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指出了中国古代都城的建设中包含了中国建筑史许多方面的内容,是中国古代建筑史的重要组成部分。从中国古代都城选址、布局形态的演变、道路及市政建设、建筑类型的发展几个方面对其主要特征进行了分析,探讨了古代都城在这些方面的发展概况。  相似文献   

2.
《中国林业教育》2010,(5):F0002-F0002
赵鸣,男,1964年7月出生于安徽阜阳。现任北京林业大学同林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讲“风景园林建筑设计”和“中国古代建筑史”等课程,主要研究方向为园林建筑设计、风景同林规划与设计、园林建筑历史与理论等。  相似文献   

3.
根据课程的特点,结合专业培养目标和定位,在《中国建筑史》课程教学中,探讨了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管理等方面的改革。提出了《中国建筑史》课程培养的复合型建筑设计人才应具备的素质要求:人文素养与分析能力,形象思维与鉴赏能力,绘图能力,应试能力。  相似文献   

4.
陈国创 《中国林业》2008,(17):24-25
陕西省是中国文化的发祥地之一,是中华祖先较早活动的一片沃土,那里有秦代国都.唐代国都等古代都城,还有星罗棋布的古寺明观、庙宇皇陵。更有中国民族的祖先轩辕黄帝陵。这里古柏参天,林深幽静,给人庄严肃穆的感觉.古柏在中国随处可见,论树龄最长、树干最粗、枝干最美,当属陕西黄陵县的“皇帝手植柏”。据史料记载,这棵柏树树龄已有5000多年,树高20余米,干粗11米。  相似文献   

5.
从科学发展观的角度回顾了中国古代木结构建筑在原始社会时期的发展概况,指出了中国古代人类采用木结构建筑已有六七千年的历史,中国的古代建筑是以木结构为主发展起来的。建筑的发展是由天然岩洞到穴居、半穴居,然后上升到地面,由简单的原始木结构建筑逐渐发展为抬梁式(又称梁柱式或叠梁木式)结构建筑。这一历史时期,中国古代木结构建筑处于萌芽时期。  相似文献   

6.
园林中的亭、廊及轩北京·赵兴华亭的历史十分悠久,但古代的亭,并不是观赏用的风景建筑。周代的亭是设立在边防要塞的小堡垒。秦汉时期,亭是中央政府驿站交通的管理机构,汉高祖刘邦就做过亭长。唐以后,亭开始出现在园林中,如都城长安的兴庆宫花园,就建有沉香亭。到...  相似文献   

7.
吴小花 《绿色科技》2022,(3):205-208
古代书院是中国古代知识传承的重要载体,先贤在书院建设中创造了独特的书院文化,书院在选址和环境建设方面形成了很多独到的做法.结合古代书院建设的特点和现代阅读科学的发展,提出了现代图书馆建设应借鉴古代书院百年发展的思路,尽可能地将图书馆建设在远离闹市区的区域,避开城市发展带来的噪音、空气污染等问题,同时有利于图书馆的长远发...  相似文献   

8.
春秋、战国时期,列国都城建设获得了较大、较快发展。其中,都城绿化及景观建设已经达到了相当成熟的高度,并确立了完整的管理制度,设置专门官职承担相关事务。在当时条件下,各个都城选用了不同的绿化树种,形成各自地域性的生态景观,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对于今天的城市绿化工作仍具有一定的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9.
园林中的亭子亭的历史十分悠久,但古代的亭,并不是观赏用的风景建筑,周代,亭是设立在边防要塞的小堡垒。奏汉时期,亭是中央政府驿站交通的管理机构,汉高祖刘邦就做过亭长。唐以后,亭开始出现在园子里。如都城长安的兴庆宫花园,就建有一座唐明皇杨贵妃常游赏的沉香...  相似文献   

10.
中国古代生态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方 《经济林研究》2001,19(2):27-28,64
本文从天人合一,天地的客观性与规律性、天地之演化三个方面研究和论述了中国古代生态意识。  相似文献   

11.
伍芳青  余昉 《绿色科技》2022,(3):240-243
《中国建筑史》是建筑学、城乡规划学专业的一门重要的必修基础课程.但由于课程内容多、教学模式僵硬等原因,往往让学生觉得枯燥乏味,失去学习兴趣,陷入死记硬背的学习模式中,建筑史教学需探索新的教学模式摆脱此困境.对分课堂通过教师讲授、内化吸收、讨论的三大环节将课程讲授与自主探索两种课堂形态结合在一起,强调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教...  相似文献   

