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速生杨树即Ⅰ—72/58、Ⅰ—63/51、Ⅰ—214、Ⅰ—69/55、Ⅰ—45/51和加龙杨,于1973年引入我省,经过几年的引种试验,已经表现出生长迅速、适应性强、繁殖容易、成材期短等优点,是优良的速生用材树种,目前正在全省普遍推广.1980年我们曾用63、72、69、214和加龙杨进行人工控制授粉,并采收了自由授粉的72及69杨的种子,共得F_1苗木2,334株.今年我们对F_1苗木生长及形态变异进行了调查,并进行苗期选择.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我省引种国外杨树取得很大成就。其中沙兰杨、I—214杨、健杨、72杨、69杨、63杨等,得到迅速推广,深受群众欢迎,特别在营造速生丰产林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五年生的72  相似文献   

3.
1975年我县从南京引进黑杨派六个新无性系,即Ⅰ—214,Ⅰ—45/51,Ⅰ—63/51,Ⅰ—69/55,Ⅰ—72/58,加龙杨.总的说来,这六个新无性系在泗阳地区的生长表现,都比当地栽植的加杨小意杨突出,它们都具有主干通直,生长极为迅速,出材量大,具有早期速生丰产的特性,因此,深受广大群众欢迎,经过四年试验证明:以Ⅰ—214为对照,加龙杨生长量仅次于214,Ⅰ—45杨秋季易感病害,这两个品种暂不发展.Ⅰ—214,Ⅰ—63/51,Ⅰ—69/55,Ⅰ—72/58四个品种是我县主要推广品种.但除214外,其余三个品种,  相似文献   

4.
1975年,我县在水产养殖场进行了214、455、63、72、45、69及加龙杨等七个杨树新品种的引种试验.经六年的生长观察,初步认为72、69、63及214杨四个品种在我县沿江圩区一带具有速生丰产的优点,可以大面积推广栽培.现将试验结果简报如下:  相似文献   

5.
1972年12月我圃进行黑杨派六个无性系即I—214、I—63、I—72、I—69、I—45和加龙杨区域栽培试验,四年来边繁殖、边推广,在栽培技术方面取得了一定结果(表1、2、3).  相似文献   

6.
宿迁市引种南方型杨树品种的现状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72年,泗阳县从意大利引进南方型杨树69、72等种杨;1975年泗阳县又引进南方型速生杨树69杨、72杨、63杨、214杨并试验成功;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宿迁地区引种南京林业大学"69×63"杂交选育的351杨、35杨栽培成功,直至现在的南林95杨、南林895杨在全市范围的广泛种植,南方型杨树远渡重洋来到中国已经  相似文献   

7.
经测定研究表明,在沿淮河平原的暧温带、北亚热带的过渡地区,Ⅰ—72杨、Ⅰ—69杨和Ⅰ—63杨早期表现了显著的速生特性,是短期内培育大径材的理想树种;沙兰杨和Ⅰ—214杨虽前期生长量较小,但后期生长量大,生长持续时间长且比较稳定,亦应予以推广。  相似文献   

8.
意大利杨树六个无性系Ⅰ—72/58、Ⅰ—69/55、Ⅰ—63/51、Ⅰ—214、Ⅰ—45/51和加龙引种我省业已开花.1980年春我所进行人工有性杂交,获得杂种,播种又得到一批杂交苗木.现将不同杂交方法对69×63杨杂种种实发育和苗木生长影响简报如下:一、杂交方法以63杨为母本,69杨为父本,采用以下三种杂交方法:1.温室切枝杂交 1980年3月4日从大树上采集花枝,在温室内进行水培.4月2—4日连续3次进行人工授粉.5月11—26日朔果成熟.  相似文献   

