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利用柳孟头花期培育越冬蜂,效果很即,春繁定群时,群均7.5脾蜂。用春繁形式奖饲繁蜂效果最佳,春繁定群时,群均8脾蜂。利用芝麻花期培育越冬蜂效果最差,春繁定群时,群均只有4.5脾蜂。秋末有大量菊花开放地区,只有巧用菊花蜜源培育越冬蜂,春繁时才能得到群的5脾蜂。  相似文献   

2.
四川盆地蜂群春繁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四川盆地的春季 ,油菜播种面积约 6 3 3万hm2(95 0万亩 ) (未包括重庆市 ) ,全国各地有 15 0万群蜂进川春繁。笔者根据近年蜂群在四川盆地的春繁情况 ,对如何取得蜂群春繁成功 ,提出自己的拙见。1 蜂群春繁现状a .蜂群越冬后基数不平衡 就地越冬或经秋繁后越冬 ,在中原以北进行室内越冬的蜂群 ,收越冬蜂 5框以上 ;放西北 5省的蜂群一般收越冬蜂 2~ 4框 ,也有部分蜂场在晚荞秋繁后 ,因遭受绵绵秋雨的影响 ,连收 1框越冬蜂也危险。b .春繁场地利用不合理 不少客蜂入川春繁 ,习惯发往交通发达的火车站。据调查 ,眉山是我省养蜂第一大…  相似文献   

3.
一分为二、合二为一,繁殖越冬蜂河南省内黄县养蜂协会王洪基,张学锋在常规管理下,越冬蜂群的强弱一般决定翌年蜂场的经济效益。特别是春繁期短的地区,强群越冬尤为重要,结合换王而又充分利用老王以达到增加蜂量的目的,是笔者多年来所采取的一项行之有效、事半功倍的...  相似文献   

4.
我越冬时蜂量在8框以上(继箱越冬,均为单下)的蜂量,但好景不长,到春繁,蜂一直往外爬,死蜂吻伸出,似中毒现象。春繁整巢时,每箱蜂量下降为不足3框。一脾开繁,蜂还是老往外爬而亡。我将“蜂百克“、“爬蜂康“种药交替使用,按说明书用量来治疗这种爬蜂病,连治两个疗程没什么效果,到去河南淅川老城去采油菜蜜时,每箱蜂已不足半脾蜂。  相似文献   

5.
《中国蜂业》2011,62(7)
秋繁是基础,春繁是继续。春季开繁要求强群,秋繁也需要强群繁殖。秋繁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越冬安全和来年春季养蜂生产。如何才能强群繁殖呢?笔者根据当地蜜源、气候和蜂种条件,将秋繁分成三个阶段,即蜂群恢复阶段、培育适龄越冬蜂阶段和保子阶段。  相似文献   

6.
正黑龙江地区北国边疆,属于高寒地区。该地区养蜂越冬期长而且严寒,越冬蜂群需强壮适龄。所谓适龄就是未饲喂幼虫不参加采集的这批工蜂。如何使越冬蜂健康长寿不仅关系到蜂群越冬效果,同时对来年春繁成败至关重要。一、培育健壮的越冬蜂要想越冬蜂体质健康,必须从越冬蜂培育着手。黑龙江地区培育越冬蜂时逢秋蜜阶段,为确保幼虫营养丰富,延长越冬蜂培育期应像春繁那样群壮、饲料充足,当巢内出现越冬蜂幼虫时停  相似文献   

7.
刘文信 《中国蜂业》2001,52(4):14-14
在养蜂实践中 ,人们往往重视春繁 ,忽视秋繁。岂知秋繁是明年春繁的基础。因此 ,秋季要培养一批优良的蜂王和健壮的适龄越冬蜂 ;防止盗蜂和治螨 ;贮备足够的优质的越冬饲料和一部分花粉 ;为蜂群安全越冬和来年的养蜂生产打下基础。笔者根据辽西地区的气候及蜜源特点 ,把秋繁时间定为 8月下旬开始 ,9月下旬结束。一、培养优良的蜂王秋季培养的新王具有产卵力强、停卵晚、春季产卵早的优点。因此 ,应在秋季培养一批品质优良的蜂王 ,更换那些产卵力下降的老王。被换下来的老王 ,提 2框蜂组成双王群或多王群繁殖越冬蜂 ,利用这批淘汰的蜂王在最…  相似文献   