12.
道家作为中国古代主要思想流派之一,其思想观念对中华文化的形成与发展产生了深远持久的影响;金庸小说中蕴含丰富而多元的中国传统文化,而道家文化是其重要组成部分。本文试以金庸笔下杨过、令狐冲这两位典型人物为例,从人物的姓名、武功、性格、人生观四个方面研究金庸武侠小说中人物的道家精神及表现方式,并探索其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中国玩具源远流长,种类多样,其中的竹木玩具是社会发展过程中在生产和生活基础上创作而成,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会生活状态以及植物文化的发展演进,成为重要的文化遗产,但当前对传统竹木玩具的认识和利用方面存在研究不够系统、文化价值挖掘不够深入等问题。该文以传统竹木玩具为研究对象,基于对文献资料的考证,对古代绘画以及其他古代文物中的各种竹木玩具相关内容进行整理,对古代竹木制玩具的发展和演进过程进行总结与分析。将竹木玩具分为拼板益智类、牵引活动类、雕刻造型类、竹木编织类、人力活动类和其他类型,并对各自的特点进行概括,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古代竹木玩具的特性、优点和当代价值。提出了结合文化创意产品开发、挖掘传统设计智慧、传承弘扬传统文化等竹木玩具开发和利用的途径,以期对中国古代竹木文化有进一步拓展。  相似文献   

14.
陇南市武都区城郊南山位于白龙江以南,与武都城隔江相望,所辖8个村、1390户、6230人,流域面积1.3万亩,其中耕地4700亩,荒山荒坡8300亩。实施退耕还林前这里的群众主要依靠采石炭、烧石灰为主要经济来源,导致整个南山水土流失严重,部分地方寸草不生,成为不毛之地。大部分群众饱一顿饥一顿,生活十分艰辛。自1999年实施退耕还林工程以来,为了把南山开发借退耕还林的机遇办成综合性的开发示范点,带动更多的产业向前发展,并改变武都城的小气候,使武都城成为生态型的小城镇,按照“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突出效益”的原则,在海拔1500米以上的区域全部栽植以侧柏、落叶松、油松为主的生态林,面积达6000多亩;  相似文献   

15.
中国竹纸史考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考证和探讨了中国古代竹纸的起源和历史后认为 ,中国竹纸起源于晋代 ,唐宋时期竹纸业大力发展 ,明代竹纸业发展兴盛 ,清代竹纸业达到了鼎盛发展 ,竹纸生产达到空前程度 ,中国南方省区均有竹纸的生产制造。近现代竹纸业仍持续旺盛不衰。还探讨了古代竹纸生产的过程和技术以及对古代社会经济、文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正深秋时节,行走在上庸大地,层林叠翠,茶果满山,鸟语花香。城乡处处宛如一幅幅美丽壮观的山水画。湖北省竹山县地处鄂西北边陲秦巴山腹地,为古代庸国都城所在地,西魏废帝元年因境内茂林修竹、山清水秀而改称"竹山"。汉水最大支流堵河纵贯竹山县境。竹山县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水源区、国家重要生态功能区、秦巴山生物多样性保护区、国家深度贫困县。全县有生物物种3200多种、野生植物资源2327种、野生动物286种,是"中国肚倍之乡""中国高香型生态绿茶之乡"和"华中地区中药材宝  相似文献   

17.
王芳芳 《林产工业》2020,57(1):97-99
儒家思想是渗透到中国古代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的正统哲学和伦理观念,它对中国木结构建筑有着深远影响。因此,中国木结构建筑的研究不应该只从"历史"和技术发展入手,还要将文化和建筑的发展结合起来。介绍并分析了儒家文化对中国古代木结构建筑发展的影响,概述儒家思想影响下的中国古代木结构建筑哲学,分析了木结构建筑设计中儒家思想传承与发展的不足,并提出了相应对策,以期为中国木结构建筑的创新和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中国古代门窗和现代门窗的发展历程,阐明了各时期门窗的特点及发展状况;探讨了古代门窗形制的变化特点、现代门窗用材和制作工艺的发展历程。  相似文献   

19.
根据现有的历史文献和考古资料,从竹化石、古人类遗址、古墓出土文物3方面阐述了中国竹文化遗迹,考证了竹子在中国远古及古代生产、生活、文化等方面的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20.
中国古代家具以木竹类家具为多,家具的组合方式及其发展演变体现了古代工匠在家具设计中包容兼济与扬长避短的理念,形成了符合中国传统文化与历史发展规律的家具形制结构。文章分析了中国古代不同造型和功能的家具通过组合发展为新型家具的演化过程,以及由于起居方式的改变而带来的家具组合方式的变化。研究古代家具的组合方式将有助于拓展相关领域的研究思路,为研究中国古代家具摆放以及家具形制变化的演变过程提供更具综合性的视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