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皂荚,又名皂角树,是我国特有的苏木科皂荚属树种之一. 皂荚为落叶乔木,生长旺盛,雌雄异株,雌树结荚(皂角)能力强,二三百年古树仍能结荚不足为奇。雄树寿命更长。皂角树不如杨树之类的树那样遍地皆是,有的村有那么一两棵,有的村干脆连一棵也没有。分布广泛却又稀少。  相似文献   

2.
皂荚又名皂角、扁皂角,是中国特有的苏木科皂荚属树种之一,为落叶乔木,寿命长达600年,盛果期有200年,广泛分布在我国南北各地。皂荚具有重要的和潜在的开发利用价值,尤其是在西部大开发、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等工程建设中,皂荚将是一种不可多得的多功能生态经济树种。  相似文献   

3.
对杜仲各种自然类型(表型)进行典型抽样调查及胶药含率检测,分析证明杜仲性别,皮厚开裂形态及叶片形态变异类型原料叶胶药品质存在较稳定差异,雌树粗皮圆叶是富胶类型,光皮长叶是富药类型。  相似文献   

4.
皂角,又称皂荚,落叶乔木,高达30米,寿命长可达600~700年。树冠广阔荫浓,可作庭荫树及环境绿化用树,是观赏和四旁绿化的优良树种,耐娴尘,也可选作工厂抗污染树种,经多年引种栽培实验该树种,在本地适生,丰富了库尔勒市的绿化品种。库尔勒市园林科研所从2003年开始皂角播种育苗栽培。  相似文献   

5.
正在安徽省太和县沙颍河国家湿地公园内的城关镇椿樱社区王营村,生长着一株树龄556年,树高15米,胸围370厘米,冠幅平均16米的古皂荚树。皂荚树,又名皂角、悬刀等,豆科皂荚属落叶乔木。古皂荚树老态龙钟,主干中空,粗大的树干已朽成一个两米多高的倒U字形孔洞,成人可以从树洞中穿行而过。皂荚树脱皮的部分暴露着斑驳的纹理,诉说着沧桑的往事。尽管如此,这棵皂角树的枝干上依然  相似文献   

6.
正皂角树又称皂荚树,是中国特有的苏木科皂荚属树种之一。它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其木质坚硬,纹理漂亮,耐腐耐磨,为制作家具的上等良材。其根系发达,冠大荫浓,耐旱节水,耐热耐寒,抗污染性强,宜作庭荫树及绿化种,是不可多得的多功能生态树种。最为人熟知的是皂角树的药用价值。它全株都是药材,果实、种子、枝刺、根茎、树皮、叶子均可入药,以皂角果、皂角刺最为常见。皂角果具有祛痰止咳、散结消肿、开窍通闭、杀虫等功效,常用于中风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胡芦巴、皂荚、野皂荚与塔拉种子组分和多糖胶性质。种子胚乳质量分数分别为33.1%、37.8%、41.3%和30.5%;种子胚乳中聚糖质量分数分别为74.6%、68.6%、63.0%和78.0%;多糖结构与瓜尔多糖类似,均为半乳甘露聚糖,多糖差示扫描量热分析(DSC)图谱对应的热裂解峰温分别为325.5、314.8、309.6和313.6℃,热裂解吸热量分别为88.6、114.4、71.6和84.1J/g。质量分数1%的各种胶液黏度中皂荚多糖胶的表观黏度值最高(274mPa·s);胡芦巴多糖胶水不溶物质量分数最低(8.5%)。多糖胶与硼离子形成的冻胶,其黏度因多糖胶品种而异,其中质量分数1%的胡芦巴冻胶黏度最高,其值为5940Pa·s。  相似文献   

8.
试验结果表明,绒毛皂荚嫁接时应选择同属北美皂荚、山皂荚(日本皂荚)3种植物作砧木:北美皂荚作砧木时,其成活与生长稍好于皂荚,但生产上大量繁殖时可选择乡土树种的树种的皂荚作砧木;芽接较枝接效果稍好,圃接较掘接效果好。  相似文献   

