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探究辽河和长江水系及其杂交种中华绒螯蟹在成蟹阶段的生长性能和养殖效果差异,在相似的池塘条件下将辽河和长江水系及其杂交种扣蟹养殖至成蟹。本文系统地比较了在养殖过程中的生长、生殖蜕壳率和性腺发育情况,进一步评价了成活率、产量、饲料系数和最终体质量分布等差异。结果表明:(1)在生长阶段,四组中华绒螯蟹平均体质量、增重率(WGR)和特定生长率(SGR)均无显著性差异(P> 0.05)。雌体生殖蜕壳高峰出现在7月25日到8月25日,雄体生殖蜕壳高峰则出现在8月25日到9月25日。人工养殖辽河水系成蟹生殖蜕壳时间与长江水系成蟹基本一致,并无二龄早熟性状。9~11月,雌雄个体的肝胰腺指数(HSI)逐渐下降,性腺指数(GSI)显著上升。(2)四组中华绒螯蟹在成活率、产量和饲料系数等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P< 0.05)。最终养成成蟹雌体体质量集中于100.00~175.00 g,雄体体质量集中于175.00~225.00 g。综上,长江与辽河水系杂交组生长性能与自交组并无显著性差异(P> 0.05),辽河水系中华绒螯蟹在长江流域经适应性养殖后,生长性能得以提高,二龄早熟性状消失,而以长江水系中华绒螯蟹作为母本的杂交种则成活率和产量杂种优势明显。  相似文献   

2.
河蟹又叫螃蟹、毛蟹,学名中华绒螯蟹,在我国分布较广,因栖息生态环境的不同,形成4个种群,即:长江水系种群、辽河水系种群、瓯江水系种群和闽江水系种群。在世界上,除中华绒螯蟹,还有日本绒螯蟹、直额绒螯蟹和狭额绒螯蟹3种。1中华绒螯蟹与日本绒螯蟹等其它蟹种的区别(见图1、图2)  相似文献   

3.
对日本绒螯蟹(Eriocheir japonica)与辽河、长江、瓯江、闽江、南流江水系中中华绒螯蟹(E.sinensis)的形成特征进行了比较研究。与中华绒螯蟹相比,日本绒螯蟹的特征是头胞甲亚方形或圆形;额齿形态圆钝或尖锐;侧齿4个但其中第4侧齿仅具痕迹或侧齿4个,明显;第一龙骨脊颗粒突起不明显或明显;头胸甲背部疣状突4个或6个;体青绿色具网状细纹或墨绿色、古铜色;第五对步足跗节宽呈桨状,宽为长的0.5倍或宽扁不呈桨状,宽仅为长的0.4-0.5倍;趾节桨状,宽为长的0.23倍或趾节爪状,基部为长的0.18-0.2倍等。不同水系的中华绒螯蟹,在形态上虽然存在一定的差异,但其差异不大,为同种的不同地理种群。  相似文献   

4.
日本绒螯蟹与不同水系中华绒螯蟹的形态比较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对日本绒螯蟹(Eriocheir japonica)与辽河、长江、瓯江、闽江、南流江水系中中华绒螯蟹(E.sinensis)的形成特征进行了比较研究。与中华绒螯蟹相比,日本绒螯蟹的特征是头胞甲亚方形或圆形;额齿形态圆钝或尖锐;侧齿4个但其中第4侧齿仅具痕迹或侧齿4个,明显;第一龙骨脊颗粒突起不明显或明显;头胸甲背部疣状突4个或6个;体青绿色具网状细纹或墨绿色、古铜色;第五对步足跗节宽呈桨状,宽为长的0.5倍或宽扁不呈桨状,宽仅为长的0.4-0.5倍;趾节桨状,宽为长的0.23倍或趾节爪状,基部为长的0.18-0.2倍等。不同水系的中华绒螯蟹,在形态上虽然存在一定的差异,但其差异不大,为同种的不同地理种群。  相似文献   