9.
1 引种与推广概况我省杨树引种大致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1973—1974年,引种了沙南杨、银白杨、北京杨和163、169、172、加龙杨等,在澧县、西湖农场、岳阳等地栽植成功但未形成规模;第二阶段是1976年—1978年江苏泗阳全国平原绿化会议后,我省汉寿、沅江、澧县先后引进黑杨派Ⅰ63、Ⅰ69、Ⅰ72、Ⅰ214和Ⅰ45、加龙杨六个无性系。1978年汉寿县林科所用扦插苗营造试验林9.6亩,沅江林科所扦插栽植试验林30亩。引种试验表明,Ⅰ63、Ⅰ69、Ⅰ72  相似文献   

10.
美州黑杨的63杨和69杨,欧美杨的72杨,在滨湖地区生长迅速。据报导,这三个无性系比享有世界速生盛誉的意大利214杨的生长还快,现正在当地推广造林。为了解其发病情况,1982年4—5月,我们到湖北嘉鱼、潜江和湖南汉寿等地,对  相似文献   

11.
宿迁市从70年代起大量引种杨树,先后引进大官杨、加杨、箭杆杨、北京杨、小意杨、泰山青、合作杨、健杨、德杨、沙兰杨、I—214、I—69、I—72、I—63、I—45、加龙杨、西玛、鲁易莎、中林46和南林121、105、213等杨树品种,促进了宿迁市林业发展。本文认真地总结引种经验和教训,对不同品种在宿迁适生类型进行了调查研究。  相似文献   

12.
我国在1972年从意大利引进的六个黑杨派无性系(I—63、I—69、I—72、I—45、I—214和加龙杨),在江苏、湖北,湖南、山东、河南等地栽植,经早期观测,68杨、69杨、72杨、45杨均显示出生长异常迅速的优良特性。如山东省单县5年生69杨树高16.5米,胸径21.5厘米,单株立木材积0.2337立方米;河南省农林科学院试验林场,4年生69杨树高14.4米,胸径19.3厘米,单株立木材积0.1614立方米。均超过当地推广的杨树品种。但这些无性系的原产地或国内其他引种地,不仅气温较高,而且降水量和相对湿度较大,和我省的气候条件相差比较悬殊。为了探讨这些新品系能否在我  相似文献   

13.
引言在世界杨树人工林中,黑杨派的面积约占90%以上。从五十年代后期,我国陆续从国外引进许多黑杨派的无性系,如Ⅰ—214杨,沙兰杨、P-15A、I-69杨、I-72杨、I-63杨和I-45杨等,并巳成为我国华北、中原和南方平原地区的主要栽培品种。然而,多年实践证明,许多黑杨派无性系的造林成活率较低。据调查,河北省卢龙县1979年秋至1980年春,分别在16个地点栽植了5万株沙杨,平均成活率只有10.1%;南方型的黑杨派无性系,据孟昭和同志的资料,I-214杨的造林成活率为100%时,I-72杨为59.4%,I-69杨为  相似文献   

14.
欧美杨45、72、214、美洲黑杨63、69、欧洲黑杨加龙杨经过几年来的繁殖和栽培,证明生长速度较快,特别是Ⅰ-63、Ⅰ-69、Ⅰ-72三个无性系速生更为突出。根据目前的生长情况,在适宜的气候、土壤条件下,采用合理的栽培措施,可望  相似文献   

15.
重庆地区,1982年从南京植物园引进意大利63、72、69、45、214和加龙杨,进行扦插繁殖试验.通过连续三年观测、试验,情况简报如下.  相似文献   

16.
从1977年开始,我们进行了意大利杨树新品种的引种试验。现将试验结果小结如下: 材料和方法 试验材料系从省林科所引进的214杨、63杨、72杨、45杨、69杨及加龙杨等六个杨树新品种。 试验设二个点。即:  相似文献   

17.
69杨与63杨杂交选育出的六个中汉号杨树新品种在我省南部地区引种试验证明:中汉22号、17号杨比当地已推广的69杨和72杨具有更大的优越性,4年生平均单株材积为0.1419m~3和0.1438m~3,超过69杨32.3%和34.0%,平均净增益30%以上。超过72杨16.4%和18.0%。生长期长、成活率高、个体形态优良、材质好、抗逆性强,是华北南部沿淮(河)地区杨树换种及混系推广造林的理想品种。  相似文献   

