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以当地育成的小麦抗白粉病材料,对国外筛选的的与白粉病抗性基因Pm2及Pmta紧密连锁的RFLP标记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这些RFLP标记即使在遗传背景不同的情况下仍可用于Pm2及Pm4a基因的检测及鉴定,研究还表明,利用分子标记辅助小麦抗白粉病育种不仅可行,而且还可育成的抗病吕系所携具体抗性基因进行精确鉴定,并可大量减少分菌系或小种接种鉴定时的冗繁程序。  相似文献   

2.
《农技服务》2016,(11):15-18
了解白粉病抗性基因分布状况和基因组合多样性是提高西南地区小麦抗病育种效率的关键。本研究调查了140份小麦材料的田间抗病性,并利用18个与小麦抗白粉病基因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对它们进行了抗病基因扫描。结果表明,140份小麦材料在4个环境中白粉病鉴定都表现为抗病的品种比例为35%。18个抗白粉病基因的分子标记扫描结果显示,在这些小麦材料中出现频率最高的抗白粉病基因是Pm30(79.9%)。相关性分析表明有7个白粉病抗病基因与小麦白粉病抗病性显著关联,其中Pm21在4个环境中都与白粉病抗性之间存在极其显著的正相关。对抗白粉病基因的组合分析显示,基因组合包含了2到11个基因位点,其中3、4和5个基因组合的出现比例较高,分别为17.3%、15.1%和26.6%。本项研究工作的结果能够使贵州小麦优良的抗病品种(系)更好地在全省和全国的抗病育种中发挥作用,提高抗病基因标记辅助育种的效率。  相似文献   

3.
我国小麦抗白粉病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小麦白粉病的发病症状、发生规律和病原菌特性,总结了小麦白粉病的抗性基因、抗性机制以及防治措施,并探索了我国小麦白粉病抗性育种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4.
小麦抗白粉病基因的分子标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小麦白粉病是威胁我国小麦生产的重要常见病害之一。培育抗病品种是防治小麦白粉病的一项既安全又经济有效的措施。分子标记技术的迅速发展使得该措施正在成为小麦技病基因研究工作的重要手段之一。到目前为止,小麦中正式定名的抗白粉病基因位点巳达30个(Pml-Pm30),其中16个位点的18个基因巳成功地标记和作图,为这些技病基因的鉴别和遗传学研究以及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本文对BFLP、BAPD、AFLP、SSR等技术在小麦抗白粉病基因的分子标记研究方面的现状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5.
利用抗病品种是减少小麦白粉病造成产量损失的最经济有效的方法,了解小麦品种的抗白粉病性基因是进行遗传改良的重要前提,也是今后育种工作的一项长期而重要的内容.综述了小麦抗白粉病基因研究的最新进展,介绍了抗白粉病基因的研究方法和主要抗性基因,并展望了小麦白粉病抗性基因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以当地育成的小麦抗白粉病材料,对国外筛选到的与白粉病抗性基因Pm2及Pm4a紧密连锁的RFLP标记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这些RFLP标记即使在遗传背景不同的情况下仍可用于对Pm2及Pm4a基因的检测及鉴定。研究还表明,利用分子标记辅助小麦抗白粉病育种不仅可行,而且还可对育成的抗病品系所携具体抗性基因进行精确鉴定,并可大量减少分菌系或小种接种鉴定时的冗繁程序  相似文献   