8.
宋章辉 《蜜蜂杂志》2005,25(10):22-22
我身边大多数蜂友是定地养蜂,有少数是小转地或大转地的,这些蜂场转地是为了采蜜,很少是为了提高越冬蜂成活率而转地的。笔者的几次经历说明,为了提高越冬蜂成活率,转地很有必要。1995年以前,我地秋繁时主要蜜粉源有水稻、黄麻、楠树、蓼花,其中楠树、黄麻流蜜较好,每年越冬蜂成活率在30%左右;1997年到现在,我地秋繁时主要蜜粉源有水稻、棉花、少量楠树、蓼花,现在所有的蜜粉源几乎都没有大流蜜。培育越冬蜂时粉源充足,只要喂糖(蜜),培育的越冬适龄蜂很好,但是培育越冬蜂后又多了一个枇杷蜜粉源,在晴朗的日子里,枇杷、蓼花十分吸引蜜蜂去采…  相似文献   

9.
王计训 《中国蜂业》2010,61(4):26-26
早春1~2月份,仅靠人为措施来维持繁蜂,越冬蜂群易早衰,培育出的新蜂体质差,蜂群易患病,影响生产能力.此时保持越冬蜂实力是关键,开繁后培养健壮适龄采集蜂是主要目的.  相似文献   

10.
<正>2014年,黑龙江双鸭山地区出现买蜂热,大部分购蜂者都是蜂群越冬死亡严重,蜂群弱小、无力繁殖,以加强和补充群势为目的。那么,2013年蜂群越冬死亡严重的原因何在呢?笔者通过了解分析得出以下结论。一、越冬蜂数量少,质量低2013年秋季雨水多,气温低,作物不流蜜或流蜜很少,有时即使晴天也难保繁蜂用饲料,蜂群处在饥饿状态下繁殖导致越冬蜂数量少,质量差。  相似文献   

11.
春繁之我见     
春繁是一年的开始,尤为重要.抓好春繁,夺取油菜花期好收成,为下一个花期奠定良好的蜂群基础.下面谈谈对春繁的浅薄认识,仅供参考. 一、春繁的原则 蜂群春繁的原则有两个.一是延长越冬蜂的寿命,减少越冬蜂的损失,利用越冬蜂哺育和采集至关重要.二是保证第一代子的健康,新出的第一代子在油菜中、后期取蜜.  相似文献   

12.
正一、蜂种饲养适合北方地区越冬及春繁的黑色蜂种及其杂交种(以下简称"黑蜂"),如:喀尔巴阡、喀阡黑环系、双喀、"松丹一号"等品种,普遍具有越冬安全、省饲料、存活率高,来年春繁快等特性。越冬存活率一般为85~90%或以上,死蜂很少。我地越冬期5个月左右(当年10月至来年2月底),只需掏3次死蜂。饲料消耗40~50%,越冬安静,工蜂保持年轻状态,积聚的能量在春繁得以释放。  相似文献   

13.
中蜂开展越冬须把五关众所周知,成都平原冬季的按花连中蜂也不能采,应该继秋繁后就地在中山区越冬休息,保住越冬蜂,以夺取明年3月中旬的油菜蜜源。为此中蜂在开展越冬时,应切实把好五关。1.蜂王关:中蜂王一般利用年龄为,本场蜂种一年一换,杂交蜂种(坝区中蜂、...  相似文献   

14.
正秋季繁殖优质的越冬适龄蜂,都要组织双王群,每边都要有3框足蜂,喂好越冬饲料,做好到南方繁蜂的一切准备工作。1月初到南方繁殖,到4月初经过3个月的繁殖,蜂群都在14框蜂以上,这时正是东北开繁时,东北越冬蜂刚出室,也就是3~5框经过近半年的越冬与南繁刚拉回蜂群相比,3框赶不上1框,所以还  相似文献   

