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指出了中国古代都城的建设中包含了中国建筑史许多方面的内容,是中国古代建筑史的重要组成部分。从中国古代都城选址、布局形态的演变、道路及市政建设、建筑类型的发展几个方面对其主要特征进行了分析,探讨了古代都城在这些方面的发展概况。  相似文献   

2.
3.
纵观西安园林发展的历史,可谓波澜壮阔,博大精深。周朝丰镐文王之治,可视为中国园林的开始,秦宫汉苑堪为中国建筑宫苑之极品,秦代兰池宫兰池水景,汉代建章宫的“一池三山”格局,奠定了中国山水园林发展的格局,唐代的宫廷园林、私家园林,对后世园林艺术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可以毫不夸张的说,西安园林的发端、发展、成熟的过程,就是中国园林发展的过程,西安园林发展史,就是中国园林发展的缩影。  相似文献   

4.
所谓“琴、棋、书、画”当中的“琴”,是我国历史上最古老的弹拨乐器之一,现称古琴或七弦琴。古琴的制作历史悠久,许多名琴都有文字可考,而且具有美妙的琴名与神奇的传说。其中最著名的是齐桓公的“号钟”、楚庄王的“绕梁”、司马相如的“绿绮”和蔡邕的“焦尾”。这四张琴被人们誉为“四大名琴”。  相似文献   

5.
<正>沈阳是东北的代表城市之一,近几年在城市建设方面取得显著成效;但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在园林绿化建设中显现出一些问题,现将其归纳如下,以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促进园林事业的蓬勃发展。1违背生态规律生态已成为社会的时尚名词,但在园林建设过程中出现了违背基本生态规律的做法,体现在无视环境敏感区和片面理解生物多样性方面,结果受到了自然的惩罚。  相似文献   

6.
我国西南地区生态环境建设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文华 《林业科学》2000,36(5):10-11
这里所说的西南地区是指滇、黔、桂、川、渝 4省 (区 ) 1市 ,面积约 1 37× 1 0 4 km2 ,约占全国的 1 /7;人口 2× 1 0 8多 ,约占全国的 1 /5。该区自然条件复杂、区位重要 ,又是少数民族最为集中的地区 ,在西部大开发中具有特殊重要的地位。现仅就生态环境建设需要注意的问题谈几点初步看法。1 要从思想上认识西南地区生态建设和生态恢复的重要性西南地区由于受特殊的地形地势和气候条件的影响 ,生态环境十分脆弱。本区西部 ,属于山地地形 ,由于地质构造的年青性和变动性 ,河流下切作用强烈 ,坡度陡峭 ,基质疏松 ,水土流失和泥石流滑坡…  相似文献   

7.
《太平广记》反映的中国古代森林文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太平广记》是一座蕴藏着中国森林文化史料的富矿。通过对这些史料的进一步挖掘、提炼和剖析,可以洞察中古时代以前中国独特的森林哲学思想,浓郁的森林生活方式,实用的森林科学技术和重现实、讲人伦的人文色彩。  相似文献   

8.
中国古代家具以木竹类家具为多,家具的组合方式及其发展演变体现了古代工匠在家具设计中包容兼济与扬长避短的理念,形成了符合中国传统文化与历史发展规律的家具形制结构。文章分析了中国古代不同造型和功能的家具通过组合发展为新型家具的演化过程,以及由于起居方式的改变而带来的家具组合方式的变化。研究古代家具的组合方式将有助于拓展相关领域的研究思路,为研究中国古代家具摆放以及家具形制变化的演变过程提供更具综合性的视角。  相似文献   

9.
柏树,又名侧柏或扁柏,是一种木质坚硬、不畏霜雪、经冬不凋的常绿乔木。我国对柏树的崇拜有悠久的历史。相传大禹治水时,曾在大别山(今湖北广水一带)亲手种过柏树。而据专家考证,我国栽植柏树至少有四千多年的历史。  相似文献   

10.
中国的植树文化与生态保护有着悠久的历史,不同地域特色的植树民俗也有着非常深厚的文化基础。比如“前人栽树,后人乘凉”不仅用来形容前人的文化,也在说明植树文化的深厚意蕴以及“生态保护”的重要意义。同时,中国的植树文化也提醒着人们对生态环境的保护要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1.
殷商至秦汉时期的兰花文化 中国的花木文化始自《诗经》,大量的历史文献证实,我们的先民已开始种植并记载花木的生态环境、物候特点,并赋予花木浓厚的象征意义。这一时期最重要的花木是兰花。兰花是我国最古老的花卉之一,早在帝尧之世就有种植兰花的传说。古人认为兰花“香”、“花”、“叶”三美俱全,又有“气清”、“色清”、“神清”、“韵清”四清,是“理想之美,万化之神奇”。最早赋予兰花一定人文精神的是孔子,据东汉蔡邕《琴操》载:孔子自卫反鲁,隐谷之中,见幽兰独茂,蔚然叹曰:“兰当为王者香”。真正的兰花文化则起源于战国时期楚国的爱国诗人屈原,他种兰、爱兰、咏兰,以兰花为寄托,干百年来一直影响着后人。他在《离骚》中多次吟咏兰花,并以兰花自喻,表达了自己洁身自好、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节操。因此兰花又有楚兰、湘兰、楚畹、九畹之称。后世诗人在咏兰时,也有许多的名句,比如陈子昂的“岁华尽摇落,芳意竟何成”:刘克庄的“一从夫子临轩顾,羞伍凡葩斗艳涛”。诗人们将兰花的高洁与人格的完美联系起米,使得兰花文化不断得以拓展和延续。  相似文献   

