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一、总体思路 围绕全面建设农村小康社会的目标,按照农村工业化、农村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发展的要求,贯彻“公平对待、合理引导、完善管理、搞好服务”的方针,坚持依法、有序、自愿的原则,在认真分析农村劳动力就业现状的基础上,搞好区域规划,制定相应政策,把握适度规模,通过政府推动、市场拉动和培训促动,实现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促进农村经济繁荣,维护农村社会稳定。  相似文献   

2.
3.
目前,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规模大、素质低,且转移速度缓慢。加速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充分利用人力资源,实现人力资本的增值,从而增加农民收入是我国当前经济发展的迫切需要。加速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重点应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1.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是加速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重要途径。首先,第三产业的资本有机构成低,与第二产业相比,在同等数额的投资下,可以安排更多的劳动力。其次,第三产业的一些部门对劳动力的文化、技能素质要求相对来说不像第二产业那么高,这与我国农村劳动力的素质状况和特点相吻合。再次,第三产业受客观环境的…  相似文献   

4.
当前,困扰西部地区农村经济从而困扰整个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农村剩余劳动力问题。本文在对西部地区农村剩余劳动力的特点和制约因素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思路与对策。  相似文献   

5.
西部农村工业化和城镇化耦合发展的制度建设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西部农村工业化和城镇化是中国农村全面实现城镇化和工业化的重中之重,促进西部农村工业化和城镇化耦合发展是加快我国农村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的必要环节。西部农村工业化和城镇化耦合发展不容乐观,呈现出低水平非耦合发展的现状,严重制约着西部农村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对西部农村工业化和城镇化非耦合发展的制度成因进行了分析,并试图从农村社会基础环境、小城镇建设、农村人力资源开发以及乡镇企业4个方面构建促进西部农村工业化和城镇化耦合发展的制度创新框架,为政府制定政策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6.
加入WTO后,中国农村产业已步入国际化轨道,标准化和产业化作为提升农村产业素质,提高农村产业整合效率的措施和途径,其效果之明显已被许多地区的成功实践所证实。小城镇作为农村产业的主要载体,对农村产业的发展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反过来,农村产业的发展和素质的提升,将会直接带动农村经济发展,加快农业现代化和农村工业化及城镇化进程。因此,深入研究我国小城镇发展的问题,探讨加快小城镇建设的政策与措施,促进小城镇与农村产业(特别是乡镇企业)的联动发展,对加快农业现代化、农村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发展小城镇,关键是改革和调整阻碍各种要素在城乡之间自由流动的政策,通过规划和引导,促进生产要素向优势小城镇聚集,建立自我积累、自我发展的良性机制。  相似文献   

7.
从中国农村劳动力和西部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比较分析开始.论述了现阶段西部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四个特点,同时对西部剩余劳动力转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做了三点分析,最后对西部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措施和途径这一问题从全面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加强东西部劳务协作等四个方面做出了解释。  相似文献   

8.
针对我国西部农村劳动力转移能力不足的问题,结合对国外农村劳动力转移模式的比较及其启示,分析了我国西部农村劳动力转移能力的影响因素,提出了加大基础教育投入、完善职业教育培训体系及优化劳动力转移环境等措施与建议。  相似文献   

9.
东奇 《新农业》2005,(6):59-59
为了进一步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的深入开展.清原县专门组成了由县农发局牵头.县总工会.统计局、劳动就业局等有关部门参加的调查小组.对全县的农村劳动力资源情况进行了全面的调杳.  相似文献   

10.
11.
教育产业化对我国农村社会发展的负面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教育产业化是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必然过程 ,发达国家都先后经历教育产业化阶段。我国由于长期城乡“二元”结构的存在 ,导致在教育产业化发展过程中出现一系列社会问题。主要表现为 :农村公民受教育的机会不均等和受教育的比较成本高 ,农民本来用于发展经济的资金绝大部分转为教育投资 ,从而削弱了农村经济发展的能力 ,乃至影响整个社会现代化进程。只有通过政策调整才能解决上述问题。  相似文献   

12.
张学宏  郑顺林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3):4031-4033
在对典型水电移民的生产、生活、发展等方面进行调查分析中发现,在现行补偿政策下,移民群体中普遍存在发展无动力,创业无资金,务工无技术,生活无保障的"四无现象",严重阻碍了移民在新环境下扎根、发展、致富的进程.鉴于此,在分析现行补偿政策的基础上,结合移民对补偿政策的期望,提出解决"四无"问题的思路.  相似文献   

13.
农村工业化发展模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卫洪  张瑞德  刘贵川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2):16001-16003
介绍了农村工业化的内涵,并且根据农户投资与经济发展历程分为外生型、内生型与综合型3种农村工业化发展模式。指出尽管农村工业化取得了辉煌的成果,但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制约着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主要表现在认识上的偏差造成农村工业化进程缓慢;农村工业发展速度快但效益低下;经济增长的集约化程度还很低;自主创新能力薄弱;资源环境约束与工业化加速推进的矛盾突出;地区间的发展差距进一步拉大。因此,提出了政府必须从以下5个方面着手的政策建议。第一,继续加强政策性支持;第二,走新型农村工业化道路;第三,加强农村人力资源建设;第四,积极引导农户投资行为;第五,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和龙头企业。  相似文献   

14.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关键和基础,茶叶产业是陕南地区生态农业主导产业之一。文章在分析了陕南茶叶产业化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以乡村振兴为背景,提出以下发展策略:一是加强统筹协调,优化茶产业生产组织结构;二是延伸茶产业链,促进“茶文旅”深度融合发展;三是强化创新驱动,大力引进培养茶叶专业人才。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甘肃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调查,分析了当前欠发达地区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运行的特点.并从一般意义上提出了欠发达地区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6.
我国新型农村工业化战略问题思考   总被引:9,自引:3,他引:9  
推进农村工业化是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途径。本文在新型农村工业化的概念内涵界定、驱动力分析的基础上,重点探讨了我国新型农村工业化的产业结构、区域布局、突破口以及农村工业化加速推进的制度保障等问题。  相似文献   

17.
我国农村微型企业发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鹏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0):18948-18949,18955
指出农村微型企业在农民增收、农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意义。通过分析农村微型企业发展中存在的资金、人才和制度问题,提出了建立健全农村微型企业的金融信用体系,加强教育培训,加强企业制度建设,改善领导方式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以泛漓江流域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能力为研究目标,从乡村旅游开发条件、旅游经济效益、旅游社会文化影响和旅游环境效益4个方面设置了道路通畅度、旅游资源品位、旅游行业监管力度等20个指标,运用层次分析法对泛漓江流域乡村旅游可持续开发能力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目前该区域乡村旅游发展可持续度指标值为0.832,乡村旅游发展尚可持续。同时提出仍存在诸多不利发展的因素,有待在今后的乡村旅游开发中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19.
论农村工业化与区域发展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通过分析农村工业化与国家工业化、国民经济增长、农民收入、农村城市化等的关系,阐述了农村工业化在区域发展中的作用;针对我国农村工业化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不同模式,分析了4种典型模式对区域发展影响的差异;指出在未来的区域发展中,农村工业化仍将占据重要地位,但同时会面临诸多问题,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汪红萍 《安徽农业科学》2003,31(6):1017-1018
分析了农村工业化的信息需求 ,提出了改进乡镇工业企业信息服务工作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