5.
选取合浦水系和绥芬河水系的日本绒螯蟹与长江水系和辽河水系的中华绒螯蟹4个绒螯蟹种群,以辽河水系绒螯蟹(♂)与绥芬河水系绒螯蟹(♀)杂交后代为辅助研究对象,对它们的17个外部形态特征分别进行聚类和判别分析。聚类分析结果显示,绥芬蟹、合浦蟹、辽河蟹和杂交蟹聚为一组,长江蟹为单独的一组。判别分析亦可将长江蟹与合浦蟹、辽河蟹、绥芬蟹和杂交蟹分开,雌蟹整体判别率为74.2%;雄蟹整体判别率为75.4%。中国大陆绒螯蟹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受环境影响较大,对原产地环境的依赖性极强,从而形成了不同的地方种群,这些地方种群在生长性能方面具有极强的地域性。日本绒螯蟹和中华绒螯蟹能自然杂交、可育,两者间不存在生殖隔离。  相似文献   

6.
中华绒螯蟹新品种"长江1号"以体形特征标准、健康无病的长江水系原种中华绒螯蟹为基础群体,以生长速度为主要选育指标,经连续5代群体选育而成,是我国第一个长江水系河蟹新品种. "长江1号"形态特征显著,背甲宽大于背甲长,呈椭圆形,规格整齐,雌、雄体重变异系数均小于10%.生长速度快、养殖产量高,平均规格7.69克蟹种经210天的养殖,平均规格可达170克以上的优质商品蟹,生长速度比普通河蟹提高16.70%.  相似文献   

7.
长江水系野生中华绒螯蟹F_1具有优异的养殖性能,但F_1不同规格仔蟹对扣蟹养殖性能的影响并不清楚。本研究系统地比较了长江水系野生中华绒螯蟹F_1不同规格仔蟹在扣蟹养殖阶段的生长、成活率、早熟率、产量、养成规格和饵料系数等指标。结果表明:(1)生长阶段,小规格组扣蟹的平均体质量始终低于大规格组。就雌体而言,6—7月和8—9月,小规格组扣蟹的增重率(WGR)和特定生长率(SGR)显著高于大规格组(P0.05);就雄体而言,6—7月和7—8月,小规格组扣蟹的WGR和SGR显著高于大规格组(P0.05)。(2)小规格组正常扣蟹平均体质量低于大规格组,成活率较高,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小规格组最终养成扣蟹无一龄早熟现象,而大规格组则存在一定的早熟率。小规格组饵料系数(FCR)显著低于大规格组(P0.05)。(3)就最终规格分布而言,小规格组养成扣蟹规格主要集中于0~6.00 g,所占百分比为80.09%;大规格组养成扣蟹规格主要集中于3.00~9.00 g,所占百分比为70.56%。长江水系野生中华绒螯蟹F_1不同规格仔蟹在扣蟹养殖阶段养殖性能存在差异,这为野生中华绒螯蟹的种质资源评价和优良性状挖掘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为规范上海市浦东新区中华绒螯蟹的淡水养殖行为,从仔蟹培育、扣蟹培育、成蟹饲养等环节,总结了浦东新区中华绒螯蟹绿色养殖技术,以进一步推行中华绒螯蟹标准化养殖技术,不断提高养殖户科学合理用药、正确投喂饲料的能力和自觉性,提高中华绒螯蟹产品质量,增强市场竞争力,实现优质优价。  相似文献   

9.
石屏县具有得天独厚的气候优势和水资源优势,其气候适宜,水草茂盛,食料丰富,非常适合中华绒螯蟹的生长。2005年起石屏县从上海引进中华绒螯蟹示范养殖获得成功。为确保千亩中华绒螯蟹养殖目标的实现,石屏县成立中华绒螯蟹技术指导组,制定中华绒螯蟹养殖技术实施方案,指定专人负  相似文献   