9.
正完成单位:山西省林业科学研究院内容简介:皂荚(Gleditsia sinensis)是一种典型的生态经济型乔木树种,具有良好的生态、经济、社会效益。皂荚刺是传统中药材,近年来研究表明,其具有良好的抗癌作用;皂荚种子含瓜尔胶,是我国重要的战略原料资源。本项目围绕生态林业建设、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低质  相似文献   

10.
结冷胶是美国某公司80年代继黄原胶之后开发的食品微生物多糖之一,具有用量低、透明度高、耐酸、耐高温、耐酶、兼容性好等独特理化性质,已广泛用于食品、饮料、化妆品、洗涤剂、陶瓷、石油开采、化工涂料等20多种行业。1992年美国FDA批准其应用于食品中;1994年欧共体正式列入食用安全代码(E-418);我国于1996年批准其作为食品增稠剂、稳定剂使用。结冷胶生产成本仅比黄原胶略高一些,而销价是黄原胶的两倍以上,高达34美元/公斤,有极高的商业利润和市场前景。  相似文献   

11.
杨文超 《国土绿化》2011,(11):41-41
河南省商丘古城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城中有一座文庙,始建于元朝初年。文庙东北角生长着一株古皂荚,树高18米,胸围4.1米,平均冠幅17米,距今已有1000多年。皂荚亦称皂角,  相似文献   

12.
皂荚为深根性树种,耐荫,对土壤条件要求不太严。其果实为医药食品、保健品以及洗涤用品的天然原料。介绍了皂荚形态特征、生态习性以及采种、嫁接育苗技术和造林、抚育技术。  相似文献   

13.
NMR法研究我国主要植物胶资源的多糖化学结构   总被引:14,自引:6,他引:8  
植物种子多糖^1H NMR和^13C NMR分析表明,胡芦巴、皂荚、野皂荚和塔拉多糖与瓜尔多糖化学结构基本相同,同属半乳甘露聚糖,即主链由β-(1→4)-苷键连接的D-吡喃甘露糖组成,D-半乳糖以侧链形式通过α-(1→6)-苷键连接到主链甘露糖分子上;不同植物种子多糖,其半乳糖与甘露糖比值不同,其中胡芦巴1:1.2、皂荚1:2.5、野皂荚1:3.2、塔拉1:2.4(瓜尔1:1、6);种子多糖均为中性粘多糖,熔点在263~272℃之间,粘均相对分子质量(Mv)为206000~343900(瓜尔胶Mv为430600)。  相似文献   

14.
皂角两种育苗方法实验效果对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皂角属豆科皂荚属,落叶乔木。其刺、籽是非常重要的药材品种,可以治疗多类病症,价值较高。另外皂角树的绿化和洗涤、保健、杀菌等功能,也越来越得到重视。目前,皂角是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工程建设的优选树种,还是城乡景观林,道路绿化的好树种。而种植皂角树又是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的一项重要措施。因此,选择合适的  相似文献   

15.
皂荚属苏木科皂荚属植物(Gteditsia delavayi Franch),全球有14~16种,分布在中亚、东南亚和南北美洲。我国有6种2变种,而云南省有滇皂荚、皂荚、三剌皂荚等.其中,滇皂荚胚乳有很高的食用、药用价值,是重要的多功能经济树种。近年来随着滇皂荚种植面积不断扩大。滇西幽木虱在滇皂荚种植区昆明、保山、德宏、怒江等地发生为害严重,成为目前滇皂荚产区最主要的害虫。它以成虫、若虫刺吸芽、叶和嫩梢的汁液,致使叶片畸形、发生褐色枯斑。严重时全叶变褐,引起早期落叶、落花和落果。若虫分泌大量粘液,诱发煤污病。新梢被害后发育不良。树势衰退,当年产量受损,花芽分化受阻。给来年产量造成极大的损失,甚至整株枯死。  相似文献   

