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类对地球维持生命的能力施加的任务利害,都会像澳洲土著投出的飞镖一样返回到人类自己的身上。 ——罗马俱乐部 绿洲随沙尽,丝路无处寻, 生机难再现,驼铃话古今。  “丝绸之路”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条对外开放之路。汉唐时期,这条陆上贸易通道,两出长安过西域经中亚通经南亚、西亚以及欧洲、北非。“丝绸之路”在新疆境内长 5000多公里,沿天山依塔里木河穿行于绿洲之间。千百年来随着人类活动的增多,生态环境急剧恶化,丝路沿途多沦为不毛之地。西域三十六国中著名的楼兰古国亦因林木消失,水源干涸而被风沙湮没,当年的丝绸古路已…  相似文献   

2.
20世纪是人类物质文明最发达的时代,但也是地球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遭到破坏最为严重的时期。不可持续的经济畸形增长的生产模式和消费模式使人类生存与发展面临严峻挑战。全球发生了三大影响深远的变化:一是社会生产力的极大发展和经济规模的空前扩大,迅猛推进了人类...  相似文献   

3.
地处毛乌素沙地腹地的乌审旗,流传着这样一首顺口溜:“50年代风吹草低见牛羊,60年代滥垦滥牧乱开荒,70年代沙进人退无躲藏,80年代人沙对峙互不让,90年代人进沙退变模样,新世纪产业链上做文章。”这是乌审旗几十年来治沙理念和模式转变、生态环境变迁的真实写照。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人的审美情趣、花卉对室内空气的调节作用等方面阐述了室内花卉在人类生活中最为普遍应用的一些知识。无论从心理的变化还是从生理的需要,花卉已成为人类生活的必需品。  相似文献   

5.
石漠化是我国西部地区最为严峻的生态问题,是喀斯特地貌的一种独特地质现象,被学术界称为“生态癌症”,它致使岩石大面积裸露,水土流失,土地干旱,土层瘠薄。石漠化现象已是人类生存的大敌,加强石漠化洽理,已被国家列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加强生态建设,  相似文献   

6.
周毅 《中国林业》1998,(2):36-38
产生在20世纪的可持续发展难题20世纪是人类物质文明最发达的时代,但也是地球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遭到破坏最为严重的时期。不可持续的经济畸增的生产模式和消费模式使人类生存与发展面临严峻挑战。全球发生了三大影响深远的变化:一是社会生产力的极大提高和经济规模...  相似文献   

7.
声音     
当人均GDP达到3000—8000美元时,历史文化遗产最容易遭受到破坏。这一阶段是历史文化保护最为关键的时期。因为此时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与城市开发发展之间的矛盾比较尖锐突出。  相似文献   

8.
决策勿忘环保文/艾炜维系人类生命与发展的是一个脆弱的地球。它正在经历一个剧烈变化的时期,任何对自然界的掠夺和破坏,都将是人类自身生存的障碍和威胁。未来已经不单是未来人决定的未来,而是现代人决定的未来。今天重大决策的失误,很可能是往后难以弥补、无法抗御...  相似文献   

9.
未来世界,机器人成了人类最好的帮手。但如果有一天机器人不甘心脱离人的控制,拥有了超乎人类的思考能力,人类该如何面对人工智能的反叛?人类智慧足以解决一切发展问题和环境危机?人与自然,机器之间是否能回到完美共处?……[编者按]  相似文献   

10.
库布齐沙漠东缘沙物质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沙地深层钻芯资料,分析了库布齐沙漠沙物质的特征,探讨了地质环境和丰富沙物质的关系。根据地层承压水层的分析,白垩纪以后,沙土剖面经历了由蓝变黄以及物质颗粒由细到粗等一系列变化,表明库布齐沙漠至少经历了2—3个时期才逐渐形成了具有现代地貌特征的沙漠景观。  相似文献   