12.
我国会计思想源远流长,在古代社会发展进程中,经历了一个由简单到复杂,从原始记录计量到单式簿记再到复式簿记不断发展、不断完善的沿革过程.本文将主要探讨一下中国古代会计思想.  相似文献   

13.
从科学发展观的角度回顾了中国古代木结构建筑在原始社会时期的发展概况,指出了中国古代人类采用木结构建筑已有六七千年的历史,中国的古代建筑是以木结构为主发展起来的。建筑的发展是由天然岩洞到穴居、半穴居,然后上升到地面,由简单的原始木结构建筑逐渐发展为抬梁式(又称梁柱式或叠梁木式)结构建筑。这一历史时期,中国古代木结构建筑处于萌芽时期。  相似文献   

14.
远在先秦时代,竹笋已经成为中华先民的祭祀供品、席上珍馔,有极高的食用地位。此后,用笋之风日盛一日,自宋代赞宁撰《笋谱》以来,竹笋的丰富价值不断被开发,专项研究不断涌出。竹笋不仅能满足人类果腹充饥、极口腹之欲的需求,而且还能实现治病延年、健康养生的需要;从思想文化层面看,更蕴藏修身怡情、体悟人生的内涵。文章从竹笋的食用价值、药用价值和文化价值等方面系统分析了中国古人对竹笋价值的认识与利用。研究中国竹笋利用历史,既有益于农林、药食、文化产业的发展,亦有助于深化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识和传承,增强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15.
根据江西目前农村薪炭林资源状况,提出了该省薪炭林的发展目标和建设布局以及在发展薪炭林时应当注意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6.
我国古代兰花种类丰富,古人对兰花的分类方法呈现多样化。立足古代文献典籍,对中国古代兰花的分类方法予以总结考证。研究发现,古人根据兰花生物特性的不同采用了多种分类方法,如依据花期不同分为春兰、夏兰、秋兰和冬兰,依据花色不同分为紫兰、白兰和素心兰,依据花瓣形状不同分为梅瓣、荷瓣和水仙瓣。其中依据花期和花色的分类,是最简单和质朴的一种方法,依据花瓣形状的分类则是较为细致和微观的一种方法。由简单到细致,体现着古人对兰花审美认识的演变。  相似文献   

17.
<正>雉类与人类关系亲近融洽。很早以前,雉类就进入了中国文化的视野。六七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的陶鸡(湖北京山县屈家岭出土),先人使用的器皿上刻有的鹳鱼图(河北闫村出土的陶器上的刻画),都反映了人类当时对鸟类的认识。到了夏商时代(公元前21世纪~公元前11世纪),在河南安阳殷墟出土的众多上有刻辞的骨片上,有关鸟类的文字就有10多个。甲骨文上的这些文字,可以说是中国鸟类最古老的记录。这些文字有鸟、鸡(家鸡)、雉(野鸡)、翰(锦鸡)、凤等。  相似文献   

18.
传统的“风水”在我国建筑选址、规划、设计、营造中几乎无所不在。这种古老的学说,虽然充满迷信色彩,但它具有古代哲理、美学、地质、地理、生态、景观诸方面丰富的内涵,并包含着人如何顺应自然的大量论述。今天以科学态度去深入探索它,对阐明我国传统建筑理论会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9.
通过阐述中国古代城市规划中的文化基础与指导思想,分析了“天人合一”、风水思想对我国古代城市规划的影响,为现代城市规划提供一定参考。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借助传统的力量,对城市规划的生态指导思想提供一些深化或者变革的基础力量。  相似文献   

20.
分析山东省费县森林资源现状与森林城市建设潜力,结合国内城市森林建设经验,提出"一核一湖、两山四河、十镇百村、廊道连片、全域发展"的森林城市建设全域空间布局,以及北部沂蒙山地森林生态屏障区、中部城镇森林景观建设区、南部山水田园生态经济林建设区三个建设分区,助力"绿满齐鲁,美丽山东"和费县沂蒙特色生态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