18.
廊坊杨1号〔山海关杨×(美杨 —63杨)〕、2号〔—69杨×山海关杨〕、3号〔山海关杨×(小美12 白榆)〕,在永定河下游沙荒地无水肥管理条件下,8~10a生林木年均树高生长量2m以上,平均胸径生长量3cm以上,每公顷平均材积生长量15m3以上。与同气候带国内外良种相比,平均材积生长量较山海关杨提高1倍以上;较-214杨提高3倍以上。其中廊坊杨1号的材积平均生长量和材积连年生长量,分别超过—69杨50.4%和82.1%,超过—72杨24.4%和121%。廊坊杨主干通直、圆满、侧枝细,主干萌枝力弱,人工整枝效果好,有利于培养无节良材。材色洁白,无心材变色,璇切加工和…  相似文献   

19.
人工林场杨木材性质与生长培育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本文以生长在 3种长江滩地类型 (江滩、洲滩、湖滩 )、3种栽植密度 ( 3m×4m ,4m× 5m ,5m× 6m)下的3个品系速生人工林杨树木材 [欧美杨无性系 72杨 (Populus×euramericacv.I -72 58) ,美洲黑杨无性系 63杨(P .deltiodescv.I-63 51 )和 69杨 (P .deltoidescv.I-69 55) ,以下简称 72杨 ,63杨 ,69杨 ]为对象 ,深入地分析了人工林杨树木材材性与生长培育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 :( 1 )品系对滩地杨树木材材性有较大的影响。安徽新洲洲滩和湖北黄洲江滩上生长的 63杨 ,湖南沅江湖滩上生长的 72杨纤维长度最长 ,微纤丝角最小 ,导管比量最大 ,方差分析表明 :72、63、69杨微纤丝角和主要物理力学性质差异均达显著和极显著。 ( 2 )滩地类型对72、63、69杨木材材性都有或大或小的差异。方差分析表明 :63杨、69杨微纤丝角、基本密度、抗弯强度和干缩率差异显著 ,说明 63杨和 69杨受滩地类型影响较大。 ( 3)栽植密度对 72、63、69杨木材材性的影响因材性指标的不同而不同。对 72、63、69杨来讲 ,栽植密度越大 ,微纤丝角、导管比量增大 ,纤维长度、木纤维比量、木射线比量都减小 ,基本密度、抗弯弹性模量和抗弯强度也越小。方差分析表明 ,72杨和 69杨受栽植密度影响较大 ,63杨受栽植密度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20.
美洲黑杨杂种无性系的抗旱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研究了冬季休眼期苗杆水分蒸腾速率和水分饱和亏缺、春季起苗后自然曝晒条件下苗木失水状况及对展叶时间和造林成活率的影响、生长季节土壤干旱对苗木生长的影响。从这三方面综合评价美洲黑杨杂种无性系的抗旱性。结果是:69杨×美洲黑杨的杂种无性系抗旱性均优于69杨;69杨×青杨的杂种无性系的抗旱性也优于69杨,但不及青杨。其中69杨×美洲黑杨-52的抗旱性最强,69杨×青杨-1062、69杨×美洲黑杨-66和-65的抗旱性与Ⅰ—214杨相近,而69杨×青杨-1145不及Ⅰ—214杨。新引进的露易莎杨和西玛杨的抗旱性优于69杨,但不及Ⅰ—214杨。陕林1号杨是所有无性系中最抗旱的。被测验的杨树无性系的抗旱性可以大致排列如下顺序:陕林1号杨>青杨>69杨×美洲黑杨-52>69杨×青杨-1062、69杨×美洲黑杨-66和-65、Ⅰ-214杨>露易莎杨、西玛杨>69杨×青杨-1145>69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