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竹荪室内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详细介绍了竹荪室内高产栽培场地准备(菇房的建设要求等),培养基质和菇房及工具的消毒方法,具体的栽培和管理措施,病虫害防治等技术。  相似文献   

2.
介绍竹荪林下的栽培技术,包括栽培地概况、栽培种制作、培养料处理、种植方法、发菌期、出菇期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收加工等技术措施,为竹荪林下栽培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为使香菇在北方周年生产,我们于1990年3月开始进行室内发菌,夏季地沟出菇技术探讨。结果表明,春季栽培,夏季出菇,北方地区可周年生产,大大提高栽培用具、场地的利用率,降低成本。现将栽培方法介绍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地沟的建设根据地势,按南北方向挖地沟,沟深1.5m,宽1.6m,长以10~15m左右为宜。地沟四面可用废砖或石头砌好。砌砖时,东西面墙按层间距离每隔60~80cm留一小孔,作为搭层架横杆之用,使竹杆一头插进孔洞里,另一头用竹杆固定,菌块排在竹架上,东西方向出菇。东  相似文献   

4.
选择适于竹荪生长的林地,可以用下述方法进行人工栽培:在竹林内翻耕作垄,用野生竹荪孢子液或野生菌丝接种;或以人工培养的菌丝体压块栽培,覆土后即可出菇;也可借鉴传统种菇经验,在段木上接种后,进行埋木出菇。  相似文献   

5.
邹新群 《云南林业》2004,25(3):17-17
我国的竹荪人工栽培已形成具有一定规模的商品化生产,栽培原料也由单一竹类,发展到多种原料,栽培方式由房、棚栽培,扩大到林果园间种、菜地套种和竹头无料仿生等多方位免棚开放式栽培。如今,有些地方每公顷竹荪地可产竹荪干品2490~3525kg,当年获利9~12万元,成为农村广开财源的好项目。下面介绍竹荪田头制种,林果作物套种栽培的具体技术,供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6.
在季节性生产中,秋季是蘑菇收获的旺季,一般秋菇占蘑菇总产量的70%左右,因而不少菇农常常收完秋菇便结束栽培管理,很少再向菌床投入管理费用,这说明秋菇收成在蘑菇栽培收益中所占的比重较大.由于秋菇给菇农的回报丰厚,秋菇管理也倍受蘑菇栽培者的重视.秋菇的管理工作内容很多,如温度、湿度的控制,通风换气的调节,病虫害的综合管理,蘑菇的适时采收,菌床的整理等,其中以温、湿、气三要点的合理调节为技术关键.  相似文献   

7.
夏季气温偏高 ,空气湿度较小 ,栽培平菇的技术难度加大 ,造成平菇产量少 ,为解决市场短缺问题 ,我们经过摸索总结了一些夏季栽培平菇的诀窍及管理技术 ,现介绍如下 :选择高温型品种 夏季气温偏高 ,首先要严格选择适宜于高温季节栽培的高温型平菇品种。如“侧 5”出菇温度为 2 0~ 3 5℃ ,“ASP46”出菇温度为 2 0~ 3 2℃ ,“亚热 1号”出菇温度为 2 0~ 3 6℃。选择种菇场所 最好选在通风荫凉 ,靠近水源 ,但不低洼受涝 ;以树林、瓜棚下 ,河溪边、人防地道、半地下窖、山区林场等场所为佳。选择优良栽培种 夏季菌种要求生育期短 ,菌龄…  相似文献   

8.
冬季最适宜平菇栽培,但由于棚室需要保温,往往通风不良、湿度过大,影响菌丝生产,甚至造成散菇、烂菇现象,因此,冬季栽培平菇需采取一系列技术措施,以确保冬季菌菇生产的效益。1.培养料的处理采用新鲜、干净、无霉变、无结块和无虫蛀的培养料,拌料前在阳光下曝晒3~4天,降低培养料内杂菌基数。  相似文献   

9.
我国竹荪栽培已形成具有一定规模的商品化生产,出现了一个又一个新的飞跃。主产区由过去西部云、贵、川等省扩延到南部闽、浙、赣、鄂、湘、皖省区。生产技术不断突破,栽培原料由单一竹类,发展到多种原料均可利用;栽培方式由房、棚,扩大到林果园间、菜地套种、竹头无料仿生等多方位免棚开放式栽培。并实行田头制种,花工省、成本低、效益高。如今栽培667平方米(1亩)可产竹荪干品166千克~235千克,当年获利6000元~8000元左右,成为农村广开财源的好项目。中国竹荪生  相似文献   

10.
竹荪有极高的营养价值与药用价值,为名贵食用菌,我国人工栽培竹荪始于20世纪70年代,现在人工栽培竹荪的人数不断增多,栽培模式也在不断增加。总结探讨了当前主要的栽培模式:包括有林下栽培、大田栽培、室内栽培、压块栽培、袋式栽培和与粮菜套作等,以为相关从业人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冬季最适宜平菇栽培,但由于棚室需要保温,往往通风不良、湿度过大,影响菌丝生产,甚至造成散菇、烂菇现象,因此,冬季栽培平菇需采取一系列技术措施,以确保冬季菌菇生产的效益。1.培养料的处理采用新鲜、干净、无霉变、无结块和无虫蛀的培养料,拌料前在阳光下曝晒3~4天,降低培养料内杂菌基数。要控制好培养料水分,由于冬季气温低,菌丝呼吸量大大降低,消耗的水分相  相似文献   