7.
唐宗祥  符书兰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2):4949-4950
[目的]将黑麦Imperial及KingⅡ所带的白粉病抗性基因定位在染色体上,为其在小麦育种中的应用奠定基础。[方法]以2套小麦-黑麦附加系(中国春×Imperial和Holdfast×KingⅡ)为研究材料,研究黑麦Imperial及KingⅡ中白粉病抗性基因的染色体位置。[结果]中国春×Imperial的附加系6R和Holdfast×KingⅡ的附加系3R和6R对白粉病具有免疫力。这说明黑麦Imperial的白粉病抗性基因位于6R染色体上,而黑麦KingⅡ中白粉病抗性基因位于3R和6R染色体上。黑麦KingⅡ的3R染色体上的白粉病抗性基因可能是新基因,为小麦育种提供了新的白粉病抗原。这说明3R和6R染色体上的白粉病抗性基因可在小麦中表达。[结论]该研究为将黑麦白粉病抗性基因导入小麦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8.
小麦白粉病成株抗性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白粉菌引起的小麦白粉病是一种世界性病害。培育抗病品种是防治小麦病害最有效的措施,而合理利用小麦白粉病成株抗性基因对小麦持久抗病育种十分重要。从小麦白粉病成株抗性研究现状出发,分析了小麦白粉病致病机理、抗病基因鉴定、基因定位及成株抗白粉病基因有效利用,可为我国小麦白粉病持久抗性研究提供极大的便利。  相似文献   

9.
小麦主要病害的抗病基因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综述了小麦白粉病、锈病、赤霉病以及其它病害抗病基因的研究进展,介绍了小麦抗白粉病、抗锈病基因的来源、定位、分子标记及其代表品种,筒述小麦抗病基因在生产上的应用,并对目前小麦抗病育种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小麦抗白粉病基因的分子标记及标记辅助育种研究进展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介绍了DNA分子标记的主要种类及优缺点,综述了该项技术在小麦抗白粉病基因分子标记中的鉴定、基因定位、遗传图谱的构建,以及作为辅助选择手段在小麦抗白粉病育种中的应用进展,并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11.
【目的】明确白粉病胁迫对小麦光合特性的影响规律,构建白粉病胁迫下小麦光合生产的模拟模型。【方法】以小麦为试验材料,分别于拔节期和孕穗期进行不同接种程度的小麦白粉病试验,明确白粉病对小麦光合特性的影响规律;在此基础上构建小麦白粉病严重度预测模型,量化白粉病对小麦的生理影响;基于单叶净光合速率(Pn)和叶面积指数(LAI),实现小麦白粉病严重度预测模型与作物生长模型(WheatGrow)的耦合。【结果】白粉病胁迫下,小麦单叶Pn和LAI均呈现下降趋势,与对照(CK)相比分别平均下降18.81%和23.41%,且与初始接种程度相比,发病时期对小麦Pn和LAI的影响更为严重;小麦白粉病田间病情发展具有明显的平缓期、指数爆发期和稳定期,总的来说各处理下小麦白粉病流行的时间动态变化特征符合Logistic函数,基于白粉病胁迫对小麦影响的拟合结果,构建小麦白粉病病害胁迫因子,用以反映白粉病对小麦生理指标影响的胁迫效应;基于WheatGrow模型的光合生产子模型,结合小麦白粉病病害胁迫因子,提出模拟白粉病对小麦叶片Pn  相似文献   

12.
Blumeria graminis f. sp. tritici, the pathogen that causes wheat powdery mildew,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diseases affecting wheat production in China, and the oversummering is the key stage of wheat powdery mildew epidemic. The more oversummering regionalization of wheat powdery mildew has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in disease prediction, prevention and control. In this study, we analyzed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oversummering data of wheat powdery mildew and the meteorological factors over the past years, and determined that temperature was the key meteorological factor influencing oversummering of wheat powdery mildew. The average temperature at which wheat powdery mildew growth was terminated(26.2°C) was used as the threshold temperature to regionalize the oversummering range of wheat powdery mildew. This regionalization was done using the GIS ordinary kriging method combined with the Digital Elevation model(DEM) of China.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annual probability of oversummering region based on Model 26.2 were consistent with the actual survey of the more summer wheat powdery mildew. Wheat powdery mildew oversummering regions in China mainly cover mountainous or high-altitude areas, and these regions form a narrow north-south oversummering zone. Oversummering regions of wheat powdery mildew is mainly concentrated in the high-altitude wheat growing areas, including northern and southern Yunnan, northwestern Guizhou, northern and southern Sichuan, northern and southern Chongqing, eastern and southern Gansu, southeastern Ningxia, northern and southern Shaanxi, central Shanxi, western Hubei, western Henan, northern and western Hebei, western Liaoning, eastern Tibet, eastern Qinghai, western Xinjiang and other regions of China.  相似文献   