11.
《内蒙古林业》2004,(3):7-9
鄂尔多斯市是全区沙漠化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全市总面积8.68万平方公里,仅以毛乌素沙地和库布其沙漠为主体的沙漠化面积就占4.3万平方公里。这样的自然状况,给生态建设增加了难度,但也为发展林沙产业提供了条件。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是人类物质文明最发达的时代,但也是地球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遭到破坏最为严重时期。不可持续的经济增长的生产和消费模式使人类生存和发展面临严峻挑战。传统工业是一柄福音和灾祸的双刃剑,中国并不庞大的工业由于先天不足、粗放外延发展等原因过早地走入了破坏自然生态、人口急剧膨胀、环境污染不断加剧的尴尬境地,有可能重蹈发达国家“经济腾飞,公害泛滥”的覆辙。提出人口、生态、资源、环境、社会、经济、文明可持续发展新思路及可操作性对策是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3.
敖汉旗古鲁板蒿林场位于科尔沁沙地南缘,始建于1969年。从20世纪70年代初到80年代末,林场人与风沙拼搏了20年。这期间,沙退人进、沙进人退反反复复,林场人在与风沙的斗争中,最终赢得了胜利。4万多亩林拔地而起,肆无忌惮的流沙被牢牢锁定变成了死沙,一些地方又将这些沙地改造成良田沃土,成为稳产高产农田。  相似文献   

14.
治沙刻不容缓诸世遒沙漠,这个危及人类生存的大敌,千百年来夺去人类多少生息空间。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的巴比伦葬身大漠,古丝绸之路被黄沙吞没,被誉为西域明珠的楼兰古国只剩断壁残垣。如今,地球上有1/3的陆地被沙覆盖,沙漠戈壁半沙漠化土地多达4560万平方公里...  相似文献   

15.
发展赛博文化促进可持续发展赵子衡王丰年在信息时代,赛博文化(CybeiCulture)已成为这个时代的重要标志,越来越广泛地影响整个人类社会。计算机、网络技术、虚拟现实的整合形成了独特的赛博文化。赛博文化扩大了人类信息交往空间,不仅影响着人和人之间的...  相似文献   

16.
内蒙古作为我国荒漠化和沙化土地最为集中、危害最为严重的省区之一,防沙治沙工作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如何改变“沙进人退”,实现“绿进沙退”是当前林业工作的重中之重。文章分析了目前内蒙古自治区防沙治沙工作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并就相关问题提出建立健全保障机制,科学推进沙化土地保护与综合治理及适度发展绿色沙产业等对策,以期为内蒙古防沙治沙工作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17.
敢叫大漠变绿洲——河西走廊行新华社记者黄毅刘伟三面环沙的民勤人用勤劳的双手,向恶劣的自然环境挑战,使大漠变成绿洲。巴丹吉林沙漠和腾格里沙漠从东、西、北三个方向包围着民勤绿洲,28万民勤人栖息的绿洲面积只有全县土地面积的十分之一。面对这恶劣环境,要么沙...  相似文献   

18.
穿沙公路是鄂尔多斯市杭锦旗自筹资金4500万元建设的,从独贵塔拉到锡尼镇,全长115公里,横穿库布齐沙漠的一条地方公路,1997年4月开工当年10月竣工,每个牧民铺设0.02hm^2柴草沙障,组织万人大会战。是当地群众对沙漠防、治、用并举的改造运动,被誉为当代的“愚公移山”行为,并被树立为内蒙古自治区的“穿沙精神”。  相似文献   

19.
生态文化应急行○赵红州真正的马克思主义的信仰者们请牢牢记住:“共产主义,作为完成了自然主义,等于人道主义;而作为完成了的人道主义,等于自然主义。它是人和自然之间、人和人之间的矛盾的真正解决……”突出一个主题———马克思主义的大自然观在本世纪人类思想史...  相似文献   

20.
<正>毛乌素沙地面积超过4万平方公里,主要分布在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乌审旗、鄂托克前旗、鄂托克旗等7个旗区境内,是我国四大沙地之一。鄂尔多斯市用60多年时间,坚持不懈治理毛乌素沙地,实现了由“沙进人退”向“人进沙退”的历史性转变,走上了生态与发展良性互动的生态文明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