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河蟹是我国淡水养殖的重要经济品种,目前存在多种养殖方式,如池塘养殖、水库养殖、湖泊养殖、稻田养殖、湿地养殖、多品种混养等等。但是,2年的养殖周期却是现有养殖技术无法改变的,即第1年进行扣蟹培育,第2年进行成蟹养殖,受2年生命周期的约束,现有的养殖技术无法使河蟹的规格再有大的提高。  相似文献   

2.
马野 《内陆水产》2014,(9):74-76
海蜇人工养殖的历史较短,1999年,辽宁省锦州市娘娘宫乡的一个虾场,进行海蜇土池养殖,首次获得成功。东港市的海蜇养殖起步于2002年,利洋药店于2011年在菩萨庙市场开接触海蜇养殖,当地海蜇养殖起步较早,产量,效益较周边其它地区也要好些。海蜇的养殖方式有池塘养殖、围网养殖和室内工厂化养殖。但在东港市主要为池塘养殖。以小岛农场、盐厂为例介绍一下池塘养殖的有关技术。  相似文献   

3.
正2019年河蟹养殖已经接近尾声,许多养殖朋友开始规划新一年的河蟹养殖生产。众所周知,2019年成蟹价格总体偏低,导致河蟹养殖呈现"丰产不丰收"的态势,对于2020年的河蟹养殖模式,许多养殖朋友也是见仁见智,各有观点。为了顺应未来的河蟹养殖发展趋势,提升河蟹养殖的抗风险能力,把控市场发展的风向标,关于未来河蟹养殖模式的发展,笔者总结四点思路,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正> 日本从1963年开始,首先在山口县秋穗地区进行日本对虾的养殖,以后在九州、西南群岛也开始养殖,其养殖产量如表1所示。这些地区1981年的养殖总产量为1666t,1988年增长到3020t。但熊本县、山口县因水质污染,养殖产量从1988年开始下降,到1990年日本对虾的养殖总产量仅2636t。台湾养殖虾的产量如表2所示。斑节对虾(台  相似文献   

5.
南美白对虾淡水养殖发展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南美白对虾是举世公认的养殖优良品种之一,原产于南美地区,1988年首次引入我国。1996年首次引入天津市开始养殖,2000年开始进行淡水养殖试验,并取得成功。2001年开始大规模养殖,养殖面积540hm^2,2002年为3485hm^2,2003年为6428hm^2,2004年养殖面积又进一步扩大,已经成为天津地区淡水养殖的主要品种之一。但是,在南美白对虾淡水养殖发展中一些问题也日渐显现。  相似文献   

6.
我国是世界主要的养虾大国,自1997年进入我国养殖对虾恢复和快速发展时期,养殖产量已经跃居世界前列,成为世界第一养虾大国。2006年养殖对虾产量107万吨,占世界养殖对虾产量40%。华南三省区对虾养殖产量显著提升,养殖对虾产量由1992年不足4万吨发展到2006年超过66万吨,占全国养殖对虾产量的57%。  相似文献   

7.
我国是世界主要的养虾大国,自1997年我国进入对虾养殖恢复和快速发展时期,养殖产量已经跃居世界前列,成为世界第一养虾大国,2007年对虾养殖产量126万吨,占世界养殖对虾产量的40%。华南三省区对虾养殖产量显著提升,养殖对虾产量由1992年不足4万吨发展到2007年超过70万吨,占全国养殖对虾产量的55%以上。  相似文献   

8.
各地信息     
我国水产养殖近况我国是世界渔业大国。总渔获量已达1200万吨,居世界第三位,水产养殖历史悠久,淡水养殖一直居榜首,海水养殖自1988年起跃居世界第一。改革开放后贯彻了我国以养为主的方针,淡水、海水养殖迅速发展,1989年渔获量达1150万吨,其中海洋捕捞为510万吨,养殖为640万吨,淡水养殖约500万吨,而淡水养殖中的池塘养殖为344万吨,约占淡养总产量的70%。海水养殖起步较晚,1950年只有1万吨,1980年即增至44万吨,1988年达142万吨,跃居世界首位,其中对虾20万吨,贝类45万吨。1989年又增至154万吨。  相似文献   

9.
我省甲鱼规模化养殖发展较快,但技术还不够成熟,养殖者基本上采取冬季大棚加温与夏季自然养殖相结合的模式。养殖周期一般12—15个月。 前几年,由于受高利润驱动,全国掀起甲鱼养殖热潮,养殖规模迅速扩大,养殖产量直线上升。据统计,1994年全国甲鱼产量9360吨,1995年1.74万吨,1996年达3.24万吨,1997年突破4万吨。我省甲鱼生产发展也十分迅速,1997年甲鱼养殖面殖2.5万亩,产量1029吨。但自  相似文献   

10.
对虾【品种来源】我国对虾养殖的品种有南美白对虾、中国对虾、斑节对虾和日本对虾等。1992年流行性虾病爆发前,以养殖中国对虾为主,目前以养殖南美白对虾为主。2006年,南美白对虾养殖产量占对虾养殖总产量的82%。1988年4月和1991年4月,  相似文献   

