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9年9月26日—10月6日对人工养殖环境棘腹蛙(Paa boulengeri)非繁殖期摄食行为进行了观察。结果显示:非繁殖期,棘腹蛙幼蛙早于成蛙出来觅食,雄蛙早于雌蛙出来觅食;棘腹蛙摄食高峰期出现在19:00—20:00。在整个摄食过程中,棘腹蛙的行为可划分为静止、跳跃、转向、捕食、侵占、驱赶、打斗、爬行。棘腹蛙幼蛙与成蛙、雌性成蛙与雄性成蛙之间在摄食行为上存在差异,其中幼蛙与成蛙之间在跳跃、转动、捕食、侵占、驱赶、打斗行为上存在显著差异(P<0.05);成年雌蛙与雄蛙之间在侵占、驱赶、打斗行为上存在显著的差异(P<0.05)。  相似文献   

2.
本文总结了美国青蛙与古巴牛蛙的鉴别方法,探讨了美国青蛙人工高产养殖技术,阐述了祖代蛙,种蛙,商品蛙之间分代关系,每代蛙分化出的种蛙和商品蛙的人工定向培育方法,种蛙提纯复壮,及蛙病敌害防治等。  相似文献   

3.
棘胸蛙是我国特有的大型野生蛙,营养价值极高,是野生蛙类中珍贵的食用蛙和药用蛙。近年来,大力发展人工养殖棘胸蛙,变野生为家养,进行人工繁殖扩大种群,形成商品生产,既保护资源,又可达工厂化成蛙养殖  相似文献   

4.
本文总结了美国青蛙与古巴牛蛙的鉴别方法,探讨了美国青蛙人工高产养殖技术(平均每公顷27-54吨),阐述了祖代蛙、种蛙、商品蛙之间分代关系,每代蛙分化出的种蛙和商品蛙的人工定向培育方法,种蛙提纯复壮,及蛙病敌害防治等。  相似文献   

5.
<正>目前我国的养殖蛙类主要有牛蛙、美国青蛙和特许养殖的青蛙、虎纹蛙、棘胸蛙等,市场上的蛙类食品以活蛙和冷冻蛙肉为主,即食蛙类食品的种类很少。蛙类柔软嫩爽、味美而富有营养,是一种高蛋白、低脂肪、低胆固醇的营养食品。但现有的蛙类产品的食用比较单一,多是新鲜蛙类烹制,也有将蛙类以冷藏、冷冻等保鲜方  相似文献   

6.
江西是棘胸蛙的主要产区,发展棘胸蛙产业具有优厚的条件,棘胸蛙产业在江西有较高程度的发展。本文阐述了江西发展棘胸蛙产业的优势,分析了江西棘胸蛙产业发展历史与现状,展望了江西发展棘胸蛙产业的前景及意义,提出江西发展棘胸蛙产业要加快棘胸蛙下游产品开发和重视品牌建设。  相似文献   

7.
据初步统计,我省今年的养蛙面积近2万亩,不少乡镇已涌现出不少养蛙专业户和专业村,养蛙已成为一些农户经济收人的主要来源。但养蛙病害发生日趋严重,给广大养蛙户造成了重大经济损失,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养蛙业的健康稳定发展。蛙病的发生,不仅是病原体侵袭的结果,还与蛙  相似文献   

8.
正目前我国的养殖蛙类主要有牛蛙、美国青蛙、虎纹蛙等,市场上的蛙类食品以活蛙和冷冻蛙肉为主,即食蛙类食品的种类很少。蛙类是一种高蛋白、低脂肪、低胆固醇的水产品。但现有的蛙类产品食用比较单一,多是新鲜蛙类烹制,也有将蛙类以冷藏、冷冻等保鲜方式加工成蛙肉,再销售给消费者烹制食用。蛙肉  相似文献   

9.
1种蛙选择优选种蛙是做好棘胸蛙人工繁殖的关键。种蛙的选择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把握好时机,棘胸蛙种蛙的选择和运输一般在冬季冬眠之后进行最好,保证种蛙有足够时间适应新环境,减少应激反应,如果在春季选种和运输,将会影响当年的产卵率和受精率.  相似文献   

