于数字孪生的自适应换挡策略。一方面,将发动机状态变化视作内部干扰,基于深度确定性策略梯度(DDPG)算法对虚拟PST发动机进行实时校准,结合PST机理模型,实现对PST的实时动态精准建模。另一方面,将牵引阻力波动视作外部干扰,提出基于深度Q网络(DQN)的换挡策略生成方法。在实时动态精准建模和换挡策略自动生成两个机制的协同作用下,实现换挡策略的自适应调整。最后,开展了犁耕工况下的虚拟PST训练仿真及本文方法与模糊自适应方法的车速跟踪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发动机转矩和燃油消耗率跟踪误差均值不超过7.28N·m和1.55g/(kW·h),实现了对物理PST的动态精准建模。在长时间使用之后,发动机和牵引阻力的变化导致模糊自适应方法的换挡点和模糊规则不再完全适用,换挡表现逐渐变差,而本文方法的换挡表现和车速跟踪效果全程良好,其车速跟踪误差均值、燃油消耗率均值和总换挡次数分别为0.0125m/s、229.76g/(kW·h)和42,比模糊自适应方法分别减小0.91%、11.14%、34.38%,验证了本文方法的适应性和优越性。  相似文献   

19.
采用应变片测试技术,对自然吸气和增压中冷柴油机湿式缸套在外特性工况下工作时的周向应变进行了动态测试,拟合出缸套工作时的周向变形曲线,对比分析了不同机型湿式气缸套工作变形的特点以及主要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随转速的提高,自然吸气柴油机缸套主推力面应变随之增加,逐渐呈现一种振动特性;而转速提高对增压中冷柴油机缸套周向应变影响不明显,缸套主推力面应变最大值出现在各作用力对缸套壁面作功最多的额定扭矩工况。  相似文献   

20.
针对395型柴油机进气涡流弱、充气效率较低的缺点,作者对原进气道进行改进,得到了一个高涡流的新气道,并采用优化设计的方法设计高次方型新进气凸轮,用一维不稳定流动模型进行了充气效率的对比计算。试验结果表明,进气系统的改进对改善柴油机的性能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