10.
合浦绒螯蟹(Eriocheir hepuensis)主要分布在广西沿海,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和养殖潜力,尚未见合浦绒螯蟹可食率和营养组成的报道。本研究以长江水系野生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为对照,测定和比较了野生合浦绒螯蟹和中华绒螯蟹成蟹的可食率、色度值、总类胡萝卜素含量、常规营养成分和脂肪酸组成。结果显示:合浦绒螯蟹雄体总可食率显著低于中华绒螯蟹雄体,但肝胰腺指数、性腺指数和出肉率无显著性差异;无论雌雄,合浦绒螯蟹蟹壳湿样的a*值和b*值均显著高于中华绒螯蟹,合浦绒螯蟹雄体肝胰腺的总类胡萝卜素含量显著高于中华绒螯蟹雄体;合浦绒螯蟹雌体性腺中水分含量显著高于中华绒螯蟹雌体,而合浦绒螯蟹雌体肌肉中脂肪含量显著低于中华绒螯蟹雌体,合浦绒螯蟹雄体肌肉中水分含量、蛋白质含量显著低于中华绒螯蟹雄体;合浦绒螯蟹雌体肝胰腺中ΣSFA、肌肉中C18∶1n、ΣMUFA、DHA/EPA和卵巢中C18∶0、C20∶1n9含量均显著高于中华绒螯蟹雌体;合浦绒螯蟹雄体肝胰腺中C22∶16n3、ΣPUFA显著高于中华绒螯蟹雄体。综上,合浦绒螯蟹和...  相似文献   

11.
中华绒螯蟹养殖是一项高投入高效益产业,但在养殖过程中中华绒螯蟹发病是令众多养殖户大伤脑筋的事。主要原因:一是由于不能正确认识中华绒螯蟹发病的原因;乱求医,滥用药,不但不能治好蟹病,有时反而使病害更加严重;二是蟹一旦发病,增收增效可能成为泡影,有的甚至亏损而负债累累。近年来,笔者一直从事稻田中华绒鳌蟹养殖,在实践中摸索了一套综合防治稻田中华绒螯蟹病害技术,现简易介绍如下,供广大养蟹户参考。1、稻田选择众所周知,良好的水质环境是中华绒螯蟹健康生长的重要保证。在养殖过程,我们注意到用死水或城镇、村庄生活污水养殖,蟹易…  相似文献   

12.
中华绒螯蟹属于方蟹科的一种,国内多分布在东部沿海地带,俗称大闸蟹。中华绒螯蟹是淡水养殖经济蟹类的典型代表,其肉质鲜美,内含丰富的钙质和维生素,被誉为蟹中之冠,具有极高的养殖价值。  相似文献   

13.
为了探究中华绒螯蟹颤抖病螺原体(Spiroplasma eriocheiris)在江苏省的分布,以2003年至2009年从江苏省养殖池塘收集的发病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为研究对象,利用螺原体体外培养、光电镜检测和16 S-23 S rRNA基因间隔区序列比较等方法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表明,S.eriocheiris是一种广泛分布于江苏省养殖中华绒螯蟹体内的病原微生物,它们不仅在7月底8月初的高温季节引起中华绒螯蟹发病和暴发性死亡,还能在3月和11月等低温季节引起部分中华绒螯蟹的发病和死亡,其严重危害中国江苏省中华绒螯蟹养殖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4.
北京地区稻田养蟹技术操作规程河蟹属节肢动物门、甲壳纲、十足目、爬行亚目、短尾族、方蟹科、弓腿亚科、绒螯蟹属。特别是中华绒螯蟹,其肉质鲜美、个体大、生长快,是一种经济价值较高的水产养殖品种。在稻田养殖河蟹是近二年在京郊刚发展起来新兴养殖业,为规范稻田养...  相似文献   

15.
长江水系和辽河水系网围养殖中华绒螯蟹生长性能的比较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报道了长江水系和辽河水系中华绒螯蟹在安徽省女山湖围网区的生长性能的研究结果。(1)两水系河蟹的生长速率各月略有差异,长江蟹3月-7月生长速度稍低于辽河蟹,但差异不显著(P〉0.05);8月-10月份长江蟹生长快于辽河蟹,差异极显著(P〈0.01)。(2)辽河蟹青春期蜕壳时间比长江蟹提前30d,生殖洄游期也相应提前30d。(3)两水系河蟹养成的商品蟹规格、增重倍数和回捕率差异极显著(P〈0.01)。综合分析认为,长江蟹在淮河流域湖泊中网围养殖的生长性能指标优于辽河蟹。  相似文献   