15.
《中国蜂业》2011,62(9)
越冬蜂的寿命决定蜂农的效益,唯有健康长寿的蜜蜂才能节约越冬饲料,健康长寿的蜜蜂是一年繁蜂的基础,这项工作主要是在秋季蜜蜂积累能量。根据书本上的强群越冬与我个人多年总结而来的越冬蜂管理技术,在某些地方与传统的养蜂技术相悖。我认为不能只看越冬蜂的数量,更重要的是越冬蜂质量。为了繁殖健康、强壮的越冬蜂,应从以下几个地方入手。  相似文献   

16.
论蜂群越冬     
正一、蜂群越冬基础蜂群越冬好坏取决于当年秋繁,蜂群群势强、蜜粉足,适合当地饲养蜂种。北方寒冷地区饲养黑色蜂种为好,如:喀尔巴阡、"松丹一号"、双喀、东北黑蜂等品系及其杂交种(以下简称黑色蜂),普遍具有越冬安全、省饲料,存活率高,死亡率低,来年春繁快的特点。而意蜂黄色蜂种(简称黄色蜂),本身不耐寒。越冬表现在死亡率高,存活率低,消耗饲料多,春繁群势  相似文献   

17.
<正>东北地区蜂群开繁,时间应在4月初,外界有粉源为好。多数养蜂者选择在这个时段购买蜂群,选购蜂群时应注意几点:一、选择本地越冬蜂,还是选南繁蜂根据多年实践证明,东北越冬蜂群经过半年的越冬,蜂群老化严重,只能培育一代子。而南繁蜂,经过油菜花期充足蜜粉喂养,4月初回来时大部分是幼蜂,蜂群有大量子脾,老蜂与幼蜂比例为1∶3.18,也就是说南繁  相似文献   

18.
正由于种性原因与生存竞争,盗蜂现象与蜜蜂的存在相伴相随。在意蜂追花夺蜜返乡之际,中蜂、意蜂混养地区,盗蜂现象时有发生,从未停止过。笔者以自己的亲身经历,谈谈对于制止盗蜂的点滴感受,与蜂友们分享。2015年秋季蜂友知道笔者有蜂疗爱好后,赠送了2框意蜂(其中有半框封盖子脾)给我,经过秋繁到越冬时有4框蜂,但越冬过后存活下来能参与春繁的蜂却不足1框。或许是这么1个弱群,春节过后天  相似文献   

19.
《中国蜂业》2015,(4):34-35
<正>黑龙江地区因地理因素与南方蜂群管理上区别很大,其特点是冬季严寒,越冬期长。特殊的气候环境对蜂群安全越冬非常不利,越冬蜂群死亡率高,蜂群出窖春繁时普遍存在群势弱的现象,全年主要蜜源期到来与繁蜂时间较短,在有限的春繁时间里,如果春繁群势确定不合理,强弱不均,对春繁影响很大,出现强群过早产生分蜂热,弱群通过后期补充也没有充分发挥蜂王的产卵力,进入大流蜜期总是出现强弱有别,平均单产上不去,直接影响总产量。笔者总结经验,找出原因,  相似文献   

20.
皖北地区春繁群势较弱,易造成春衰。其主要是适龄越冬蜂培育少,春繁时,又不合并弱群造成的。本人和几位蜂友交流,总结了秋繁的经验和培育越冬强群的措施,供参考。一、培育新王本地区培育越冬蜂的最佳期是9月5日至10月1日,共25天。此时,群内的蜂王都是去年秋或本年春的蜂王。这些蜂王经过长时间的生产和繁殖,产卵力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再加上培育越冬蜂期间的昼夜温差大,老王对气候变化的敏感,产卵力不强,需更换新王培育越冬蜂。培育新王最佳时间是在芝麻花期。一般芝麻花期从7月20日始,至8月20日止。育王在7月2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