10.
养蛙技术     
我国的蛙类有190多种,目前供养殖和食用的主要有黑斑蛙、金线蛙、中国林蛙、古巴牛蛙和棘胸蛙等品种。前三种别名“田鸡”,即通常称谓青蛙;棘胸蛙,又名“山鸡”、“坑蛙”。  相似文献   

11.
本刊讯 为进一步加强养殖蛙类(牛蛙、黑斑蛙、棘胸蛙、棘腹蛙等)用药监管,不断加大对蛙类养殖中违规使用禁(停)用药、不遵守休药期规定和未建立真实完整生产记录等行为的打击力度,确保蛙类产品质量安全,保证行业规范健康发展,农业农村部决定组织开展蛙类养殖违法违规用药专项整治行动.3月18日,农业农村部印发《关于开展蛙类养殖违法...  相似文献   

12.
朱炳全 《淡水渔业》2000,30(2):27-29
(上接第 1期 )4 石蛙的人工繁殖技术4 1 种蛙的选择石蛙的产卵孵化季节在 4~ 9月 ,5~ 6月是产卵高峰期。要提高产卵率、孵化率 ,必须从种蛙冬眠复苏开始 ,做好种蛙的选择和配种、产卵、孵化等准备工作。选择种蛙是搞好人工繁殖的基础 ,在冬眠之后 ,春繁之前对成蛙作全面检查分类 ,选择个体较大、身体健壮、皮肤光滑、发育良好、无残疾 ,无破损 ,达到性成熟的成蛙留作种用。一般二龄蛙 ,雌蛙体重达 2 0 0克以上 ,雄蛙 2 5 0克以上就可作种用。初产蛙卵较少 ,产过 1~ 2次的蛙产卵量较高 ,质量较好。个体大的老龄蛙产卵量多 ,但质量不好 ,…  相似文献   

13.
李文健 《淡水渔业》2001,31(5):18-19
棘腹蛙 (RanaboulengeriG櫣nther)是武陵山区一种常见而个体较大的食用蛙 ,味美 ,营养丰富 ,而且还是山区生态平衡中的重要成员。为了保护、繁衍和开始这一山区的珍贵资源 ,进行棘腹蛙的人工繁殖、饲养。笔者从 1996年以来 ,先后对棘腹蛙性腺的发育与周年变化进行了系统的研究。1 材料和方法用于性腺发育的实验材料来自人工养殖蛙池内的棘腹蛙 ,从幼蛙至成蛙共取材 10 3只 ,其中雌蛙 61只 ,雄蛙 4 2只 ,按性腺发育分批取材。取材时 ,先测量蛙体长和体重 ,再剖腹去除其他内脏 ,在不剥离性腺的情况下测量性腺的长度、宽…  相似文献   

14.
桂东野生棘胸蛙食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野生棘胸蛙成蛙以动物性食物为主,植物性食物在胃、肠内出现的频率高达16.6%以上;6~9月份蛙其充塞度、饱满指数比3~5月份蛙高;静养3~4d后,6~9月捕捉的蛙其充塞度、饱满指数都略低于3~5月捕捉的蛙。棘胸蛙食物组成有明显的季节变化。  相似文献   

15.
随着国外食用蛙如牛蛙、美国青蛙的引进,近年来,国内食用蛙类如刺胸蛙、虎纹蛙和林蛙等养殖日渐增多。为有助于这些食用蛙的养殖、研究、开发推广,特将这几种食用蛙的鉴别方法介绍如下。 品种牛 蛙美国青蛙刺胸蛙虎纹蛙林蛙体型较大体长18-20 cm最大可达2000 g较牛蛙小成蛙体长12-20 cm最大达900 g略小于牛蛙成蛙成长10-12 cm最重达400 g较小成蛙体长12 cm左右体重250 g小成蛙体长6-9 cm最重达75 g体 色背部皮肤为黄褐色或绿褐色,且具深浅不一的虎斑状横纹。头背呈黄褐色,具深浅不一的圆形或椭圆形斑纹。背深棕色或土黄色,浅酱色…  相似文献   