16.
本文报道了长江水系和辽河水系中华绒螯蟹在安徽省女山湖围网区的生长性能的研究结果。(1)两水系河蟹的生长速率各月略有差异,长江蟹3月-7月生长速度稍低于辽河蟹,但差异不显著(P〉0.05);8月-10月份长江蟹生长快于辽河蟹,差异极显著(P〈0.01)。(2)辽河蟹青春期蜕壳时间比长江蟹提前30d,生殖洄游期也相应提前30d。(3)两水系河蟹养成的商品蟹规格、增重倍数和回捕率差异极显著(P〈0.01)。综合分析认为,长江蟹在淮河流域湖泊中网围养殖的生长性能指标优于辽河蟹。  相似文献   

17.
《北京农业》2012,(34):54
<正>由江苏省淡水水产研究所历经10年,成功培育出的中华绒螯蟹"长江1号"获得农业部颁发的水产新品种证书。中华绒螯蟹"长江1号"是以体形特征标准、健康无病的长江水系原种中华绒螯蟹为基础群体,以生长速度为主要选育指标,经连续5代群体选育而成。该品  相似文献   

18.
为了探究稻田和池塘养殖模式对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肠道菌群、免疫力和肌肉风味影响,选取同一批次稻田和池塘的中华绒螯蟹在5月和10月对其肠道菌群、免疫酶活和肌肉游离氨基酸进行测定。结果表明:中华绒螯蟹肠道优势菌群为软壁菌门、拟杆菌门、变形菌门和厚壁菌门。在季节和养殖模式均对蟹的肠道菌群造成影响的情况下,季节变化对菌群变化的影响更大。从5月到10月,稻田养殖模式下中华绒螯蟹肠道菌群的丰富度和多样性均出现上升趋势,而池塘养殖模式下肠道菌群的丰富度和多样性则无显著变化。两种养殖模式下中华绒螯蟹肠道中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在5月的活性均高于10月,在10月池塘模式下的免疫酶活性溶菌酶(LZM)和酸性磷酸酶(ACP)显著高于稻田模式。各组肌肉中均检测出14种呈味氨基酸,呈味氨基酸中甜味氨基酸含量(TSAA)>总苦味氨基酸(TBAA)>总鲜味氨基酸(TUAA),且池塘养殖模式下中华绒螯蟹肌肉中TSAA和总游离氨基酸TFAA高于稻田养殖模式下含量。因此,池塘养殖模式较稻田养殖模式下的中华绒螯蟹肠道菌群时间上更稳定,免疫酶活更强,肌肉风味更优。  相似文献   

19.
研究旨在探究安徽中华绒螯蟹种质资源状况以及资源混杂程度,以期为中华绒螯蟹资源的科学保护、合理利用以及相关产业政策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采集了中华绒螯蟹4个养殖群体和长江野生群体共170尾样本,基于线粒体分子标记,进行种群遗传学分析。结果表明,长江野生中华绒螯蟹遗传多样性低,盲目捕捞可能造成野生资源衰退。野生群体与养殖群体间未出现显著遗传分化,存在严重的种质混杂。研究探明了长江中华绒螯蟹的资源现状,为其科学的保护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为鉴别长江与闽江野生水系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及其养殖子一代,运用基于地标点法的几何形态测量学方法研究两群体野生个体及其养殖子一代头胸甲的形态特征差异。先通过地标点法提取头胸甲上特征点的坐标值,然后进行相对扭曲主成分分析和判别分析来区分4群体头胸甲,最后利用薄板样条分析和网格变形将头胸甲形态变异矢量可视化。结果表明:长江和闽江水系野生个体被完全分为两块较集中的区域,而两野生群体养殖子一代频繁交叉出现,各组不能形成较集中区域;网格变形图显示各群体头胸甲的形态差异主要为额刺和侧刺长度;逐步判别分析中两野生群体的判别准确率均为100%,而两野生群体养殖子一代判别准确率为40%~60%,存在明显的错判风险;聚类分析先将两野生群体养殖子代聚为一类,然后与长江野生个体聚为独立的一支,最终与闽江野生个体相聚。综上,长江与闽江野生中华绒螯蟹形态特征差异较大,但这些形态特征差异在人工养殖一代后基本消失,因此形态学特征不能区分长江与闽江野生中华绒螯蟹养殖子一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