11.
正池塘工业化生态养殖系统是在循环经济理念的指导下产生的新型生态养殖模式,南通自2014年开始进行池塘工业化养殖以来,已建设养殖流水槽159条,系统养殖面积29 303.486米~2,常规系统建设多为淡水池塘,流水槽养殖品种为草鱼。为试验海水池塘进行流水槽养殖建设的可行性,2016-2018年南通市水产技术推广指导站在启东市近海镇黄海村的海水养殖池塘内建设循环水养殖系统,开展水槽养殖罗非鱼、净化区养殖三疣梭子蟹、脊尾白虾试验,现将2018年养殖情况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2.
<正>近几年,凡纳滨对虾的温棚养殖模式发展迅速,具有占地小、产量高、养殖成功率高等优点;能反季节养殖与保温延后上市,1年可以养殖多茬。日本对虾具有耐低温、耐运输、养殖成本低、市场售价高等特点,其工厂化养殖在山东日照等地区已获成功并推广。2023年,山东滨州市参考凡纳滨对虾温棚养殖模式利用温棚实现了日本对虾1年养殖3茬,并取得成功。本文总结养殖技术,以为日本对虾多茬养殖提供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13.
2005年水产养殖病害产生的原因较多,主要是环境、种质质量、养殖技术及防病意识薄弱等。(一)养殖生态环境恶劣从整体养殖环境方面分析,2005年海水养殖鱼类、虾类、贝类、藻类病害种类的增加,与养殖环境质量下降有关。全球气候变暖,养殖环境受养殖自身、城市、航运事故等污染及赤潮等频繁发生的影响使养殖环境恶化。从局部环境方面分析,养殖密度过大,违背自然生态规律。  相似文献   

14.
为了合理利用池塘养殖水体资源,提高淡水养鱼经济效益,笔者于2010-2011年在盘锦市大洼县喜峰水产养殖合作社进行一年两茬鲤鱼高产养殖技术研究。通过两年的养殖试验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现将池塘一年两茬鲤鱼高产养殖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5.
无公害甲鱼高产养殖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吕晔 《内陆水产》2007,32(4):41-42
中华鳖俗称甲鱼,我县从1980年开始实施池塘养殖,20年来形成了较为定型的养殖技术,但商品鳖品质不高,养殖效益欠佳。为了尽快改变传统的养殖模式,探索无公害高产高效养殖新模式,2003年3月,我县组织技术攻关小组,开始实施“无公害甲鱼高产养殖技术试验”项目,  相似文献   

16.
<正>海水养殖历来是河北省水产业的重要支柱之一,20世纪50年代初期起步,开始野生中国对虾驯化、人工繁育及海带养殖试验。经过数十年的发展,目前,河北省海水养殖品种涵盖鱼、虾、蟹、贝、藻等60多个,养殖方式呈多元化趋势,主要有陆基养殖、网箱养殖、工厂化养殖、底播养殖和筏式养殖等。养殖范围已从最初的单一浅海拓展到潮上带池塘、港湾、近海和滩涂等区域。海水养殖产量从1978年的1 509t增长到2012年的  相似文献   

17.
世界虾类养殖产量迅速增加,据对虾养殖产量统计,中国对虾养殖产量居世界首位,1987年中国对虾产量为8(?)5万吨,到1990年,根据现有发展水平,中国对虾养殖产量可超过20万吨。亚洲15年来,虾类养殖产量增加  相似文献   

18.
目前,海蜇养殖技术不很成熟,但是海蜇价格较高,养殖周期短,许多养殖户纷纷尝试,养殖产量和效益或高或低,不很稳定。为了充分利用虾池,探索海蜇养殖生产技术,我们于2003—2004年连续二年利用虾池进行海蜇养殖试验,均取得了较好的养殖效果。现将养殖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9.
世界海水养殖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思行 《海洋渔业》1996,18(1):44-46
一、世界水产养殖 近年来,世界鱼虾贝类养殖产量增长很快,1993年达到1628.5万吨,较上一年的1439万吨增长了13.2%,创历史最高纪录。1993年世界水产养殖的产值达到292.6亿美元,较上一年的277.1亿美元增加了15.5亿美元。 在1993年世界鱼虾贝类养殖产量中,海水产量为555.9万吨,占养殖总产量的34.1%,产值为130.1亿美元,占养殖总产值的44.5%,淡水产量为1072.6万吨,占养殖总产量65.9%,产值为162.5  相似文献   

20.
陈爱平 《科学养鱼》2005,(11):48-49
五、病害产生的原因2004年水产养殖病害产生的原因较多,主要是环境、种质质量、养殖技术及防病意识薄弱等。1.养殖生态环境恶劣。2004年海水养殖鱼类、虾类、贝类、藻类病害种类的增加,与养殖环境质量下降有关。全球气候变暖,海区年平均水温升高,加上海区养殖密度加大,养殖区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