13.
小麦白粉病是小麦的主要病害之一。研究以簇毛麦为抗源,采用杂交与辐射、组织培养相结合的方法,将簇毛麦的抗白粉病基因导入小麦,选育出高产、抗白粉病的小麦新品种和农艺性状较好、抗白粉病的小麦新种质。经AFLP标记,确定了4个抗白粉病种质均为含有一段簇毛麦DNA的易位系,并得到3个可能与抗性基因紧密连锁的标记和7个连锁不太紧密的标记,为簇毛麦抗白粉病基因的鉴定和利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簇毛麦抗白粉病基因的导入及AFLP标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麦白粉病是小麦的主要病害之一。研究以簇毛麦为抗源,采用杂交与辐射、组织培养相结合的方法,将簇毛麦的抗白粉病基因导入小麦,选育出高产、抗白粉病的小麦新品种和农艺性状较好、抗白粉病的小麦新种质。经AFLP标记,确定了4个抗白粉病种质均为含有一段簇毛麦DNA的易位系,并得到3个可能与抗性基因紧密连锁的标记和7个连锁不太紧密的标记,为簇毛麦抗白粉病基因的鉴定和利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新冬60号、新冬57号、新冬40号和新冬20号小麦白粉病危害程度和田间发生动态,为科学防控小麦白粉病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定期定点调查的方法,系统调查不同品种小麦白粉病发生情况。【结果】新冬60号、新冬57号、新冬40号小麦白粉病田间发生动态基本一致。新冬60号、新冬57号、新冬40号和新冬20号小麦白粉病病情指数最高分别为8.22、7.11、37.63和25.48。新冬60号和新冬57号小麦白粉病田间发生程度极显著轻于新冬40号和新冬20号,新冬40号小麦白粉病田间危害程度极显著重于新冬20号。【结论】新冬60号和新冬57号小麦白粉病田间危害程度极显著轻于新冬20号,可根据田间发病情况,合理减施农药。新冬40号小麦白粉病田间发生程度极显著重于新冬20号,应加强对小麦白粉病的预防。  相似文献   

16.
信阳冬小麦白粉病发生发展气象预报模型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分析了河南省信阳市冬小麦白粉病症状及季节流行进程,探讨了其发病规律与气象环境的关系,揭示了信阳市冬小麦区白粉病发病原因,应用相关分析和逐步回归方法,建立了小麦白粉病发生面积、开始发病时间、危害程度等级、危害持续时间等4种气象预报模型,并提出了对白粉病的综合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绿藻低聚糖生物杀菌剂Ⅱ及4种杀菌剂对小麦白粉病的防治效果。试验结果发现,各供试杀菌剂对小麦白粉病的防治与小麦增产均有一定作用,其中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对小麦白粉病的防效最佳,达到80.69%;生物杀菌剂中5%绿藻低聚糖Ⅱ(400倍,中剂量)的小麦白粉病的防效达到57.98%;5%绿藻低聚糖生物杀菌剂Ⅱ(300倍,高剂量)对小麦增产效果显著,产量到达7 057.04 kg/hm~2,增产率19.24%。  相似文献   

18.
山东省部分小麦种质成株期和苗期白粉病抗性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山东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库存的850份小麦资源为试材,研究了在大田条件下不同种质对成株期小麦白粉病的抗性,采用种植感染行和浇水相结合的方法诱发白粉病,结果有41份小麦材料表现不同程度的成株期抗性。针对这41份小麦种质,在温室条件下,接种济南地区混合白粉病菌种,进行苗期抗性鉴定,结果有5份材料表现抗性。该研究为小麦白粉病抗性育种提供了有效的抗源和亲本材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