12.
伏牛山猪苓人工栽培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猪苓栽培 ,挖穴长宽 80cm、深 4 0cm ,种 2层。用灰苓作种 ,0 5kg/穴 ,个重 10~ 13g ,黎蜜环菌材 (栎类材10根 ,长 70cm ,直径 8~ 10cm)拌栽。适宜海拔 80 0~ 12 0 0m的森林中 ,林分郁闭度 0 4~ 0 7,土层厚 5 0cm以上 ,腐殖质土或砂壤土 ,低海拔种阴坡 ,高海拔种阳坡。 4~ 5a采收 ,平均穴产量 7~ 8kg ,平均增重 14~ 16倍 ,比野生增产 70 %。  相似文献   

13.
大球盖菇林下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盘山县林场利用本地充足廉价的稻草、稻壳资源,将合成培养料堆积发酵后接菌,林下栽培大球盖菇获得成功。其栽培过程包括确定主栽品种和栽培季节、配制培养料、铺床接种、发菌管理、出菇采收等几个主要环节,效益分析表明林下种植可收益12~18万元/hm2,适宜林区推广栽培。  相似文献   

14.
普洱地区白参菌栽培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对引进白参菌母种的培养基配方、原种的培养基配方、栽培料配方筛选和栽培方式的试验,结果表明马铃薯麸皮综合培养基可作为白参菌的最佳母种培养基;在原种和栽培种培养基中添加一定量的香菇菌糠和咖啡壳以及菜园土来进行白参菌的栽培是可行的;在参试的三种出菇方式中,以脱袋菌筒直接覆土栽培出菇效果最好,生物学转化率可达90.8%。  相似文献   

15.
<正>1肥水管理1.1基肥施基肥多在秋季葡萄采收后进行。棚架栽培的葡萄一般都习惯于采用畦面撒施的方法,施肥时将畦内的表土取出15~30cm厚的一层,靠近植株处稍浅,向外逐渐加深,以少伤根为原则,再将肥料均匀撒施于畦内,然后将表土填回至地面高度;沟施是在距根干50~100cm处挖条沟、轮状沟或放射状沟,棚架栽培的可在架下与架后,每年轮流施肥,沟宽、深各30~40cm,施入肥料后覆土:开沟的深度、宽度及与根干的距离,可根据根系分布的深浅及远近加以伸缩,以不大量伤根为原则。  相似文献   

16.
为解决竹荪老法(常规)栽培的缺陷,从1988年~1994年进行了竹荪新法栽培研究.提出了新法制种、新法栽培、新法防虫方法.  相似文献   

17.
根据浙江省云和县药用真菌研究所郭建华介绍,用竹荪菌蛋移植室内开伞法可获得优质的子实体,提高了产量。其方法是:在竹荪菌蕾由球形长至鸡蛋形时,将菌蛋小心地移到小房间集中管理开伞。小房间应该比较潮湿,温度恒定,有散射光。地面上摊一层3~4 cm厚的泥沙,菌蛋移植于泥沙上,在菌蛋上方进行喷水,使空气湿度提高到94%以上,温度控制在23℃左右,在一定的散射光下,菌蛋就能正常开伞,而且放裙完整,朵型正常。如果菌蛋数量不多,也可以土制一个“小气候房”代替。目前此法已在不少地方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技术与市场》2006,(12):32
双孢菇在栽培过程中常常出现薄皮菇和空心菇,这对产量和品质有较大影响。如何预防薄皮菇和空心菇呢?薄皮菇的形成主要是因为温度偏高、子实体生长速度快,加上蘑菇密度大、营养供应不上所致。产生薄皮菇还与品种的特性有关。贴生型品种大多数出菇密,容易产生薄皮菇,产量低、质量差。气生型品种,培养料和覆土层过薄,再加上喷水少而轻,造成营养和水分供应不足,也会产生薄皮菇。覆土后调水期间由于喷水轻、喷水次数多、调水快,细土调水后菇房通风少,菇房内空气湿度大,菌生长的部位过高,子实体结在细土表层,根基浅,也易产生薄皮菇。如对土层调水…  相似文献   

19.
竹荪栽培基质筛选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根据海南当地资源情况,利用当地原料进行竹荪栽培基质研究;[方法]采用甘蔗渣、木材下脚料、马占相思树皮、竹片、槟榔叶、五节芒、玉米杆等原料作为栽培基质,比较不同栽培基质竹荪菌丝生长情况及产量差别:[结果]栽培试验结果表明,海南竹荪最佳栽培基质配比为以竹片为栽培基质,表面覆以茅草、五节芒或菌草、甘蔗渣引菌时,菌丝生长最快,出荪量最多.  相似文献   

20.
1989—1991年在霞浦杨梅岭林场进行林冠下人工生料栽培竹荪研究,结果表明,栽培菌种、栽培时间和不同栽培主料对竹荪产量均有显著影响;同时林冠下栽培竹荪能有效地促进林木生长,提高木材产量与质量,具有较高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