16.
皂荚多糖胶(GPG)和刺槐豆胶都属于半乳甘露聚糖型多糖胶.当多糖水溶液质量分数1%,皂荚多糖胶(半乳糖质量分数28.6%)与黄原胶的共混质量比为7∶3,其凝胶强度为103g/cm2.刺槐豆胶(半乳糖质量分数20%)与黄原胶的共混凝胶强度最大,也是价格最高的半乳甘露聚糖胶.重点研究了α-半乳糖苷酶修饰皂荚多糖胶(EMGPG)得到与刺槐豆胶相似结构的半乳甘露聚糖,酶转化反应的最适宜底物质量分数从37℃的3%提高到50℃时的35%.20.2%半乳糖含量的酶法改性皂荚多糖胶与黄原胶共混后的凝胶强度为199 g/cm2,大于刺槐豆胶与黄原胶的共混凝胶强度(193g/cm2).X射线衍射分析表明,酶法改性皂荚多糖胶结晶度下降.  相似文献   

17.
《绿色大世界》2010,(3):8-8
香花槐,又名富贵树。是集绿化、造林、保持生态和畜用饲料等多功能综合利用价值于一体的黄金树种。 目前市场售出的假香花槐苗木大致有以下三种: (1)用红花洋槐替代香花槐。红花洋槐与香花槐花冠同是蝶形紫红色,红花洋槐每年开一次花,结荚果,用刺槐作砧木嫁接而成。香花槐每年开两次花,不结荚果,用根段繁殖。  相似文献   

18.
在德宏州梁河县滇皂荚主栽区,实施了滇皂荚优树调查选择工作,通过初选、复选和决选程序,选择结实好、产量稳定的滇皂荚优树,为下一步滇皂荚良种种源的筛选和利用提供科学依据。调查结果为:符合标准的初选优树103株,复选优树32株,决选优树10株;决选优树平均树冠投影产量3.46kg/m~2,10号优树最高(4.95kg/m~2);平均鲜荚出籽率35.5%,10号优树最高(41.2%);平均出干仁率5.02%,1号优树最高(6.42%);平均树冠投影干仁产量0.175kg/m~2,10号优树最高(0.275kg/m~2)。经农业部农产品质量检验测试中心(昆明)进行皂角米成分检测,其中皂角米平均蛋白质含量2.91%;每100g维生素C含量平均12mg/100g;平均总糖含量0.257%;平均氨基酸含量17.31;平均P含量0.106%,Zn含量15.8mg/kg,Fe含量58.2mg/kg。  相似文献   

19.
野皂荚是一种野生灌木或小乔木,高2—4米,在我国分布广、数量多、面积大。仅涉县就有23万亩,约1200万株。长期以来一直是野生野长,只能当柴禾用。近年来,在有关科研部门的帮扶下,发现其种子是纯天然化工优质原料,可以生产“羟乙基龙胶粉”,用途广泛,经济价值很高,其副产品是高蛋白饲料。1999年涉县政府确定野皂荚为涉县一特色产业大力开发,通过封禁、人工培植已初见成效,1999—2000年平均年产野皂荚种子3000多吨。农民增收400余万元,经过加工龙胶粉,又可增收1200万元,为山区农民增加经济收入…  相似文献   

20.
利用海绵水盘法饲养针叶小瓜螨Oligonychus ununguis(Jacobi),观察其在板栗、麻栎、栓皮栎、槲树上的生长发育状况。结果表明,不同寄主种群的针叶小爪螨相互改变寄主植物后,均能正常生长发育到成螨,但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差异。接种到槲树叶片上单头饲养,与其他3种寄主植物相比,幼、若螨死亡率较高,均在47%以上;幼螨发育为成螨比率较低,均在53%以下。在群体饲养中,板栗和槲树寄主种群相互改变寄主植物后,生长发育历期均有显著的延长,而栓皮栎寄主种群在板栗上的生长发育历期也有极显著的延长。在槲树上生长发育的雌成螨单雌日均产卵量较低,寿命最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