16.
棘胸蛙俗名石顿、石磷、骨栋,属脊椎动物门、两栖纲、无尾目、蛙科、蛙属。开展棘胸蛙人工繁殖,为人工养殖提供充足的种苗,对发展人工养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福建省古田县“清源棘胸蛙生态养殖场”通过10多年的潜心摸索,积累了丰富的人工育苗经验,2004年采用人工饲养的亲蛙进行人工繁殖、育苗获得成功,培育出变态幼蛙1万多只,为内陆山区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发展特色水产养殖,提高淡水养殖效益,增加农民经济收入提供了一条致富的好途径。现就棘胸蛙人工育苗的主要技术总结如下:一、亲蛙的培育与选择1.亲蛙池的场地选择与结构养殖棘胸蛙应选择…  相似文献   

17.
1997年以来,我们对稻田养殖美国青蛙的技术进行了研究,研究中曾遇到了蛙病防治的一些问题,现结合其它养殖方式有关蛙病的防治报道,对稻田养蛙中蛙病防治的综合技术措施进行总结,以期更好地推动我国稻田养蛙事业的发展。1稻田蛙病的发生原因1.1环境因素 在一般情况下,蛙对环境的变化有一定的适应和耐受能力,但如果某项环境因子变化幅度过激或超过了蛙的正常适应范围,就会诱发蛙病发生。如短时间内使美国青  相似文献   

18.
蛙具有扑食活小生物的天性。虽然现在已成功地对某些蛙类驯食死饵,但在特别情况下,如蛙生病停止摄食而又需要口服药物时,亲蛙培育的某一时间需要特别投喂,或是商品蛙临上市前需要强化投饲时,如何才能有效地让蛙取食呢?下面介绍两种特殊的给食方法。1.填食法蛙有病?..  相似文献   

19.
<正>黑斑蛙即黑斑侧褶蛙,隶属蛙科、侧褶蛙属,是我国分布最广的两栖动物之一,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近年来,由于受环境污染、捕杀的影响,黑斑蛙的数量急剧减少。我国许多地区有食用黑斑蛙习惯,市场需求大,黑斑蛙养殖逐渐兴起,已成为保护和利用黑斑蛙的有效途径之一,也成为适应市场需求和帮助农民创收的新项目(刘济丹等,2022;孔玄庆等,2020)。  相似文献   

20.
对黑斑蛙肌肉一般营养成分、氨基酸、脂肪酸和矿物元素进行测定,旨在比较分析野生与养殖黑斑蛙肌肉的营养品质。试验结果表明,养殖黑斑蛙肌肉粗蛋白与粗脂肪含量高于野生黑斑蛙,水分含量则低于野生黑斑蛙,但两者间差异不显著( P >0.05);野生与养殖黑斑蛙肌肉除谷氨酸和酪氨酸外的氨基酸含量均无显著性差异( P >0.05);野生黑斑蛙肌肉的总氨基酸、非必需氨基酸和鲜味氨基酸含量高于养殖黑斑蛙。根据氨基酸评分和化学评分结果,野生和养殖黑斑蛙肌肉中赖氨酸含量相对较高,第一限制性氨基酸均为蛋氨酸+胱氨酸,必需氨基酸指数分别为70.25和72.42。野生黑斑蛙饱和脂肪酸含量显著高于养殖黑斑蛙( P <0.05),而养殖黑斑蛙肌肉的多不饱和脂肪酸、必需脂肪酸、二十碳五烯酸、二十二碳六烯酸、n-3和n-6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均高于野生黑斑蛙( P >0.05)。野生与养殖黑斑蛙肌肉14种矿物元素中,锌、铝和硒含量有显著差异( P <0.05),重金属元素(砷、镉、铅)含量均在限量范围以内。由此可知,养殖黑斑蛙营养组成价值接近于野生黑斑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